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宋浩
近年來,《大國重工》《大醫凌然》等現實題材網絡文學作品廣受好評,《大江東去》《都挺好》等作品經過影視化改編後也成為熱門。
11月27日下午,第六屆中國青年文藝評論家「西湖論壇」上,「網絡文藝行業發展去世與問題」圓桌論壇召開。中南大學教授禹建湘分享了當下網絡文學中現實題材作品的現狀和問題。
網絡文學經過20年的發展,誕生了玄幻等各種類型,當下,現實主義題材漸漸走入視野。主管部門、網絡文學網站等都有這一呼籲,希望現實主義題材轉向,反映當下最火紅的生活。
但從網絡文學受眾研究來看,現實題材要怎麼吸引受眾?尤其是在付費閱讀背景下,受眾願不願意為之付費?這樣一來,現實題材如何有突破?如何避免千篇一律?禹建湘教授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現實題材網絡文學應該單獨做排行榜
現實題材的轉向不可避免。禹建湘說,至少從我們政府或行業的引導看,是把現實題材當成一個重大事件來看。
這樣對題材的傾斜,作為評委,禹建湘曾疑惑,這樣的現實題材作品有的質量並不高,但是在評比中往往照顧性上榜,是不是讓人誤以為網絡小說的水平就是這個樣子?因此,他覺得可以單獨為這一題材做排行榜。「把網絡文學分成三類,想像類、歷史類、現實題材。」因為當下,光從受眾量、點閱量,現實題材很難和玄幻、穿越、架空媲美。
從數據來看,2015到2017年,廣電總局也在不斷的扶持現實題材的創作,2018年、2019年,現實題材佔比已經高達了65%。禹建湘說,這個數據,當然可能有一定水分。但是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現實題材是必須要走的一個方向。
現實題材網文三個特質
以前的網絡小說,它的主角常常是以一己之力來改變世界,或者藉助於「金手指」(藉助於法寶或高人幫助或天賦異稟,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走向人生巔峰。突出的也是主角個人的形象,其他配角都是「工具人」。
在現實題材網絡小說裡面,這種情況有所改變,從突出個人主角到集體群像。禹建湘教授提到《中國鐵路人》《橙紅年代》《你從火光中走來》,選擇鐵路人、警察、醫生、軍人等行業來創作的現實題材,往往以群像的形式出現。
除了人物塑造,還有情節上,從主角光環到深刻的多元現實。現實題材的小說往往把一些苦難呈現出來,使得網絡小說具有了某種多元化的審美魅力和審美感受。比如《南方與喬木》,某種悲劇的色彩引起不同的情感體驗,這是我們以前在玄幻小說中所沒有的。
第三,是「去歷史」到遵循歷史規律。網絡小說最開始是虛構了第二個世界,這個第二世界是一個去歷史化、去社會化的,沒有遵循社會意識的發展規律。比如點擊量最大的《鬥羅大陸》,所有的故事都發生在一個異界空間,脫離了歷史和現實的束縛,人物每天就是覺醒武魂、修煉。但是現實題材的網絡小說不同,比如《大江東去》,它是以中國改革開放20年為故事線,這樣一來,不管這個主人公多麼的厲害,他總是會受到歷史語境的制約,他有挫折。
現實題材網文的問題
現在的網絡小說有些還是偽現實題材,現實與穿越或者「金手指」並列。比如很多都市現實題材,大多以系統來賦能、設計玄幻技能。主人公是城市裡一個平凡的人,但突然有一天擁有什麼技能,有了特殊能力,由此一飛沖天,在世界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比如正在走紅的《手術直播間》,主人公有了系統加持,直播粉絲人群就急劇上升,系統開起來後還可以跟動物對話,可以跟鳥對話,一飛沖天了。這類網絡小說是表現現實題材,描繪的是我們熟悉的生活片斷。但是主人公開掛的人生是系統造就的,還是一種金手指。
其次,現實題材還是以穿越來實現完美的人設。穿越題材已經很成熟,從最早的《尋秦記》到大火的《贅婿》,利用已知的歷史和科技,回到古代「開掛」。現實題材也有穿越,但一般只穿越了10年。比如《我真沒想重生》,主人公陳漢升穿越到10年前,最先做快遞行業,又轉做智慧型手機、做微信和抖音。
「所以我們現在,到底講題材的現實性,還是講究價值的當代性?這是我們要思考的一個問題。」禹教授說。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