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山水詩人那麼多,摩詰居士王維當仁不讓,就是那個站在巔峰之人。憑什麼?憑的是《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絕美;憑的是《鳥鳴澗》「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驚豔;憑的是《畫中》「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的妙極;憑的是《鹿柴》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靈。
讀王維的詩,是一種享受。初識字的兒童讀他的詩,總能找到其中不凡的樂趣;飽讀詩書的文人墨客,也總能沉醉在那如詩如畫的意境中。王維的山水詩到底有多強?讀一讀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竹裡館》就能清楚一二。這首20字的七絕,讓我們見識了中華文字到底有多強!僅20個字,就是一幅有情有景、有聲有色、有山有水、有靜有動、有虛有實的山水畫。這首詩也是王維數首入選小學課本的詩篇之一,20個字美得令人心醉,這就是傳說中的詩中有畫。
《竹裡館》
唐.王維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這首詩作於王維隱居期間,40多歲後的摩詰居士厭倦了官場是非,在長安郊縣的終南山上,過了一段相對閒適的生活。一身才藝的他,在此期間寫詩、作畫、彈琴,樂在其中,這首詩就是寫他在月下獨坐,撫琴高歌。詩的大意是:在那幽深的竹林裡,我獨坐著,一邊彈琴一邊長嘯高歌。此時林中空無一人,沒人知道我在這林子深處,只有那明月照著我,與我作伴。
詩的第一句,是寫實,詩人難得浮生半日閒,在林中獨處。第二句既是寫景也是寫情,此時的詩人與林中眾物融為一體,也成了景中人。當了一輩子的朝中官員,就像那籠中鳥,此時「復得返自然」,他難得長嘯一回。第一句是靜態,第二句是動態,一靜一動間,詩人的超凡脫俗的氣質躍然紙上。
詩的第三句,「深林人不知」是實景,也是詩人心中的竊喜,正是因為林深,才成了他和俗世隔開的屏障,讓他能隨心所欲地彈琴高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知」是詩人是寫實,也是寫他想。
最後一句,詩人再次寫景,以明月相照落筆,乾淨利落,令人回味無窮。在林中撫琴的詩人,雖樂在其中,卻略顯孤獨,這一輪來得正好的明月,令一切都變得美好。詩人此詩不需要再寫花、寫樹、寫鳥,只這一輪月光,便照盡了林中萬物。這5個字一問世,就受到後世文人墨客的追捧,後世不少人都試圖寫出類似的意境,結果無一成功,這5個字也成為千年難以超越的巔峰。
這首僅20字的小詩,格調清遠,人和景渾然一體,動靜結合,虛實相間,是山水詩中難得的佳作。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大唐山水詩人中,能有這樣筆力的,屈指可數,而能與王維相提並論的,更是寥寥無幾。對於這首詩,大家有什麼想說的嗎?歡迎在評論區與小編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