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航母山東艦在去年12月17日服役,並在今年元旦返回大連造船廠,之後就一直在船廠進行維修。山東艦雖然是以遼寧艦航母為基礎設計建造,畢竟不是簡單的仿製,需要較長時間對前期遇到的問題進行改進和相關測試,何時形成戰鬥力一直牽動著國人的心。
據媒體報導,山東艦於5月25日離開大連造船廠出海執行軍事訓練任務,並在飛行甲板上出現了7艘殲-15艦載戰鬥機和2架艦載直升機,目前給到的確切消息是:山東艦正在進行海上試驗和相關科目訓練,目的是檢測裝備武器性能,提升航母訓練水平。也就是說,山東艦此次出海殲-15起降只是訓練的一部分,還可能進行航母武器裝備的相關試驗,正在加緊形成獨立的綜合作戰能力。
山東艦的入役讓國家進入了雙航母時代,但是因為並不等於現在就擁有了兩個航母作戰群,一艘新入役的航母在正常情況下全面形成戰鬥力還需要3-5年時間。遼寧艦在海軍的定位是為其他航母培訓人才,被稱為「訓練航母」。據悉,因為遼寧艦在人員訓練過程中採取了「雙崗制」,讓山東艦在一入役就形成了一定的戰鬥能力,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但是,山東艦要形成全面戰鬥力仍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主要原因就是這艘航母本身與遼寧艦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與航母打擊群其他艦隻的磨合也需要時間。
據介紹,山東艦與遼寧艦雖然外表看起來一模一樣,但是在內部結構仍有很大差別。山東艦與遼寧艦雖然排水量差不多,但是摒棄了蘇聯的重型飛彈內部結構設計,艦橋縮小了三分之一,航母飛行甲板面積更大,內部燃料和彈藥儲量變大。更為重要的是,山東艦可以多攜帶50%殲-15,由遼寧艦的24架提高到了36架,如果加上其他類型的直升機,其綜合艦載機數量能達到48架。所以,山東艦航母設計是否合理,存在哪些問題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來測試,同樣也在為下一艘國產航母建造積累經驗。
其次,航母作戰群形成戰鬥力並不只是航母本身,也不是說艦載戰鬥機配備到位就可以,而是要和護衛編隊進行配合。正常情況下,一支航母打擊群需要2艘防空驅逐艦、2艘護衛艦、1艘補給艦和1-2艘潛艇。這麼多戰艦一起出行是一回事,能整合起來形成戰鬥力又是另一回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山東艦的試驗仍然處於單艦試驗階段,距離形成航母打擊群仍有很大差距。
再從航母本身的作戰能力來看,般載機形成戰鬥力的確是核心,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飛行員要形成全天候戰鬥力,這方面就算遼寧艦也不樂觀。據介紹,國內艦載機飛行員拿到晝間飛行資質的人比較多,但是具備夜間起降能力人並不多。軍事專家李傑曾推測,遼寧艦在2018年具有夜間起降能力的飛行員只有4-5名。說實話,國內目前連一款成熟的航母艦載教練機都沒有,對飛行員的培訓是一個很大的瓶頸。國內號稱能在航母上起降的山鷹教練機在日前才剛剛試飛,還看不到這艦鉤,距離部署到航母仍有很長時間。目前國內培訓艦載機飛行員的方式成本過高,對殲-15的損耗也非常大。
總之,山東艦在回廠後再次出海訓練只不過是形成戰鬥力的一小步,只能說已經具備一定的作戰能力,距離全面形成作戰能力仍有很大差距,離能在海外實戰部署更為遙遠。中國發展航母畢竟才剛剛起步,還需要總結出一套高效、成熟的人才訓練體系,需要有合適的艦載教練機,都需要較長的時間來補上短板。如果有一天我們看到山東艦在夜間進行海上起降訓練,能進行長達2個月以上的遠海編隊訓練,才能說明真正形成了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