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氣魄宏大慷慨激昂,一展洪秀全理想抱負,卻壯志未酬成畫餅

2020-12-10 趣侃文史8

在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領袖中,有兩個人比較特別,一個是黃巢,一個是洪秀全,這兩個人都是從小苦讀經書,想通過科舉考試,弄個官噹噹,實現人生理想。然而,時運不濟。相比之下,黃巢比洪秀全還要有所安慰,因為他取得了參加進士科考試資格,而洪秀全考了四次,連個秀才都沒混到。

受到如此打擊,黃巢和洪秀全都走上了另一條道路:不讓我入夥,我就另起爐灶。他們都發動了農民大起義,他倆都當了皇帝,但都失敗身死。黃巢和洪秀全都留下了他們的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洪秀全的《劍詩》。

先說說明的,是洪秀全確實有這麼一把寶劍,長三尺,他稱之為「斬妖劍」,一直隨身佩戴,用以自我激勵,他專門為這把寶劍寫了這首《劍詩》。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擒盡妖邪掃地網,收殘奸宄落天羅。東西南北敦皇極,日月星辰奏凱歌。虎嘯龍吟光世界,太平一統樂如何。

——洪秀全《劍詩》

這首詩起句不凡,「手持三尺定山河」,氣魄宏大,劍氣直衝牛鬥,雄渾豪邁。三尺,當然就是這把斬妖劍。這把劍,可以「定山河」,就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意思。就這一句,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已經站在了讀者面前,手持三尺寶劍,凜然不可侵犯。

他是英雄,不是一介武夫,他不是只會用寶劍去殺,他有著更大的理想。揮舞寶劍不是為了殺戮,拿起寶劍是為了放下寶劍,讓五湖四海的人,都像一家人那樣相親相愛。這是什麼?不就是天平天國的起義綱領嗎?

要想實現「共飲和」,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必須要「擒盡妖邪掃地網,收殘奸宄落天羅」,這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外,把清朝統治者這些妖邪全都掃盡,另一個方面,對內要肅清奸細,布下天羅地網,徹底清除。

這三四句是什麼?是洪秀全的鬥爭策略,雖然還沒起義,但已經想到了這些,說明在思想上已經有了起義的準備。

相信,只要東西南北各個方面,都及時鞏固戰鬥成果,對政權進行鞏固,那麼,連日月星辰都會為義軍奏響凱歌。這,還是策略,前面的對敵戰鬥的策略,後面這兩句就是整體策略了。

英雄們叱吒風雲,虎嘯龍吟,敢於鬥爭,世界將會變得一片光明,在這個統一的和平的新世界裡,人們快樂地過著幸福生活。

不能不說,洪秀全是個奇才,寫這首詩的時候,他還沒有舉行起義,就把起義的策略制訂出來了,就把將來的藍圖描繪出來了。難怪太平天國起義,能夠席捲大半個中國,震動了清王朝統治的根基,簡直是地動山搖。

但是,太平天國起義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這位文武雙全的農民起義領袖也死於非命,實在令人嗟嘆。鬥爭的策略有了,目標和目的都有了,為何還是失敗了呢?從詩中,我們也是能夠看出一點端倪的,那就是洪秀全沒能跳出皇權思想的窠臼,他的起義,不過是為了推翻「這一個」皇帝,而換成自己這個皇帝,農民的狹隘和皇權思想,必然導致他的失敗。

這是歷史局限性導致的,我們當然不能苛責洪秀全。讀洪秀全的這首氣魄宏偉慷慨激昂的詩,還是想到了波瀾壯闊的太平天國運動,對於洪秀全的失敗,令人想起了杜甫的詩句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朋友們對洪秀全及他的這首詩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交流。

相關焦點

  • 這首詩氣魄宏大慷慨激昂,一展洪秀全理想抱負,卻壯志未酬成畫餅
    在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領袖中,有兩個人比較特別,一個是黃巢,一個是洪秀全,這兩個人都是從小苦讀經書,想通過科舉考試,弄個官噹噹,實現人生理想。然而,時運不濟。相比之下,黃巢比洪秀全還要有所安慰,因為他取得了參加進士科考試資格,而洪秀全考了四次,連個秀才都沒混到。
  • 嶽飛僅存的2首《滿江紅》,氣魄宏大,悲壯雄奇,讀來酣暢淋漓!
    嶽飛詩詞在於言志抒情,嶽飛的文採或許遠不如一些文人墨客,但他作品總能觸動讀者的心,這是因為他將一生的抱負融入字裡行間。儘管嶽飛一生僅有3首詞存世,包括2首《滿江紅》1首《小重山》,但這3首詞質量很高,足以讓他在中國古詩詞史上佔據一席之地。今天我們就一起讀讀嶽飛僅存的2首《滿江紅》,氣魄宏大,悲壯雄奇,讀來酣暢淋漓!
  • 最短的詩篇,最大的抱負,這首小詩寫盡了賈島的豪情壯志
    這首小詩通過讚揚仗義勇為、剷除社會不平的劍客,抒發了詩人胸中積鬱的憤懣不平,以及希望幹一番事業的豪情壯志。接著,正面點出:「霜刃未曾試」,寫此劍顏色如霜雪,閃爍著寒光,是一把鋒利無比卻還沒有試過鋒芒的寶劍。這裡說的是「未曾試」,流露出的卻是躍躍欲試之意。大有此劍一出,天下太平之勢。表現了詩人充分的自信。這位劍客經過潛心修養,苦練多年,身懷絕技卻還沒有機會一顯身手,此時禁不住躍躍欲試,期盼能有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這兩句詠物而兼自喻,意在以寶劍未試來比喻自己抱負和才華不得施展。
  • 唐風樂舞 氣魄宏大
    這是擊鼓的特殊技巧。正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辦的《夢回大唐——盛唐藝術與生活展》,不僅以考古發掘成果為基礎,展出了唐女史上官婉兒、宦官高力士、「讓皇帝」李憲、宗室女李倕、丞相韓休、張九齡等人相關的163件(套)文物,還專門搜集了敦煌古樂、龜茲樂、西安鼓樂、梵唄、琴歌等13首天籟之音,讓觀眾在觀展的同時,能夠聆聽古樂,感受千年以前的美妙音韻。
  • 感情豪放氣魄宏大
    從軍行(第五首)[3]作者: 王昌齡[解析3]不然他們的首領怎能被活捉呢王昌齡的這類感情豪放,氣魄宏大的詩篇,在當時以思鄉為主要傾向的邊塞詩中,可說是別具一格,在思想和藝術上都有其突出的成就。[注釋][1]、大漠, 廣闊的沙漠。[2]、半卷, 形容軍旗被風吹得半張半卷。
  • 嶽飛僅存的2首《滿江紅》,氣魄宏大,悲壯雄奇,讀來酣暢淋漓!
    嶽飛詩詞在於言志抒情,嶽飛的文採或許遠不如一些文人墨客,但他作品總能觸動讀者的心,這是因為他將一生的抱負融入字裡行間儘管嶽飛一生僅有3首詞存世,包括2首《滿江紅》1首《小重山》,但這3首詞質量很高,足以讓他在中國古詩詞史上佔據一席之地。今天我們就一起讀讀嶽飛僅存的2首《滿江紅》,氣魄宏大,悲壯雄奇,讀來酣暢淋漓!
  • 洪秀全的「詩」
    展爪似嫌雲路小,騰身何怕漢程偏!風雷鼓舞三幹浪,易象飛龍定在天。這首詩屬於近體詩中的七言律詩,讀起來還是蠻豪放的。詩以言志,可見私塾老師洪秀全平日裡也YY能過上「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的生活。《真心詩》爾心切莫慌,上帝有主張。真心多憑據,方可上天堂。這兩首詩的特點就是以口語、方言入詩,語言通俗易懂,畢竟是傳教詩,朗朗上口才能讓人記得住。從傳教的角度來看,洪秀全還是有點才能的,起碼為拜上帝教撰寫了很多這一類型的宣傳作品。
  • 黃巢《菊花》: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詩—黃巢的理想抱負
    自從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一出,菊花就和孤傲的高士、隱者結下了不解之緣,幾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絕俗精神的一種象徵。然而,唐末詩人林寬卻說:「莫言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皆解詩」。吟詩作賦,評點詩文不是文人的專長,許多出身草莽的英雄一樣會寫詩、能「解詩」,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個。
  • 最短的詩篇,最大的抱負,這首小詩寫盡了賈島的豪情壯志
    這首小詩通過讚揚仗義勇為、剷除社會不平的劍客,抒發了詩人胸中積鬱的憤懣不平,以及希望幹一番事業的豪情壯志。接著,正面點出:「霜刃未曾試」,寫此劍顏色如霜雪,閃爍著寒光,是一把鋒利無比卻還沒有試過鋒芒的寶劍。這裡說的是「未曾試」,流露出的卻是躍躍欲試之意。大有此劍一出,天下太平之勢。表現了詩人充分的自信。這位劍客經過潛心修養,苦練多年,身懷絕技卻還沒有機會一顯身手,此時禁不住躍躍欲試,期盼能有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這兩句詠物而兼自喻,意在以寶劍未試來比喻自己抱負和才華不得施展。
  • 唐朝李賀詩選4:欲展抱負的《馬詩二十三首·其三》賞析
    但大家有沒有發現,在這麼多詩詞中,大多是以馬做意象,卻沒有多少是專門詠馬的,除了李賀的《馬詩二十三首》。李賀寫下這些馬詩時,正處於人生的低谷中,境遇並不好,因此他一開始會感慨自己懷才不遇,但後來卻對自己的遭遇越來越豁達,到這第三首,你可以明顯感覺到他壯志未酬的苦悶已經少了很多,更多的是渴望建功立業。
  • 李白臨終時寫的一首詩,如今再讀依然為其氣魄而震撼!
    詩中李白以大鵬自比,慨嘆一生壯志未酬的悲愴,同時也流露出了對人生的無比眷念和未能實現才盡其用的深深惋惜之情。通篇讀下來,其中無限蒼涼而又感慨激昂的意味,著實震撼人心。全詩如下: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餘風激兮萬世,遊扶桑兮掛石袂。後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 一本詩詞,一段歷史,氣魄宏大意境高遠!
    凡是讀過毛主席的詩詞的人,無不為他那豐富的想像、宏大的氣魄、昂揚的激情而嘆服。其詩詞寫景、詠揚、抒情都以「言志為主,為教育人民、團結人民,打擊敵人揭露醜惡」服務。他的眼界開闊而遠大,從「長夜難眠赤縣天」到「一唱雄雞天下白」,到「坐地日行八萬裡,巡天遙看一幹河」到「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中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真可謂放眼五洲,胸懷世界。主席的詩詞具有濃厚的浪漫氣質,長於形象思維,又富於革命激情,寫出的作品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如詩如畫。他善於把強烈深沉的感情蘊藏在生動的畫幅之中,情濃縮而含蓄,景生動而傳神。
  • 賈島自命不凡,名落孫山還滿腹牢騷,寫下首詩只有20字卻流傳千古
    等他一入考場,都沒有思考就開始作答,寫下一首《病蟬》詩,自以為是地針砭時弊。誰知道結果一出來,賈島頓時傻眼了,本來信心滿滿地以為自己會高中,誰知道他不僅榜上無名,更是被判定為「考場十惡」,被考官批評「毫無才學,不得錄用」。這下不僅他自己臉上無光,就連韓愈也跟著丟了顏面。
  • 愛國詩人寫下一首詩,慷慨激昂中帶著蒼涼悲愴,讀完令人讚嘆不已
    到如今垂垂老鬢髮如霜,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陸遊慷慨激昂的報國熱情和壯志未酬的悲憤,但卻又有別於其他描寫壯志的詩詞,這是為何?
  • 王安石這首詩蘊含深刻的哲理,只要讀懂了,相信能夠明白更多道理
    小編要為大家推薦王安石最具有哲理性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登飛來峰》,這也是王安石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在這首詩中,處處可見詩人內心的抱負,以及自己對於人世的看法,所以這樣的詩作,最是值得一讀,只要是讀懂了,一定是能夠明白更多的道理。《登飛來峰》宋代: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 讀完令人頓生豪氣的5首詩,霸氣!
    泱泱華夏,自古不乏豪氣沖天的英雄好漢,他們躊躇滿志,一身浩然正氣,無論是榮耀加身,亦或是未得一展抱負,從來都是氣場強大,萬人敬仰。雖然滾滾長江,英雄千古,但我們仍然可以從豪傑們留下的詩中,瞻仰蓋世英雄的氣魄:1.
  • 黃巢看到菊花,寫下這兩首詩,都很有氣勢,你喜歡哪一首?
    先來看看《題菊花》,這首詩是黃巢在青年時候寫的,起義之前所做。這首詩運用託物言志的手法,表達了作者想要掌握整個社會的宏偉理想與抱負。黃巢一生跌宕起伏,所做的詩也是非常的有氣魄,都是為了展現他自己雄偉的壯志豪情,通過詩文來表達是人自己的情感,今天這首《題菊花》就是如此。
  • 李賀最膾炙人口的一首詩,其中兩句寫出了男子漢大丈夫應有的抱負
    這兩首中,又以前一首更振奮人心,為更多的有志男兒所喜歡。這一首詩,也是小編最為鍾愛的詩詞之一。我們今天就來賞析一下這首詩。這首詩的白話文意思是:男子漢大丈夫為什麼不身著戎裝,帶上武器,奔赴疆場,去收取關山五十州呢?請你且登上那畫有開國功臣的凌煙閣去看看,又有哪一個書生曾被封侯拜相,成為食邑萬戶的公侯?
  • 這首詩堪稱唐詩七律之最,李白都望塵莫及,黃鶴樓因該詩聞名於世
    但這光芒似乎只在中進士前後短暫的閃耀了下,之後就悄無聲息了。他擔任過尚書司勳員外郎,但政績上沒什麼聲譽。詩名也不是很好,時人評價他「少年為詩,意浮豔,多陷輕薄」。當時著名的詩人、曾邀崔顥至家做客。誰知道崔顥來之後,獻詩一首,第一句就是「十五嫁王昌」,李邕一聽他走的還是淫詞豔曲的路子,大怒說:「小兒無禮!」拂袖而去,再不與之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