DCCI胡延平:2011中國人心靈在焦慮中兩極震蕩

2020-12-19 網易新聞

12月22日消息,2011百度搜索風雲榜系列活動——「百度沸點訪談」在百度大廈舉行。此次盛會由著名主持人陳偉鴻主持,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中國青年報總編輯陳小川、童話大王鄭淵潔、DCCI網際網路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四位專家對2011百度搜索風雲榜單進行熱烈討論。DCCI網際網路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認為,透過「 2011年度搜索風雲榜」的熱詞榜單,能夠既折射了年度熱點、社會關注點,也非常清晰的折射出:2011年,社會心理和中國人的心靈在焦慮中兩極震蕩。 

胡延平認為,正是由於百度年度搜索風雲榜所有的熱詞榜單是基於五億網民每一次搜索數據匯聚而成,並沒有任何主流媒體的參與和引導,因此根據全體網民搜索行為自主歸納而成這份榜單,堪稱是13億中國人集體意識、心靈歷程的真實展現。「站在這個角度,充分整合了全體網民信息的百度沸點所呈現出的是網絡群體一直從無序到有序的聚合過程,因此具有任何媒體都無法取代的公信力。」 

矛盾和糾結的縱橫交錯成為了2011年度搜索風雲榜最鮮明的特徵。「在榜單當中,我們能夠看到人們最渴望和最厭惡的,最缺少的和最不該有的,最令我們愉快的和最令人焦慮的事件交織在一起,呈現出極限式的兩極震蕩。」胡延平認為,「中國人心理上的震蕩都在榜單中得以反饋。而在這其中,開放環境下人們越來越強的集體意識以及身處改革深水區的大眾對周圍世界的不確定性,是今年榜單迥異於往年的兩大關鍵點。」 

胡延平認為,通過搜索的「意圖資料庫」可以看出,一方面受網際網路乃至整個世界愈發開放和關聯的影響,包括金融危機、卡扎菲和中東阿拉伯時間都會對人們的心裡產生震蕩,同時也更容易通過網際網路的傳遞形成對整個世界和社會發展的集體意識;另一方面,由於我國正處在一個改革的深水區,在此過程中所出現的一些社會問題也導致了大眾對於所處環境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性的增強,並因此引發焦慮情緒的蔓延。」 

尤其是「十大社會焦點」和「十大熱搜詞語」榜單,對以上態勢呈現得尤其明顯。胡延平認為,「在榜單中,天宮一號、中國航母等關鍵詞的上榜說明中國人的自信心正在增強,但與此同時,日本地震、京滬高鐵、卡扎菲以及食品安全等熱詞則反映出人們對安全感的渴求。而郭美美事件等話題受關注程度一直居高不下,也說明社會是否公正正在成為導致大眾集體性焦慮的一個關鍵因素。導致以上問題出現的根本,在於目前金字塔形的社會結構與網狀社會關係之間的矛盾,它最終造成了大眾在現實和理想狀態之間的割裂。可以說,這種焦慮感的背後,所反映出的是事關每個公民權益和國家未來的最基本訴求。」 

胡延平對未來如此充滿信心,他認為,「第一,知道是一種力量,知道的力量,本身就是社會向前走的非常有益的群體驅動,網際網路和搜索讓這個世界的信息越來越對稱,當人們平等的擁有了知道的權利,這個社會也會隨之向好的方面改變。第二,我們不要害怕不同,日益多元、開放的社會只會有越來越多的不同,包容、理解、接受更多的不同,應該成為這個社會的常態;第三,不要焦慮不確定性,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不確定性日益增強的世界,不確定性是常態;第四,不要擔心問題,而是要去擁抱問題,擁抱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開始。中國社會處在轉型期的瓶頸階段,群體的不安、焦慮、無所適從是暫時的;經過混序的過程,未來必將更為有序。」 

(責任編輯:高蕾)

本文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張伯苓與中國人心靈重建再探析
    他自我賦權,有針對性地提出醫治中國人「愚弱貧散私」等痼疾的方案,傾注了半個多世紀的心血,從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大力推廣「德智體群」四育並重的現代教育,傳揚科學、文明,以中國歷史、中國學術為教育家安身立命的責任、擔當,重建中國人的心靈,並取得一定的成效,獲得中外教育界人士的高度評價。
  • 為什麼中國人集體焦慮,歐洲人卻在享受慢生活?
    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焦慮,許多尚且年輕的社會中堅人士開始以老者自稱,保溫杯內泡枸杞。打開手機一刷朋友圈,看到的是一個個秀房子,秀車子。假如沒有這幾樣新時代必備的物件,朋友圈的畫風就是愁對象,愁家裡催婚。甚至許多公眾號也緊跟著時代的步伐催生著更多的焦慮。
  • 30年高考作文變遷史:活脫脫一部中國人心靈變遷史
    縱觀三十年的高考作文題目的發展,活脫脫一部中國人的心靈變遷史。  七、八十年代:大夢初醒  剛剛恢復高考的年代。高考作文題目還帶有一些政治色彩,同時反映中國社會「大夢方醒」的狀態。
  • 邰正宵2011一月七日來長開「心靈歌會」/圖
    在湖南美度心弦藝術盛典跨年音樂會暨VIP會員答謝會新聞發布會上,記者得知久未與歌迷見面的歌手邰正宵,將於2011年1月7日作為美度的特邀嘉賓,在長沙舉辦一場「心靈歌會」。  據悉,美度之所以會邀請到邰正宵來長沙舉辦「心靈歌會」,是因為他蟄伏三年後推出一張洗滌心靈的新專輯《九霄雲外》,而類似的「心靈歌會」邰正宵也在寧波等地參加過多次,配合當地美容機構的瑜伽,再加上邰正宵優雅的歌聲,與觀眾互動性非常強。  在與邰正宵溝通的過程中,記者了解到生活中的邰正宵並不憂鬱,相反很開朗,健談,為人也很熱情。
  • 淡豹:書寫中國人的心靈革命
    ,在個體的生活實踐與心靈省察中,這一概念化的社會組織形式被填補著新的當代經驗。她將「美滿」視為一種根植於中國人觀念中的信仰、追求與渴望,即便小說中的人物都處於某種困境當中,但在她看來,困境中的激勵和心願,才是人最動人、光輝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小說,或者說充滿了破碎與缺憾的日常生活本身終歸被賦予了一個正面的向度。
  • 美的本質的兩極運動
    美的本質的兩極運動 張首映 2011年04月22日10:4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新聞研究網   當代西方不少美學家認為
  • 日學者:抗日神片折射中國人心靈創傷 日應理解
    抗日神片折射中國人心靈創傷【日本】山崎忠信筆者在中國生活十多年,剛來北京時,為提高漢語水平、學習中國文化,經常看電視。當時筆者對中共黨史比較感興趣,看過一些有關抗日戰爭片。在我的印象中,當時抗日片裡出現的日本人都是野蠻的、傲慢的,他們喜歡把自己的價值觀和做法強加於中國人。筆者認為,這些影片都是著重體現日本人不好的地方。近年來我的感受有了一些變化,最近一些抗日片與過去的抗日片開始有所不同,有的片中甚至邀請日本人出演,即便是中國人演的,日語也比較標準了。以往影片經常過度醜化日本人,現在片子中過度醜化的現象減少,客觀描述增加。
  • 股市震蕩5個月 貨幣ETF規模增長超1000億
    過去5個月,A股市場持續震蕩,貨幣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顯示出超強吸金能力,獲得逾千億資金淨買入。  5個月來,貨幣ETF市場成為資金在股市震蕩中的避風港。數據顯示,截至12月4日,下半年滬指橫盤震蕩以來,貨幣ETF累計吸金超過1000億元,總規模逼近2800億元。
  • 在日本生活15年的焦慮:孩子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一年回國兩次,每次回去都會感到中國的巨大變化,我自己都感覺跟不上了......但是我又不能表現出自己的焦慮......」說話人是一位姓「陳」的中國人,今年已經40歲,已經來日本超過了15年。從日本的大學畢業,在日本參加了工作,現在自己在做與中國相關的生意。
  • 源達:市場內部結構調整中 指數震蕩中布局順周期板塊
    摘要 【源達:市場內部結構調整中 指數震蕩中布局順周期板塊】早盤市場小幅低開後呈現分化走勢,上證指數在航空運輸、汽車、地產等權重股上行的帶動下小幅回升,而創業板指則因醫藥、科技以及小市值個股的調整拖累下震蕩下跌,盤中跌幅在1%以上,從領漲板塊來看,集中在順周期板塊方向中
  • 無錫外貿:不確定中的焦慮和突圍
    在中美貿易摩擦中,本就備受打擊的外貿企業,現在又接受著新冠疫情的衝擊。 先是國內疫情嚴重,生產停擺,無法復工;就在國內有所緩解,全力復工復產之際,國外疫情爆發,訂單取消、存貨積壓、資金緊張…… 外貿企業的日子怎麼過下去?
  • 禪宗豐富了中國人心靈的維度
    這是因為中國人對於一種不同於儒道思想的新的智慧充滿了興趣。智慧是關於人及其生活世界的認識。 關於生活世界,雖然人們有多種描述和分類,但一般可以分成自然、社會和心靈三個方面。雖然儒道思想對於這三個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但它們仍有自己的重點。眾所周知,原始儒家的主題是社會,原始道家的主題是自然。這也就是說,心靈在原始儒家和道家思想中並沒有主題化。
  • 日媒:此次熊本地震後 中國人為何聲援熊本熊?
    日經商業在線網站4月20日文章,原題:熊本地震中,中國人「聲援熊萌」到底什麼意思4月14日起,日本熊本縣一帶斷斷續續發生大地震。中國人對此非常關切,紛紛在社交網絡用文章和熊本縣最具代表的吉祥物「熊萌」的插畫等形式為熊本縣鼓勁,以示聲援。
  • 莫帶著文化焦慮看待萬聖節的價值
    畢竟,萬聖節原本的主題是鬼怪、嚇人、驚悚、玩樂,以及與死亡、魔法、怪物有關的事物,專家以此牽扯文化焦慮本無可厚非,可過度的焦慮也很容易給群眾帶來誤導。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長會經常跟孩子灌輸「萬聖節沒有意義」「聖誕節不是你該過的」之類的價值觀,久而久之,在一些孩子心中,便對西方傳統節日形成了一種曲解,甚至出現「盲目排外」的偏向邏輯。
  • 讀《中國人的心靈——三千年理智與情感》:聽三千年喜怒哀樂慰文學...
    《中國人的心靈——三千年理智與情感》  鮑鵬山 著    商務印書館出版  鮑鵬山曾說:「文學,是人類心靈的避難所。」為什麼這麼說呢?《中國人的心靈——三千年理智與情感》回答了這個問題。這是一本非常感性化的文學史,它通過對上自《詩經》下至《紅樓夢》三千年中國文學名家、名作的新意解讀和詩意感懷,試圖深入中華民族的內在心靈與思想,展示這個民族三千年的理智與情感。在書中我們看到,感情熱烈而思想敏銳的鮑鵬山,以其極富個性的文字帶領讀者去尋找那些在文學中避難的心靈,去接近古人的真實情懷,去感受古代文學的大美大善、大哀大痛、大喜大悲。
  • 英鎊兌美元繼續強力震蕩行情,未來一月間持續波動走勢料延續
    英鎊兌美元繼續強力震蕩行情,未來一月間持續波動走勢料延續; ① 英鎊兌美元在周五延續此前一日以來的劇烈震蕩走勢,亞洲時段因投資者對脫歐談判前景重陷悲觀而再度走跌,但是在歐洲盤初卻又跳漲重返1.29關口之上,因英國首相詹森確認將於歐盟峰會結束後,在周六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舉行當面會談,這顯然重新給了市場樂觀情緒以更多信心
  • 歐洲旅遊委員會:全球旅遊業會經歷短暫震蕩
    來源: 新華社受當前疫情影響,中國人出行減少,一些預定行程無法兌現,對海外旅遊市場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歐洲旅遊委員會執行董事桑坦德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這是一場全人類的危機,中國人的損失尤為沉重,但相信新冠肺炎疫情很快能被戰勝,全球旅遊業會經歷短暫震蕩。根據旅遊經濟諮詢公司統計,今年到歐洲的中國遊客大約會減少20%。
  • 「中國人何時才能不吃米飯,改去吃麵包」老外焦慮了很久的問題
    「中國人何時才能不吃米飯,去吃麵包」老外焦慮了很久的問題。中國人吃這麼多米飯怎麼肥胖率也不算高,更有甚至說「中國人什麼時候才會停止吃米飯去吃麵包呢?」類似很多。但總結就是中國人怎麼樣才能不吃米飯主吃麵包。說真的我們還有日本韓國都喜歡將米飯作為主食。
  • 嶽曉東:尋找幸福力構建中國人的心靈小康
    日前他就「2011中國女性尋找幸福力年度行動」活動闡述了自己對幸福力的理解。什麼是幸福?依照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幸福是個人的主觀體驗。它泛指一個人愉悅的情緒反應及整體的生活滿足感。主觀幸福感高的人會多體驗愉悅情緒,對未來充滿了樂觀期盼。那麼,什麼是主觀幸福感的核心因素呢?主觀幸福感可以拓展個人的思維—行動能力,強化個人在智力、體能、社交和心理等方面的活動資源。
  • 變形金剛3電影版基地級震蕩波套裝:波波的誘惑
    變形金剛3電影版基地級震蕩波套裝:波波的誘惑 時間:2011-08-11 13:35:00   來源:   責任編輯:ac*欲打的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