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兩口為餵牛還是養雞艱難抉擇,牛是賣了雞卻被兒子全部砍死

2020-12-13 京子光

「我們只能把它賣了」,秀蘭不容置辯地說道:「冬天長著呢,我一個人在這裡,還要照顧兩個娃娃。另外,它吃得太多了,過冬的飼料本來就不夠嘛。」

深秋的太陽已經落山了。一個簡陋的廚房裡,秀蘭說話的時候,很有精神地在通大灶裡的木柴。她又高又黑,顴骨突起,她的頭髮已經有點泛白。蔣老漢則背對著站著,從窗口望著一條日夜奔流不息的小河流。

「再留它一個冬天吧,」蔣老漢說道,「這麼多冬天都熬過來了,而且它的牙齒都壞了,也吃不了那麼多了。」

「它以前還有些用處」,秀蘭把鐵鍋蓋弄得桌球亂響,「你在家的時候,還會讓它幫著犁地。可這幾年,它一點用處都沒有了。現在對我們來說,年輕的耕牛都沒啥用了,更別提這條可能三四個月都會死掉的耕牛了。」

秀蘭說的是那條黃牛的名字叫「滾子」,已在家中養了好多年了。曾幾何時,滾子的皮毛黑的發亮,只有前額中心的一顆白星是黑色覆蓋不到的地方。而現在它兩眼周圍一片灰白,腿腳也變得僵硬了。

「唉,它三四個月死不了的」,蔣老漢說,「去年秋天你也這麼說,它後來不是好好的嗎?」過去三四年前,「滾子」得了肺氣腫病,成天咳嗽得厲害。

「可它又老又沒用,」秀蘭圍上圍裙,準備出去餵雞子,「我們這兒又不是給老牛開的療養所」。

很久以前,蔣老漢幫人轉運磚瓦。還是單身的時候,因為孤單,經常會去路邊的餐館喝個酩酊大醉。冬天,晝短夜長,有一回,蔣老漢爛醉不醒,直到次日早上,他走到門口,驚訝地看到牛和架子車就在他昨晚走開時的位置。雪花像精細的麵粉,覆蓋著架子車上的磚瓦。而牛的黑色皮毛上已經結了一層白霜,鼻子下面懸著冰凌。

蔣老漢無法相信,在如此寒冷之下,這條沒有拴住的牛,毫無必要地等了他一夜。那一晚之前,蔣老漢從未被世界上另一個活物守候過。他把臉埋在牛毛和白霜中,站立良久。

這個故事,蔣老漢講了好多遍了,秀蘭早已聽厭煩了。有一次,小兒子水根坐在蔣老漢的大腿上聽完,說他也一樣會等的,不管天有多冷,要等多久等多久。

「我給牛販子打過電話了。他今天會來牽走它。」秀蘭對兩個娃娃說,「過來幫我餵雞子去,至少這不會浪費飼料。」

此時,外面風雨大作。雞棚裡的氣味刺鼻,那些珍珠雞,秀蘭養了半年了,就為了年前拉到市場上去賣。當他們給雞槽裡添谷糠時,水根衝進來了,「有個男人開著輛農用車,上面有頭老牛,開進了咱們的院子裡了」。

秀蘭他們進廚房的時候,牛販子就站在門口,「聽說,你們這裡有一條快不行的老牛,運氣好的話,我還能用它來換點包穀飼料。我可以多給你們一點錢的」。

蔣老漢靠著窗戶一言不發,那雙如同他身後大河一樣灰暗的眼睛,映射出的全是恐懼和痛楚。仿佛明白,再拖時間也沒有用,他點點頭朝門口走去。「你不會是要.......。」水根說道。母親秀蘭立馬打斷了他,「閉嘴!快去,先把雞子餵了」。然後,秀蘭自言自語地說「至少喂喂雞,每隻還能賣百把塊錢,有點意義」。蔣老漢盯著女人看了片刻,猛地打開門,邁入了呼嘯的風雨中,像把斜斜插進風口的刀子。秀蘭的眼睛示意娃娃也跟著去。

「滾子」被拴在牛圈裡,蔣老漢湊上前去,撫著「滾子」的鼻子,但什麼話都沒有說。「滾子」則用它的頭上上下下蹭著父親的胸口。

「行了,時間不早了。」牛販子朝蔣老漢走來,「來看看,是個啥牛寶貝。」他檢查牛隻花了一小會,心裡盤算著指望它能換回包穀飼料。牛販子說:「你這牛籠頭不錯,我再給你加十元錢吧,反正你以後也用不上了」。蔣老漢過了好久,才點了點頭,動作小得幾乎察覺不到。

「那就這樣,」牛販子說,「五百六十元錢,成交。」蔣老漢接過錢,還是一句話沒說,轉頭冒雨朝家裡走去。

水根也跟著回了屋,一家人都擠在窗口往外看著。一會兒,牛販子牽著牛從圈裡出來了,爬上了小坡,「滾子」靜靜地站在那裡,看牛販子放下卡車的後擋板。牛販子抓著籠頭的牽繩,先蹬上車去,牛的一個蹄子踏上了擋板,就在這一刻,它遲疑了,收回了它的腿,定在了那裡。牛販子用力拉了幾下繩子,毫無作用。他走下來,站在擋板中間,伸手揪住籠頭往上扯。牛還是一動不動的。牛販子走下車來,引著牛在溼草間繞著大圈,他越走越快,以至於他和牛像要奔跑起來一般。突然,牛販子速度不減的跑上了坡道和車廂,牛跟在他身後,可就在牛蹄接觸斜板的一剎那,牛一下子又停住了。

繩子瞬間繃緊,本來一路前衝的牛販子,被猛地向後扯去,一腳跌進車廂的汙穢之中。蔣老漢還沒有來得及擔心他是否受傷,牛販子又站起來了。他身上全是牛糞,滿臉怒容,揮起鞭子狠狠地在牛的雙眼間劈下。牛搖了搖頭,退了幾步,又到了溼草中。

一切都發生的太快,屋裡的蔣老漢一家人其實不知道該做什麼了。「它不會走的!」水根幾乎要吼起來,「它是好樣的,留下它吧!」他一把拖住了父親的雙腿。

這時門驟然打開,牛販子憤怒地鑽了進來,臉都氣青了,「除非五分鐘之內,把這條該死的牛給我弄上車,不然,我就不要了。你們要想再找個人付那麼多的錢,就為了他媽的屁,那個屁用都沒有的老雜種,你們就等到猴年馬月吧」。

那可能是水根他們第一次意識到成年人的生活會是這麼艱難,而且作為一個成年人,也可能是這麼可怕的事。父母多年來保護他們的子女不受「髒話」侵害,可是終有一天,「髒話」就這樣帶著可怕的真實感,呈現在娃娃的面前。

蔣老漢已經從牛販子身邊走了出去,水根見父親要走,好似魚躍般地撲住他,被母親攔住了,母親抓住水根的胳膊用近乎哀求的聲音說:「我們去把雞子餵完吧。」

屋外,迎著凌厲的風雨,蔣老漢徑直走向老牛。它像見到親人一樣,豎起耳朵「哞—哞」幾聲嘶叫,表示認出了主人。蔣老漢溼衣服貼在身上,顯得格外纖弱,他拉過牽繩,大步走開,那條牛就急切地跟了上來。走到擋板外時,這次輪到蔣老漢猶豫和畏縮了。可牛全然沒有遲疑,它是如此急切地跟著蔣老漢,全然不在意他們下一步落在什麼地方。

自水根記事起,牛就是這樣跟著父親的。石場,磚廠,礦場,它不管不顧地跟著父親。天燥時,蹄鐵與小道和石子能蹭出火花,潮溼時,他兩前行於齊膝的水中。烈日炙烤下,雙腿間和牛駕擋下的汗水被攪成了泡沫,星星點點的白光就這樣飄落在它閃亮的黑袍上。冬天,它也跟著父親,穿過結冰的沼澤,一車原木逶迤地跟在後面,它喘著粗氣,踏破晶瑩的冰雪,牛蹄上方的短毛處被割破,於是潔白之下,就留下了一串串帶血的孔眼,那是它紫紅色的形跡........。

蔣老漢系牛的時候,牛販子疾步上前,「砰」地甩上車廂後擋板,插上插銷。蔣老漢從車廂側邊翻下來,牛販子已經發動了引擎。

農用車在下坡轉彎時,「滾子」想回頭看看,但繩子系得太短,它轉不過來。大雨如同無數被風吹斜的珠簾,擋住了蔣老漢一家人的視線,只聽得引擎遠去了。

就在這時,水根便向喧譁的雞棚快步跑去,幾乎是沒有意識地朝四面八方揮舞著一把明晃晃的彎刀,雞棚裡亂作一團,受到驚嚇的雞在風中亂飛,還有一些飽受重創,垮在地上,被灰塵和血水汙蓋著。灰塵落在水根的臉上,而淚水又在這片灰色中劃出兩道細細的痕跡。精疲力盡之時,水根最後一次舉起彎刀。扔向剛剛出現在門口的父親,然後就嚎叫著竄出門去。

蔣老漢在為這些珍珠雞傷心,現在它們是如此殘毀無用地躺在那裡,也為老伴傷心,秀蘭為這些雞花費了多少心血。

刀割般的山風吹來,大雨夾雜著冰雹,迅疾演化成今冬的第一場大雪。

水根停下腳步,從風出過來的方向轉過頭去,看剛剛走過的路。只見父親一個人在屋中大口大口地喝著悶酒,母親在一旁仿佛在抹著眼淚.......。

原標題《唉,賣牛》

文圖/北虢斯基 戴新成

戴新成,陝西省石泉縣廣播電視臺,現年59歲,資深新聞記者,多篇散文小小說、文章發表在各級報刊上。本文為戴新成先生授權發表作品,如需轉載,請與北虢斯基或者戴新成先生本人聯繫。

相關焦點

  • 農村養雞是餵飼料還是餵米粒好?你真的知道嗎?看看老農怎麼說?
    農村養雞是餵飼料還是餵米粒好?你真的知道嗎?看看老農怎麼說?很多人都問小新在農村養雞,到底是餵飼料好還是餵米粒好,因為每一個地方,每個人家裡面養雞的方式都不一樣,有一些人家裡會餵的都是飼料,但是還有一部分人家裡會餵米粒,當然餵米粒的話,也不一定,就是為單純的米粒和谷,很多人餵雞都吃糠拌飯,家裡剩餘的飯菜拌在一起,撒上一點米糠,然後攪拌在一起餵雞,還有其他的動物,這樣又能夠約成本,又能夠讓雞更快的成長,最重要的是很多人覺得吃飼料的雞不如餵米飯的雞營養健康
  • 孫子患病,廣西一貧困戶將家裡最值錢的牛賣了,臨別爺爺和牛都流淚了
    今年6月,王進的孫子東東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M7,目前在河北治療,需要移植才有希望。為給孫子治病,王進一家四處借錢,負債纍纍,在走投無路之際,他將家裡最值錢的耕牛以1.4萬元賣了。這頭牛養了8年,全家和它感情很深,臨別之際,爺爺和牛都流淚了。
  • 養潭牛文昌雞,走脫貧致富路
    餵飼料、打疫苗、查看雞群生長情況、定期清理雞糞、打掃雞棚衛生……這些看似簡單而枯燥的工作,在吳國英看來卻是有意思又有「錢」景的技術活。就在前兩個月,她管理的雞棚因出欄的雞產量質量「雙高」,被公司獎勵4000元,吳國英也因此幹勁更足了。 吳國英一家受益於海南(潭牛)文昌雞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潭牛文昌雞公司)。該公司積極響應政府號召,促進鄉村振興,助力文昌市打造脫貧攻堅新「引擎」。
  • 精飼料一天餵12斤,為何牛的長勢還是很慢?
    養牛最關心的還是長肉的問題,有朋友就說他每天給五六百斤的肉餵12斤的精飼料,這精飼料肯定是足夠了,可是牛的長勢還是很慢,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難道餵的精飼料還是不夠嗎,要不是再增加一些量。對於這個養牛朋友比較關心的問題,老王就來講解一些。
  • 成都最「牛」涼拌雞 調料全部用「密碼」
    成都最「牛」涼拌雞 調料全部用「密碼」 2011-05-05 22:40:29   來源: 成都全搜索   編輯: 董樂(實習)   跟帖條  進入跟帖
  • 牛怎麼餵才是八分飽?
    這個是任誰都無法精確掌握的,就連畜牧專家,你問他們牛怎麼餵才是八分飽?我敢打賭他們也是一籌莫展。牛的大小、品種、飼養方法等因素決定了它一天當中所吃的食物,而牛一晝夜的採食量主要和牛的體重有密切關係。接下來,我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下這個問題。
  • 河南姑娘嫁「史上最牛乞丐」不離不棄
    她說,兒子病情加重,需要治療,老兩口才出來賣書為兒籌錢。老人每遇到路人,便求助救救她多才多藝的兒子。沒有路人關注時,老兩口會在書上寫上祝福語。老人的這位兒子有故事。他叫夏海波,1982年生於湖北天門市農村,1998年以優異成績考上湖北重點高中之一天門中學,被老師譽為「北大清華準學子」。1999年不幸患上類風溼性關節炎。
  • 「年度小說推薦」王長英|賣牛
    想到花頭今天要賣掉,德壽心裡像墜了個秤砣:花頭呀花頭,不是我狠心賣你,是實實逼得沒辦法呀。但有移挪我咋捨得賣了你……德壽賣牛是為湊學費,小兒子今年考上了縣中學,這可是全縣唯一的高中,每年的大學生都是從那裡考走的,多少人都盼望著自己的孩子能夠考進去。兒子考上引來村裡人羨慕的眼光。要在別人家這該是多好的事,可德壽卻是撓心得厲害。因為他缺錢。
  • 特克斯縣:牛圈變雞舍 走出致富路
    近年來,許多養殖戶靠飼養家禽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在特克斯縣喀拉達拉鎮泊勒坎村也有一名農村婦女,通過養雞開闢了一條致富路,成為了村裡有名的脫貧致富典範。  走進特克斯縣喀拉達拉鎮泊勒坎村李治花家,她正樂呵呵的穿梭於雞舍間,給新購買的一批500隻雞苗添加飼料,你很難想像李治花曾經生活的艱辛。
  • 農村養雞還在傻傻的直接餵米糠?聰明的養殖戶都這樣做
    今天主要來介紹一下兩種養雞的新型模式。 在說到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下現在的農村養殖戶是如何養雞的?如何改進養雞的方式? 首先目前的大部分養殖戶還是以比較傳統的觀念進行養殖,只要雞的成活率高,那麼你養殖的就是賺錢的。那麼雞的成活率靠的是什麼呢?對,有人說是管理,有人說是技術。但是這些都只是一個方面。
  • 玉米秸稈、麥秸、稻草等餵牛,營養高嗎?怎樣餵牛最好?
    如露天存放,一定要垛好、蓋好,避免因為雨淋、日曬,而降低秸稈的餵飼價值。那麼秸稈的營養價值究竟如何呢?玉米秸稈含有30%以上的碳水化合物,2%-4%的蛋白質,0.5%-1%的脂肪,粗纖維是37.7%,粗灰分是9.5%。
  • 烹雞專家賣"牛" 肯德基推出"川辣嫩牛五方"
    以獨特炸雞配方起家的肯德基從10月20日起在中國大陸推出首牛肉類產品——川辣嫩牛五方,在產品多樣化上又有重要突破。    此次全新推出的川辣嫩牛五方顛覆了傳統西式牛肉漢堡形象,摒棄了將碎牛肉壓製成餅的做法,改為精選牛排肉,切成條狀,醃製成中國獨特的川辣口味,並配以新鮮的蔬菜和香脆玉米片,用麵餅包成五方形奉客,充分考慮了中國消費者的口味和營養需求,中西合璧。    為了配合川辣嫩牛五方的上市,肯德基還在全國範圍內發起「當牛遇上雞」絕贊創意徵集令活動。
  • 金嶽霖養雞:與鬥雞同桌吃飯 餵其吃魚肝油
    金嶽霖養雞:與鬥雞同桌吃飯 餵其吃魚肝油 2014-09-15 13:20:27讀過這篇妙文的人,當然會記得西南聯大時期,金嶽霖養的那隻雞。汪曾祺寫道,先生是個單身漢,無兒無女,但是過得自得其樂。他養了一隻很大的鬥雞。這隻鬥雞能把脖子伸上來,和金先生一個桌子吃飯。  其實金嶽霖養雞早在清華園就廣為人知,鬧了不少笑話。上世紀20年代,留學回來的金嶽霖想在大學謀教職,著名語言學家趙元任跟他是老朋友,推薦他過來清華教邏輯。
  • 「雞不養,豬不餵,田不種」的農民,他們在幹什麼?
    現在農民在家「雞不養,豬不喂,田不種」就不那麼絕對了,這只是農民工作內容的變化和他們選擇生活中最好的東西的結果!很多農民在傳統意義上的家裡,只要能,還是養一些禽畜,種些地,自給自足,然而普通農民不必非得有養雞和豬才是真的。
  • 雞狗牛鵝不殺又能活幾年呢?答案很少人知道
    雞狗牛鵝不殺又能活幾年呢?相信答案很少人知道吧,不信我們一起來瞅瞅,看大家猜的對不對。豬豬算是農村最常見的餵的家禽,一是因為豬好喂,而且獲利也高,每家養個兩三頭,給它吃吃剩菜剩飯就行了。但是你知道豬的壽命極限是多長嗎?現在的養殖場裡的生豬一般都是幾個月至多一年多就要出欄了,否則利潤就很低了。
  • 農村這種野草,常被用來餵牛,卻很有營養價值,可以賣到5元一斤
    農村這種野草,常被用來餵牛,卻很有營養價值,可以賣到5元一斤。這些野草當中有一種草,是農民最喜歡拿來餵牛的,因為牛吃了這種草以後,不僅長得比較快,而且還不容易生病,因此受到了農民朋友的喜愛,這種草的名字就叫做何首烏。
  • 土雞不土 90後「土雞哥」養雞賣雞有創意
    美麗嶽陽 藏「農」臥「湖」 「省直記者走基層」系列報導④ 土雞不土,90後「土雞哥」養雞賣雞有創意 2008年,喻鵬的父親生意投資虧了本,回到老家從朋友那裡借養了60隻土雞,希望養雞致富,但在2010年遭遇車禍受傷,兒子喻鵬放棄了在廣州的工作,回到老家學起了養雞,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註冊了「嶽陽縣好運來生態養雞專業合作社」。 起初,喻鵬推廣的是「公司+農戶」的託養模式,免費給農戶提供雞苗,但農戶不敢收。
  • 80後夫妻關掉城裡私房菜館,回大山養4萬隻雞,會員制賣雞和蛋
    安康紫陽縣東木鎮關廟村,80後徐財安和妻子馮雪梅關掉西安城裡的私房菜館,回家鄉大山裡養雞已3個年頭,年養雞規模也從1萬隻發展到4萬多隻,到目前為止已投入500來萬元。小兩口忙不過來,還請了3名老鄉幫忙。
  • 乳業新政後東營部分牛場陷困 散戶奶農含淚賣牛
    這些奶牛是換了新主人,還是上了屠宰場?無人得知。這是「乳業新政」後,發生在東營一家奶牛場的一幕。  「乳業新政」後,本報一直關注處於乳製品產業鏈中最薄弱環節的奶農的處境。現在,奶農的狀況好轉了嗎?  「近日有南方商販來收購奶牛,有的奶農整欄整欄地賣(奶牛),一次賣五六十頭的也有。」5月9日,東營北塔奶牛小區負責人趙志剛說。
  • 一種特殊文化符號‖「九牛二虎一隻雞」背後的故事
    那麼,洪澤縣城娛樂廣場上的九牛二虎還加上一隻雞到底用意何在?不解其中原委,於是我就問親家徐家華,他是洪澤縣的當地人,應該知道是怎麼回事。這事還得從洪澤湖為什麼叫「懸湖」說起。800多年前,淮河還是一條獨流入海的大河。它西出河南桐柏山,東至江蘇雲梯關入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