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武漢東湖的櫻花綴滿枝頭,微風輕拂,又是一年春暖花開時節。
近兩個月來,
湖北全省和全國各地援鄂醫護人員,在抗疫一線與病魔較量,讓數萬感染者恢復健康,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他們直面感染風險,與家人分離,為治病救人終日忙碌,甚至沒空睡一個好覺。厚重的防護服下,是被汗水打溼的衣襟和被口罩勒出印痕的臉頰。
如今,湖北
疫情防控成效顯著,形勢持續向好,
已連續多日確診病例零新增,援鄂醫護人員也將陸續踏上回家的旅途。為抗疫做出非凡努力和巨大貢獻的醫護人員們,自己會有怎樣的心願?
近日,70名在湖北抗疫的醫護人員,向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
暢想了疫情過後他們最大的心願,而對此時對他們來說,越平凡的事情,卻越顯珍貴。謝謝他們為抗疫拼過命,願他們的每一個心願都能實現。
心願關鍵詞:吃貨、旅行、戀愛和陪伴家人
澎湃新聞注意到,在70位醫護的心願中,「好好陪伴許久未見的家人」數量高居榜首。
經歷持久戰後,他們中的多數人都渴望回歸平常的生活:按時上班、按時下班、享受假期。疫情之後,一些醫護人員還期待著和心愛的人步入人生的新篇章。
佔據榜單第二名的心願是「外出旅遊」。恩施大峽谷、廣東順德、新疆、西藏、上海迪士尼都榜上有名。很多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還把武漢作為未來行程的目的地之一,希望能再次打卡曾經戰鬥過的地方。
忍受了近兩個月的吃貨們也坐不住了。在心願單中,各路美食都被翻了牌子:米線、火鍋、燒烤、海鮮、自助,有護士小姐姐說,戰疫期間,它們都曾出現在她的夢裡。
除了這些,還有許多醫護人員表達了共同的心願,那就是維持和諧的醫患關係和提高醫護人員的待遇水平。
從70多枚樸素的心願中,澎湃新聞選出了具有代表性的5個,並追訪了它們背後的戰疫故事。
「疫情後,我最想見的人是易烊千璽」
26歲的黑龍江姑娘張楠來自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已在武漢雷神山醫院連續支援了一個半月。關於「上前線」這件事,張楠當時沒多想,抱著「我還很年輕,這一輩子總要做點什麼」的想法,她就來了。
在雷神山醫院的生活是單調的:每天下午六點到次日零點值晚班,每六小時換一次班。進艙前,張楠都會隔著防護服,把愛豆易烊千璽的名字小心翼翼地寫在左胳膊上。她說,這樣工作會更有動力。
雖在一線,張楠也不忘follow愛豆的動態,「我在微博上看到歌手韓紅寫的感謝信,裡面寫到,易烊千璽說,如果可以,他願意來武漢當志願者,我很感動。」
在疫情爆發前,張楠從沒到過武漢,常聽人說江城美,但卻因條件所限不能遊逛。張楠說,她已經和「戰友們」相約,明年此時故地重遊。
目前,張楠仍然駐守雷神山。她說,疫情之後,最大的心願是見一見給她無數正能量的偶像易烊千璽,「希望他能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哦!」
「化上漂亮的妝,穿上美美的衣服,攜男朋友上街」
四川護士陽卓妤接到支援湖北的報名電話是在2月13日凌晨4點。工作已有五年,她還未成家,比起同事們少了很多牽掛。半夜接到電話後,她一聲不響地開始收拾行裝,第二天一早就來到四川省骨科醫院集合等待出發。
專機抵達時,天已經擦黑。空蕩蕩的武漢天河機場,人煙稀少,只見接站的工作人員舉著牌子迎接,上面寫著「感謝四川」。此前,四川省已派出了7批支援湖北的醫療隊。
陽卓妤說,當時正值武漢疫情嚴重,說不怕是不可能的。但看到機場門口給她們加油的幾位同胞,瞬間有些感動,「當時就燃起了戰勝病毒的決心。」
陽卓妤支援的是武漢協和醫院腫瘤中心,該院收治了不少新冠肺炎重症患者。下飛機不到50個小時,她就和臨時小隊成員們一起進了病房。防護服厚重且不透氣,每次穿戴時間一長,陽卓妤幾乎被悶出低血糖。同組的小夥伴見她不舒服,也會默契地接過她手裡的活,合拍程度直逼搭班很久的老搭檔。
初來時,病人們情緒都很低落,「都是不知道明天在哪裡。」一邊面對著患者的病情反覆,一邊頂著感染的風險,就連平時「心很大」的陽卓妤也失眠了:「如果病人病情沒有好轉,就會沮喪,問自己能做什麼呢?但只要穿上防護服,又打滿雞血,重煥活力。」
在前線的日子裡,陽卓妤時常想起在學校念書時課本上的那句話:「有時是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除了好好吃飯,唯一的主題就是把病人治好。
努力也有回報,婦女節當天,有幾位病患捧著康乃馨來到她所在的病區,表達謝意。7天後,該病區患者清零。送患者出院的那天,大家不約而同地唱起《感恩的心》。「那天的氛圍和我剛到病房的時候完全不一樣,病人充滿希望,唱到最後他們也哭,我們也哭,就是那種把生命交到你手上的感覺。」陽卓妤說。
3月19日,完成支援使命後,陽卓妤隨隊回到成都。戰疫期間,每天不是穿防護服就是穿衝鋒衣,太久沒有化妝打扮,可把愛臭美的陽卓妤憋壞了。
她說,等有機會再回武漢,她要化上漂亮的妝,穿上美美的衣服,攜男朋友上街,拍一組照片紀念人生中這段意義非凡的經歷,「哦,對不起,我忘了我還沒有男朋友,那就一個人拍囉,哈哈!」
「如果上級允許,還想留在湖北」
和很多支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不同,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溼科副主任張磊一家有兩人身在抗疫前線。
張磊的父親張伯禮院士是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已年近古稀,也是國家新冠病毒科研組專家和救治組顧問。
上陣父子兵,出徵前,張磊對父親說:「愚頑常思聆父訓,草茅未敢忘國憂」。他停下了手裡的重點課題研究,和父親一起逆行武漢。
在江夏方艙醫院工作期間,張磊負責給艙內患者問診。江夏方艙休艙後,他又緊接著又去了方艙驛站出門診,接診對象是從各個方艙醫院轉出去的病人。張磊用中醫的「望、聞、問、切」為病人作出診斷和開藥方。
父子同在前線,兩人卻少有聯繫,只匆匆見過兩面,微信聯繫也都是聊業務為主。有時,張磊會把需要調整治療方案的病例發給父親請教,張伯禮回復他也總是在深夜,「大家都太忙了。」
3月17日,張磊隨隊返回天津,在送別儀式上又見到了父親,這是他們在武漢第二次見面。張磊所在隊伍無一名醫護人員感染,這是令他最高興的事。他說,如果上級允許,他還想留在湖北,「還有重症病人等待救治,我們有能力和願望,總覺得還能盡點力。」回去後,張磊希望能將此前因疫情耽擱的課題儘快補上。
「劉學,我們結婚吧」
確定戀愛關係不到一個月就被迫分開是種什麼樣的體驗?這個問題沒人能比四川省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的檢驗師唐世傑更有發言權。
除夕夜接到通知後,唐世傑首先打電話給女友劉學,獲得支持。兩人雖在工作中相識多年,但起初只是普通朋友。去年11月,唐世傑向劉學表白,直到今年元旦,才正式在一起。
相連不到一個月,就碰上異地考驗,唐世傑說,心裡總覺得對不起女朋友。起初,他甚至做好了最壞的打算,但女友的一句話給他定了心:「沒事,我等你回來,回來我們就去領證。」
唐世傑支援的是武漢紅十字會醫院,作為檢驗人員,他的主要責任是分擔核酸檢測工作。在武漢的53天裡,他每晚都會跟劉學視頻聊天,報備身體狀況。
對唐世傑而言,疫情讓他真正下定決心邁進婚姻。他說,對人生大事,之前也有過規劃,但是總覺得還早。在武漢的經歷,讓他真實感受到「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我現在覺得應該做的事就應該儘快做完它。」
唐世傑說,回到宜賓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女友求婚,並在今後的日子裡更加努力,更加熱愛生活。
「提高護士待遇,讓優秀人才進入行業中來」
何躍上一次來武漢還是接研究生畢業的兒子回家,當時,她曾說,「以後可能都不會來湖北了。」
沒想到,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她今年又來了。
何躍供職於陝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供應室,負責醫療儀器的消毒處理。支援一線期間,她在武漢江夏區方艙醫院參與分診工作,同時負責進出口區域的防護服穿脫指導,糾正不合規的穿脫行為,防止院內感染。此外,她還負責收走進出口的醫療廢物,把可重複使用的護目鏡處理、消毒後放到指定區域,以便循環使用。
方艙醫院內,醫患關係和諧,這是令何躍最欣慰的事,「病人特別配合和理解我們的工作,也都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維持方艙運轉。」她所在的二樓病區沒有電梯,男病人們經常幫從一樓搬運飯和物資,何躍說,希望以後的醫患關係還能像現在那麼好。
此外,她也希望疫情過後,周圍年輕護士的待遇能有所提高,「最起碼達到社會平均水平,這樣才能保障護士的積極性,提升群體素質,讓更多優秀的人才進入到行業中來。」
說回自己,何躍說,回家解除隔離後,希望能帶著家裡的泰迪「皮球少爺」和老李一起出去逛幾天,「老李是我的愛人,雖然家庭地位沒有皮球高,但我很想念他。」
(澎湃新聞記者 何利權、胥輝、陳雷柱、吳躍偉、王萬春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