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觀察者網史雨軒】
俄羅斯塔斯社(TASS)4月23日報導,09852型特殊用途核潛艇「別爾哥羅德」號(Belgorod)當天在北德文斯克船廠下水。該艇是首艘能搭載「波塞冬」(Poseidon)型戰略水下無人潛航器的平臺。
而「波塞冬」就是俄羅斯最新研製的超遠程戰略核魚雷。
「別爾哥羅德」號原為949A型核動力潛艇12號艦,於1992年7月24日開工。此後俄羅斯一直無力完成,2012年12月20日,又重新以09852型特殊用途核潛艇的名義建造,預訂2020年底交付俄羅斯海軍。
可以看到尾部推進裝置被嚴密包裹(圖源:TASS)
1992年開工,預計2020年服役
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過電視在線觀看了潛艇下水儀式。船廠負責人布尼申科在儀式上表示,「造船廠在既定時間框架內,高質量地完成了建造潛艇的全部任務。」
隨後別爾哥羅德號艦長安東·阿廖欽(Anton Alyokhin)以海軍慣例,砸碎香檳,全場鼓掌慶祝艦艇下水。
俄羅斯國防工業(ОПК)消息人士稱,潛艇核反應堆測試和碼頭試驗定於年內進行。消息人士指出,別爾哥羅德號將在2020年進行造船廠和國家海上試驗,2020年底交付給俄羅斯海軍。
據國防工業另一名消息人士稱,該潛艇能裝載6枚「波塞冬」型戰略水下無人潛航器。
「別爾哥羅德」號潛艇示意圖(圖源:hisutton)
「別爾哥羅德」號是蘇聯時期949A型「安泰」核動力潛艇12號艦(ПЛАРК,北約代號「奧斯卡-2」型巡航飛彈核潛艇),原本的主戰裝備為24發P-700「花崗巖」型(北約代號SS-N-19「海難」)遠程超音速巡航反艦飛彈,於1992年7月24日開工建造。然而俄羅斯一直無力完成,直到2012年12月20日,才以首個「波塞冬」核動力無人水下潛航器平臺的名義重新建造。
據俄軍稱,該潛艇進行了大量改進,除「波塞冬」外,還能攜帶特種情報作戰潛艇,以此攻擊敵方水下通信網絡。
949A型「鄂木斯克」號(K-186),飛彈發射艙門全部打開(圖源:navyrecognition)
「波塞冬」型戰略水下無人潛航器
2018年3月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首次公開表示,正在研究數款戰略核武器,以保持俄羅斯對美國的戰略核威懾能力。其中就包括名為「波塞冬」(Poseidon)核動力魚雷。俄羅斯國防工業人士上月透露,俄軍計劃未來裝備超過32枚「波塞冬」核動力魚雷,能夠攜帶核彈頭攻擊港口與航母戰鬥群。
美國媒體則將「波塞冬」稱為「末日核魚雷」,認為屬於「第三次報復性武器」,使美國就算能攔截俄羅斯發射的核飛彈,也無法贏得核戰爭。
根據已知消息,「波塞冬」核動力魚雷直徑約1.5米,長24米。其作戰距離可達10000公裡,下潛深度1000米,水下最大航速每小時100公裡。每艘「波塞冬」均可搭載常規彈頭或200萬噸TNT當量的核彈頭。
該魚雷發射瞬間
收納艙內的「波塞冬」核動力魚雷 視頻截圖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