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經理「變形記」:轉行「微商」賣貨 進行短視頻培訓

2020-12-06 新華網客戶端

來源:齊魯晚報

帶頭朋友圈賣貨自救,參加直播培訓抓住新風口

旅行社經理「變形記」

疫情之下展開「自救」,劉洋所在旅行社賣起了夏裝。

疫情為多數行業按下了「暫停鍵」,甚至讓很多行業面臨著生存危機。今年3月28日,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發布《關於恢復旅行社及在線旅遊企業部分經營活動的通知》,拉開了濟南旅遊業復工的序幕,然而旅遊行業全面復甦仍需時日。

業務停擺期間,房租要付、員工工資要發,很多旅行社都在經歷最困難的時期。濟南一家旅行社在苦練「內功」,等待「春天」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自救」之道。

艱難時刻: 1000多萬的退改訂單如潮水般湧來

6月24日早8點,北京眾信悠哉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下稱「眾信旅遊」)山東分公司副總經理劉洋第一個來到辦公室。面對空蕩蕩的辦公區,她有些感慨,以往這個時候,本該是旅行社的春天,也是生意最紅火的時候,她也應該和同事忙著設計開發新的旅遊路線,但目前的狀況是,業務幾乎全部「停擺」,帳上「只出不進」。

放在半年前,這樣的局面是劉洋意想不到的。「去年10月份,眾信旅遊入駐濟南,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我們就發展了93家門店,僅春節期間訂單就達到了800多單,流水1000多萬元。」劉洋回憶道,驚人的發展速度也引發業內關注,然而正當他們摩拳擦掌準備繼續拓展市場的時候,卻因為疫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1月27號,我們突然收到通知,所有旅遊人員禁止出境。如何通知所有的消費者,要和目的地供應商協商,要去和航空公司交流……總的來講,初始階段找不到方向,有點不知所措。」劉洋說,啟動退改籤服務後,短短幾天,1000多萬元的退改訂單如潮水般湧過來,工作量一夜之間漲了近10倍,她和同事手機每天都響個不停。

對於已經出發的客人,無論境內遊、境外遊,劉洋所在的公司都要求根據客人出發時間、返回時間、目的地、隨行人數等信息整理出表格,每天按時聯繫他們;尚未出行的訂單,要第一時間通過微信、電話聯繫地接社與航空公司協商,能全額退款的都全額退款,能延期的也儘量給顧客提供合理選擇。「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也遇到有顧客不理解的情況,有時一通電話就得打一個小時。」

「疫情為各行各業按下了『暫停鍵』,但是對於旅行社,『暫停』卻不代表『關停』。事實上,我們有著大量的後期工作需要處理。」眾信旅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杜政泰表示,僅處理退改訂單、核損相關事宜,他們就花費了將近三個月時間。

積極自救: 轉行「微商」賣貨 銷售滯銷農產品

「努力,才是人生的態度。」這是劉洋的微信籤名,或許多年後回想起來,她也不會忘記2020年上半年自己走出的要緊幾步。

「疫情期間,業務歸零,沒有收入是面臨的最大困難。」劉洋介紹,疫情發生至今,公司一邊抽空完善企業培訓和未來發展計劃,一邊積極探索「自救」措施。3月初,眾信旅遊發起了「眾信嚴選」項目。

「簡單講,就是賣貨,主要銷售境外和國內旅遊目的地的商品和土特產。」劉洋介紹,眾信旅遊的主營業務是出境遊,有著海外購物渠道優勢,另外總部在全國都有分公司,掌握各地優質商品和特色農產品資源,「我們把這些資源匯集在一起,由各地的員工負責對接採購當地的特色產品,由旅行社品牌背書,在線上及門店銷售。」

而這個線上銷售的渠道就是員工的朋友圈,通過銷售產品,員工可以賺取部分佣金。「開始決定(做微商)的時候很多員工不理解,質疑我們到底還是不是旅行社了,怎麼開始賣東西了。還有的員工對微商還有些牴觸,覺得天天在朋友圈『吆喝』,有些『沒面子』。」劉洋告訴記者,但是員工在家都沒事兒幹,收入沒保證,尤其是對於加盟店來講,每個月還要支出一大筆房租,「必須讓大家先生存下來」。

剛起步時,洽談供應商、對接採購部門、培訓員工,這個80後女經理要從早上8點忙到晚上11點。記者翻看她的朋友圈,每天都至少會發10種商品連結。「我必須帶頭賣貨,這樣才能帶動大家」。

在商品選擇上,旅行社也發揮了原有的境外包稅港優勢,上架了不少海外化妝品、泰國乳膠墊床墊、日本藥妝等,「這些新舉措都是為了員工生存」。劉洋感慨,疫情打破了傳統思維定勢,倒逼著公司上下實踐新思路,他們還通過朋友圈幫助農民銷售了滯銷農產品,其中濟南章丘的羊角蜜、甜瓜短短幾天就銷售出去四五千斤。

在劉洋看來,銷售當地特產為旅行社帶來的效益遠不止眼前的微薄進帳,她看中的是特產對當地旅遊的宣傳作用。「特產是一張推介當地旅遊資源的名片,也成為打開未來旅遊市場發展潛力的鑰匙,我們希望在增加員工收入的同時,向國內外遊客宣傳推介濟南旅遊資源,為疫情過後的旅遊業興旺做準備。」

蓄力待發: 進行短視頻培訓 推出「落地遊」項目

「旅遊直播時代已經來臨。」24日下午1點,劉洋趁著午休時間,一邊觀看手機上的直播培訓課程,一邊對記者說道。

解決了自身生存問題,眾信旅遊聚焦主業,重新審視旅遊市場,於今年2月份成立了一家MCN公司,專門孵化直播網紅,邀請了數位直播網紅達人,定期對內部員工進行直播帶貨以及短視頻平臺運營培訓。

劉洋主動報名參加了這期培訓。「朋友圈屬於私域流量,私域流量是有限的,一個門店店長面對的最多只有幾千個客戶,同時還有同行的激烈競爭。但直播面對的是全國客戶,潛在客戶群體是無法預計的。」劉洋說,「但是怎樣抓住直播經濟的風口,這也是目前我們著力突破的地方」。

受疫情影響,長途旅遊低迷,但省內近郊遊、城市周邊遊、鄉村生態遊、短線自駕遊成為假期旅遊熱點。遊客個性化、品質化、體驗化旅遊需求旺盛,也讓劉洋從中看到了「生機」。

為了滿足疫情之下客戶的旅遊價值新訴求,劉洋和同事們推出了「落地遊」項目。據劉洋介紹,所謂的「落地遊」,就是不包含出發地至目的地之間的往返交通,只包含到達目的地後的接送站、食宿、景區門票、導遊服務的旅遊形式。

「旅遊總的來說還是非常剛需的一件事。我們有信心一起走出疫情。同時這也是個契機,倒逼我們走出『舒適圈』,我們也會練好『內功』,和我們的供應商和門店合伙人等待經濟的恢復、等待旅遊需求的反彈。」杜政泰表示。 (記者 任玉停)

相關焦點

  • 蹲點報告|「變形記「:濟南旅行社經理轉行「微商:銷售農產品
    積極自救:轉行「微商」賣貨銷售滯銷農產品「努力,才是人生的態度。」這是劉洋的微信籤名,或許多年後回想起來,她也不會忘記2020年上半年自己走出的要緊幾步。「疫情期間,沒有收入,業務歸零,是面臨的最大困難。」
  • 「抱團過冬」做微商,零收入期轉行的導遊日子過得怎麼樣
    「對於導遊來說,沒團帶就等於零收入,最近這一個多月,全國導遊們的日子都不好過,微商、直播、賣保險……導遊們絞盡腦汁利用自己手中的客戶群體維持生計,然而,對於在各行業中都屬於後入局者的導遊來說,他們的貨源、客源優勢都不明顯,轉行也並非想像中那麼容易。」導遊張明(化名)直言。
  • 微商賣不出去貨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賣貨問題?
    微商的數量增多,隨之而來的是微商之間的競爭變得激烈。有的微商得不到消費者的信任,又沒有掌握賣貨的技巧,導致自己的積貨越來越多。大部分的微商都在為賣貨而煩惱,此時微商需要靜下心來總覺自己賣不出貨的原因,制定更合理的銷售方案。
  • 短視頻,會是旅行社線下門店從業者的救命稻草嗎?
    據我猜測,你可能是一個旅遊行業從業者,但是很大機率上你不會是一個旅行社線下門店的經營者(或是門店員工)。你身邊有旅行社線下門店從業者的朋友嘛?如果有的話,目前他們在社交媒體中傳播什麼內容呢?拿我身邊的從業者朋友圈分享內容舉例,大致可以分為三種:暫時轉行微商、繼續分享旅行內容、個人每日動態更新(生活向)。
  • 2019首屆短視頻播商產業論壇即將開幕
    永輝、沃爾瑪、國美、盒馬生鮮等等這些背靠資本大樹的線下經濟體,開始全國範圍相繼關店,很多電商平臺也是賣著賣著就沒了,微商、社交電商火了一陣兒後也漸漸歸於平靜,就連某寶這種帝國級別的平臺也躲不過流量荒!!!反觀另一邊,就在傳統實體零售舉步維艱的時候,短視頻直播帶貨卻異軍突起。
  • 影院經理成微商 朋友圈裡賣烤腸
    陳美君是杭州城西一家影城的部門經理,在這一個多月裡,她的經歷可以說是中國影院經理的縮影。陳美君至今還記得兩個多月前為春節檔做的準備。這是一年裡最黃金的檔期,而且今年電影的品相也很不錯,比如《唐探3》《中國女排》《緊急救援》等,名副其實的「史上最強」。
  • 這種微商只「賣圖」不賣貨!
    來聽聽玩友「雪中情」的這段遭遇:本人很喜歡綠松石,常逛貼吧,微信也加了很多賣綠松的微商,但由於經濟條件有限,雖然天天都刷他們的朋友圈,常常也都是只看不買,有一天我刷到了一款超級合心意的雕件,可是價格也超出了我預算,跟商家講了半天價,都達不到我的預期。
  • 如何快速學會短視頻直播帶貨技巧?
    但很多人還是苦於小店生意不好做,想要學習直播電商運營,獲得流量,或者做抖音號漲粉難,開直播卻不賣貨...諸多問題得不到解決。用短視頻引流,再通過電商直播的方式賣貨,可以提升10倍銷量,1分鐘趕超3個月銷量。
  • 別讓直播帶貨回到微商的命運
    但是時過境遷,這一兩年,明顯感覺網紅一詞的社會認可度在提高,因為主播們不再秀顏值了,而是成為產品的代言人,通過直播帶貨賺錢。而且這一賺,還賺出一批億萬富翁、千萬富翁來了。君不見眾多媒體、自媒體鋪天蓋地的宣傳的都是網紅的草根逆襲,尤其會著重強調一下網紅的收入、買了什麼豪車房子之類。此情此景,貌似跟數年前宣傳微商神話和一些「微商大咖」自己曬收入的情景如出一轍。
  • 最近,朋友圈裡微商賣貨的信息鋪天蓋地,你會屏蔽他們嗎?
    文:加勒比大泡泡圖:來自網絡經濟形勢的改變,往往不是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不知你是否和我有一樣的感同身受,最近打開朋友圈,感覺微商賣貨的信息一下子多了起來,甚至有鋪天蓋地的感覺在很多人的眼中,微商賣產品給人的感覺,就是「負面、刷屏、缺乏安全感」的代名詞,我自己也很少在微商那裡買東西。誠然,微商是市場經濟的一種形式,所謂存在即合理,微商本身沒有錯,為什麼微商令人反感,是因為微商沒有準入機制、沒有行業規範、沒有監督手段,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最後水越來越深。
  • 抖音短視頻怎麼賣貨 抖音賣貨需要什麼條件呢
    很多人都不知道抖音上應該怎麼賣貨,抖音賣貨需要什麼條件呢?,抖音賣貨需要什麼條件呢? 開通抖音直播通道和視頻電商功能,是實現抖音直播帶貨的的第一步,如果你想靠直播帶貨月入過萬,你還需要掌握抖音直播帶貨技巧。 第二步,開啟視頻直播,點擊帶貨即可。
  • 疫情影響下的德陽旅行社生存現狀調查:左手微商 右手希望
    「為了保持和客戶的親密關係,我們現推出優質、生態的農副產品,等待行業復甦,重裝上陣……」要不是群聊名稱顯示為旅行社客戶群,市民黃女士還以為自己被拉進了某個微商的產品推銷群。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直接受到衝擊的就是服務行業,其中又以旅行社為甚,要麼減員、關門,要麼苦苦支撐。
  • 研究了兩個月的微商之後,我恢復了所有微商的朋友圈
    階段一:商品微商化(2012-2014)—野蠻生長低質量的生產者通過微商渠道和消費者發生交易,不知道哪裡來的三無產品都可以利用微信進行銷售,這個時期的微商利用微信發展的紅利快速變現。突然一夜間,我們的朋友圈被各種不知名的面膜、保養品霸佔。少數人賺了錢,多數人虧了小錢,還有些人「毀了容」、「拉了肚子」。
  • 詳解微商代理模式
    編輯導語:微商行業很早以前就已經在微信等社交軟體上開始進行,基本每個微信用戶的朋友圈都存在幾個微商;它是基於微信生態的社會化分銷模式,是企業或者個人基於社會化媒體開店的新型電商;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微商的代理模式,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好問題,我很期待回答。
  • 停擺3個月後的旅遊業:員工降薪、被裁、做微商謀生;老闆轉行賣口罩
    最近,他在公司的會議上宣布,留下五六個人繼續做旅遊短視頻,剩下的十多名員工「解散」。儘管自駕遊領隊培養不易,這些員工也跟了林強很久,但在沒有任何收入的情況下,他「五萬(工資)都背不動了」。  萬幸的是,他還備有後手。林強從疫情出現後就開始倒賣口罩,前不久又弄來一臺口罩機。目前口罩生產就差一道手續,預計這個月底、下個月初就可以生產。
  • 「店裡只有經理一人,很多員工轉行」五一將至,旅行社很頭疼!
    湖濱中大道某旅行社鄧經理告訴記者,往年,四月份花季會有一撥遊客,隨後就迎來了五一旅遊高峰,提前看路線,交定金的比比皆是。「但現在店裡就我一個人,也沒有員工,處境很不好,現在主要是線上活動,發發朋友圈、旅遊群,因為遲遲沒有收益,很多員工選擇轉行,部分旅行社也關門歇業了。」同行業的鄭女士也遇到同樣的困擾。
  • 梅林街道舉辦短視頻培訓
    寧海新聞網訊(記者陳俊通訊員胡餘灶) 「有電子商務的先行者、成功者引路,我自己直播帶貨,雲上創業的信心更足了。」在培訓現場,梅林街道蘭丁村村民丁婉婛高興地對記者說。日前,由梅林街道主辦的抖音短視頻製作技能培訓為許多像丁婉婛這樣的女性開展「雲端」創業帶來了及時雨。
  • 2020關於微商的5個觀察:微商去哪了?微商在幹嘛?
    今年微商被認可後,關於要不要在活動中加上微商活動,我們進行過一次討論。為什麼有這個討論?是因為有很多企業找上門來要做微商,希望通過我們吸引微商團隊來參與。正如大家所見,我們活動中沒有加微商環節。你可能也知道,因此我們少了很多收入。那,為什麼我們要這樣堅持?
  • 旅遊從業者被迫轉行的這一年,究竟去向了哪裡?
    旅遊業裡的旅行社、酒店、民宿、景區、車隊……今年日子都不好過,只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呢!有的旅遊從業人員還在本行業中很艱難的等待,有的乾脆直接轉行了。我認識和接觸的旅遊圈人現在真是只能八仙過海各顯其通了,從公司老闆到個人都在想辦法度過今年疫情這個難關。1.我看著最多的旅遊從業者是在朋友圈裡開始賣各種物品,比如當地特產水果、衣服、鞋子,甚至油鹽醬醋!
  • 「抖商」課程又出現了
    來源:懂懂筆記 文:木子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朋友圈裡刷屏的賣貨消息和「喜提XX」少了,千萬不要誤以為「微商」朋友都消失了。此時不妨打開抖音、快手等短視頻應用,你很快就會發現——熟悉的配方和熟悉的味道又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