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9月份之後注意防範小龍蝦軟殼病,軟殼蝦不一定是蛻殼蝦

2020-12-16 騰訊網

隨著九月份已經進入下半旬,小龍蝦養殖戶也大部分開始準備收割稻穀了,有很多稻穀都已經收割完畢。

稻穀收割之後留下的稻茬需要處理,需要曬田清塘,環溝裡面其實淤泥也非常多,有機質酸化比較嚴重,一般有些小龍蝦數養殖戶都會在10月下旬上水淹洞之前會給稻蝦田清塘,同時還準備清理過多的淤泥,對於秋冬季養殖環境來說,清塘改底清淤泥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當然也有大部分養殖戶朋友不會改底清塘清淤泥。這樣稻蝦田就會面臨很多問題,這樣就可以在小龍蝦身上直接提現出來。

經過大半年的人工養殖,稻蝦田的養殖環境其實已經非常差,大量的餌料殘渣以及死亡老化的水藻逐漸沉到底層,形成厚厚的淤泥,淤泥過後導致養殖環境有機質酸化非常嚴重,這樣水體的ph值降低,水裡的鈣元素缺乏,小龍蝦無法吸收足量的鈣元素,蝦殼就會比較軟,而且秋季天高氣爽尤其是中秋前後,溫度不冷不熱,小龍蝦會大量出來活動覓食。

而這種天氣又是弧菌的活躍期,弧菌是養殖小龍蝦過程中最常見最致命的細菌之一,它的可怕之處是不會直接引起小龍蝦死亡。健康有活力的小龍蝦身上即使攜帶弧菌也沒有事,但是一旦小龍蝦染病,活力下降,尤其是體表有外傷的時候,弧菌就會開始起作用,由裡到外,慢慢使小龍蝦開始困難,同時行動遲緩,不吃不喝,蝦殼無法繼續鈣化。就會出現一直軟殼的現象,最終虛脫,在溫度越來越低的寒冬臘月死亡。

這也就是為什麼你10月份之前會發現稻蝦田裡面的幼蝦和成蝦以及蝦苗很多但是到了春季四月份前後卻發現自己稻蝦田裡面已經沒有什麼小龍蝦了。

自繁自養小龍蝦雖然省錢能夠減少小龍蝦的苗種開支,但是壞處就是無法調控養殖密度。除非分養苗種,否則養殖密度過高,小龍蝦喜歡扎堆自相殘殺,被弧菌感染,大量死亡。

而正常的小龍蝦蛻殼之後24小時之後,蝦殼就開始硬化,正常的三天蝦殼就變硬了,而且活力足,行動能力強,當然蝦殼還是明顯的青色。而生病的軟殼蝦活力低下,蝦殼也吸收了不少熱量大部分是紅色的。非常好區分。

明白了兩者的區別,下面就到應對措施了,我的解決思路如下。

應對措施:

1.分養降低養殖密度:將一部分苗種分養到稻蝦田以外的塘口。這樣可以降低養殖密度,避免高密度的養殖環境下,小龍蝦苗種自相殘殺,以免被弧菌感染死亡。

2.改底清淤:一般稻蝦田最多過兩年就要用挖掘機清理淤泥一次,實話實說,淤泥多了不是好事,裡面藏了大量的細菌和有害物質,比如硫化氫,亞硝酸鹽以及重金屬離子。這些有害物質都能夠降低小龍蝦的疾病抵抗能力,給了弧菌感染的機會。

所以應該在稻穀收割之後先曬田再清淤,然後使用生石灰清塘,這裡注意一下,如果是幹灑清塘,用量要多一些,每畝用量80斤,可以將裡面的絕大部分有害物質殺死,而且還可以強氧化重金屬離子,可以說效果非常好。如果是帶水清塘,用量建議每畝水面30斤,因為考慮到生石灰對小龍蝦刺激性非常大,所以用量要謹慎,當然帶水使用生石灰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增加水體的游離鈣,能夠給養殖水體補充適量的鈣質,有助於軟殼蝦吸收鈣質,蝦殼硬化。

3.多樣化投餵餌料:小龍蝦的生長繁殖需要多種營養元素,缺了那樣都不行。蛋白質,纖維素,澱粉,有機糖,鈣質都不能缺少,很多人單純投餵蛋白質餌料。比如黃豆,新鮮魚肉和螺螄肉,忽略了其他營養物質的補充。導致小龍蝦營養不良,體質下降鈣質吸收不足,最終得了軟殼病?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要強調在稻蝦田移栽不同的水草的原因,可以補充大量纖維素,同時商業飼料,小麥。玉米,可以補充澱粉和有機糖。蛋殼粉和骨粉能夠補充鈣元素,這些餌料都需要搭配投餵給小龍蝦。

小結:

秋季小龍蝦種蝦和幼蝦要確保快速和健康生長,來年才有大苗出,才能夠賺錢,所以這段時間做好稻蝦田底改調水,保溫肥水以及餌料投餵工作,可以有效解決包括小龍蝦軟殼病在內的所有危害小龍蝦生長繁殖的疾病,也不會出現現在滿塘蝦,開春之後沒有小龍蝦的奇怪現象。

相關焦點

  • 10月份上水淹洞的時候,田裡小龍蝦很多,為什麼年後水裡沒蝦了?
    3經過大半年的人工養殖,稻蝦田的養殖環境其實已經非常差,大量的餌料殘渣以及死亡老化的水藻逐漸沉到底層,形成厚厚的淤泥,淤泥過後導致養殖環境有機質酸化非常嚴重,這樣水體的ph值降低,水裡的鈣元素缺乏,小龍蝦無法吸收足量的鈣元素,蝦殼就會比較軟,而且秋季天高氣爽尤其是中秋前後,溫度不冷不熱,小龍蝦會大量出來活動覓食。
  • 龍蝦越軟越能賺錢?比小龍蝦價值更大的是軟殼小龍蝦?
    養殖軟殼小龍蝦時一定要將規格相近的蝦苗投放到一起,達到同一池塘的苗種規格一致,要一次性放足,選擇體質健壯、附肢齊全、無病無傷、生命力頑強的蝦苗;如果是野生的蝦苗,一定要暫養一段時間後再放養,防止互相殘殺。最好是頭一年放養種蝦,自行繁殖,據多年數據及養殖戶反映,當年投放幼苗成活率低,相比頭一年放養種蝦成本高出很多,這也是很多小龍蝦養殖戶賠錢的原因。
  • 比小龍蝦價值更大的是軟殼小龍蝦?
    小龍蝦鮮美肉質大部分都在兩隻螯上,而這兩隻螯卻是異常的堅硬,食用起來非常困難,另外,實驗證明小龍蝦脫掉的殼可佔蝦體重的50%以上,很高程度上降低了小龍蝦的食用部分,然而軟殼小龍蝦卻沒有失重的現象,其失重率只有百分之一左右,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 對蝦軟殼怎麼辦?解決軟殼的原因方法大剖析
    導語 對蝦生長過程中蛻殼是很重要的生理現象,有很多養殖戶就是因為對蝦在蛻殼期間,出現軟殼的問題,影響了蛻殼成功率,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本文簡單剖析對蝦軟殼的原因和解決方法:
  • 【龍蝦】軟殼小龍蝦簡易生產技術
    但吃龍蝦時,美食者不僅需雙手齊下,而且吃剩的龍蝦殼一會兒就會在自己面前的桌面上形成一座小「山」,食客在吃的過程中,還要經常用餐巾紙等清潔雙手,因此,吃龍蝦時既不雅觀又很麻煩。軟殼龍蝦的出現,可以使上述現象得到較好的改觀。軟殼龍蝦整個都可以吃,無需用手剝殼。
  • 【今日頭條】養殖軟殼小龍蝦將會有大作為
    在美國和歐洲,其市場價格竟是硬殼蝦的10倍。因此,開發軟殼淡水小龍蝦生產技術既有較好的經濟意義,市場前景也十分廣闊。(3)使蝦黃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蝦黃具有很好的營養價值,硬殼小龍蝦的蝦黃都是隨著蝦頭一塊丟了,而軟殼小龍蝦的蝦黃就能很好地利用起來了,讓我們吃起來感覺更加美味。
  • 為什麼變異小龍蝦基本上都是藍色蝦殼的小龍蝦?原因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偶爾會見到變異的小龍蝦,但是變異的小龍蝦基本上都是藍色的蝦殼的小龍蝦,而不是其他顏色的小龍蝦。比如白色小龍蝦,紫色小龍蝦等等。這種現象還是有跡可循的。我雖然沒有親眼見過變異的藍殼小龍蝦,但是有幸從網友哪裡看見過藍色的小龍蝦。
  • 小龍蝦長成鐵殼蝦,不僅僅只是種蝦的原因,還有其他方面的因素?
    小龍蝦養殖個頭太小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種蝦是否優良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這其實就是小龍蝦的品相好壞問題,個頭太小的小龍蝦首先斤兩輕,其次不好看,最後肉質老,蝦殼硬,不好吃,因此對於養殖戶來說在,這樣的成蝦是賣不出好價錢的。
  • 出蝦前應注意哪些問題?
    1 強化營養,增強蝦的體質 收穫病蝦、髒蝦、軟殼蝦等都會影響蝦價。因此,接近收穫期,更要關注池蝦的體質狀態。 1、接近收穫期的蝦池,應增加換水量,保持良好的底質和水質,使池蝦健康,體表潔淨,色澤鮮豔。
  • 小龍蝦別亂買,注意這3點,蝦肉厚實有彈性
    既然愛吃,就會想著自己做,不是什麼小龍蝦都能買,只要看這二個部位,再便宜也別買!因為龍蝦吃腐殖動物屍體的,細菌和毒素只會越來越多地積存在體內,而且小龍蝦是公認的寄生蟲宿主之一!下面詳細給大家說說,但只要記住:買小龍蝦時,只要看見這兩部位又髒又黑的,再便宜也別買。注意3個挑選方法,小龍蝦肉厚實,有彈性!
  • 在捕撈小龍蝦時,軟殼小龍蝦該怎麼處理?
    軟殼蝦捕撈上來之後,是放回水中,還是留著吃或者賣掉?軟殼蝦分兩種情況,剛脫殼的小龍蝦和生理障礙性軟殼蝦。捕撈上來的軟殼蝦,不同類型的小龍蝦,分別處理。第一種,小龍蝦因剛剛脫殼新體軟殼蝦。小龍蝦一生要自然的生理性脫殼十幾次,每次自然的生理性脫殼一次,身體就要生長一次,體重就要增加。小龍蝦剛剛脫殼,表體是青色的顏色是非常鮮豔明朗的的軟體小龍蝦。小龍蝦生長的關鍵時期,就在自然的生理脫殼後幾天,是體重增長的關鍵時期。脫一次殼,小龍蝦食量就會猛增一次,體長和粗度以及節間距離都會增大一次。因此,依據小龍蝦這些生長特點,剛剛脫殼的小龍蝦應該安全地讓回水中。
  • 對蝦養殖出現軟殼蝦且有偷死現象,這是怎麼回事?
    南美白對蝦的生長發育總是伴隨著幼體不斷的蛻殼。每一次對蝦的蛻殼就標誌著對蝦的生長。對蝦軟殼病是對蝦養殖中的常見疾病,患病的對蝦體色正常,但是甲殼軟而薄,且生長緩慢個體明顯的比同時期的對蝦小。長期的對蝦軟殼病會導致體質變弱引發各種疾病,最終導致偷死現象發生。
  • 對蝦軟殼遊塘、偷死?快看原因有哪些
    對蝦軟殼是對蝦養殖中常遇到的問題,其症狀為:病蝦甲殼薄而軟,體弱,不活潑,易偷死或被同類殘食,還會出現遊塘、偷死等現象。 2、 水中既缺少鈣鎂等微量元素,甲殼又無法吸收利用水中的鈣鎂(淡水養蝦)等等。 3、 長期投餌不足,使對蝦呈飢餓狀態,對蝦缺乏營養,不能及時的補充能量,導致殼軟。 4、 在水體中使用殺蟲藥或是殺菌劑時,南美白對蝦中毒,抑制了對蝦幾丁質的發生,從而導致南美白對蝦軟殼。
  • 鄭州這家「小龍蝦」,蝦鮮活乾淨,蝦黃多,帶殼就能吃,心動嗎?
    鄭州這家「小龍蝦」,蝦鮮活乾淨,蝦黃多,帶殼就能吃,心動嗎?而且他們家的龍蝦有三個特點,第1個就是蝦鮮活乾淨,第2個是裡面的蝦黃特別多,第3個是裡面的蝦殼特別薄,做小龍蝦的時候,蝦殼已經被炸得焦香酥脆了,大家吃的時候能夠帶殼直接吃。
  • 如何清洗小龍蝦,蝦黃能吃嗎?吃了這麼多年小龍蝦的你知道嗎?
    小龍蝦,憑藉它肉質的特別,以及和冰啤酒的完美搭配,稱霸了中國夜市攤,成為最受歡迎的夏季特品。但是,對於小龍蝦這種美食一些人發出疑問:蝦頭裡那些「黃色的物質」能不能吃?那些是蝦黃嗎?還是小龍蝦的排洩物?其實,在蝦頭中,除了有蝦黃,還有一些小龍蝦自身攜帶的內臟組織,在裡面就包含了它的胃和它的消化腺。如果你知道怎麼洗,能把那些不乾淨的物質去除掉,蝦黃是可以放心吃的;如果不會清洗,還是不要冒著吃其他內臟組織的風險去吃那一點點的蝦黃了。在小龍蝦的頭部,很容易附著一些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比如會附著一些重金屬或帶有一些細菌,所以在吃小龍蝦的時候儘量少吃蝦頭。
  • 軟殼龍蝦也是有很多優點的,到底該怎麼弄呢?
    通過初步試驗表明,龍蝦所蛻掉的殼平均佔原體重的54.5%,但軟殼龍蝦並沒有失重的現象,失重率僅為0.08%,可以忽略不計,原因是龍蝦在蛻殼過程中大量吸水,蛻掉的殼是人類不易消化吸收的幾丁質和碳酸鈣等。胃中的鈣石平均只佔軟殼蝦體重的0.93%,再加上蝦的胃和腸道,也不會超過軟殼蝦體重的2%,因此,軟殼龍蝦的可食部分可提高到90%以上。
  • 夏季高溫龍蝦易得褐斑病、軟殼病,教你防治方法,提高龍蝦成活率
    在養殖小龍蝦的過程中,小龍蝦出現爛殼病因主要是由幾丁質分解,假單胞菌、氣單胞菌、黏細菌、弧菌或黃桿菌感染所致,導致小龍蝦出現爛殼病的一系列症狀。對於沒有太多養殖龍蝦經驗的養蝦戶來說,小龍蝦這些病因他們甚至聽都沒聽說過。可能有些龍蝦養殖戶問道,小龍蝦出現爛殼病之後,主要症狀在體現在哪些?如何去辨別?1、龍蝦爛殼病症狀。
  • 白對蝦連續蛻殼不遂有死蝦怎麼辦
    一、白對蝦的蛻殼機制1、變態蛻皮:主要是指白對蝦幼體時期的蛻皮(殼),由於蝦體幼小,且形態變化大,另外其外皮不像成蝦時那麼堅硬,故常稱為「變態蛻皮」。主要是指白對蝦在四個幼體期(無節幼體、蚤狀幼體、糠蝦幼體和仔蝦)的形態上變化。幼體期以後蝦殼增厚變硬,稱之為殼。
  • 對蝦養殖中總是出現軟殼蝦的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
    儘管現在氣溫較低,但是養殖南美白對蝦的還是有很多,對蝦養殖中出現軟殼的情況還是比較多的,患有軟殼症的對蝦生長速度慢,個體明顯小於同一養殖群體中的其他正常對蝦,活力很差,體色可能正常,但甲殼軟而薄,很容易與蝦體分離,這時的甲殼和透明塑料膜一樣薄,容易被其他健康的蝦殘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