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九月份已經進入下半旬,小龍蝦養殖戶也大部分開始準備收割稻穀了,有很多稻穀都已經收割完畢。
稻穀收割之後留下的稻茬需要處理,需要曬田清塘,環溝裡面其實淤泥也非常多,有機質酸化比較嚴重,一般有些小龍蝦數養殖戶都會在10月下旬上水淹洞之前會給稻蝦田清塘,同時還準備清理過多的淤泥,對於秋冬季養殖環境來說,清塘改底清淤泥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當然也有大部分養殖戶朋友不會改底清塘清淤泥。這樣稻蝦田就會面臨很多問題,這樣就可以在小龍蝦身上直接提現出來。
經過大半年的人工養殖,稻蝦田的養殖環境其實已經非常差,大量的餌料殘渣以及死亡老化的水藻逐漸沉到底層,形成厚厚的淤泥,淤泥過後導致養殖環境有機質酸化非常嚴重,這樣水體的ph值降低,水裡的鈣元素缺乏,小龍蝦無法吸收足量的鈣元素,蝦殼就會比較軟,而且秋季天高氣爽尤其是中秋前後,溫度不冷不熱,小龍蝦會大量出來活動覓食。
而這種天氣又是弧菌的活躍期,弧菌是養殖小龍蝦過程中最常見最致命的細菌之一,它的可怕之處是不會直接引起小龍蝦死亡。健康有活力的小龍蝦身上即使攜帶弧菌也沒有事,但是一旦小龍蝦染病,活力下降,尤其是體表有外傷的時候,弧菌就會開始起作用,由裡到外,慢慢使小龍蝦開始困難,同時行動遲緩,不吃不喝,蝦殼無法繼續鈣化。就會出現一直軟殼的現象,最終虛脫,在溫度越來越低的寒冬臘月死亡。
這也就是為什麼你10月份之前會發現稻蝦田裡面的幼蝦和成蝦以及蝦苗很多但是到了春季四月份前後卻發現自己稻蝦田裡面已經沒有什麼小龍蝦了。
自繁自養小龍蝦雖然省錢能夠減少小龍蝦的苗種開支,但是壞處就是無法調控養殖密度。除非分養苗種,否則養殖密度過高,小龍蝦喜歡扎堆自相殘殺,被弧菌感染,大量死亡。
而正常的小龍蝦蛻殼之後24小時之後,蝦殼就開始硬化,正常的三天蝦殼就變硬了,而且活力足,行動能力強,當然蝦殼還是明顯的青色。而生病的軟殼蝦活力低下,蝦殼也吸收了不少熱量大部分是紅色的。非常好區分。
明白了兩者的區別,下面就到應對措施了,我的解決思路如下。
應對措施:
1.分養降低養殖密度:將一部分苗種分養到稻蝦田以外的塘口。這樣可以降低養殖密度,避免高密度的養殖環境下,小龍蝦苗種自相殘殺,以免被弧菌感染死亡。
2.改底清淤:一般稻蝦田最多過兩年就要用挖掘機清理淤泥一次,實話實說,淤泥多了不是好事,裡面藏了大量的細菌和有害物質,比如硫化氫,亞硝酸鹽以及重金屬離子。這些有害物質都能夠降低小龍蝦的疾病抵抗能力,給了弧菌感染的機會。
所以應該在稻穀收割之後先曬田再清淤,然後使用生石灰清塘,這裡注意一下,如果是幹灑清塘,用量要多一些,每畝用量80斤,可以將裡面的絕大部分有害物質殺死,而且還可以強氧化重金屬離子,可以說效果非常好。如果是帶水清塘,用量建議每畝水面30斤,因為考慮到生石灰對小龍蝦刺激性非常大,所以用量要謹慎,當然帶水使用生石灰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增加水體的游離鈣,能夠給養殖水體補充適量的鈣質,有助於軟殼蝦吸收鈣質,蝦殼硬化。
3.多樣化投餵餌料:小龍蝦的生長繁殖需要多種營養元素,缺了那樣都不行。蛋白質,纖維素,澱粉,有機糖,鈣質都不能缺少,很多人單純投餵蛋白質餌料。比如黃豆,新鮮魚肉和螺螄肉,忽略了其他營養物質的補充。導致小龍蝦營養不良,體質下降鈣質吸收不足,最終得了軟殼病?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要強調在稻蝦田移栽不同的水草的原因,可以補充大量纖維素,同時商業飼料,小麥。玉米,可以補充澱粉和有機糖。蛋殼粉和骨粉能夠補充鈣元素,這些餌料都需要搭配投餵給小龍蝦。
小結:
秋季小龍蝦種蝦和幼蝦要確保快速和健康生長,來年才有大苗出,才能夠賺錢,所以這段時間做好稻蝦田底改調水,保溫肥水以及餌料投餵工作,可以有效解決包括小龍蝦軟殼病在內的所有危害小龍蝦生長繁殖的疾病,也不會出現現在滿塘蝦,開春之後沒有小龍蝦的奇怪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