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妮子
李商隱最富禪意的一首詩,寫山卻不見山字,結尾10字道破禪理
我們鍛鍊身體的方式很多,跑步、遊泳、瑜伽等等,登山也算其中一種。現代人喜歡登山,因為強身健體,而詩人們更喜歡登山,也便留下了很多關於山的詩和佳作。舉個例子吧,先秦的宋玉曾在登山時候寫詩,後來的柳永還評價過該詩。
唐代的詩人李商隱也喜歡爬山,一壺好酒,三五好友,趁著秋高氣爽,登山欣賞美景。除此之外,還詩興大發,寫下了各種各樣的關於山的詩篇,登山的心情不同,寫下的詩篇意境也大不相同。
李商隱多數時候心情沉悶,寫下了這麼一首詩,可謂是李商隱最富禪意的一首詩:
《北青蘿 》
唐代:李商隱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閒倚一枝藤。
世界微塵裡,吾寧愛與憎。
作為詩人,李商隱算是非常成功的一個詩人了,但是他的一生卻十分的悽慘,漂泊不定的生活,孤苦伶仃的一個人。因為處境的悽慘,他甚至懷疑自己的人生道路出了問題,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對前途很迷茫。
而這首詩表達了他當時內心的悽苦,首聯寫了詩人在太陽落山的時候去茅屋拜訪了一位僧人。夕陽西下,除了表現當時的景色,還可以看出詩人內心的孤單。詩人當時生活悽苦,親朋好友們也都不在身邊,於是只能獨自一人來拜訪茅屋裡的僧人。
頷聯寫了詩人當時拜訪孤僧時路上的所見景色,周圍一片樹林,樹葉飄落下來,但是周圍卻沒有人,只有自己一個人。寫出了詩人去拜訪的那位僧人遠避紅塵,不與世俗有所交集,這也是詩人去拜訪的目的。走在寒冷的山路上,伴隨著寒雲,不僅寫出了這位孤僧的遠離塵世,更表現了詩人對拜訪孤僧尋求禪理的渴望。
而頸聯描寫了詩人見到孤僧時的情景。僧人在自己的茅廬中敲磐誦經,而詩人就站在外面聽著僧人的聲音,看著夜幕降臨的景色,感受著山中的靜謐和內心的寧靜。
最後一句話寫的是,僧人誦經已經結束,詩人看到他結束之後便敲門進屋和他交談。和僧人討論禪理,追求內心的寧靜,詩人渴望從繁瑣的事情中得到解脫。而在和這位僧人的交談過程中,詩人也收穫了很多,領悟了道理,不再痴迷於愛恨。
這首詩的語言簡潔,寫山卻不見山字,層次清晰,從詩人的出訪、路途、與僧人的交談以及悟出禪理。結尾10字道破禪理,全詩既表現了僧人清幽的生活,又表達了詩人不畏艱辛對禪理的追求,對禪理的領悟,對名利的淡泊。
李商隱悟禪,王維參禪,但二者卻還是有一定區別的。李商隱的一生悽苦,但是王維雖然也坎坷,富貴的日子卻更多一些,到了晚年,自己厭倦了仕途,才去參禪。而李商隱卻是自己鬱郁不得志,為了尋求精神上的解脫,才在迷茫的時候上山尋僧,來尋找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