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多星期,就迎來了為期五天的五一小長假。因受疫情的影響,旅遊業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很多旅行社發展也是舉步維艱。
4月20日,記者走訪了多家旅行社了解到,近期諮詢出行路線的市民寥寥無幾。「目前我們旅行社沒有特別的出行路線,受疫情影響,旅遊業非常不景氣。」湖濱中大道某旅行社鄧經理告訴記者,
往年,四月份花季會有一撥遊客,隨後就迎來了五一旅遊高峰,提前看路線,交定金的比比皆是。「但現在店裡就我一個人,也沒有員工,處境很不好,現在主要是線上活動,發發朋友圈、旅遊群,因為遲遲沒有收益,很多員工選擇轉行,部分旅行社也關門歇業了。」
同行業的鄭女士也遇到同樣的困擾。「希望疫情儘快過去,我們旅遊業受影響巨大,四月初復工以來,諮詢人數少之又少,線下業務幾乎為零,人們還是擔心出行安全。出行人數、旅遊收入都比往年減少80%——90%。」
記者隨後走訪了幾個大的旅行社發現,情況都相差無幾,店內只有員工,線上也是推小程序和聯合景區賣優惠門票,銷售優惠力度很大,圖文詳情講解也很具體,吸引了少部分出行的旅客下單購買五一出行的門票。當前自駕遊是出行的首選,不過要在此提醒大家要注意出行安全,出行前做好諮詢工作和安全舉措。
旅遊市場為何破冰難?
記者關注到,受防疫限制,當前各省恢復的旅行業務均為省內遊,跨省和出入境的團隊旅遊業務及『機票+酒店』旅遊業務並不包括在內。而後者卻是多數旅行社的主要業務來源。
一般而言,省內遊主要分為兩批人,一批是以本地遊客為主的自駕遊,另一批則是旅行社接待為主的外地遊客團。目前主要業務仍處於封禁之中,在權衡人力等開業成本與業務量後,多數旅行社依然選擇暫時歇業。
「雖然可以復工,但人還沒有很大範圍流動,資金也很難流動起來,要等我們開店門後,有遊客來報名了,才是真正恢復正常。」
鄭女士所在旅行社雖已復工,但出於安全及成本的考量,也只安排了少數管理人員工作半天,薪資按照全部工資的60%發放。
導遊賣貨轉行自救
而另一方面,被「失業」的導遊群體日子也不好過,為了不「坐以待斃」,他們開啟一場自救行動。
「現在只要打開朋友圈,基本百分之八、九十的同行都在賣各種農副產品、土特產等。」多位旅遊從業者告訴南都,近兩個月,他們身邊不乏轉行的,一些人去了當前比較缺人的快遞業,還有一些國際領隊等紛紛備考公務員和研究生。
記者了解到,近日,中國旅行社協會導遊專業委員會發布了「疫情下導遊生存狀態與職業發展需求」的調查報告。調查發現,目前國內導遊群體的生存狀態嚴峻。有80%的被調查者「從事導遊工作、目前無業務」;10.6%的人從事導遊工作、兼顧做網上銷售等其他工作;8.4%被調查者已轉行或計劃轉行做其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