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這首詩蘊含深刻的哲理,只要讀懂了,相信能夠明白更多道理

2021-01-09 塵世曉書僮

王安石作為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以及文學家,他都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尤其是他的品格,那更是人們的楷模,無論是他的胸懷,還是他的抱負,那都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後人去學習;雖然後世對於他的評價,呈現出兩極,有一些人認為他是一位忠臣,給予了他高度的評價,有一些人則是認為,他就是一個無恥小人,為了自己的政治目地,完全不顧及當時的社會。其實無論是哪一種評價,那都是無法改變王安石的歷史地位,應當說對於現在的人來說,還是要客觀地面對,王安石還是功大於過,他的變法也只是為了當時的國家能夠更加繁榮,只是由於有點操之過急,但是他的人品,以及他的學識,可以說是無人能及,這一點是毋庸置疑。

歷史上很多的改革家,那最後都是落得一個不好的名聲,例如秦國的商鞅,以及後世的張居正那也是一樣,他們一心致力於改革,想要振興,復興自己的國家,僅僅是這一點,便是足以令人尊敬。王安石的改革,那也是想要振興,想要讓自己的國家強大,只是如前面所說,他太過於急,以至於會出現如此兩種非常極端的評價。

王安石除了在政治上成就之外,他在文學上的成就,那也是同樣的達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他的詩寫得清新脫俗,他的詞同樣的也是一絕,應當可以這麼說,他的文學成就不亞於蘇軾,他寫過了很多非常經典的詩作,而且在他的詩作中,處處可以看到詩人對於人生的一種看法,裡面充滿了無限的哲理。

小編要為大家推薦王安石最具有哲理性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登飛來峰》,這也是王安石很有代表性的作品,在這首詩中,處處可見詩人內心的抱負,以及自己對於人世的看法,所以這樣的詩作,最是值得一讀,只要是讀懂了,一定是能夠明白更多的道理。

《登飛來峰》宋代: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這首《登飛來峰》是王安石早期的作品,這個時候的時候正值壯年,他剛剛在地方上當官,任期剛滿,打算回老家臨川,於是經過杭州,隨便去登了飛來峰,才寫下了這首流芳百世的千古名作,詩人在這首詩中,可以說是把自己內心的理想,以及內心的抱負,全部的融入進了這首詩中,從而使得這首詩,顯得與眾不同。

王安石在這首詩中,可謂是直抒胸臆,直接表達了自己心中的理想,也讓人感受到了詩人內心的無比寬廣的胸懷,「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那這兩句詩便是寫得非常的有氣魄,據說站在那飛來山上的千尋塔,可以聽見清晨時分雞鳴的啼叫聲,以及看到初升的太陽。在這兩句中,詩人表面看似在寫飛來峰,其實還是表達出了自己一種志向,一個人只有站得高,才能夠看得更遠,才能夠做為這天下的百姓做更多的事情。

詩的最後兩句,又充分表達了王安石一種非常高貴的品格,「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這兩句可以說是寫得非常好,只有一個真正高尚的人,才能夠寫出如此純粹的詩句來,不要怕浮動會遮蔽了我的雙眼,只是因為我站在了這最高層。其實這也是詩人的一種理想,他是希望自己可以站得更高,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

王安石的這首《登飛來峰》,應當說是王安石眾多詩作中,最有氣勢,也最有哲理的一首詩,通篇都在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以及自己的理想,也正是這種充滿哲理的描寫,也使得這首,顯得更為厚重。這樣的詩作,對於我們任何一個人來說,只要讀懂了,那麼一定是能夠明白更多的道理。

相關焦點

  • 王安石一首充滿禪理的詩,寫得很深刻,讀懂了也就明白了許多道理
    我個人是很欣賞王安石,除了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之外,還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不僅詩歌寫得好,詞作也是一流,另外他的散文,也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為此也是入選了唐宋八大家。所以王安石是一位純粹的文人,也是一位敢於說真話的勇士,這也正是他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從他的身上,我們其實是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
  • 王安石和蘇軾最相似的兩首詩,富有哲理,千年難分高下
    經常看到有文章說蘇軾和王安石不合,時不時便上演文學大戰。 流傳最廣的便是關於蘇軾改字的故事。 傳說有一次蘇軾前去拜訪王安石,王安石在午睡。 蘇軾不小心瞄到王安石書桌上的一首詩,這首詩名為《詠菊》。
  • 25首哲理詩,每一首都包含一個道理,讀懂受益一生
    這些哲理隨著詩流傳下來,至今讀來,依然發人深省、讓人受教。 今天,和大家分享25首哲理詩,每一首詩都包含一個道理,讀懂會讓你一生受益。 【哲理】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實踐,方能學有所成。
  • 杜荀鶴的這首《小松》,通篇充滿了哲理,只要讀懂了一定受益終生
    唐朝的詩人與宋朝的詩人有著明顯的區別,那就是他們在創作時往往把詩寫得描寫得極為抒情,可是宋朝的詩人又不一樣,他們更是願意融入進一份哲理,這也使得很多的宋詩裡充滿了深刻的哲理,而唐詩主要還是以抒情為主。不過有的唐詩裡面其實也還是蘊含了哲理,只不過是寫得比較隱晦,使得我們在讀這一類作品時,同樣能夠感受到那一份哲理。那這樣的作品只要真正理解透了,讀進去了之後,對於自己一定是會有幫助,一定能夠令自己受益終生。
  • 歐陽修一首七絕詠物詩,不同於詠花賞鳥的消閒之作,富含深刻哲理
    尋常之景,普通之物,可是到了他的筆下,不僅有著勃勃生機,另外哲理也是呼之欲出,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讀懂其中的意思,再融入到生活中,那也是終於受用。哲理也是人們對於生活的思考,總結出來的經驗,歐陽修的文章有哲理,詩歌同樣有哲理,以這首《畫眉鳥》來說,那就不於其它詠花賞鳥的消閒之作,富含深刻哲理,這樣的作品不僅怡情,同時也讓人能夠從中感悟人生的真諦。看似普通,但是字裡行間的哲理,卻是最為令人感動,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千百年來無人能夠超越,成為宋詩壓卷之作
    這首詩可以說是膾炙人口,也是詠梅詩裡的千古名篇,每一句都充滿了詩意,每一句也都有深意。王安石寫得很巧妙,並沒有議論,完全是通過景色來描寫,從而寫出了完全不同的梅花,正是這樣的一種描寫方式,讓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成為了宋詩裡的壓卷之作,千百年來無人能夠超越。
  • 蘇軾遊山玩水,寫了首哲理詩,人人會背,其中的道理卻未必明白
    王安石登飛來峰,也曾寫過「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詩留下了,對人生的感悟也留給了後人。讀詩,就是在與古人對話。心境不同,同樣的事物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角度不同,看問題的方式也就不一樣了。情懷不同,表達的道理自然也不同。蘇軾是古代最具有影響力的一位詩人,他處處不順,可是他從未喪失過對生活的信心;無論生活多麼糟糕,蘇軾從來沒有抱怨過,也沒有放棄過。
  • 蘊含生活哲理的古詩文,句句都常見,蘊含深刻道理
    中華文化燦爛悠久,古詩文中蘊含著無限的哲理,今天就給大家分享7條,句句都很常見,但不見得知道其中的意思。1.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 其六》這句相信大家都見過,但你知道它其中蘊含的哲理嗎?意思不多解釋大家都能看懂。
  • 王安石這首詩可以不會背,但一生至少要讀一次,蘊含大智慧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登飛來峰》,便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很有智慧的一首詩。尤其詩中「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不僅形象地揭示了「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還告訴了我們為人處事應有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我想這就是當年老師為什麼一再強調我們讀一讀此詩的原因。
  • 清詩裡最有哲理的一首詩,作者更是大名鼎鼎,只要讀懂了受益匪淺
    其實除了這兩位之外,還有一位比較特別一點的詩人,那就是鄭板橋,他也是「揚州八怪」之一,而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也是寫過了很多經典的優美詩篇,其中最為著名的還是他的這首《新竹》,這也是一首很極為抒情,也充滿了哲理的詩作,而我們讀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那一份深厚的哲理,只要是讀懂了一定是受益匪淺。
  • 白居易這首詩如詩如畫,不僅描寫的很唯美,同時還充滿了哲理!
    白居易被稱為「詩魔」和「詩王」,他對於唐詩有著很大的貢獻,要知道在他之前的很多詩人,他們在創作時,往往喜歡加入一些典故,以及使用一些生僻的字,但是詩歌到了白居易手中,則是煥發出了不一樣的生命力,他的詩寫得很簡練,也非常的直白,人們一讀便是能夠明白其中的意思,雖然他的詩寫得很直白,但是同樣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 鄭板橋這首題畫詩寓意深刻,通篇充滿了哲理,讀懂了一定受益終生
    那這首詩也是頻頻地入選我們小學的課本,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只要提起鄭板橋,那必然是會想到這首詩;儘管這首詩寫得很簡練,通篇並沒有使用典故,更加沒有使用生僻的字,完全是以一種白描的方式來寫,但卻是最為令人感動。
  • 王安石的名句「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嗎?
    功過是非,無論人們怎麼評價王安石,他都是歷史一位了不起的改革家,以及優秀的詩人,拋開他的歷史功績,他在文學上的成就,那也是可圈可點,才華並不輸於蘇軾,而他對於自己的所做的一切,那也是很有自信,變法失敗後,他寫下了《擬寒山拾得二十首》,其中的第一首,寫得最好,同時也最能夠感受到他高尚的品格。
  • 劉伯溫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寫得很深刻:人生無百歲,百歲復如何
    明朝的文人基於朱熹的理學思想,其實在思想上是被禁錮了,不過劉伯溫這種大家,他又是有著自己的獨立思想體系,這在他很多的詩作中就有體現,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充滿哲理,譬如這首《絕句·人生無百歲》,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寫得極為真誠,也很是深刻,詩人正是把自己對於人生的解讀,全部寫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
  • 蘇軾這首詠物小詩,蘊含深刻,開篇即「青青白白」。(圖文原創)
    今天,詩詞君就來與讀者朋友們分享一首他在中年時期外放密州時所創作的一首語言質樸,清新流暢又蘊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七言詠物小詩《東欄梨花》:我心惆悵,恰如東欄那一株如雪的梨花,(這紛繁複雜的俗世),又有多少人能夠看得清澈明白。開篇「梨花淡白柳深青」,七個字,詩人即向讀者展現出一幅「青青白白」,明媚清爽的春光畫面。
  • 蘇軾的詩總有一首能夠打動我們,特別是他的這首詩,更是直擊人心
    而在他這眾多的詩作中,相信總有一能夠打動我們,這也正是他詩作最獨特的一個地方,我們從他的這些作品中,往往不僅能夠感受到詩歌的優美,另外還有就是他對於人生的深刻的解讀。也正是這樣的一種解讀,從而也令他的作品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後人對於宋詩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宋詩失去了韻味,只是一味地偏重於哲理,讀來味如嚼蠟;當然也有人偏愛宋詩,認為裡面的哲理,講述了很多的大道理,這樣能夠明白很多的道理,所要看個人的理解。以我個人而言,無論是唐詩,還是宋詩,那都是同樣喜愛。
  • 小詩大道理——十首哲理詩,讀懂了將受益終生!
    抒情詩字字皆情,情真意切; 敘事詩記敘往事,真實可感! 而哲理詩深沉渾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於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篇幅雖短小,內容卻深沉渾厚。
  • 鄭板橋這首詩寫得很有趣,通篇富含哲理,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
    筆者今天要重點與大家聊一聊《新竹》這首詩,雖然這首詩在名氣上不如前面的兩首,但也是難得的佳作,整首詩也是意境唯美,寫出了竹子頑強的生命力;另外通篇還富含哲理,這也正是此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讀這樣的作品,我們只要讀懂了,同樣也是能夠明白很多的道理。
  • 王安石與蘇軾,課本中每人一首哲理詩,誰才是「宋朝第一才子」?
    ,宋詩最大的特點就是富含哲理、思想深刻。而王安石和蘇軾,正是把宋詩的哲理性和深刻性推向頂峰的人。 那麼,王安石和蘇軾,到底誰的哲理詩境界更高、思想更深刻?我們不妨選取他們各自的經典代表作加以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