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月亮時,莫忘腳下的六便士—初讀《月亮和六便士》

2020-12-17 韓諾小廚

」即使只靠一支畫筆,淪陷於赤貧之中,我孤獨而炙熱的靈魂也無法和畫畫兒分開「。

這是小說《月亮和六便士》中主人公查爾斯的理想之語。在他的不惑之年,拋妻棄子,奔赴巴黎學畫。在異國,他落落寡歡,貧病交加,甚至為了創作一幅女人的裸體畫,害得別人家破人亡。在種種遭遇後,他來到南太平洋的一座孤島,在當地結了婚。那個如伊甸園般的世界,他心嚮往之。緊接著,貧窮與絕症將他緊緊包裹,在雙目失明的狀況下,他用畢生力量在那座純色的木屋牆壁上繪下了一幅驚人巨作,隨之而來的是一場大火、一個天才隕落的噩耗。

小說中男主人公的原型是法國畫家高更,他出生於巴黎。對印象派繪畫情有獨鍾,不斷模仿和收藏,在三十五歲時毅然辭去收入頗豐的穩定工作,決心做一名職業畫家。此後,高更的生活逐漸陷入窮困,但仍然專情於繪畫,用他的畫筆表達生活的原始狀態。經歷了種種磨難,貧窮、疾病和孤獨的侵蝕,五十五歲時,客死他鄉。

英國作家毛姆之所以參考高更的生平寫這部小說,或許就是受了高更那幅著名的畫作-《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的啟發。小說主人公一生的活動軌跡似乎就是在解釋這幅畫,或者也可以說這幅畫就是這部小說的綱領。畫與小說的結尾互相吻合,毛姆用文字再現高更的最後一幅力作。

查爾斯追逐理想好似在為自己贏得一場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看到了月亮。這個別人眼中不可理喻的瘋子、背棄家庭的負心漢,在理想面前奄奄一息,活得如此落魄而美好。從那一刻起,人們將相信、潦倒與偉大、卑微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毫不排斥、共存與一顆心裡的,那就是永恆的「月亮」和「六便士」。

藝術家的靈魂裡總是藏著很多我們普通人所不能理解的理想。本該在安樂窩裡做享清福時,為了自己的夢想,執著去尋找一個嶄新的世界,一個可以任其遨遊的浩瀚空間。生活雖然潦倒,精神中的英雄氣概,靈魂裡的剛毅魄力,為了自己,留下種種希望,也是一種人類不可徵服和戰勝的精神。

陷入沉思的不止是我,唏噓,不忍,同情,又或者說是生活中的一些感悟。有時,一個人偶然來到一個地方,會莫名其妙地感覺自己屬於這裡。願意在這沒有見識過的環境裡安居下來,仿佛生來就熟悉,最後也會在這裡尋找到安靜。就像我們選擇一個遠離故鄉的城市居住並定居,除了工作,愛人這些特定原因,也一定是因為你對這個城市的某種喜愛和熟悉,讓你感受到平靜的歸屬感。

生活中處處是哲學。小說更是要體現出某些哲學思想。或許我們可以用最直接的方式反問一下:「你從哪裡來?你是誰?你要去哪裡?」如果答案需要更深的層次體會,則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回答。夢想很遠,始終在遠方。飛躍而起時,要注意落地的安全。

月亮重要,六便士也重要,性格即命運。當我們在仰望月亮時,不要忘了腳下的六便士。

相關焦點

  • 仰望月亮時,莫忘腳下的六便士—初讀《月亮和六便士》
    」即使只靠一支畫筆,淪陷於赤貧之中,我孤獨而炙熱的靈魂也無法和畫畫兒分開「。這是小說《月亮和六便士》中主人公查爾斯的理想之語。在他的不惑之年,拋妻棄子,奔赴巴黎學畫。對印象派繪畫情有獨鍾,不斷模仿和收藏,在三十五歲時毅然辭去收入頗豐的穩定工作,決心做一名職業畫家。此後,高更的生活逐漸陷入窮困,但仍然專情於繪畫,用他的畫筆表達生活的原始狀態。經歷了種種磨難,貧窮、疾病和孤獨的侵蝕,五十五歲時,客死他鄉。英國作家毛姆之所以參考高更的生平寫這部小說,或許就是受了高更那幅著名的畫作-《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 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
    毛姆筆下的《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斯特裡克蘭德度過的,就是這樣的人生。斯特裡克蘭德最初是一個標準價值觀下的成功人士:在國際大都市倫敦做證券經紀人,有一個富裕和美滿的家庭。儘管這種生活未免庸俗和平靜,但對於大多數人,這已經足夠,甚至遙不可及。
  • 月亮和六便士:當滿地都是六便士時,你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月亮與六便士》,英國作家毛姆長銷101年的文學經典,頻繁地被閱讀愛好者提及,常見於各類書單,應該很少人不知道它。可是幾年前我初讀時,卻感受不到它的過人之處。我甚至悄悄地想,這本書被當成文學經典是不是被過譽了?一個股票經紀人,拋妻棄子跑去當畫家,生前潦倒,死後哀榮。然後呢?這個故事對普通人的意義是什麼?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這在他的作品《月亮和六便士》中尤為明顯,這部小說一經問世,便以情節入勝、文字深刻在文壇轟動一時,人們爭相傳看。小說的原型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這更增加了它的傳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讀者的關注。伍爾夫說:「讀《月亮與六便士》就像一頭撞上高聳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徹底解體 。」連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和張愛玲都紛紛表示自己是毛姆作品的愛好者。
  • 《月亮與六便士》——夢想與現實的交戰
    初讀《月亮與六便士》,其實並沒有多大的感悟。直到有段時間,因為找工作,加上一些事犯難和不得不做抉擇,才偶然感受到此書的魅力所在,有了一點點感受。 我一直覺得,閱讀就像吃飯,最直觀的收穫是讓自己不餓肚子,當下可能覺得僅此而已。可不我們不知道的是,往往這些食物已經在你的身體裡悄無聲息的輸送各種營養,維持我們的健康。
  • 《月亮與六便士》:何妨彎腰撿六便士,再抬頭描摹月亮
    英國作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以法國著名後印象派畫家高更為原型創作了《月亮與六便士》,以主人公斯特裡克蘭的一生深刻探討了「月亮」與「六便士」如何取捨的問題。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在40歲時拋家棄子,遠走他鄉,摒除一切世俗的幹擾,在窮困潦倒甚至回歸野蠻人的原始狀態專心作畫,直至患麻風病死亡。
  • 讀《月亮和六便士》:我需要月亮,但更需要地上的六便士
    在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中,講述了一個關於選擇的故事,思特裡克蘭德放棄幸福的小康生活,在貧困交加中追逐理想,最終畫出了不朽的巨作。這本書對於現代人,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喚醒了踽踽而行、奮力生存的現實中,那一息尚存的夢想之心。
  • 月亮和六便士:當滿地都是六便士時,你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和六便士》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了月亮
    深圳的天總是陰雨的時候居多,低沉的空氣讓再次讀完《月亮與六便士》的我更加的壓抑了。這本書是"故事聖手"毛姆所作,在文壇享譽盛名,書裡的"月亮"是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就會被問及的理想,"六便士"是普通的物質生活。"月亮"與"六便士"大多時候都是矛盾的,就像書裡的"藝術"與"生活"。
  • 《月亮與六便士》:腳下是六便士,抬頭是月亮
    老實說,在最開始看《月亮與六便士》的時候,有點迷茫。毛姆最開始的筆觸讓我在毫無劇透不看簡介,不做功課的情況下有點抓不住重點。一直以為是寫回憶錄或者心得體會一樣的書。通過個人的經歷來向我們介紹一位藝術家。我甚至耐下性子沒有去查思特裡克蘭德的資料。
  • 網易熱評《月亮和六便士》:願世間每一個人的「月亮」,不止被仰望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抬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以溫飽的六便士。」願世間每一個人的「月亮」,不止被仰望。2.上帝的磨盤轉動很慢,但是卻磨得很細。3.在愛情的事上如果你考慮起自尊心來,那只能有一個原因:實際上你還是最愛自己。4.只要月亮你會餓死,只要六便士你會活得庸俗。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但不要忘記抬頭看看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剛開始的時候是被這本書的名字所吸引,月亮與六便士兩個毫無關聯的事物為什麼會放在一起,但是把這本書讀完才明白,月亮代表著高尚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象徵世俗生活。看似毫無關係,其實是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百多年前說出的話,這句話基本可以概括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他在巴黎窮困潦倒,吃盡苦頭,他對家人、朋友和一心愛他的情人都非常殘忍冷酷,對世俗的一切表現得冷嘲熱諷、傲慢不屑,他對藝術有一種本能的、無法抗拒的追求。最終,他厭倦了文明世界,來到了南太平洋一座美麗的島嶼,娶妻生子,與世隔絕,終於創作出了改寫現代藝術史的不朽之作。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月亮卻只有一個
    《月亮與六便士》已被大眾所熟知,作者是毛姆按照高更的原形塑造了小說的主人公的命運軌跡,第一次讀此書是在高中時期, 一口氣讀完後,掩卷而思,當時特別納悶的是為什麼書名為《月亮與六便士》除了書中末尾有一句話提及之外,整本書找不到一點兒關聯:「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 《月亮與六便士》|你是抬頭仰望月亮,還是低頭撿起一枚六便士?
    如果僅有一個選擇,你是選擇抬頭仰望月亮,還是低頭撿起一枚六便士?在《月亮與六便士》中,主人公斯特裡蘭克本選擇了前者。可是,過分地追求六便士,就會很容易遺忘自己心中的月亮,這樣的軀體是沒有靈魂的,就好像是一個半透明的空殼。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毛姆被稱為「英國莫泊桑」,他的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等。《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最有名的著作,以法國印象畫家高更為原型。小說問世後,情節入勝、文字深刻在文壇轟動一時,人們爭相傳看。即使毛姆去世多年,這本書在中國仍然不斷地被翻譯再版。
  • 薦讀《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你抬頭看過月亮嗎
    《月亮與六便士》就是文學中的高富帥。首先出身好,小說作者毛姆幾乎是個全能型的作者,除了詩歌,啥都能寫,長篇小說,短篇小說,劇本,遊記、回憶錄、文藝評論…如果在現代,毛姆一定是作家中的「網紅」。再者此書是以藝術家高更的生活輪廓為原型(對,就是與梵谷、塞尚並稱為後印象派三大巨匠的保羅·高更),一開始就蹭了高更的熱點,出生自帶傳奇色彩,所以很容易引人注目。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月亮與六便士》,英國作家毛姆長銷101年的文學經典,頻繁地被閱讀愛好者提及,常見於各類書單,應該很少人不知道它。可是幾年前我初讀時,卻感受不到它的過人之處。我甚至悄悄地想,這本書被當成文學經典是不是被過譽了?
  • 《月亮與六便士》:能否將月亮深藏,借著月光擁有一地的六便士?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被譽為文藝青年的夢想之書,是毛姆最著名的小說之一,作者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由「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描述,一步一步講述特裡斯克蘭的一生,主要由特裡斯克蘭在倫敦、巴黎、大溪地的生活,閱讀過程覺得特裡斯克蘭可恨可惡又可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