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集體焦慮,歐洲人卻在享受慢生活?

2020-12-12 百家號

作者簡介:安妮,自由撰稿人,留德理工科碩士研究生,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重點體驗中德兩國不同。

你對年齡的定義是什麼?你從什麼時候意識到或者覺得自己老了?現在國內的生活與工作節奏越來越快。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焦慮,許多尚且年輕的社會中堅人士開始以老者自稱,保溫杯內泡枸杞。

打開手機一刷朋友圈,看到的是一個個秀房子,秀車子。假如沒有這幾樣新時代必備的物件,朋友圈的畫風就是愁對象,愁家裡催婚。甚至許多公眾號也緊跟著時代的步伐催生著更多的焦慮。

國內一線城市日漸快節奏的工作方式讓人變得像一個永遠不能停止轉動的陀螺,抑鬱,焦慮,壓抑,前有通訊行業與地產行業兩位四十多歲的高管跳樓,後有若干三十多歲的IT工程師猝死。辛勤工作的人沒有足夠的節假日,沒有時間享受生活。

而且這一代的年輕人,剛到一定歲數就被逼著開始賺很多的錢,這樣你才能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買房子,當你有了房子就開始被催婚,結婚之後又催你生娃。

當你有了娃,又會被追問第二胎以及學區房的問題。緊接著是無窮無盡的中年危機以及各類社會問題。

好像人這一生就得保持高度緊張,就像一張弓始終被拉滿了弦。整個社會被分配得井然有序按部就班,我們按時來到這個世界,也要按時離開它。

有部著作叫《焦慮的中國人》,似乎中國人都在焦慮,每個人有每個人焦慮的原因。「焦慮」似乎正在成為中國社會的主流心理現象。

而遠在西方的歐洲人,生活方式與觀念卻與我國迥然不同。

在國外,年齡不再是限制人生的枷鎖,沒有什麼是你這個年紀必須做的事,沒有什麼是你這個年紀不能做的事。

甚至很多歐洲國家的法律規定:65歲以上的人才能稱之為老年人。然而即使這樣,仍然有很多八十來歲的外國老人進行登山、徒步旅行甚至極限運動。人生根本就是沒有極限的,心有多大,你的舞臺就有多大。

我居住的街區生活著許多老人。很多適齡德國人已經不願意生小孩了,嚮往自由的生活態度與超高的國家福利,讓他們可以享受無憂無慮的人生。

年過古稀的老人畫著精緻的妝容,戴著深色羊毛氈帽,披著同款色系的羊毛披肩,慵懶地坐在花園、咖啡館愜意地曬太陽,或者坐在露天酒吧小酌,在眾目睽睽之下與同樣白髮斑駁的愛人相擁親吻。

三十好幾的年輕人背著運動雙肩包穿梭在校園的林蔭小道上,同學們並不在乎年齡這個問題,我就讀研究生的班級裡很多外國同學都是本科畢業十多年以及結婚生子之後才來讀書的。

人們似乎把日子過得很慢,時間走得一點兒都不急,這跟我在國內看到的風景以及社會現狀完全不同。

《侏羅紀公園》裡有句這樣的話:生命會找他自己的路。世界上不是只有一種生活方式,就像眼前我所看到的景象,是我在上海工作兩年所從未看到過的。

記得有一次,我在柏林搬家的時候,拖著兩個大箱子出地鐵,因為地鐵有臺階,箱子搬不動。正當我愣在一旁的時候,碰巧經過的路人主動停下來幫我搬箱子。

這一路我遇到許多好心的德國人,他們並沒有因為會耽誤自己的時間就放棄幫助他人,他們的生活不緊不慢充滿了熱情;超市收銀員會很開心地向客人問好;路邊經過的陌生人會主動為你讓路,街邊賣藝的流浪漢開心地牽著寵物狗唱歌,這就是德國首都的日常生活。

整個環境都很陽光,沒有一絲的戾氣,住宅區裡人們爭相攀比的不是門庭的高度以及房子車子的大小和價格,他們比較的是誰家陽臺的花草養得茂盛,養得最美麗,如果誰家的陽臺布置得最漂亮,就說明這家的女主人最賢惠。

德國的工作時間是周一到周五,超市販賣最遲到周六。德國人很注重家庭觀念,每周末一定是要與家人一起度過的,周日對於德國人來說是最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全家人一起享受生活,即使是朋友拜訪或者電話聯繫都是不可以的!

有人說:懂享受生活的是歐美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充滿競爭和壓力的是中國人。在國內,不僅是「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兩個字」,甚至連孩子們的世界都充滿著疲憊與心酸,家長們為了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讓他們的孩子上各式各樣的輔導班,此外還有許多藝術特長班,仿佛一個個馬上就要培養成未來的梵谷、巴赫、貝多芬。

孩子的童年被壓榨,一個個心智早熟,天性和稜角早就被快餐式教育磨平了。而德國卻放任自由式教育,我一個德國老師的孩子只有四歲,卻精通三國語言,用她的話就是從生活中來教育孩子。這樣快樂長大,沒有壓力的孩子以後也一定是很優秀的人。

人生真的不要太急了,這樣歐洲的慢節奏生活在一定的程度上給社會很好的調節。一邊看著風景享受人生,一邊體驗不一樣的感覺。我們的社會在快速的腳步中偏向功利化,人們只是一味索取財富,人們都太忙了,忙著一切有利於滿足自己物質的事情。

願你能時刻能停下腳步,回首當初,不計較年紀大小與否,只要能做自己就好。

本文為移民幫原創,轉載請申請授權,違者必究!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歐洲人生活節奏如此之慢?令亞洲人難以適應
    歐洲節奏如此之慢,令亞洲人難以適應。因為慢,所以懶……下午16:55抵達機場。我想,時間還早,況且俄羅斯白天長,可以入境之後隨處逛逛,然後再到酒店辦入住手續。這個好久究竟有多少分鐘,咱們中國人幾乎無法準確判斷,因為在國內從來不會有這樣長時間的耐心等待,這種經歷大家都未曾有過。有很多中國人。大家習慣了在國內接受高效服務,所以會時不時抱怨:太慢了,真太慢了……雖然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但是跟國內隨便哪個機場的擁擠程度相比,這裡都是小巫見大巫。
  • 為什麼歐洲人生活節奏如此之慢?令亞洲人難以適應
    歐洲節奏如此之慢,令亞洲人難以適應。因為慢,所以懶……下午16:55抵達機場。我想,時間還早,況且俄羅斯白天長,可以入境之後隨處逛逛,然後再到酒店辦入住手續。這個好久究竟有多少分鐘,咱們中國人幾乎無法準確判斷,因為在國內從來不會有這樣長時間的耐心等待,這種經歷大家都未曾有過。有很多中國人。大家習慣了在國內接受高效服務,所以會時不時抱怨:太慢了,真太慢了……雖然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但是跟國內隨便哪個機場的擁擠程度相比,這裡都是小巫見大巫。
  • 日式生活美學:享受慢生活,萬物皆可愛
    日式生活美學:享受慢生活,萬物皆可愛她們說,好的生活,不僅是物質生活上的滿足,還有精神世界的愉悅。而只有當你能夠放慢腳步,享受這份慢生活的時候,才能夠發自內心獲得喜悅,覺得萬物皆可愛。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被一組日式生活美學的曬照圈粉了。
  • 享受慢生活,養生在師行
    一想到和煦的陽光,新鮮的空氣,幽靜的環境,武當祖庭之地,正宗的太極拳術,能在如此靈山秀水中練就強健的體魄,靜謐優美的環境裡練武學道修行,的確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賞心樂事,對於每天生活在快節奏大都市的人來說更是一種奢侈的享受。在這剛才經歷了長途跋涉,煩累的心情一甩而去,此刻顯得格外的寧靜。天色已晚,我們收拾好行裝住進宿舍,草草吃過晚飯,帶著疲憊的身心早早地入睡了。
  • 中國人皮膚老得慢 比歐洲人晚10年
    同是30多歲的人,西方人皮膚很多都「垮」下去了,而東方人的皮膚卻相對緊緻些,這是為什麼呢?中華醫學會、歐萊雅中國科研中心近日發布的最新「中國人皮膚類型」報告解釋了這種現象:中國女性皺紋出現的年齡要比歐洲女性足足晚10年!
  • 享受慢生活
    在這裡,時光仿佛慢下了它的腳步。沒有都市的鋼筋水泥和車水馬龍,沒有工作的繁忙與壓力,遠離一切煩惱喧囂。在這裡,有表演、有民間藝術、有小吃、有風景,適合你慢慢地走,慢慢地看。或者找一個地方坐下來,靜靜地發呆、曬太陽。小溪裡的跳腳石、木板橋,那麼有趣,你不去走走麼?
  • 日式生活美學:享受慢生活,萬物皆可愛
    日式生活美學:享受慢生活,萬物皆可愛她們說,好的生活,不僅是物質生活上的滿足,還有精神世界的愉悅。而只有當你能夠放慢腳步,享受這份慢生活的時候,才能夠發自內心獲得喜悅,覺得萬物皆可愛。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被一組日式生活美學的曬照圈粉了。
  • 慢下來,好好享受生活帶給你的美好和驚喜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有人的生活可以被精確到以秒來劃分。一天的時間被安排的滿滿當當,連一秒都不放過。我們忘記了自己也有動手做飯的能力,每天的生活被快餐和外賣所支配。我們忘記了人民幣的模樣,忘記了寫信的格式,忘記了綠皮火車......手機代替了一切,如果沒有手機生活將無法想像。
  • 靳天龍:享受慢生活
    在一個講究速度和效益的年代,人們在生活快節奏的驅趕下失去了許多的快活,被搞得身心疲累,可是,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心慢下來,靜下來,去享受充滿詩意的慢生活。吃飯時,和家人或朋友一起細嚼慢咽,品嘗每一道菜的美味,感受每一道菜的精華,充分享受美食帶來的樂趣,不辜負自己做菜的心意和付出的努力。享受慢食是一種懂得珍惜和欣賞的生活態度,以緩和的步調去烹煮和食用,掌握生活節奏和品味,既有利於身心建康,又能讓生活變得多姿多彩,趣味橫生。
  • 【感悟】享受慢生活
    梅州人民的先進思想,享受慢生活,好啊,這句口號太對了。 深圳香港人提出的口號是,時間就是金錢,搏曬老命賺錢。 唉,兩種口號是對立的。不過,我已經到了中年,還是接受梅州人民的觀點。
  • 為什麼中國人愛睡午覺,歐洲人不喜歡?氣候飲食都是假象
    為什麼中國人愛睡午覺,歐洲人不喜歡?氣候飲食都是假象睡午覺其實是勤奮的表現!逗我呢,剛睡完午覺,神清氣爽,準備一口氣工作到晚上12:00,好像我睡午覺有多墮落似的。可惡的是,居然有人說中國人愛睡午覺,西方人不愛。那麻煩給我解釋一下下午茶是怎麼回事?享受生活,中國人至少還要向歐洲學100年。歐洲人的工作時間其實就是一上午,政府上班時間是上午8:00到中午12:00,下午不開門。銀行營業時間是上午8:30到下午1:00,下午2:30~4:00。
  • 飛奔的時代—焦慮的人們何時才能慢下來
    伴隨著房價、物價的飛速增長,這個時代的焦慮也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而年輕人卻像被禁錮在了一條無形的跑道上,不拼命往前跑,就只能被裹挾著無限責任、壓力、和焦慮的雪球所吞沒。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年輕人都不愛加班了?問這句話的人,不是壞就是傻。依照慣例,看到問題,先看是不是,再說為什麼。年輕人真的不愛加班嗎?我認識一個朋友,他幾乎每天都在加班,每個周末都在加班,每個假期都在加班,為什麼?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公司是有加班費的。所以你看,是年輕人不愛加班嗎,只要錢給到位了,年輕人能加班加到你求著他趕緊回家。
  • 中國人為什麼喪失了慢的能力?
    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車,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磁懸浮。坐飛機,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雙收。創業,最好是一夜暴富。結婚,最好有現房現車。排隊,最好能插隊。若不能,就會琢磨:為什麼別人排的隊總比我的快呢?沒有時間感的中國人變成了最著急最不耐煩的地球人,「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中國人為什麼喪失了慢的能力?
  • 茅于軾:中國人的焦慮從哪裡來?
    作者:茅于軾 著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通過對中國政治、經濟、民生等各個領域面臨問題的理性分析,反映了當下中國人的精神狀態與生活現狀;尤其在關係民生的貧富差距、社會公正等方面,呼籲國家反思人民利益,走向社會公正
  • 抽離喧囂 享受慢生活 品讀南山系列活動舉辦
    慢下來的生活,每日可以讀些詩句。翻開《墨上花開:一本書讀懂最風雅古詩詞》,不得不承認世間最風雅之事,莫過於誦讀經典古詩詞。有人見了,便問:「你為什麼不捉幾隻去賣了?」第二日,小男孩就存了捉鳥的心思,卻沒有一隻飛落與他親近了。「忘機」為道家語,意為不諳世俗之計較、恬淡無爭。這則寓言告誡人們不可存有機心,只有忘掉了機心,才能回歸於自然。
  •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焦慮?東南亞的人真的很幸福?也許大家都錯了
    焦慮,於中國無處不在,似乎充斥了每一個角落。不過,近期,筆者對比了東南亞國家的那些幸福的民眾生活,對於這種焦慮有了一個新的看法。那就是:焦慮其實是充分競爭的產物,反而從某個角度說明了中國社會機會比較多,上升通道相對於其他不焦慮的國家更多。
  • 飛奔的時代—焦慮的人們何時才能慢下來
    伴隨著房價、物價的飛速增長,這個時代的焦慮也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而年輕人卻像被禁錮在了一條無形的跑道上,不拼命往前跑,就只能被裹挾著無限責任、壓力、和焦慮的雪球所吞沒。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為什麼年輕人都不愛加班了?問這句話的人,不是壞就是傻。依照慣例,看到問題,先看是不是,再說為什麼。年輕人真的不愛加班嗎?我認識一個朋友,他幾乎每天都在加班,每個周末都在加班,每個假期都在加班,為什麼?答案很簡單,因為他們公司是有加班費的。所以你看,是年輕人不愛加班嗎,只要錢給到位了,年輕人能加班加到你求著他趕緊回家。
  • DCCI胡延平:2011中國人心靈在焦慮中兩極震蕩
    DCCI網際網路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認為,透過「 2011年度搜索風雲榜」的熱詞榜單,能夠既折射了年度熱點、社會關注點,也非常清晰的折射出:2011年,社會心理和中國人的心靈在焦慮中兩極震蕩。 胡延平認為,正是由於百度年度搜索風雲榜所有的熱詞榜單是基於五億網民每一次搜索數據匯聚而成,並沒有任何主流媒體的參與和引導,因此根據全體網民搜索行為自主歸納而成這份榜單,堪稱是13億中國人集體意識、心靈歷程的真實展現。「站在這個角度,充分整合了全體網民信息的百度沸點所呈現出的是網絡群體一直從無序到有序的聚合過程,因此具有任何媒體都無法取代的公信力。」
  • 為什麼說非洲人不喜歡中國人,非洲人訴說,中國人改變我們的生活
    我發現了一個非常樂觀的事實,那就是許多人喜歡旅遊了,也樂意花錢去旅遊了,能夠看到中國人到外國去旅遊,許多人每年都會花到一個多月的時間到外面去旅遊,這樣也能讓他們放鬆心情,也可以得到身體上的享受,而且現在的交通發展的如此便捷,很多人都渴望著去外國旅遊了,許多中國遊客都去過非洲旅遊。
  • 同樣是打工人,為什麼土耳其人比中國人快樂
    她回道:我怎麼能跟她們比,她們是土耳其人,她們沒錢可以開心,我們中國人不行!噢,這個回答讓我陷入沉思,為什麼沒錢的土耳其人可以高興,有錢的中國人反而不開心。我後來問了很多土耳其姑娘:你現在買不起房會不開心嗎?所有人覺得我的問題好可笑,反問我:我為什麼要買房?其實不僅姑娘們對買房不感興趣,連小夥子們也不怎麼上心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