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垃圾去哪兒了?變廢為寶,黑水虻「吃」完廚餘垃圾變肥料→

2020-12-20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除了要進行分類之外,加強對垃圾的處理和利用也是新版《條例》很重要的內容。我們的記者也了解到:餐廚垃圾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成功實現了變廢為寶。

北京市海澱區二裡莊小區的露臺,種植了很多種類的花卉和多肉。培植這些花卉和多肉的營養土,則來自小區居民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而從餐廚垃圾到營養土的轉換,離不開社區裡的這一臺餐廚垃圾處理機。每周,它會進行兩次處理,大約可以消化掉400斤的處於垃圾。

北京市海澱區二裡莊社區營造工作坊負責人李紫瑩居民投放的廚餘垃圾,我們進行二次破袋處理,也可以將它進行一個堆肥處理,然後最後處理出來營養土,可以用於咱們屋頂陽光花園的一個種植。他很直接讓居民看到了廚餘垃圾投放的厲害,激發了大家參與的熱情。

在北京海澱區西山庭院小區,一種叫做「黑水虻」的蟲子被用來處理小區產生的廚餘垃圾。黑水虻可以吃掉大部分的固體有機廢棄物,吃有機垃圾長大的黑水虻的成蟲,可以長到五六釐米長,經過處理後可以作為飼料。

北京萬科物業垃圾分類工作負責人白金龍黑水虻它吃完以後廚餘垃圾以後,排洩物會變成有機肥,然後我們現場也在做綠化垃圾的一個堆肥工作和綠化垃圾,再一次堆肥以後了,然後回到園區裡面來做土壤改良,這個項目的廚餘垃圾基本上是可以全部都處理掉的。

在北京一個餐廚垃圾處理廠,負責人告訴記者,由廚餘垃圾處理轉化來的肥料,銷往了山東和湖北等地,用於蘋果和臍橙的種植。銷售垃圾處理後的產品已經成為了處理廠很重要的收入來源。

北京綠海能環保公司項目運營管理部副部長嶽建功有機液相部分經過厭氧罐發酵之後產生生物沼氣;還有一種液相部分經過三項分離之後提出一部分工業用粗油脂,它可以作為一種初級的化工原料;最後就是水經過全鏈條處理完之後,它可以產生成中水,可以在我們園區之內作為工業用水來運用。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相關焦點

  • 黑水虻每日「吃」掉20噸廚餘垃圾 探索廚餘垃圾處理新途徑獲成效
    北極星固廢網訊:「黑水虻最早從日本引進,它可以24小時不間斷吃廚餘垃圾,在適宜的溫度下,一天可以消耗大量垃圾。」日前,在浙江奉化蕭王廟街道牌亭村黑水虻養殖基地大棚內,寧波小蟻哥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毛孟其說,以目前大棚的黑水虻養殖規模,每天可消耗20噸廚餘垃圾,能有效滿足整個街道日常廚餘垃圾的處理要求。
  • 廚餘垃圾變肥料 浙江寧波寧海縣試點菜場垃圾資源化處置
    廚餘垃圾變肥料 浙江寧波寧海縣試點菜場垃圾資源化處置北極星固廢網訊:日前,浙江省寧波市寧海縣物業公司投資30餘萬元購置的廚餘垃圾處理器在南門臨時菜場投入使用,該設備日處理廚餘垃圾量約2噸,出肥率20%,將廚餘垃圾變成有機肥料。
  • 黑水虻每日可「吃」掉2.5噸廚餘垃圾 南京探索廚餘垃圾處理新途徑
    中國江蘇網7月15日訊 廚餘垃圾處置、資源化利用是推進垃圾分類的難點。記者14日從南京市高淳區城管局獲悉,高淳區漆橋街道建立了南京首個黑水虻繁育基地,用廚餘垃圾餵養黑水虻,探索廚餘垃圾和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的新途徑。
  • 10克黑水虻卵搞定800戶居民廚餘垃圾 宛平城三招走出平房區垃圾...
    原標題:10克黑水虻卵搞定800戶居民廚餘垃圾 宛平城三招走出平房區垃圾分類新路徑  「真沒想到,10克黑水虻卵就能搞定我們800多戶居民每天的廚餘垃圾。」看著工作人員扒拉開褐色的垃圾裡一隻只蠕動的小白蟲子,家住宛平城內的王金麗大吃一驚。
  • 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橙子生態苗圃亮相橫琴
    原標題:將廚餘垃圾「變廢為寶」橙子生態苗圃亮相橫琴   穗冠、千日紅、皇帝菊、簕
  • 就地處理:「消化」廚餘垃圾的便捷之路
    據了解,這套設備中有一套油水分離裝置,可以將廚餘垃圾中的小骨頭等分離出來,垃圾中的水分進入儲水系統,油脂被存放在另一個桶裡。處理設備設有異物分離口和有機肥料出口,分離出油脂的廚餘垃圾會自動篩檢出大骨頭、塑膠袋等其他垃圾。剩餘垃圾進入存儲倉,飽和後通過高溫氣化垃圾處理技術,廚餘垃圾被深加工為有機肥和飼料的初步處理物。
  • 蕭王廟探索廚餘垃圾處理新途徑獲成效 - 奉化日報-數字報刊平臺
    本報訊(通訊員 張哲華)「黑水虻最早從日本引進,它可以24小時不間斷吃廚餘垃圾,在適宜的溫度下,一天可以消耗大量垃圾。」日前,在蕭王廟街道牌亭村黑水虻養殖基地大棚內,寧波小蟻哥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毛孟其說,以目前大棚的黑水虻養殖規模,每天可消耗20噸廚餘垃圾,能有效滿足整個街道日常廚餘垃圾的處理要求。
  • 餘姚牟山鎮 養殖黑水虻「變廢為寶」
    本報訊(記者沈孫暉 餘姚市委報導組謝敏軍 通訊員沈家揚)「我們用黑水虻來處理廚餘垃圾,不僅環保衛生,還能『變廢為寶』。」談起農場裡養殖的「寶貝」蟲子,餘姚牟山鎮虻寶農場的朱狄青教授一臉興奮。廚餘垃圾運輸成本高,又容易腐爛,其有效處理一直是個難題。去年9月,牟山鎮開工建設虻寶農場廚餘垃圾處理終端工程,並於11月底全部竣工。該工程在浙江大學金維正博士的技術指導下,應用黑水虻資源化利用技術模式,實現了廚餘垃圾「變廢為寶」的資源化可循環利用。
  • 廚餘垃圾最後去了哪裡?我市大力規範廚餘垃圾分類收集運輸處理
    華貿天地內100多家餐飲單位都在實施垃圾分類晚上8時30分,市區下角的黎記大排檔送走最後一撥客人後,夥計們熟練地將餐餘垃圾放進專門的垃圾桶。晚上9時,專門回收廚餘垃圾的垃圾車來到店裡的後廚回收,最終駛向廚餘垃圾處理點,利用綠色養殖黑水虻處理廚餘垃圾。
  • 10克蟲卵搞定800戶居民廚餘垃圾
    人吃剩下的廚餘垃圾,也是天生地長的資源,如何讓它們在重回食物鏈?在豐臺區宛平城,廚餘垃圾餵給了黑水虻吃,黑水虻長大後成了飼料餵雞吃……800多戶居民的廚餘垃圾一點沒浪費!「真沒想到,10克黑水虻卵就能搞定我們800多戶居民每天的廚餘垃圾?!」看著工作人員扒拉開褐色的垃圾裡一隻只蠕動的小白蟲子,家住宛平城內的王金麗大吃一驚。讓她大吃一驚的黑水虻廚餘垃圾處理設備在宛平城內街醒獅廣場的東南側,佔地大約3平方米,左側是三個橘色白色相間的養殖櫃,右側是一個三層的除臭塔。別看它個子不大,胃口卻不小。
  • 黑水虻「吃」廚餘垃圾 甘家口社區垃圾處理好辦法
    甘家口街道建設部社區引入黑水虻處理廚餘垃圾,現場展示的黑水虻和完成降解後的有機肥。新京報訊 4月29日上午,海澱區甘家口街道建設部社區舉辦了一場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活動中,社區志願者指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投放,介紹環保酵素製作方法,並展示了利用黑水虻如何處理廚餘垃圾。據了解,海澱區甘家口街道建設部社區,共有居民3500餘戶,自2011年起,社區就開始逐步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通過開展各類宣傳活動和日常垃圾分類指導,建設部社區已經成為生活垃圾「從源頭分起」的帶頭示範社區。
  • 廚餘垃圾變廢為寶培育健康土壤
    「小豬能吃的就是溼垃圾,最愛吃的就是剩菜剩飯、瓜皮果殼,湊合吃的花卉、綠植。」這些被靈魂拷問的溼垃圾,就是指的餐廚廢棄物、廚餘垃圾這樣的有機垃圾。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嘉博文」)利用微生物技術將這些垃圾變廢為寶還田利用,讓有機質從土壤中來再回到土壤中去,改良土壤,減少化肥,既生產出安全美味健康的農產品,又產生了減排和土壤固碳雙重效應,實現資源循環再利用。
  • 你知道嗎|寶藏昆蟲黑水虻:小身板大能耐,廚餘垃圾我來扛
    廚餘垃圾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廚餘垃圾對於環境衛生和食品安全造成的壓力,已直接影響城鄉建設和人民生活健康,如何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廚餘垃圾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廚餘垃圾,是具有一定價值的物質資源和能量來源,若能實現資源化利用,將大幅減少垃圾丟棄量,節約堆放用地,形成飼料、肥料、燃料等產品,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對此,本文提供一種黑水虻集中處理廚餘垃圾的簡單介紹。什麼是黑水虻?
  • 黑水虻吃進剩菜剩飯產出飼料肥料
    「吃」出來的垃圾去哪了?這是很多市民關注的問題。去年10月,市市容環境衛生事務中心在惠城中心區啟動餐廚垃圾專項處理資源化利用項目試點工作,委託廣東惜福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惠分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惠州市長森實業有限公司分別採用食腐動物(養黑水虻)和水渣油分離法處理餐廚垃圾,餐廚垃圾變廢為寶,實現了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
  • 大型廚餘垃圾處理廠是別人家的!南京每天3200噸廚餘垃圾去哪了?
    填埋、焚燒、處置利用,是生活垃圾的最終去處。其中,廚餘垃圾的處置利用非常關鍵,它是垃圾變廢為寶的重要一環。不過,從江蘇實際來看,廚餘垃圾的有效處置仍是短板,大型廚餘垃圾處置廠的建設亟待提速!
  • 廚餘垃圾去哪了?南昌這個地方一天可使15噸垃圾變廢為寶
    位於南昌市灣裡管理局天寧東路的灣裡廚餘垃圾處理中心,是南昌市最大的使用厭氧發酵方法處理廚餘垃圾的項目,一天能使15噸廚餘垃圾變廢為寶。該中心是如何處理廚餘垃圾的?如何實現垃圾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帶著市民關心的問題,記者昨日前往進行了一番探訪。
  • 神秘助手解決廚餘垃圾 外國小蟲一天吃掉260噸剩菜
    從海外引進的小蟲「黑水虻」別看長得不起眼,卻能夠24小時不間斷地吞食廚餘垃圾。10噸黑水虻,短短一天時間,就能吞食掉260噸廚餘垃圾。現在,東城區餐廚垃圾處理就用上了這種「神秘武器」。   能吃   這小蟲是個「大胃王」   東城區全區每天能產生廚餘垃圾260餘噸。
  • 分散式處理模式或可破解廚餘垃圾處理難題
    近日,中國經濟導報記者來到該小區,探索分散式處理廚餘垃圾的秘密。西山庭院廚餘垃圾處理模式可複製、可推廣剛剛走進位於小區東北角的廚餘垃圾處理室,一臺巨大的設備立刻吸引了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的注意,工作人員打開最底層,裡面密密麻麻的白色小蟲子便是處理廚餘垃圾的「小能手」——黑水虻。
  • 殘羹剩飯、果皮菜葉等廚餘垃圾咋處理?北京東城引進「神秘武器」
    殘羹剩飯、果皮菜葉這些廚餘垃圾,如果直接填埋到地下,會產生垃圾滲瀝液,汙染土壤和地下水。那該怎麼辦?其實,廚餘垃圾還有另一種更神奇的處理方法——餵蟲子。從海外引進的小蟲「黑水虻」別看長得不起眼,卻能夠24小時不間斷地吞食廚餘垃圾。10噸黑水虻,短短一天時間,就能吞食掉260噸廚餘垃圾。現在,東城區餐廚垃圾處理就用上了這種「神秘武器」。
  • 新民特寫|早上扔出去的廚餘垃圾,中午就能變肥料
    「把它們灑在土壤裡,就成為植物生長中急需的肥料了。」將溼垃圾變廢為寶,是劉海泉團隊自2013年起就有的夢想。今年上海加快實施垃圾分類,也讓團隊研發的溼垃圾高效酵解處理裝置迎來了春天。發臭的泔水,四周飛舞著蚊蠅,這是大多數人心中對廚餘垃圾的印象。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廚餘垃圾的產生量逐漸增大,約佔城市生活垃圾的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