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回家』了,政府包車接我們返東,心裡暖暖的……」2月29日下午2點,65名江西婺源籍務工人員分乘3輛大巴車順利抵東。隨後,他們回到各自工作的企業等待覆工。據悉,這是東陽市組織外地員工返崗第八工作組免費包車接回的最後一批員工。截至2月29日,該工作組共組織8批次421名員工返東,其中新員工38名。
受疫情影響,東陽市不少企業的外地務工人員不能及時返崗。針對企業復工復產激增的用人需求和企業外地員工返崗遇到的阻礙,我市積極行動,自2月20日開始先後派出九個工作組,分赴貴州貞豐、興仁、鎮寧、關嶺、織金、大方,江西樂平、弋陽、萬年、浮梁、婺源,雲南鎮雄,湖南保靖,河南太康、西華、鹿邑、鄲城等地,用專車專列接員工返崗,實現返崗人員「走出家門進車門,走出車門進廠門」。
第一組前往的地方是貴州省貞豐縣和興仁市,由副市長呂良勇帶隊。截至目前,共發專列2列、大巴車40輛,接回返崗員工2149名。隨著貴州貞豐到東陽班車的順利開通,標誌著貞豐至東陽的返崗人員已經可以順利返崗復工復產,東陽與貞豐縣、興仁市勞務合作也開啟了新篇章。
以本次大規模復工招聘為契機,東陽市積極與貞豐縣政府、興仁市政府及當地人社部門、勞務協作機構等單位達成長期合作意向,建立了勞務協作工作站,為勞務輸出地區務工人員來東提供就業創業、社會保障、勞動維權等方面的服務,既解決東陽企業招工難,又助力做好扶貧工作。
第二工作組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蔣銀生帶隊,主要負責江西省樂平市、弋陽縣兩地員工返崗工作。該組工作人員抵達兩地後,立即走村入戶對接返鄉人員。在一村莊走訪時,大家發現這個1000多人的村莊,有六成村民在東陽務工,但因信息不暢通,導致許多人員未能及時返崗。
找到問題,解決問題。第二工作組立即通過相關政府部門微信公眾號、當地權威媒體等官方發布渠道,將東陽為低風險地區、推出了諸多招工優待政策等內容進行多篇幅、多角度、多平臺宣傳,讓返崗人員儘早踏上回東復工路。此後,在東陽市派出專車的基礎上,第二工作組還與當地客運公司聯繫,安排專車送員工返東。這樣雙管齊下,確保當地員工順利返崗。
「請」回老員工,如何招引新員工?第二工作組想出妙招:一方面與東陽經信、人社等部門溝通聯繫,羅列出企業用工需求;另一方面與江西省郵政分公司展開合作。該公司十分重視東陽復工復產工作,第一時間組織召開上饒、景德鎮、撫州、九江4個地級市轄區內44個縣市區的全體人員視頻會議,對東陽招工工作進行研究、部署。此後,東陽市用工需求、優待政策等相關資料通過各村郵站投遞員,實現「點對點」精準配送至每位村民手中,為我市招引新員工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幫助。此外,第二工作組還與江西省郵政分公司共同商討辦法,以解決外出務工人員的後顧之憂。比如,由郵政部門落實專人,對外出勞務人員子女進行管護,扮好「監護人」角色;對外出勞務人員家庭實行「一戶一檔」,幫助這些家庭解決實際困難……
第三工作組前往的地區是貴州省鎮寧縣、關嶺縣,由市委常委方雪飛帶隊。其間,工作組建立了三方協作溝通運作機制,組建工作群,成員包括東陽鎮鄉街道、當地鎮鄉街道分管領導和工作組成員,明確數據收發程序,保證了數據傳遞的迅速、有效。
每日,工作組分析原始數據、東陽鎮街數據與當地鎮鄉數據,匯總形成有效數據。此舉有助於各方明確當日工作目標,減少時間浪費,便於精準對接。同時,工作組堅持工作日清日結,建立「日銷號」制度,加強返崗員工管理,做到「接回一個銷號一個」。
令人感動的是,鎮寧、關嶺兩地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東陽市復工復產工作,成立了以分管人社副縣長為組長的工作專班,協調、解決員工返崗工作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並為第三工作組專門落實工作場地。同時,關嶺縣委、縣政府還在財力與人力上給予工作組莫大的支持,除安排50萬元資金專項用於老員工返東、新員工招聘的宣傳外,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還連續籤發三道指揮令,層層壓實責任,明確招工任務,要求各部門、鎮鄉街道按計劃組織並完成老員工返崗、新員工招引等工作。
由市政協副主席張望峰帶隊的第四工作組處處體現著「暖心」。2月27日晚上,東陽市安排專車赴貴州省織金縣、大方縣兩地接回返東員工,原計劃當天下午6點到的大巴,因中途出故障,次日凌晨才到達。在延誤的6個小時裡,成員們一邊安撫員工情緒,一邊在絕大多數飯店、商店關門的情況下全城尋購充飢食物,並聯繫酒店暫時安頓員工;有的返崗員工缺乏防護用品,組員們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防護物資無償提供給他們。第四工作組原先計劃2月29日返回東陽,為了能多接員工返東返崗,工作組將「回家計劃」推遲。2月29日這天,第四工作組又聯繫了2輛大巴,接回近百名員工。
第五工作組接到任務後,迅速組建「鎮雄勞務工作專班」,由市財政局局長徐育陽帶隊,赴雲南省鎮雄縣對接勞務人員返東工作,為企業和員工開展了長達1800多公裡的「牽線搭橋」。抵達鎮雄後,第五工作組立即對接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舉行專題座談會,取得相關部門的支持。經過多次對接,截至目前,第五工作組累計組織並完成鎮雄縣及周邊縣市274名勞務人員返東。隨後,第五工作組馬不停蹄前往第二站——貴州省普安縣,在組織老員工應返盡返的前提下,積極招募新員工來東就業。同時,該組與普安縣職校對接,結合東陽產業結構,計劃通過三到五年培養一大批高素質員工。據悉,第五工作組與鎮雄、普安均籤訂了勞務合作協議,建立鎮雄、普安與東陽的勞務合作長效機制。
由市科技局局長徐生銀帶隊的第六工作組抵達湖南省保靖縣後,立即與當地政府部門、鎮鄉街道對接。對於帶著滿滿誠意前來的東陽工作組,保靖縣委、縣政府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各鄉鎮大力發動村聯絡員作用,動員老員工返東返崗,爭取新員工入企。幾天時間,第六工作組成員走訪了全縣80%的鄉鎮,將東陽招工政策、企業信息、崗位需求及福利待遇等內容送到村民手中。同時,考慮到包車費用高,第六工作組鼓勵並動員返崗員工自駕、乘車回東,東陽政府部門按優待政策補助車費。截至目前,共有80餘名員工選擇乘坐班車返東。當前,保靖籍老員工返東路徑已徹底暢通,新員工招工協作機制已建立。
由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吳高強帶隊的第七工作組將工作前移,提前做好截至去年年底參保的河南省太康籍、西華籍在東員工統計、審核、聯繫、通知等各領域各環節工作,共排摸出430多名太康籍員工和147名西華籍員工。羅列出「員工清單」後,工作組成員一對一聯繫,按照接送、自駕或乘車返東等類別進行歸類,精準施策。
在組織做好太康員工返崗工作之餘,第七工作組將組織職工返崗工作向西華縣、周口市川匯區和淮陽區、項城市等周邊縣市區拓展延伸,「點對點」「一站式」接回周邊地區返崗員工。
據悉,第七工作組積極爭取當地政府及宣傳部門的支持,並採取「點面結合」方式,不斷招引新員工來東就業。首先,依託當地政府門戶網站、相關部門微信公眾號、權威新聞媒體、鎮鄉街道工作群等渠道,將東陽市招工優惠政策以及24家招工企業信息進行宣傳。其次,第七工作組走訪了6個重點鎮鄉,其中3個鎮均為人口超10萬的大鎮,另3個為務工人員集中鎮。依靠鎮黨委、政府的支持和網格員的努力,工作組印發的1000份招工簡章順利分發至1000個自然村。
在新員工招引這項工作中,太康縣馬廠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動員部署,並於2月28日為東陽市聯繫落實了40餘名意向來東就業人員。經對接洽談,最終確定20名左右員工來東工作。
在籤訂勞務合作協議後,接下去東陽市將著眼於與太康縣建立長期合作關係,籌建勞務協作站,健全勞務合作長效機制。
2月21日,由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李愛忠帶隊的第八工作組抵達江西省婺源縣後,立即投入工作。他們自備乾糧,帶上「乾貨」——招工優惠政策,下鄉鎮進農村,挖掘一切可宣傳的資源,利用一切可推廣的渠道,打通政策宣傳「最後一公裡」。
其間,第八工作組制定了「3321」工作機制,即三對接三名單,加強對接經信局、人社局、重點企業,掌握返東員工、勞務招聘、員工需求名單;三蹲點,蹲點勞務協作站、重點鄉鎮、重點人員,掌握招工政策、信息的發布及反饋情況,加強務工人員排摸;兩碰頭,每天上午8點半和下午6點,召開兩次碰頭會,聽取當日工作進度,研究下一步工作安排;一防護,做好個人防護工作,出入公共場所必須佩戴口罩,注意個人衛生。
第九工作組趕赴的城市是河南省鹿邑縣和鄲城縣,由市林業局局長金國祥帶隊。兩縣是農業大縣、人口大縣,每縣每年勞務輸出在60萬人以上。目前,第九工作組已與兩地順利籤訂勞務合作協議。
據悉,鹿邑和鄲城每年都向東陽輸送大量勞務人員,彌補東陽市企業用工缺口,也促進了兩地人口穩崗就業。籤訂勞務合作協議,標誌著未來東陽與鹿邑、鄲城將打通開放合作新通道,加大勞務輸入我市力度,對建立友好城市,實現優勢互補,加快推進區域協同,構建起開放型發展新格局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