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宗師,晚年信奉禪理,因此被稱為「詩佛」。他的山水田園詩意境清幽悠遠、古淡靜穆,寫物狀景極富語言功力。他晚年在輞川隱居時寫的一首五言絕句,描寫環境的空寂幽靜,卻不見一個「靜」字,手法之高超,後世很難找到第二首,據說這首詩還能治病。
這首詩就是《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詩歌大意:空闊的山林中不見一個人,卻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太陽的餘暉照進幽深的樹林,在林間的青苔上落下斑駁的倒影。
鹿柴(通「寨」)是王維四十多歲後,在長安東南的藍田縣輞川建造的別墅,從此他過上了半官半隱的生活。與山為伴,與僧為友,王維的藝術靈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空山不見人」,詩人來到大山山谷裡面,山林空闊,四處觀望,看不到一個人影。這第一句是對空寂環境的整體描寫,也是詩人的第一觀感,即眼中所看到的景象。中國古代書畫藝術講究「留白」,王維同時也是畫家,深諳其技巧。一個「空」字,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想像空間。這個「空」,只是詩人眼前沒有人影,心中沒有了紛繁世俗雜物,但絕對不是寫大山的不長草木的「空」,相反,結合後面的句子,可知大山林清幽深遠,不僅有參天古木,也有雜草苔蘚,甚至也有流泉飛瀑。這樣的山林才是吸引詩人前來遊玩的山林。
「但聞人語響」,寫詩人的所聞。空谷中傳來人說話的聲音,這是側面描寫。空闊的山林中連人們說話的聲音都能聽見,更加體現了山林的無比空靈寂靜。南朝王籍曾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名句,而王維本詩中以靜襯動的藝術造詣遠超王籍。另外,王維《鳥鳴澗》的「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也屬於此類境界。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描寫了傍晚山林的景色。承接前面的遠景和聽覺,詩人把目光收回到近處。傍晚時分,深山密林中投進斑駁的落日餘暉,樹林深處的黑暗和千萬條夕陽的金光形成鮮明的對比,加上樹林千姿百態的影子又倒影在青苔上,顯得色彩繽紛,形成一幅生動美麗的林間晚照圖。這幅圖有遠有近、有光有色、疏密有致、對比強烈,充分體現了王維「詩中有畫」的藝術特點。
如果說前兩句表現的是山林的「幽靜」的話,後兩句表現的就是山林的「幽美」。全詩不見一個「靜」字,卻寫出了山谷無比的空寂幽靜,堪稱最「靜」的一首唐詩,後世少有人能超越。
有趣的是,據說這首詩還能治病。北宋著名詞人秦觀在《書輞川圖後》中講述了這麼一件事:他在汝南時精神不暢,患病不愈,朋友來探視,給他欣賞王維的《輞川集》畫卷。秦觀看了後感覺身臨其境,同時又誦讀《鹿柴》等詩,久治不愈的病竟然不知不覺地好了。雖然這件事真假難辨,但王維詩歌的獨特魅力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