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財經《第一時間》)除了要進行分類之外,加強對垃圾的處理和利用也是新版《條例》很重要的內容。我們的記者也了解到:餐廚垃圾通過各種技術手段成功實現了變廢為寶。
北京市海澱區二裡莊小區的露臺,種植了很多種類的花卉和多肉。培植這些花卉和多肉的營養土,則來自小區居民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而從餐廚垃圾到營養土的轉換,離不開社區裡的這一臺餐廚垃圾處理機。每周,它會進行兩次處理,大約可以消化掉400斤的處於垃圾。
北京市海澱區二裡莊社區營造工作坊負責人李紫瑩:居民投放的廚餘垃圾,我們進行二次破袋處理,也可以將它進行一個堆肥處理,然後最後處理出來營養土,可以用於咱們屋頂陽光花園的一個種植。他很直接讓居民看到了廚餘垃圾投放的厲害,激發了大家參與的熱情。
在北京海澱區西山庭院小區,一種叫做「黑水虻」的蟲子被用來處理小區產生的廚餘垃圾。黑水虻可以吃掉大部分的固體有機廢棄物,吃有機垃圾長大的黑水虻的成蟲,可以長到五六釐米長,經過處理後可以作為飼料。
北京萬科物業垃圾分類工作負責人白金龍:黑水虻它吃完以後廚餘垃圾以後,排洩物會變成有機肥,然後我們現場也在做綠化垃圾的一個堆肥工作和綠化垃圾,再一次堆肥以後了,然後回到園區裡面來做土壤改良,這個項目的廚餘垃圾基本上是可以全部都處理掉的。
在北京一個餐廚垃圾處理廠,負責人告訴記者,由廚餘垃圾處理轉化來的肥料,銷往了山東和湖北等地,用於蘋果和臍橙的種植。銷售垃圾處理後的產品已經成為了處理廠很重要的收入來源。
北京綠海能環保公司項目運營管理部副部長嶽建功:有機液相部分經過厭氧罐發酵之後產生生物沼氣;還有一種液相部分經過三項分離之後提出一部分工業用粗油脂,它可以作為一種初級的化工原料;最後就是水經過全鏈條處理完之後,它可以產生成中水,可以在我們園區之內作為工業用水來運用。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