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日交流不可忽視(華媒觀點·日本)

2020-12-15 日本頻道

原標題:舌尖上的中日交流不可忽視(華媒觀點·日本)

當前,《舌尖上的中國2》在中國熱播。在這個紀錄片中,美食與鄉愁、親情產生了緊密的關係。在中日交流史上,美食一直是一個重要的橋梁和渠道,美食為兩國民眾了解對方國家提供了最直觀、最深刻的素材。

美食是中國文化對外交流的重要載體。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國餐館。餐館外面招牌上的漢字和菜單,是很多外國人對中國的第一印象。早期的華人出國主要是靠「三把刀」,菜刀、剪刀、理髮刀是他們謀生的工具。當前,中國有約5000萬華僑華人分布在全球各國,正是他們把中國的飲食文化帶到世界各地,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對外交流。

在日本,「中華料理」四個字是一個響噹噹的品牌,已經成為日本民眾日常飲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不只是在日華僑華人會做中華料理,還出現了大量專攻中國菜的日本廚師。早年,日本中華街的中國菜多以廣東菜為主,長崎新地中華街則主要是福建菜。近些年來,來自中國東北等地的中國人越來越多,東北菜館在日本也很多。

被稱為「四川料理之父」的陳建民(1919年-1990年)曾在日本放送協會的美食節目中展示四川料理的魅力,受到廣泛關注。陳建民還打破了中國傳統「偷精學藝」的師徒體制,1966年在日本開設惠比壽中國料理學院,為在日普及中國美食文化作出巨大貢獻。在當前的日語中,「麻婆豆腐」、「回鍋肉」、「青椒肉絲」等中國菜的發音與中文幾乎完全相同。2003年,日本放送協會還推出了電視劇《麻婆豆腐的老婆》,其原型就是陳建民與其子陳建一。從中可見日本社會對中國美食的喜愛。

在日本的中國菜大概有東、西、南、北四大菜系。「東」,主要是指上海菜,代表性的美食有八寶菜、小籠包等;「西」,主要是指四川菜,主要有麻婆豆腐、幹燒蝦仁等;「南」,主要是廣東菜,主要有蝦餃、叉燒等;「北」,主要是北京菜,包括北京烤鴨,炸醬麵、水餃等。

反過來看,日本料理也是日本文化對外傳播的重要載體。尤其是「和食——日本人的傳統飲食文化」正式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更為日本料理增加了魅力。當前,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分布著大量日本料理店。

日本料理在中國受到廣泛歡迎,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日本料理以米和面為主食,且餐具為筷子而非刀叉,中國消費者更容易接受。其次,追求時尚好體驗異國風情是消費者嘗試日本料理的原因之一。調查顯示,當前日本料理的消費者主要以25-45歲的中青年為主。第三,日本料理給中國人整體的印象是健康、營養、美味,這種平衡膳食類型的料理受到注重養生人群的歡迎。

民以食為天,美食中蘊含著人們太多情感。中國人和日本人都習慣於在飯桌上交流感情。中國菜和日本料理都成為兩國民眾相互了解的平臺。當政治交流、經濟交流不容易推動時,美食依然為中日交流默默地開啟著一扇窗。

相關焦點

  • 中日黃檗文化民間友好交流頻繁
    林文清供圖 中新網福建福清2月10日電(鄭松波)春節前後,福建福清黃檗文化促進會在一個多月內連續組織三批次團組赴日本開展友好交流活動,交流廣泛,內容豐富,中日間黃檗文化和民間友好交往呈現頻繁。除夕夜,東京塔首次點亮「中國紅」。當晚,交流團一行參與了東京塔亮燈儀式,向日本各界朋友表達新年祝福,祝願中日關係在新的一年更上一層樓。
  • 日媒:日本「網絡右翼」走向獨立 存在不可忽視
    日媒:日本「網絡右翼」走向獨立 存在不可忽視   中新網2月18日電 日本東京都不久前舉行的知事選舉大受關注。《日本經濟新聞》18日就當時的候選人、曾擔任日本航空自衛隊幕僚長的田母神俊雄刊文分析稱,他的選戰體現了日本網絡右翼正在成為該國不可忽視的存在,這將成為解讀今後日本政治潮流的線索。  文章稱,此前在日本很難弄清右翼勢力爭奪選票的能力。左翼的「盛與衰」可通過共產黨等的得票來判斷。但右翼勢力很多會投票給自民黨,與溫和保守階層很難區分。
  • 多家華媒聚日本感受中國經濟騰飛
    多家華媒聚日本感受中國經濟騰飛 2018-09-09 17:40:}責任編輯:史建磊     媒體論壇在伊勢志摩觀光酒店舉行 東友 攝   中新網大阪9月8日電 為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
  • 日本高知縣前知事:希望動漫產業促進中日交流
    之所以採訪橋本大二郎,不僅僅因為其身份特殊——他是日本前首相橋本龍太郎的弟弟,與現任首相糾山由紀夫是小學同學,還因為他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在日本著名的NHK電視臺當過20年記者,此後棄媒從政,任高知縣知事16年,曾是當時日本歷史上最年輕的縣(省)長;還有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他對華友好,在其任高知縣知事期間,高知縣與中國的安徽省確立了姊妹省。
  • 日媒:細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中日兩國交流
    日媒:細看二十四節氣中的中日兩國交流 2014-12-24 15:28:44日本新華僑報24日文章表示,在這一天,中國北方的人們要吃餃子,南方的人們要吃湯圓。而在日本,人們吃南瓜、泡柚子澡。在中日這兩個不同的國度,在這一天,「冬至」二字讓兩國相連相通。  文章摘編如下:  在日本,從中國傳入的二十四節氣在現在依然通用,且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無論是芒種、霜降,還是春分、雨水,二十四節氣的48個字在中文和日語中是完全相同的。
  •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以民間交流促進中日關係發展
    一、貿易入手 以經促政  經濟是基礎,始終是連結兩國人民和政府的紐帶;貿易是催化劑,推動著中日政治關係的改善和發展。然而,由於上個世紀50、60年代的日本歷屆政府在對華政策上都試圖以「政經分離」的手法發展同中國的關係,甚至隨美反華, 推行「兩個中國」的政策,嚴重防礙了中日兩國基於平等的地位和相互尊重主權的原則精神,恢復正常國家關係的進程。
  • 「鑑真精神與中日文化交流」研討會在日本奈良舉行
    中日友好的根基在民間,中日關係前途掌握在兩國人民手裡。民間文化交流具有持久的強大生命力,是兩國友好交往的活水源頭。只要雙方共同秉持「親、誠、惠、容」的理念,兩國文化交流合作空間一定會更廣闊、潛力一定會更巨大。她表示,江蘇作為兩國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關係最密切、成果最豐碩的地區之一,「十三五」期間將在文化傳承、文化創意、文化服務、文化交流等方面推出系列新舉措。
  • 日媒:分享感動減少紛爭 中日草根交流在冬季裡迎來春天
    《日本經濟新聞》12月23日文章,原題:中日草根交流在冬季裡迎來春天在截至12月上旬的1個半月內,北京相繼舉辦了多項中日文化交流活動。兩國的草根交流曾因2012年釣魚島問題中斷。作為草根交流重新開始的象徵,「中日集中交流月」的各種活動共有超過5000人參加。
  • 學者新論:戰後中日關係中的民間交流
    一、貿易入手 以經促政     經濟是基礎,始終是連結兩國人民和政府的紐帶;貿易是催化劑,推動著中日政治關係的改善和發展。然而,由於上個世紀50、60年代的日本歷屆政府在對華政策上都試圖以「政經分離」的手法發展同中國的關係,甚至隨美反華, 推行「兩個中國」的政策,嚴重防礙了中日兩國基於平等的地位和相互尊重主權的原則精神,恢復正常國家關係的進程。
  • 唐家璇在日本福岡出席九州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並講話
    唐家璇在日本福岡出席九州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並講話 2014-06-07 20:24:28王健 攝   中新網日本福岡6月7日電 (記者 王健)中國前國務委員、中日友好協會會長唐家璇,7日晚間應邀出席在日本福岡市舉行的2014年度九州中日友好交流大會,並發表講話。  日本九州地區各縣,以及相鄰的山口、衝繩等地友好團體人士600餘人與會。  唐家璇在大會上發表講話。
  • 日本立志會於東京舉辦中日青年野外燒烤交流會
    中國僑網11月12日電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導,當地時間11月9日,特定非營利活動法人中國留學生交流支援立志會(以下簡稱:立志會)在位於東京的露營地若洲海濱公園舉辦燒烤聯誼活動,包括多名中國留學生在內的60餘名中日兩國友好人士參加了此次聯誼活動。
  • 中日關係要扶正壓邪_觀點中國
    今年是中日恢復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也是南京大屠殺75周年,但中日關係並沒有風平浪靜,在釣魚島、南海、新疆、南京大屠殺史實等問題上,仍然摩擦不斷。中國網觀點中國記者專訪了清華大學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中方委員劉江永教授,對今年中日之間發生的這些問題進行深入解讀分析。
  • 謙自牧:中日友好靠韓國?日本民眾中韓的印象到底如何
    對於來自日本政府和民間善意的鼓勵和支持,確實應該表示誠摯的感謝。可是與此同時,筆者注意到,韓國的對華捐贈力度也不小,收穫的關注和感謝卻是寥寥。兩者對比,待遇稱得上天壤之別。 中日韓三國間的關係可謂奇特,近年來輿論場上也流傳著「中日友好靠韓國,中韓友好靠日本」這一頗具調侃意味的言論。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 文化交流研究可提升中日雙方在歷史認識上相互理解
    交流史的視野與深度如果因此得到拓展,這樣的比較研究成果是完全配享「文化交流」之名義的。 嚴紹璗從比較文學、比較文化研究的視角來探討中日關係與交流史,其力圖從理論與方法上有所創新的努力,是值得關注的。到21世紀之後,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領域在方法論上還有一個常常見到的新概念,那就是所謂「他者認識」。
  • 說說你我眼中的中國和日本——中日大學生交流側記
    當日,日本青少年友好使者代表團第四分團的140多名青年學生,先後參觀了四川綿陽中華科學家公園、李白紀念館和成都金沙遺址,感受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應中國政府邀請,日本青少年友好使者代表團一行千人3月10日陸續抵達中國,分別對上海、重慶、廣州、成都、杭州、大連等地進行訪問,並出席中日雙方於15日在北京共同舉辦的「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年」開幕式活動。
  • 駐日本大使程永華赴鳥取縣巖美町參加中日友好交流活動
    11月3日,駐日大使程永華應邀赴鳥取縣巖美町參加中日友好交流活動。(圖片來源: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網站)11月3日,應鳥取縣巖美町邀請,程永華大使及夫人汪婉赴鳥取縣巖美町訪問,參加當地舉行的「日中友好集會」。巖美町在1988年確立11月3日為「日中友好日」,每年一度堅持舉行「日中友好集會」活動。
  • 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大會在福岡舉辦
    人民網東京8月2日電(記者劉軍國)為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由中國駐福岡總領館主辦的中日青少年友好交流大會1日福岡市舉行。中國駐福岡總領事何振良、自民黨眾議員鬼木誠、公明黨參議員高瀨弘美出席並致辭。
  • 日本味千拉麵去年在華閉店40家
    日媒16日報導,日本品牌拉麵連鎖店「味千拉麵」去年在中國北京、湖北、福建等多地區關閉了共計40家店鋪。據了解,去年由於中日關係惡化導致國內爆發了抵制日貨風潮,作為日本品牌的味千拉麵也未能逃過此劫,同樣遭到中國民眾的抵制以及冷漠,受此影響,味千拉麵原定於2014年將在華店鋪擴至1000家的計劃也被延期。另外,早在2011年,中國國內媒體就報導過關於味千拉麵就湯底造假的新聞,味千拉麵也因此受到了工商局的處罰。
  • 促進中日經濟交流發展!2019貴洽會上海日本商工俱樂部專場座談會在...
    座談會上,貴州省投資促進局局長馬雷作致辭推介,馬雷表示,貴州區位優越、交通便捷;貴州生態良好、風景秀美;貴州的投資環境日臻完善;貴州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省份之一。希望以座談會的召開為契機,能夠深化貴州與日本在工業、農業、旅遊業、大數據等方面的合作。
  • 中日將就"一帶一路"合作 日媒:首個項目是泰輕軌
    參考消息網7月21日報導 日媒稱,日本政府將開始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提供合作。此舉意在促使安倍晉三首相專程訪華,強調加強經濟合作,但日本政府內部仍有人在安全保障上對「一帶一路」存有很強戒心。也因為不想刺激美國,日本打算採取讓民間企業參與合作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