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一首充滿禪理的詩,寫得很深刻,讀懂了也就明白了許多道理

2020-12-11 塵世曉書僮

王安石搞了一個變法,使得他在歷史上的評價褒貶不一,很多人認為他是一位真君子,但是又有人持相反的意見,認為他就是一個小人;其實無論怎麼評價王安石,那都無數抹殺,他對於北宋的貢獻;他的變法儘管在剛開始的時候有些激進,但是出發點無非是希望北宋可以強大,僅僅憑藉這一點,人們就無權指責他;畢竟人無完人,金無赤足,每個人都有缺點,也有他的優點。其實我們從王安石身上,可以看到他敢為天下先的勇氣,還有骨子裡的家國情懷。

人們對於王安石的不滿,主要還是在認知上,儘管當時的大文豪蘇軾、司馬光、黃庭堅、歐陽修等人,全部都反對王安石變法,但是他始終還是堅持自我,從容地面對別人的批評,最終在宋神宗的大力堅持下,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改革,不過很可惜,後來我們都知道這場改革,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這也成為了他人生中最大的遺憾,直到晚年他也依舊還是耿耿於懷。

我個人是很欣賞王安石,除了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之外,還是一位偉大的文學家,不僅詩歌寫得好,詞作也是一流,另外他的散文,也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為此也是入選了唐宋八大家。所以王安石是一位純粹的文人,也是一位敢於說真話的勇士,這也正是他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從他的身上,我們其實是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

那麼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王安石很有趣的一首詩,也就是這首七言絕句《夢》,這首詩儘管並不是很出名,但是寫得很深刻,整首詩意境高遠,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讀來令人拍案叫絕,每一句都充滿了禪理,這樣的作品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相信一定能夠從中明白更多的道理。

知世如夢無所求,無所求心普空寂。

還似夢中隨夢境,成就河沙夢功德。

古人說人生如夢,一個人只有短短的幾十載,生命也是極其的短暫,那就像是做了一場一樣,其實有過了人生經歷,在這個人世間經歷了無數的磨難,看淡了世事,遭受了無數的白眼,嘗盡了人情冷暖之後,相信對於人生會有新的看法,它就像是一場,而且是一場短暫的夢。

王安石的晚年被罷相,世人對於他的不理解,全部都成為了他悲痛的來源,這一時期他一個人獨自隱居在江寧,過著悠然自得的生活,早年間的輝煌蕩然無存,所以他開始思考人生,回想過往的歲月,這些都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所以在這首詩的開篇,他就直抒胸臆,以夢入境,告訴了世人,一個人生活在這世上,那就是做了一場,人世就是如夢,它無所求,對於任何一個無所求的人來說,那麼心裡一定是很寂寞。

還似夢中隨夢境,這在第三句中,王安石依舊還是在訴說著內心的憂愁,還有骨子裡的悲痛之苦,人生只能是隨夢遠行,在夢中體會了人生的無奈,還有對於未來的擔憂,這最後兩句寫得最為深刻,也最具有震撼力,讓我們從中能夠感受到詩人無奈,還有他對於人生注的解讀,所以只要讀懂了,那麼也是能夠明白很多的道理。

王安石的一生可以說是轟轟烈烈,還在少年時代就過華過人,後來參加科舉考試,進入了北宋的政治中心,最終憑藉著自己的才華,慢慢地受到了宋神宗的賞識,從而在北宋政壇大放異彩,而這首詩也是他對於自己一生的總結,儘管只有那麼寥寥數語,但是寫得極為深刻。

相關焦點

  • 王安石這首詩蘊含深刻的哲理,只要讀懂了,相信能夠明白更多道理
    王安石的改革,那也是想要振興,想要讓自己的國家強大,只是如前面所說,他太過於急,以至於會出現如此兩種非常極端的評價。王安石除了在政治上成就之外,他在文學上的成就,那也是同樣的達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他的詩寫得清新脫俗,他的詞同樣的也是一絕,應當可以這麼說,他的文學成就不亞於蘇軾,他寫過了很多非常經典的詩作,而且在他的詩作中,處處可以看到詩人對於人生的一種看法,裡面充滿了無限的哲理。
  • 晚唐高僧靈澈上人一首充滿禪理的詩,短短的28個字,寫得很深刻!
    這些僧人與普通的文人不一樣,終日與青燈古佛相伴,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所以他們對於人生的解讀,還有對於現實的感知,其實是要更加深刻,作品自然而然也更有韻味,往往還多了一層禪理。晚唐詩僧靈澈上人這首《歸湖南作》,那就是一首很有經典的作品,當時他正是要去湖南遊歷,於是在路上有所悟,從而寫下了這首詩。
  • 王安石一首充滿禪理的詩,每一句都很深刻,看看你能夠悟到多少?
    王安石作為那個時代最著名的才子,他的詩也是很有韻味,以這首《天童山溪上》來說,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高遠,看似信拈來,寫得很一般,其實每一句都充滿了禪理,這樣的作品只要細細品來,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意思,那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溪水清漣樹老蒼,行穿溪樹踏春陽。溪深樹密無人處,唯有幽花渡水香。
  • 和尚寫了一首充滿禪理的詩,只有短短的56個字,讀懂了受益終生!
    寒山的這首《眾星羅列》,那就是一首充滿禪理的詩,通篇只有短短的56個字,但是只要讀懂了一定是受益終生。眾星羅列夜明深,巖點孤燈月未沉。圓滿光華不磨鏡,掛在青天是我心。這是一首很典型的七言律詩,如果從字面上來看的話,這首詩其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首聯寫了夜空中的繁星,它們眾星羅列,高高掛在夜空中。頷聯依舊還是在寫夜景,遠處的巖石上有一盞孤燈,月色還有沒有沉下去。頸聯又是讚美了迷人的夜色,那明亮的月光好像是一面鏡子。尾聯最經典,也是寫得最為深刻,掛在青天是我心,那浩瀚無垠的夜空,正是我心心嚮往的地方。
  • 王安石一首比較冷門的詩,很多人可能沒有讀過,但是同樣寫得很美
    後人對於宋詩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宋詩失去了韻味,只是一味地偏重於哲理,讀來味如嚼蠟;當然也有人偏愛宋詩,認為裡面的哲理,講述了很多的大道理,這樣能夠明白很多的道理,所要看個人的理解。以我個人而言,無論是唐詩,還是宋詩,那都是同樣喜愛。
  • 詩人在一破寺廟牆壁上題了一首詩,通篇充滿禪理,而且意境高遠!
    唐詩裡有很多充滿禪理的詩作,而這些詩作往往可能看上去平淡如水,但是只要細細品來則是會發現這些作品,其實也是唐詩裡最獨特的作品,這些作品也最是能夠打動我們。很多的詩人他們由於對於現實生活有著深刻的認識,以及細緻入微的觀察,從而也令他們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成為了唐詩裡最為獨特優美詩篇。這樣的作品應當說,也是最值得我們一讀。那說起唐詩裡比較有禪理的作品,非常建的這首《題破山寺後禪院》,可能有的朋友這於這首詩並不是很熟悉,但是面有兩句詩,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那都是非常的熟悉,這也正是此詩最獨特的一個地方。
  • 而立之年的王安石寫下一首詩,不僅氣勢磅礴,同時還寫出了大道理
    而在這一年他在文學上也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別是他的一首《登飛來峰》,那更是膾炙人口,成為了一首難得的千古名篇,整首詩氣勢磅礴,不僅充滿了詩情畫意,也表明了詩人遠大的人生理想。《登飛來峰》宋代: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 劉伯溫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寫得很深刻:人生無百歲,百歲復如何
    明朝的文人基於朱熹的理學思想,其實在思想上是被禁錮了,不過劉伯溫這種大家,他又是有著自己的獨立思想體系,這在他很多的詩作中就有體現,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充滿哲理,譬如這首《絕句·人生無百歲》,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寫得極為真誠,也很是深刻,詩人正是把自己對於人生的解讀,全部寫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
  • 李商隱最富禪意的一首詩,寫山卻不見山字,結尾10字道破禪理
    文/妮子李商隱最富禪意的一首詩,寫山卻不見山字,結尾10字道破禪理我們鍛鍊身體的方式很多,跑步、遊泳、瑜伽等等,登山也算其中一種。李商隱多數時候心情沉悶,寫下了這麼一首詩,可謂是李商隱最富禪意的一首詩:《北青蘿 》唐代:李商隱
  • 王安石早年最經典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少年時代的王安石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而且還有著過大的人生志向,青年時代還主動提出去到地方上任職,無非是希望紮根於底層,可以去做一番事情,正是這樣的一種經歷,才使得王安石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氣質,也讓他的作品更具有震撼力,以這首《登飛來峰》來說,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高遠,每一句都寫得很有韻味,同時還充滿了深刻的哲理。
  • 王安石一首描寫過年風俗的詩,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
    公元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相,主持變法,同年的春節,王安石看到家家戶戶準備過年的快樂景象,聯想到變法改革已經有了起色,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充滿過年快樂氣氛的詩篇。《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⑴元日:農曆正月初一,即春節。
  • 王勃一個人獨自在山中靜坐,信手拈來寫下一首詩,通篇充滿了禪理
    當然提起王勃除了詩歌之外,還有一篇千古美文《滕王閣序》,那也是不得不提,這篇文章洋洋灑灑,通篇寫得也是如詩如畫,同樣也是信手拈來,卻是充滿了詩情畫意,裡面也是誕生了無數膾炙人口的名句,而這文章之所以能夠打動我們,除了寫得美之外,還有就是那種獨特的氣質,然而這些經典之作,那都是出自於王勃之手。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千百年來無人能夠超越,成為宋詩壓卷之作
    王安石的變法完全是為了整個國家,然而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更是可圈可點,還入選了唐宋八大家。現在人們的視野更開闊了,對於王安石的評價也更為理性,特別是近代梁啓超先生專門為王安石寫過傳記,使得人們重新發現了他的值得。
  • 王安石的名句「風吹瓦墮屋,正打破我頭」,有什麼深刻的含義嗎?
    後來我們也知道王安石的變法之路走得很艱辛,只不過四年的時間,他就被罷了相,還遭受了許多的指責,認為他的變法不可取,宋神宗也頂不住壓力,王安石只好退居幕後。但是僅僅又過了一年,再次啟用王安石,很快又被罷相,這場轟轟烈烈的改革也宣告結束。王安石兩次拜相,又兩次被罷相,可謂是大起大落,這也使得他對於人生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儘管人們反對,不理解他的行為。
  • 王維晚年最具有禪理的一首詩,短短的四句,營造出一種空靈的意境
    他的詩也是清新脫俗,而且有的還充滿了禪理,這也正是與他本人篤信佛教有很大的關係。禪理說白了也正是一種人生哲理,對於很多的文人來說,特別是在唐朝他們都篤信佛教,以此來尋找心靈上的寄託,那麼王維也正是常常會將這一種禪理融入進自己的作品中,從而也令他的作品,顯得別具一格,充滿了深刻的人生的哲理。
  • 王安石非常抒情的一首詩,短短的二十八個字,寫得非常唯美!
    不過現在可能大部分的只要一提起王安石,那麼便是會想他是一位政治家,由於他的主持的「熙寧變法」,使得他的政治貢獻,遠遠超過了他的文學成就,從而使得很多人忘記了,他還是一位了不起的大文豪。他的詩寫得清新優雅,他的詞更是別具一格,他的散文同樣是一絕。
  • 蘇軾遊山玩水,寫了首哲理詩,人人會背,其中的道理卻未必明白
    詩傳情,亦可言志,還可說理。詩中不僅有纏綿悱惻的愛情,有激勵人心的勵志,也有警醒世人的哲理。古人喜歡遊山玩水,在遍賞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也會有人生的豁然開朗,於是就會寫下許多流傳千古的名篇。杜甫登泰山,寫《望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王之渙登鸛雀樓,遂有「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王安石登飛來峰,也曾寫過「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詩留下了,對人生的感悟也留給了後人。讀詩,就是在與古人對話。心境不同,同樣的事物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角度不同,看問題的方式也就不一樣了。情懷不同,表達的道理自然也不同。
  • 王昌齡在寺廟禪房的牆壁上,隨手題寫了一首詩,最後兩句猶如偈語
    ,寫得極為巧妙,也很是高明,讀來當真是令人拍案叫絕。那麼蘇軾的這首詩正是由於他經歷了諸多不幸的人生,最終才大徹大悟,整首詩如果僅僅是從字面上來看的話,它著實是很一般,可是我們結合詩人的經歷,以及當時的時代背景,則是會發現這首詩其實是別具一格,寫得極為深刻。而整首詩也正是猶如偈語,它告訴了世人,自己儘管受過了無數的苦難,可是依舊能夠從容地面對人生。
  • 品味10首充滿禪意的哲理詩,真正讀懂就明心見性、離開悟不遠了
    他的詩往往很有禪意哲理。此詩寫山中景色,空靜清新,似乎清新到可以染透人的衣服。表面上看此詩是寫景,詳加分析,詩中還滿含著禪理。前二句清溪水落石出,比喻象窮道現,體由用顯,也指人之自性清虛才可見。後二句山路原本沒有雨,空翠的山色如同雨水溼人衣一樣,可以被感知,豈非隱喻著道雖無形體,但還是可以覺悟和感知的。
  • 蘇軾很有哲理的一首詩,第一句就是至理名言,告訴了世人許多道理
    蘇軾身上那種獨特的氣質,也讓他顯得與眾不同,而且他從小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後來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北宋最了不起的詩人,他的很多詩歌都是膾炙人口,譬如這首《春宵》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唯美,同時又充滿了哲理,尤其是第一句可謂是至理名言,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從中感悟一二的話,一定是會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