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中有四個「定」——定存、定投、定保、定增,無論是哪個「定」,背後都有著固定的習慣、篤定的心情和淡定的智慧作支撐。當有了這些「定」以後,絕對能輕鬆搞「定」你的錢!
「定期、定額」——打好財富地基
定,在理財中首先代表了「定期、定額」,即有一些長期的理財目標,並通過「定額、定期」儲蓄投資養成理財的習慣,滴水穿石、聚沙成塔,實現人生整體的幸福最大化。
常言道,理財不是50米衝刺,而是人生的馬拉松。如同在長跑比賽中,不要忽略了最簡單的法寶——耐心、毅力;在理財中,也不要小看了最傳統的工具——定期儲蓄。
進一步說,理財其實也不僅僅是馬拉松,因為在馬拉松比賽中,選手的體力只是在不斷耗盡,而理財則能讓人生的資產不斷增值。具體而言,養成定期、定額儲蓄的習慣,一個人的財富的增長也並不是像長跑路徑「一步一個腳印」的算術相加,而是會充分發揮出「複利」的魔力,時間越長,幾何增長的效果就越顯著。
如果覺得理財僅僅是通過「定期存款」來實現,未免過於保守,那麼,別忘了,還有一種投資工具也可以採用定期定額的形式,參與資本市場的投資,它就是「基金定投」。
基金定投雖然現在已是相當普及的「懶人投資」良策,但其最初卻是源於華爾街的聰明發明——將證券投資的風險分散從投資的種類上,發展到對「時點」的選擇之上。定投可以起到平滑風險、平均成本的作用,讓理財新人也可以相對低的風險參與其中。
無論是「定存」還是「定投」,兩者都著眼於一個人長遠的理財目標,通過「定期、定額」的方式打好財富的地基。
「安定、穩定」——理出幸福生活
「定」在理財中的第二層含義是「安定、穩定」。理財的目的就是為了「未雨綢繆」,既考慮到未來的財務需求,也降低人生的整體的財富風險,讓人心情安定,生活更輕鬆美好。
「安定、穩定」反映出一個人處理風險問題的態度。首先,在財務方面,我們完全可以通過適當的理財手段,來讓自己的人生始終保持「安定、穩定」的心情。舉例而言,如果沒有過人的投資技巧,那就不妨選擇穩健的理財產品,如定存、國債、大額存單、銀行理財產品等等,雖然放棄了「超額」回報,但卻收穫了穩定、固定的收益與輕鬆自在的心情。
其次,從個人理財角度來看,一個人在人生中所可能遇到的最大財務風險,並不是炒股閒錢的虧損,而是罹患重大疾病、遭遇意外不幸等對個人和家庭所造成的巨大損失。因此,抵禦這類財務風險的重疾險、意外險等基礎保險,是人們所需的最基本的財務保障,也是財務「穩定」的基石。
然而,很多人也許不知道,一般保費有「躉繳」和「期繳」兩種形式。對於收入高但極不穩定的群體來說,可考慮採用躉繳的方式免除後顧之憂,而對於大多數賺取固定工薪收入的人而言,期繳保費的形式可以讓資金更為靈活,又可通過附加險等形式,享受到「保費豁免」的權益,因此,「定保」才是更好的選擇。
生活中,能夠保障財務的「安定、穩定」,讓心情不為「錢」的問題而擔驚受怕,是幸福的最基本條件。
「確定、鑑定」——培養智慧思維
「定」的第三層含義,是「確定、鑑定」。除了養成習慣和對抗風險以外,投資還需要發現的眼光,以及明智的策略和一定的技巧,否則在投資理財過程中也是無法做到「淡定」的。
首先是「確定」好的投資主題。比如,定增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是一種融資方式,而對投資機構和投資者來說則是有了買「打折股票」的機會。在上市公司「定增」的過程中,通常也伴隨項目融資、整體上市、資產併購、財務重組等利好,所以往往會助推股票價格的上漲。
普通投資者可以通過私募基金(適合高淨值人群),或是購買公募「定增基金」的方式參與定增。不過,隨著今年2月份證監會有關再融資新規的出臺,以前參與「定增」就可以獲得較大折扣、從而大概率從二級市場賺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返。
其次,還要有一種「鑑定」的技巧。即使只是最簡單的定存,也要根據自己資金的流動性狀況,判斷是否要將若干份大額存單進行「拆單」存放,在保證同樣收益的前提下讓資金更靈活。
此外,對於家中的保單,也要做到「定檢」,避免重複購買以及忘繳保費的情況發生,這也是一種「鑑定」。
而在與資本市場「鬥智鬥勇」的過程中,無論是參與簡單模式的「定投」,還是高階模式的「定增」,都需要把握市場的趨勢,這是更高層次的「鑑定」。
「確定」好的投資目標,擁有「鑑定」是非真偽的技巧,是理財最高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