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之間有矛盾不僅會影響家庭的和諧,還會影響到夫妻之間的感情,甚至還會導致離婚。其實,婆媳關係要想處好也不難。
我們這邊有個李阿姨,她和兒媳婦就沒有鬧過矛盾,經常有人說羨慕她和兒媳的關係。她說,想沒有婆媳矛盾,就要先做到這3點:
1、不要因為心疼兒子,包攬兒子該做的事
很多婆婆在做的事,其實都是在替兒子幹活。我也覺得兒子辛苦,但是,該他做的事,我會儘量讓他去做。
兒子下班後,我不讓他玩遊戲、玩手機,要幫忙帶孩子、做家務,這是作為丈夫應該做的。兒媳婦也上班,回到家也很累,我不能只心疼兒子,讓兒媳婦繼續受累。
陪孩子、照顧老婆孩子,這些都是丈夫應該做的,我不會讓兒子變得太懶。如果他們忙不過來,我可以幫忙,但是,兒子該做的就讓兒子去做。
至於兒子做的好不好,那就由兒媳婦去評判吧!
2、對兒子的付出,不想著從兒媳那裡得到回報
給兒子買房買車,不是給兒媳婦買的,兒媳婦只是使用了很小一部分,大部分是我兒子和孫子用的。所以,我不會說房子、車子和錢都給兒媳婦了,那是因為我們心疼兒子,在幫兒子。
兒媳婦嫁過來,給我們家生兒育女,她不欠我們家的,更不會覺得兒媳婦沒有良心,不懂得感恩。在兒子沒有結婚前,有錢了,我照樣給他洗衣做飯、買車買房,我卻不會要求兒子回報。
兒媳不上班,家裡沒有收入,那是自己兒子沒本事,不能怪在兒媳頭上。看著兒子壓力大,幫他們,那是在幫兒子。搞清楚這個問題,你就不會看兒媳不順眼,更不會說她沒良心,不知道感恩。
所以,如果願意幫兒子,對兒子的付出,我不會說成是給兒媳婦的,更不會想著從兒媳婦那裡得到回報,只要兒子孝順我們就行。
兒子該報答我們的養育之恩,幫兒媳我們是情願的,她只要做到一個兒媳婦該盡的責任就行。
3、不摻和兒子兒媳的事
兒子和兒媳的事,我不會去摻和,他們有矛盾,讓他們自己去解決。有的婆婆心疼兒子,看到兒子兒媳有矛盾,恨不得替兒子去跟兒媳理論,那就是在火上澆油。原本只是他們的內部矛盾,我們摻和進去了,那就變得複雜了,矛盾也會升級。
兒媳婦上不上班、生男孩女孩、做不做家務,這些我都不管,只要我兒子願意,那就不管我的事。他們家裡即使成了垃圾場,只要他們看著順眼就行,多管那個閒事幹嘛呢?有時間,就幫他們打掃一下,絕對不要指責兒媳,畢竟咱自己的兒子也什麼都不幹。
說白了,兒子結婚了,他和兒媳是一家,我們老兩口是一家,是2個家庭。學會適時的退出來,既能幫助兒子成長,也是讓自己的老年生活能過得舒服點!
聽完李阿姨關於婆媳還有兒子的相處方式,我覺得是有一定道理的。李阿姨這樣的想法,對於那些大包大攬的婆婆,她們是付出了不少,最後還不一定能落好。
大包大攬,反倒容易出現婆媳矛盾
有時候這些婆婆也挺冤,明明是出力、出錢,反而還受埋怨。那就是因為,你把兒子該幹的活搶著幹,心疼兒子,卻想著從兒媳婦那裡得到回報。
這個時候,婆婆做的多,心疼兒子,兒子自然是覺得自己的媽媽好,老婆就應該和自己一樣,也尊重媽媽。
自己的老婆也覺得冤枉,明明是替你兒子買的車、買的房,帶的娃,怎麼都說成是替兒媳買的?婆婆是為了兒子付出了,卻誤認為都是給兒媳的,最後婆媳矛盾肯定是少不了!
婆媳矛盾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錯,作為兒媳婦,不想有婆媳矛盾,也要認清這3點:
1、老公才是你該依靠的
賺錢養家,是你老公的責任,不是公婆的責任,所以,不要覺得公婆不幫忙是他們的錯,實際上是你老公的錯。
公婆把兒子養大了,讓他成家立業了,她們的撫養任務也算是完成了。如果還需要他們出一份力,那是因為你老公沒照顧好家庭。
當初嫁人的時候,咱嫁的是這個男人,也不是指望他父母生活,對不對?
2、學會尊敬公婆
有些公婆條件好,在經濟上給了不少幫助,那兒媳婦接受了,那就得學會感恩。想吃肉就要挨打,不能又想要公婆的房子和票子,還不想聽別人一句嘮叨話,那就是你的不對了。
如果自己的老公能掙錢,不需要公婆幫忙,那你就完全可以不用看公婆臉色。如果公婆太過分,那你只有一個辦法,實現小家庭的經濟獨立。
結束語:
其實,婆媳之間,永遠存在著一個很重要,卻經常是透明人一樣的角色,那就是老公。
婆婆幫忙,那是看在兒子的面子上,他們是親娘兩,跟兒媳最多有1毛錢的關係吧!所以,婆媳兩個關係要想處好,必須有老公出面。
作為男人,自己要主動承擔,媽媽幫你幹活,你自然是覺得媽媽疼你,媳婦不懂事。如果換個角度,你嶽母來你家照顧你們,卻說是來照顧你的,你會怎麼想?多數氣得直蹦,會想:你是在替你閨女幹活,怎麼好像就是為我一個人做的了呢?
作為男人,自己該承擔的就要自己承擔,不要指望父母。指望父母了,就別讓老婆去替你還恩。所以,男人覺得婆媳矛盾中,自己什麼都沒做,還被誤傷了,其實你啥都沒做就是個錯啊!
婆媳之間,擺正自己的位置,互相尊重,相敬如賓,哪有那麼多婆媳矛盾?
婆媳親,全家和,希望每個家庭中,婆媳之間能少點矛盾,家庭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