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當滿地都是六便士時,你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2020-12-17 濤哥講文化

《月亮和六便士》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裡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妻棄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貧窮的糾纏,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後悔從來沒有光顧過他的意識。

在《月亮和六便士》中,毛姆寫道:「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當你在每日為了你的生計奔波,為了現實過得更好而向生活低頭時你還會不會抬頭看,看自己心中的那個白月光。我們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大部分時候現實的真實讓我們不得不捨棄自己心中的理想讓它埋藏起來。

書中的主人公在他40多歲的時候,他突然拋妻棄子,扔掉了自己什麼都有的生活去到南太平洋去畫畫,最終他將他的一生都獻給了那些畫布。這不是一個好的故事,甚至讀起來會讓人感覺很奇怪,40歲的男人拋妻棄子就為了自己所謂的夢想。我不知道該怎麼去評價這樣的一個設定。但在追逐夢想這件事情上我想我們大家都做過足夠多的在外人看來愚蠢至極的事情。

人們說「你就老老實實的去做這個,不要天天去想你最想要做的,那個不行,最起碼現在的你不行,等你有能力了再去做不也好嗎?」我們不聽,我們覺得他們根本就不懂我們的理想,於是我們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一路狂奔,我們覺得自己可以披荊斬棘,打破一切障礙,到最後卻發現自己鮮血淋漓,衣衫殘破,而我們甚至還在原地踏步。我們開始懷疑自己的理想,我們扭頭看,發現自己身後是沒有荊棘的廣闊天地,而這廣闊天地裡全是你為了夢想可以拋棄的六便士。

我已經不能像句子中一樣在滿地的六便士裡只抬頭看到月亮。這個世界,的確有人可以只看著月亮而不用在意六便士,也有人因為六便士而忙碌奔波,最後在這個沉浮的世界裡失去了自我。我想做一個站在六便士中可以時不時仰望月亮的人,因為我希望自己心中尚有一絲美好。

相關焦點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這在他的作品《月亮和六便士》中尤為明顯,這部小說一經問世,便以情節入勝、文字深刻在文壇轟動一時,人們爭相傳看。小說的原型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這更增加了它的傳奇色彩,受到了全世界讀者的關注。伍爾夫說:「讀《月亮與六便士》就像一頭撞上高聳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徹底解體 。」連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和張愛玲都紛紛表示自己是毛姆作品的愛好者。
  • 《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但不要忘記抬頭看看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剛開始的時候是被這本書的名字所吸引,月亮與六便士兩個毫無關聯的事物為什麼會放在一起,但是把這本書讀完才明白,月亮代表著高尚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象徵世俗生活。看似毫無關係,其實是理想與現實的衝突。
  • 《月亮與六便士》:何妨彎腰撿六便士,再抬頭描摹月亮
    高高懸掛於天空的月亮皎潔高尚,六便士仿佛是面目可憎的糞土。然而,斯特裡克蘭的斷臂式取捨你敢嗎?完全與過去決裂,拋下證券公司合伙人、收入頗豐的工作、幸福的家庭——美麗、知性的妻子和兩個懂事的小孩、成熟有地位的交際圈和優渥的生活,毅然決然過起了物質上窮困潦倒甚至疾病纏身,精神上卻豐富飽滿的藝術家生活。
  • 夜讀|《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作文導寫,ID:gh_b47952ece65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書籍簡介《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此後便再也看不到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以畫家高更的原型為素材寫就的。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搖擺,但所有人都應該為自己活一次。
  • 「悅讀周刊 ·品鑑」滿地都是六便士,你還能看見月亮嗎?
    高更的人生和毛姆的小說,是對野蠻生長的工業文明不同形式的思辨,而一百年後的現實是,現代文明依然在高歌猛進,高更和他的畫作似乎成了遠離時代的藏品,你卻無法否認,許多改變人生軌跡乃至文明進程的抉擇,都源自那一句捫心自問:月亮和六便士,你選哪一個?
  • 仰望月亮時,莫忘腳下的六便士—初讀《月亮和六便士》
    」即使只靠一支畫筆,淪陷於赤貧之中,我孤獨而炙熱的靈魂也無法和畫畫兒分開「。這是小說《月亮和六便士》中主人公查爾斯的理想之語。在他的不惑之年,拋妻棄子,奔赴巴黎學畫。對印象派繪畫情有獨鍾,不斷模仿和收藏,在三十五歲時毅然辭去收入頗豐的穩定工作,決心做一名職業畫家。此後,高更的生活逐漸陷入窮困,但仍然專情於繪畫,用他的畫筆表達生活的原始狀態。經歷了種種磨難,貧窮、疾病和孤獨的侵蝕,五十五歲時,客死他鄉。英國作家毛姆之所以參考高更的生平寫這部小說,或許就是受了高更那幅著名的畫作-《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 滿地六便士,他抬頭看見月亮——記「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袁輝
    在講好書本知識的基礎上,袁輝儘量讓孩子們接受和大城市一樣的素質教育。他還帶領大家一起寫現代詩、打油詩、鏡像字、畫畫。優秀作品由孩子們來評定,然後貼在教室牆上。袁輝擔任六年級班主任,同時教五、六年級的數學課、思想品德課,以及三、四年級音樂課。他每周在校上31節課,教學量幾乎是其他老師的兩倍。特別家教每天在校內上6節課,校外,袁輝還帶了個「一個人的課堂」。
  • 《月亮與六便士》:能否將月亮深藏,借著月光擁有一地的六便士?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被譽為文藝青年的夢想之書,是毛姆最著名的小說之一,作者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由「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描述,一步一步講述特裡斯克蘭的一生,主要由特裡斯克蘭在倫敦、巴黎、大溪地的生活,閱讀過程覺得特裡斯克蘭可恨可惡又可憐。
  • 毛姆:那個滿地都是六便士,抬頭卻只看見月亮的男人
    毛姆曾對著他的侄子說:「你看,我一死,他們就得把這一切統統從我這兒搶走,這樹,這房子,這家具,我一點兒也帶不走。」1874年,毛姆出生於法國巴黎,父親是一位在英國駐法使館工作的律師,儘管出身優渥,但說起他的童年,就跟噩夢一樣。毛姆8歲時母親就因為難產而死,10歲時父親也因胃癌隨他而去。
  • 《月亮與六便士》:擁有不了月亮,可否借著月光擁有一地六便士
    導讀「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卻」字在這兒體現了整本書的價值觀。我相信每個看過小說的人都會知道所謂「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生活,而「月亮」這種遠在天邊的東西,我們稱之為「理想」。我看了很多的書評,所講的大多是歌頌理想的力量,鼓勵大家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我不想謀生,我想生活。」這是奧斯卡·王爾德在一百多年前說出的話,這句話基本可以概括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但在得了絕症之後,他叮囑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燒了他畫在房子四壁上的畫,一件傑作就這樣化為烏有……這就是《月亮與六便士》的整個故事。讀完本書給人一種格外複雜的內心感受,既有對查爾斯拋家棄子離經叛道的憤怒;又因他不被世俗羈絆敢為自己獨活的生活態度感到一絲震撼。
  • 滿地的六便士,吉利抬頭看見了「月亮」
    「我們都是陰溝裡的蟲子,但總還是得有人仰望星空。」——《三體》 十點剛過,一位頭頂漸露、身著灰西裝配牛仔褲的中年男士健步走向展臺,對面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和各式各樣的相機。 「今天,中國家轎的標準不能再被合資品牌定義。把新標準制定的權利要交給用戶,是中國汽車的使命。期待所有中國汽車品牌一起努力,開啟『用戶定義汽車標準』的顛覆時代!」
  • 李繼宏談《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中年危機的現實主義傑作
    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筆下的《月亮與六便士》是在國內傳播最為廣泛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的評論曾經一度廣為流傳。1919年4月,《月亮和六便士》在英國首次出版,當時遭到媒體與讀者的冷落,但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推出新版本後,首印五千本旋即售罄,到年底竟然賣掉將近十萬冊。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身為小說家的毛姆開始進入文學界的視野。
  • 《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如夢,讓我們枕著月亮生活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描述了原本擁有著幸福美滿生活,工作如意,生活無負擔的證券經紀人查爾斯·斯特裡克蘭,毅然拋下這些美好,毫無理由的從倫敦遠走巴黎。相信許多人心中都曾懷揣夢想,當你讀這本書時會不會有這樣的幻想:自己是不是也可以和查爾斯·斯特裡克蘭一樣,為了夢想而不顧一切,只要自己也一樣執著就可以實現夢想。當生活與理想發生相衝突時,可以堅決地、果敢地選擇心中那一輪皎潔的明月,毅然摒棄他們所認為的低俗生活。
  • 《月亮與六便士》:在現實中為理想保留一點空間
    而在作家毛姆的筆下,「月亮」仿佛是高高在上的、可仰望卻觸及不到的精神自由與聖潔理想,「便士」這種英國最小的貨幣單位,卻恰如其分地隱喻了現實生活中的物質與利益。在小說《月亮與六便士》中,通過主人公斯特裡克蘭德對理想與現實的選擇,細緻地描繪了幽微複雜的人性,並對「理想與現實」這一世間永恆的矛盾進行了深刻的拷問與探索。
  • 解讀《月亮與六便士》,有多少人在理想和現實間徘徊,難以取捨?
    在朋友的推薦下,最近在閱讀一本書,名字叫《月亮與六便士》。說真的一開始我並不理解這個題目是什麼意思,直到閱讀了全文,我才明白月亮與六便士就是現實和理想。月亮代表藝術和夢想,六便士代表世俗的觀點和慾念。不同的人讀這本書都能從書中獲得不同的感悟。裡面不但描述了理想和現實,也講了男主人公的三段感情。第一段是中規中矩的婚姻,第二段是和一個已婚女人出軌,第三段是和一個土著女子結婚。這三段感情講起來,雖然說沒有什麼特別熱烈的情感,但是卻真實地講述了現實生活中男人和女人之間存在著的微妙的關係。
  •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中那些經典語句,戳動過你的內心嗎?
    我讀完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才知道高更的偉大。對於學畫的我來說,更有種難以言喻的愧疚和自責。小說以高更為原型,講了這個畫家的一生,他拋妻棄子,瘋狂遠離,只為了完成上帝給他的使命—畫畫。高更作品局部毛姆在寫男主角第一次觸動內心的理想時,用了很簡潔的一句: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六便士是物質的現實,月亮是最初的理想。
  • 用六便士去盡責,但不要忘了抬頭去看月亮
    昨天看完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是我近年來少有的一口氣看完的一本書。所謂一口氣,不再是兒時拿到一本書就廢寢忘食地不讀完不罷休,而是在每天下班後的閒暇之餘可以暫時放下手機讀下去的一種狀態。幾年前,大冰的小屋讓年輕的上班族蠢蠢欲動,浪跡天涯與朝九晚五成了月亮與六便士,只是生活不允許衝動,它一次次與我們裡面的熱情爭戰,將各樣的難處攤開在眼前,像綁在木乃伊身上的層層繃帶一樣將我們包裹,每一層都是年齡與責任。所以很多人開始在二十多歲被生活奴役,眼裡不再有光,心中不再有夢,即使偶爾抬頭看看月亮也會覺得滿面羞愧。
  • 皎潔月光映射滿地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當我看到這個書名的時候,我腦海裡有一些疑惑:月亮代表什麼?六便士代表什麼?月亮與六便士又有著什麼關係?於是,解決這三個疑惑便成了我讀這本書的首要目的。作者威廉.薩默賽特.毛姆不愧是「最會講故事的人」,他用奇特的想像力為我們講述了一個超越現實和平庸的故事。在剛開始主人公斯特裡克蘭是讓我討厭的,我不懂他為什麼要放棄原本安逸的生活,當我知道他是為了美,為了畫畫的時候,我好像沒那麼討厭他了,可也提不上喜歡,但我覺得他足夠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