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首哲理詩,每一首都包含一個道理,讀懂受益一生

2020-12-09 騰訊網

哲理詩,就是說理詩。

哲理詩內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於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古代大都是四句的絕句。

千百年來,中華大地留傳了許多哲理。這些哲理隨著詩流傳下來,至今讀來,依然發人深省、讓人受教。

今天,和大家分享25首哲理詩,每一首詩都包含一個道理,讀懂會讓你一生受益。

《登鸛雀樓》

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哲理】想要看得更遠,就要登得更高。

《過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楊萬裡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過一山攔。

【哲理】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一時一事的成功所陶醉。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末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哲理】梅花沒有雪花白,雪花沒有梅花香。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有長處必然也有短處。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方塘」由於有「源頭活水」的不斷輸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陳腐,永不汙濁,永遠「深」而且「清」。人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吸收新的知識,才能保持不斷的進步。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哲理】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實踐,方能學有所成。

《琴詩》

宋·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哲理】想要彈奏一首曲子,人和琴缺一不可。任何事業的成功,都是客觀條件和主觀能動性結合的結果。

《遊山西村》

宋·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閒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哲理】人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像迷路一般,出路難尋。如果鍥而不捨,繼續前行,便又會豁然開朗,發現了一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世間事物就是此消彼長。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

【哲理】要知道事物的真偽優劣只有讓時間去考驗。經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會呈現出來的。

《遊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哲理】新生事物一定會衝破重重困難,脫穎而出,蓬勃地發展起來。

《寄興》

宋·戴復古

長願人人意,一生無別離。

妾當年少日,花似半開時。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

【哲理】世間沒有純而又純的黃金,即使是白色的璧玉也會有瑕疵。引申為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的事物,人都有優點和缺點。

《蟻》

唐·元稹

時術功雖細,年深禍亦成。

功穿漏江海,蠶食困蛟鯨。

敢憚榱梁蠹,深藏柱石傾。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輕。

【哲理】小小的螞蟻也會造成巨大的傷害。量的積累可以引起質的餓變化,千裡之堤毀於蟻穴的道理,這告誡人們切莫輕視小的變化,以至釀成大禍。

《樂遊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哲理】夕陽是多麼的好,然而這一切美景將轉瞬即逝,不久會被那夜幕所籠罩。美好的事物,總是很短暫的。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哲理】不要為一時的困難險阻和挫折所嚇倒,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勝利總是會和勇敢者在一起。

《賜蕭瑀》

唐·李世民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哲理】只有經過尖銳複雜鬥爭的考驗,才能考查出一個人的真正品質和節操,才能顯示出誰是忠貞的強者。

《蟬》

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哲理】修身而品格高尚的人,並不需要某種外在的憑藉(例如權勢地位、有力者的幫助),自能聲名遠揚。

《登飛來峰》

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哲理】掌握了正確的觀點的方法,認識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過現象看到本質,就不會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涇溪》

唐·杜荀鶴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

【哲理】愈是危險的地方,人們就會愈加小心,也就較少發生事故;相反,平坦安穩的地方,人們往往粗心大意,反而容易出問題。

《答章孝標》

唐·李紳

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哲理】只有虛假的,不好的東西才需要一個好的包裝。如果是真實的,好的東西就不需要華麗的包裝來掩飾了。

《城東早春》

唐·楊巨源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

【哲理】求賢助國、選拔人才,應在他們地位卑微、功績未顯之際,猶如嫩柳初黃、色彩未濃之時。這時若能善於識別、大膽扶持,他們就會迅速成材,擔當大用;如果等到他們功成志得、譽滿名高,猶如花開錦繡、紅映枝頭,人們爭趨共仰,就不用人去發現和幫助了。

《上堂開示頌》

唐·黃櫱禪師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哲理】不經過一番痛苦的奮鬥,就無法取得巨大的成功。

《小松》

唐·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哲理】沒有人賞識你,只有當你真正出類拔萃的時候,人們才會投來讚揚的目光。

《城南》

宋·曾鞏

雨過橫塘水滿堤,亂山高下路東西。

一番桃李花開盡,惟有青青草色齊。

【哲理】桃花、李花雖然美麗,生命力卻弱小;青草雖然樸素無華,生命力卻很強大。

《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唐·劉禹錫

吟君嘆逝雙絕句,使我傷懷奏短歌。

世上空驚故人少,集中惟覺祭文多。

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萬古到今同此恨,聞琴淚盡欲如何。

【哲理】新事物的產生舊事物的消亡有它的客觀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八至》

唐·李冶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哲理】如果東西向的兩個物體方向相反,甚至無窮遠,仍不外乎一東一西,可見「東西」說遠也遠,乃至「至遠」。這「至近至遠」統一於「東西」,是常識,卻具有深刻的辯證法。

這些詩中的哲理放在今天,依然適用。

當我們讀懂了一首詩,明白了一個哲理,人生,只有益處。

相關焦點

  • 小詩大道理——十首哲理詩,讀懂了將受益終生!
    抒情詩字字皆情,情真意切; 敘事詩記敘往事,真實可感! 而哲理詩深沉渾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於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篇幅雖短小,內容卻深沉渾厚。
  • 王安石這首詩蘊含深刻的哲理,只要讀懂了,相信能夠明白更多道理
    王安石除了在政治上成就之外,他在文學上的成就,那也是同樣的達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他的詩寫得清新脫俗,他的詞同樣的也是一絕,應當可以這麼說,他的文學成就不亞於蘇軾,他寫過了很多非常經典的詩作,而且在他的詩作中,處處可以看到詩人對於人生的一種看法,裡面充滿了無限的哲理。
  • 清詩裡最有哲理的一首詩,作者更是大名鼎鼎,只要讀懂了受益匪淺
    其實除了這兩位之外,還有一位比較特別一點的詩人,那就是鄭板橋,他也是「揚州八怪」之一,而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也是寫過了很多經典的優美詩篇,其中最為著名的還是他的這首《新竹》,這也是一首很極為抒情,也充滿了哲理的詩作,而我們讀這樣的作品,也最是能夠感受到那一份深厚的哲理,只要是讀懂了一定是受益匪淺。
  • 杜荀鶴的這首《小松》,通篇充滿了哲理,只要讀懂了一定受益終生
    不過有的唐詩裡面其實也還是蘊含了哲理,只不過是寫得比較隱晦,使得我們在讀這一類作品時,同樣能夠感受到那一份哲理。那這樣的作品只要真正理解透了,讀進去了之後,對於自己一定是會有幫助,一定能夠令自己受益終生。
  • 史上最經典的五首「讀書」詩,每一首都含千古名句!
    今天狗子就歸納了史上最為經典的五首「讀書」詩,每一首都有一個千古名句:勸學唐·顏真卿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正是認識到刻苦讀書的道理,顏真卿才會作此《勸學》詩以勸勉子弟後人勤學苦讀!一句「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通俗易懂富含哲理,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
  • 蘇軾最經典的16首詩,一首一個名句,每一首都值得背下來
    蘇軾是北宋時期的大文豪,在詩詞書畫方面都有極大的成就,其中詩的成就極為突出。蘇軾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閱歷極為豐富。他善於從人生遭遇中總結經驗,也善於從客觀事物中見出規律。他喜愛登臨遊覽,寫景自然靈動。
  • 鄭板橋這首詩寫得很有趣,通篇富含哲理,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
    清朝時期的「揚州八怪」,也是名氣很大,特別是其中的鄭板橋最具有代表性,而且他在文學和繪畫方面,那都是有著極高的造詣;一些經典的詩作,那也是膾炙人口,達到了婦孺皆知地步,例如《竹石》、《山中雪後》、《新竹》等等,那都是經典名篇,每一首都別具一格,寫得很有韻味,使得我們讀了之後,也是會難以忘懷
  • 25首哲理詩詞,首首經典,一不小心就成為千古名句
    哲理詩是表現詩人的哲學觀點或事理的詩。哲理詩內容深沉渾厚、含蓄、雋永,多將哲學的抽象哲理含蘊於鮮明的藝術形象之中。詩詞君分享25首哲理詩,每一首都說明了一個道理,每一首都有一個名句,哪一首啟發了你呢?01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巴山楚水悽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 鄭板橋這首題畫詩寓意深刻,通篇充滿了哲理,讀懂了一定受益終生
    他的很多畫都是藝術佳品,到了現代早已是成為了無價之寶;其實他在詩方面,同樣也是有著極高的造詣,往往畫好了一幅畫之後,他就會在旁邊題寫上一首詩,久久而之,他的作品也越來越為人們所熟知。人們說菸酒不分家,那麼詩、書、畫,那也是不分家,一個藝術大家,他一定是全能型的天才,而鄭板橋無疑是那個時代的天才,作為一位典型的傳統文人,鄭橋橋也是受到儒家文化的洗禮,而他的作品也就顯得別具一格,特別是這首《竹石》,更是把傳統文化融合的最為成功,雖然這首詩看似平實卻又是令人回味無窮。
  • 蘇軾很有哲理的一首詩,第一句就是至理名言,告訴了世人許多道理
    蘇軾身上那種獨特的氣質,也讓他顯得與眾不同,而且他從小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後來憑藉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北宋最了不起的詩人,他的很多詩歌都是膾炙人口,譬如這首《春宵》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唯美,同時又充滿了哲理,尤其是第一句可謂是至理名言,告訴了世人許多的大道理,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從中感悟一二的話,一定是會有收穫。
  • 和尚寫了一首充滿禪理的詩,只有短短的56個字,讀懂了受益終生!
    唐朝詩人寒山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早年間也是多次參加科舉考試,但是每次都名落孫山,這也使得他心灰意冷,最終還是選擇放棄出家為僧,青燈古佛了此一生。寒山是唐朝著名的詩僧,不過關於他的記載少之又少,生卒年均沒有記載,只有幾首詩流傳於世。他出身於官宦世家,其中以《北史》和《隋書》等大量史料,還有他的一些可以佐證。
  • 蘇軾遊山玩水,寫了首哲理詩,人人會背,其中的道理卻未必明白
    詩傳情,亦可言志,還可說理。詩中不僅有纏綿悱惻的愛情,有激勵人心的勵志,也有警醒世人的哲理。古人喜歡遊山玩水,在遍賞祖國大好河山的同時,也會有人生的豁然開朗,於是就會寫下許多流傳千古的名篇。詩留下了,對人生的感悟也留給了後人。讀詩,就是在與古人對話。心境不同,同樣的事物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角度不同,看問題的方式也就不一樣了。情懷不同,表達的道理自然也不同。蘇軾是古代最具有影響力的一位詩人,他處處不順,可是他從未喪失過對生活的信心;無論生活多麼糟糕,蘇軾從來沒有抱怨過,也沒有放棄過。蘇軾憑藉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北宋最了不起的文學家。
  • 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
    用蘇軾的話來說,咱們該「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找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境界。靜不下心來,讀讀蘇軾這首經典禪詩,開頭28個字道盡從容的力量這首《和子由澠池懷舊》是蘇軾寫給弟弟蘇轍的,子由,即蘇軾的弟弟蘇轍,蘇軾與蘇轍兄弟二人一向感情深厚。嘉祐六年。
  • 10首最美哲理詩: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從小到大,我們讀過很多首詩。詩,拯救了貧瘠的言語,彌補了不能達意的遺憾,裝點了獨一無二的心情。而有些詩,帶給人美好享受的同時,還教會我們很多人生的道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10首哲理詩。詩裡聞歌,字裡醉情,讀後受益終生!
  • 《荀子》10句經典名言,說透10個哲理,讀懂受益一生
    有人評價說:荀子是一個循循善誘的好老師。是呀,在古籍《荀子》中,共存三十二篇,除少數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寫。他的文章擅長說理,組織嚴密,分析透闢,善於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強議論的氣勢,語言富贍警煉,有很強的說服力和感染力。
  • 蘇軾很經典的7首詩,每首都有一個名句,背不過也要記住這7句
    蘇軾一生官場沉浮,因為寫詩還差點丟了性命。不過因為他善於感悟,善於描繪情景,所以他的詞靈動自然,有著別樣的美感。世人都知道蘇軾辭賦一絕,但少有人知他的詩寫的也很好,而且當年的烏臺詩案就是因為他寫了一首發牢騷的詩而起。蘇軾一生共寫詩2700餘首,寫詞300餘首,是個當之無愧的詩人。
  • 王安石一首充滿禪理的詩,寫得很深刻,讀懂了也就明白了許多道理
    所以王安石是一位純粹的文人,也是一位敢於說真話的勇士,這也正是他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從他的身上,我們其實是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那麼筆者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王安石很有趣的一首詩,也就是這首七言絕句《夢》,這首詩儘管並不是很出名,但是寫得很深刻,整首詩意境高遠,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個字,但是讀來令人拍案叫絕,每一句都充滿了禪理,這樣的作品對於我們這些普通的讀者來說,只要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相信一定能夠從中明白更多的道理。
  • 蘇軾很經典的7首詩,每首都有一個名句,背不過也要儘量記住這7句
    蘇軾一生官場沉浮,因為寫詩還差點丟了性命。不過因為他善於感悟,善於描繪情景,所以他的詞靈動自然,有著別樣的美感。世人都知道蘇軾辭賦一絕,但少有人知他的詩寫的也很好,而且當年的烏臺詩案就是因為他寫了一首發牢騷的詩而起。蘇軾一生共寫詩2700餘首,寫詞300餘首,是個當之無愧的詩人。
  • 劉伯溫最具有哲理的一首詩,寫得很深刻:人生無百歲,百歲復如何
    明朝的文人基於朱熹的理學思想,其實在思想上是被禁錮了,不過劉伯溫這種大家,他又是有著自己的獨立思想體系,這在他很多的詩作中就有體現,一些看似很普通的作品,但是充滿哲理,譬如這首《絕句·人生無百歲》,那就是一首很有趣的作品,整首詩寫得極為真誠,也很是深刻,詩人正是把自己對於人生的解讀,全部寫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
  • 陶淵明最有哲理的一首詩,6句就有4句經典,最後5個字受益終生
    李白崇拜陶淵明,他說:「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他和陶淵明一樣,有著歸去來的瀟灑;王維視陶淵明為偶像,他說:「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他覺得陶潛的天真如酒一樣醇香;歐陽修更是誇張,他說:「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在他眼中,陶淵明在東晉無人能敵;蘇軾推崇陶淵明的詩,他說:」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他只嘆陶淵明存作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