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上的農民起義領袖中,有兩個人比較特別,一個是黃巢,一個是洪秀全,這兩個人都是從小苦讀經書,想通過科舉考試,弄個官噹噹,實現人生理想。然而,時運不濟。相比之下,黃巢比洪秀全還要有所安慰,因為他取得了參加進士科考試資格,而洪秀全考了四次,連個秀才都沒混到。
受到如此打擊,黃巢和洪秀全都走上了另一條道路:不讓我入夥,我就另起爐灶。他們都發動了農民大起義,他倆都當了皇帝,但都失敗身死。黃巢和洪秀全都留下了他們的詩,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洪秀全的《劍詩》。
先說說明的,是洪秀全確實有這麼一把寶劍,長三尺,他稱之為「斬妖劍」,一直隨身佩戴,用以自我激勵,他專門為這把寶劍寫了這首《劍詩》。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擒盡妖邪掃地網,收殘奸宄落天羅。東西南北敦皇極,日月星辰奏凱歌。虎嘯龍吟光世界,太平一統樂如何。
——洪秀全《劍詩》
這首詩起句不凡,「手持三尺定山河」,氣魄宏大,劍氣直衝牛鬥,雄渾豪邁。三尺,當然就是這把斬妖劍。這把劍,可以「定山河」,就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意思。就這一句,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已經站在了讀者面前,手持三尺寶劍,凜然不可侵犯。
他是英雄,不是一介武夫,他不是只會用寶劍去殺,他有著更大的理想。揮舞寶劍不是為了殺戮,拿起寶劍是為了放下寶劍,讓五湖四海的人,都像一家人那樣相親相愛。這是什麼?不就是天平天國的起義綱領嗎?
要想實現「共飲和」,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所以,必須要「擒盡妖邪掃地網,收殘奸宄落天羅」,這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外,把清朝統治者這些妖邪全都掃盡,另一個方面,對內要肅清奸細,布下天羅地網,徹底清除。
這三四句是什麼?是洪秀全的鬥爭策略,雖然還沒起義,但已經想到了這些,說明在思想上已經有了起義的準備。
相信,只要東西南北各個方面,都及時鞏固戰鬥成果,對政權進行鞏固,那麼,連日月星辰都會為義軍奏響凱歌。這,還是策略,前面的對敵戰鬥的策略,後面這兩句就是整體策略了。
英雄們叱吒風雲,虎嘯龍吟,敢於鬥爭,世界將會變得一片光明,在這個統一的和平的新世界裡,人們快樂地過著幸福生活。
不能不說,洪秀全是個奇才,寫這首詩的時候,他還沒有舉行起義,就把起義的策略制訂出來了,就把將來的藍圖描繪出來了。難怪太平天國起義,能夠席捲大半個中國,震動了清王朝統治的根基,簡直是地動山搖。
但是,太平天國起義最終還是以失敗而告終,這位文武雙全的農民起義領袖也死於非命,實在令人嗟嘆。鬥爭的策略有了,目標和目的都有了,為何還是失敗了呢?從詩中,我們也是能夠看出一點端倪的,那就是洪秀全沒能跳出皇權思想的窠臼,他的起義,不過是為了推翻「這一個」皇帝,而換成自己這個皇帝,農民的狹隘和皇權思想,必然導致他的失敗。
這是歷史局限性導致的,我們當然不能苛責洪秀全。讀洪秀全的這首氣魄宏偉慷慨激昂的詩,還是想到了波瀾壯闊的太平天國運動,對於洪秀全的失敗,令人想起了杜甫的詩句來: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朋友們對洪秀全及他的這首詩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