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記者 李靜
早些年,無論是結婚生子還是喬遷生日,大操大辦酒席之風盛行,節節攀升的「人情消費」讓不少人感覺壓力山大。尤其是少數黨員幹部趁著操辦婚喪嫁娶事宜,借「酒」斂財,讓辦酒成為滋生腐敗的土壤。近年來,隨著全市全面倡導「節儉養德立家風、婚喪喜慶樹新風 」,文明辦酒新風正悄然興起。
日前,長沙市開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再次聚焦違規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根據專項治理工作有關要求,全市各級各部門圍繞違規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深入開展監督檢查,進一步引導黨員幹部帶頭,發動社會全員參與,通過抓黨風政風帶動鄉風民風向善向好,讓文明新風潤澤星城。
記者在現場
「超標」婚宴現場整改
非親屬人員禮金一一退還
「村幹部賀某在家中為兒子違規操辦婚宴。」前不久的一天上午11時許,寧鄉市某鎮紀委書記接到群眾舉報電話。掛完電話後,該紀委書記立即組織工作人員前往婚宴現場。
通過清點婚宴桌數,發現現場共設婚宴32桌,超出規定12桌。該紀委書記要求婚宴舉辦者賀某按照紀律規定立即整改,撤掉「超標」酒席,同時儘快退還收受的非親屬人員禮金,否則將從嚴處置。
「各位鄉鄰朋友,很抱歉,因為今天婚宴桌數和邀請人數超出紀律規定,所以請親屬以外的鄉鄰朋友立刻離開現場,大家送的禮金將在婚禮結束後一一退還。」聽完鎮紀委書記的話,賀某拿起話筒向在座的客人解釋起來。
酒席很快就被撤掉了12桌,現場整改到位。同時,鎮紀委工作人員對人情簿進行了登記,清理出非親屬人員禮金1萬多元,並向廚師、管帳、採購、村民、親屬、在職和退休村幹部等相關人員開展了調查核實。為防止宴席反彈,當天晚飯時間,鎮紀委工作人員又先後兩次來到賀某家中查看是否繼續設晚餐宴請賓客,並走訪了附近村民。
「我當了幾十年村幹部,辦喜事沒幾個人來參加覺得沒面子,結果違規受處分更沒面子。」賀某在全村黨員大會上作出深刻檢討,告誡黨員汲取他的教訓。現場的村幹部和黨員紛紛感嘆,這件事給大家敲響了警鐘,黨紀條規不容僥倖,今後一定要帶頭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文明節儉操辦酒席。
據悉,今年以來,寧鄉市紀委共組織片區交叉檢查15次,檢查酒店、飯店、農家樂120餘處,查處違規操辦婚喪嫁娶事宜7起,追繳違紀所得近5萬元。
長沙在行動
自查自糾發現大操大辦問題25起
對違紀違規問題令行禁止限期整改
長沙市委、市政府印發的《關於開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實施方案》明確,要嚴禁大操大辦婚喪和其他喜慶事宜,婚禮宴請人數、規模必須在規定範圍內;嚴禁借婚喪喜慶事宜斂財,不得收受或者變相收受任何單位和親戚以外人員的紅包禮金及貴重禮品。
據介紹,為著力解決借婚喪喜慶事宜之機斂財、損害社會風氣等問題,長沙市廣泛開展倡導破陋習樹新風活動,各地紛紛提出「大事小辦、繁事簡辦、小事不辦」等倡議、禁令,並且修訂村規民約,弘揚健康向上的文明新風。同時,對違紀違規問題令行禁止、限期整改。在此次自查自糾中,全市發現大操大辦問題25起,均已責令退還違規收受的親屬以外人員禮金。
開展專項治理工作以來,開福區紀委、區監委細化了關於開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突出問題專項治理工作的實施方案,把違規操辦婚喪喜慶事宜工作納入日常督查、專項巡察、工作檢查的重要內容;緊盯歪風陋習易發多發的重要時間節點,通過簡訊、微信公眾號對黨員幹部早敲警鐘、早打招呼、早「扯袖子」;對違規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堅決查處和曝光。
長沙縣印發了《2018年長沙縣糾「四風」治陋習樹新風專項工作方案》,明確把違規操辦婚喪喜慶事宜作為治理重點,要求黨員幹部全面自查自糾,逐一清理核實每一次個人婚喪喜慶事宜。縣紀委、縣監委著力暢通信訪舉報渠道,持續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對違紀違規問題將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肅查處。此外,長沙縣結合當地風俗和實際,成立紅白理事會,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以村規民約和自願承諾的方式教育、引導群眾。
基層吹新風
喪事簡辦,一餐節省3萬多元
瀏陽鎮頭移風易俗新規獲肯定
「我和父親都是黨員,全鎮開展移風易俗行動,我們當然要起帶頭作用。」4月2日,瀏陽市鎮頭鎮雙橋村村民羅海波的老父親過世,也就是在當天,村裡召開村民代表大會,倡導全體村民「文明辦酒、移風易俗」。
羅海波立即響應,從簡辦理父親喪事。根據文明節儉操辦酒席的要求,酒席上將減少菜品數量,不上整條香菸和高檔酒水飲料,節約開支3萬多元。「酒席只辦了一次正餐,海鮮也不搞了,吃的都是綠色食品,都是自己家種的菜,這樣節省了不少費用。親戚朋友對我們的評價也很高,說我帶了個好頭,我自己也感到很輕鬆。」羅海波說。
「畢竟是多年以來形成的風氣,原以為推動起來阻力不小,沒想到當天就有100多位村民主動申請籤字。」雙橋村黨支部書記羅伏中感慨,大夥都是被相互攀比的風氣給害苦了,鎮裡的移風易俗新規定真是想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據介紹,從去年底開始,鎮頭鎮多方倡導文明節儉之風。今年以來,更是著力將文明新風尚在鎮域範圍內全面推廣,並制定了《文明辦酒村規民約》,倡導婚喪嫁娶等事宜「節儉辦」,其他事宜「不再辦」。村規民約規定,鎮頭鎮各村(社區)要成立紅白喜事理事會,村幹部要參照國家公職人員的有關規定從嚴落實,鼓勵黨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嘗試新的節儉辦酒方式。一股新風在基層吹起。
百姓觀點
伍卓明(雨花區老黨員):婚喪嫁娶乃人生大事,量力而行設宴辦酒,既合乎傳統禮儀規範,也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些人以婚喪嫁娶名義大操大辦酒席,還有些人巧立名目辦酒席,為的都是趁機收取禮金髮「酒財」,這些行為把傳統人情世故複雜化,敗壞了社會風氣,也滋生了腐敗。對違規操辦婚喪喜慶事宜開展專項治理,減少了資源浪費,減輕了老百姓人情負擔,營造了良好的社會風氣。
陳立志(長沙市某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移風易俗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變的,黨員、幹部應該積極發揮模範作用,以實際行動營造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良好氛圍,有效節制農村婚事、喪事大操大辦現象,這樣既可以減輕經濟負擔,又摒棄了相互攀比的人情負累,在全市形成文明高尚、淳樸節儉的良好風尚,讓基層風氣煥然一新。
星城夜談
以黨風促民風
不讓人情成負擔
文峰
揆諸現實,我們可以發現,人情禮金、壓歲錢……在一些地方折磨著不少人。它們在人們內心裡已經積存出了一種嚴重的心理負擔。而從這種心理負擔的廣度來看,「送人情」已經形成了一種交際亞文化。在這種亞文化裡,不管紅白喜事、大事小事,只要受邀,被邀者往往會有「咬牙也得送禮」的第一反應。因為,在很多人的思維認知裡,人情是必不可缺的,它不僅與面子相關,而且和感情相連。有的人認為禮金越多越好,有的人認為排場越大越喜慶。在他們看來,感情深不深要看「人情」送得多不多。
由此,在很多家庭的消費目錄裡,才會出現人情消費這個支項。這也讓人生出了「人情傷不起也送不完」的感慨。可是,送人情並不一定會增進感情,因為存在經濟壓力和橫向比較,送人情反而可能會送出矛盾來。並且,如此人情消費還會產生浪費,弄得滿桌「剩宴」。
而今,我們堅持問題導向,推進專項治理,聚焦違規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無疑是多贏之舉。它不僅能夠移風易俗,而且能夠融洽幹群關係。這也是以黨風促民風的題中應有之義。實踐充分證明,基層有些問題雖然看起來複雜,但只要幹部帶好頭,發揮引導作用,真用心、用對心,那辦法就永遠比困難多。如今,在很多地方,越來越多的群眾人情負擔輕了,大家呼吸著鄉土文明的新鮮空氣,無不讚嘆「作風建設抓得好」。這樣的結果無疑讓人眼前一亮。
古語說得好: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移風易俗,給人情消費做減法,就是給感情做加法。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改變舊觀念,衝破「面子關」,摒棄「攀比心」。
來源:長沙晚報
作者:李靜
編輯: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