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患病,廣西一貧困戶將家裡最值錢的牛賣了,臨別爺爺和牛都流淚了

2020-12-10 騰訊網

在河北燕郊某醫院病房裡,21個月大的東東在媽媽張樹美的懷裡拼命地哭著,嘴裡斷斷續續地說著:「回家,回家,要爺爺,要牛牛。」看著懷裡的孩子,張樹美一陣心酸,眼裡噙滿眼淚。孩子患病兩個月時間,原本就貧困的家裡早已經負債纍纍。為了救東東,不久前孩子的爺爺將家裡最值錢的耕牛賣了,這頭牛已經養了8年,孩子患病前爺爺經常帶著東東和牛在一起玩。圖為東東的爺爺和自己養的牛分別時流淚。

48歲的王進家在廣西欽州浦北泉水鎮鄉下,全家以種地為生,是當地的貧困戶。今年6月,王進的孫子東東被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M7,目前在河北治療,需要移植才有希望。為給孫子治病,王進一家四處借錢,負債纍纍,在走投無路之際,他將家裡最值錢的耕牛以1.4萬元賣了。這頭牛養了8年,全家和它感情很深,臨別之際,爺爺和牛都流淚了。

點擊視頻了解更多,如果要幫孩子,請進入騰訊樂捐

:【

貧困家庭的幼小白

東東全名叫王申東,爸爸名叫王瀟,今年24歲,媽媽張樹美今年23歲,全家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浦北縣泉水鎮鄉下。全家以種地為生,農閒時王瀟和左眼失明的父親打零工,家裡幾個妹妹還在上學,日子過得很艱難,是當地有名的貧困戶。圖為病房裡的東東在媽媽懷裡哭泣。

由於家裡經濟條件差,王瀟上完中學後就開始幫著家裡幹活。2018年王瀟和同樣家庭貧困的張樹美簡單地辦了幾桌酒席舉行了婚禮,當年9月兒子王申東出生。看著肉嘟嘟的東東,給王瀟一家平添了不少歡聲笑語,然而,這樣平靜的生活也沒有持續多久就因為東東生病打破,讓這個原本就貧困的家庭墜入谷底。圖為王瀟的家。

2020年6月,東東臉色蒼白髮燒,身上有不少出血點,鎮裡醫生看了說沒啥問題,但孩子吃藥後反反覆覆不見好轉。媽媽張樹美感覺不對勁,和孩子奶奶帶東東去了浦北縣醫院,醫生檢查後懷疑是白血病,讓他們去上級醫院。隨後在欽州市醫院做了骨穿,確診東東患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M7。醫生說病情嚴重要做移植才行,費用要幾十萬元,聞聽消息後,婆媳倆頓時傻眼。圖為張樹美和東東。

王瀟和父親得知消息後從工地直接趕到醫院,張樹美看到丈夫後失聲痛哭,東東也跟著哭。治還是不治?一家人聚在一起愁眉不展:治的話,這麼大筆治療費想都不敢想,不治,就只能眼睜睜看孩子來人間短短幾百天又要離開。情急之下,王瀟想起一個表叔的女兒也曾患白血病並治癒,隨即打電話過去諮詢,表叔建議他去河北試一試。就這樣,王瀟決定即使沒錢也要搏一把,為東東爭取活下來的希望。圖為王瀟在餵兒子吃飯。

一周後王瀟讓父母回家去借錢,自己和妻子帶著東東從當地出院前往河北。7月8日深夜,一家三口抵達河北醫院。他們在醫院等到天亮,直到父親將從親朋好友那裡借來的2萬元轉來,王瀟才給兒子交了費,辦了住院手續。醫生檢查完說,做三個化療後馬上移植,費用要準備幾十萬元。圖為病房裡的東東。

住院當天,父親借來的這2萬元就用掉了1.5萬元,夫妻倆在醫院裡苦撐了幾天,實在沒有辦法,去租了間650塊錢一個月的民房棲身。出租屋衛生條件不好,醫生讓租間好點的房子,可王瀟實在沒有錢。家中的父母借遍所有的親朋,又把家裡能賣的都賣了,一個療程還沒有做完,家裡轉過來的14萬元又沒剩幾個錢了。圖為王瀟去醫院送飯。

一邊是東東急等著錢救命,一邊是負債纍纍,不得已王瀟的父親想到了家裡唯一值錢的耕牛。這頭牛家裡已經餵了快8年,為了這個家庭辛苦勞作,已經被王瀟一家當成家庭成員,東東出生後,這頭牛也成了他的玩伴。圖為東東的爺爺將牛送給買家。

聽說父親要賣牛,王瀟十分不舍,卻沒有辦法。王瀟說,由於全家人對它有感情,他們曾決定,這頭牛即使幹不動活了,家裡也是準備將它養到自然死亡。最後王瀟特別叮囑父親不要把牛賣給屠宰場,哪怕就是錢便宜點賣給別人去幹活,也絕不能殺了。圖為東東的爺爺將牛送給買家的路上流淚。

7月27日,王瀟的父親以1.4萬元把牛賣給了鄰村的村民,那天父親和表叔一起送牛過去。據王瀟的表叔介紹,在父親把牛牽過去的路上,父親撫摸著牛默默流淚,牛也好像也懂得了主人的心思,也跟著流淚。王瀟說,事後父親打電話給他說這事的時候,他也跟著流起眼淚。「雖然全家都捨不得這頭牛,可拿什麼來救東東的命?」王瀟說,「沒有了牛,父母種地將更加辛苦了。」圖為東東的爺爺在地裡幹活。

東東生病一個多月,已經用了16萬元,老家醫院裡報銷出來1.8萬元,外債欠下12萬元,目前東東移植在即,王瀟全家卻根本籌不到這筆巨額治療費。王瀟說,只要能救東東,自己願意付出任何代價,可現在連化療都無法維持下去,又如何談得上移植?圖為病床上的東東。圖/阿雷 文/高進

如果你要幫助孩子,請進入騰訊公益樂捐連結

:【

貧困家庭的幼小白

】也可進入

微信—支付—騰訊公益—搜索

貧困家庭的幼小白

】完成捐贈。原創作品,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中國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脫貧路上的養「牛...
    「貸牛還牛」產業扶貧模式示意圖 攝影:張喆炯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張喆炯):中國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是全國扶貧開發的重點縣,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貧困人口最多、貧困面積最廣、貧困程度最深、脫貧任務最重、脫貧成本最大的縣,也是廣西4個極度貧困縣之一。
  • 腳板丘、爺爺的牛
    湯素蘭 我小的時候,爺爺一直替生產隊養著一頭黑牛。牛是集體的,爺爺只管喂,隊裡誰要使牛幹活,就到爺爺家裡來牽。別人來牽牛爺爺都放心,唯獨村裡一個石匠來牽牛的時候,爺爺總是不放心,怕他打牛,怕他犁田時故意把犁壓得深,讓牛吃力。
  • 廣西都安:「貸牛還牛」助脫貧(5)
    新華社照片,都安(廣西),2018年5月31日廣西都安:「貸牛還牛」助脫貧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龍灣鄉加範村,養牛合作社的飼養員在餵牛(5月30日攝)。加範村貧困戶的牛集中飼養在這裡。2016年以來,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在脫貧攻堅中,把「貸牛還牛」作為精準扶貧項目在全縣推廣,按照「政府扶持、企業牽頭、農戶代養、貸牛還牛、還牛再貸」的滾動發展模式運作,引導貧困戶飼養瑤山牛,並引進成熟的肉牛經營公司,實行以市場價或保底價回購牛的幫扶措施,拓寬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之路。
  • 江門鶴山「牛老闆」為廣西龍州帶來脫貧「金牛」
    在一年半以前,經楊海泉牽線,溫兆軒來到龍州成立廣西龍州縣甘牛集團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甘牛集團」),盤活了當地的甘蔗,也為龍州當地貧困戶創造了職位、增加了收入。6月15日,記者從廣西崇左龍州縣政府獲悉,甘牛集團項目預計可帶動1500戶以上貧困戶養牛,幫助26153名貧困人員實現增收脫貧。
  • 開陽縣毛雲鄉:「扶貧牛」讓貧困戶「牛」起來
    「這幾年國家扶貧政策非常好,去年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養了6頭豬,光靠賣豬就掙得將近5萬元的純收入,你看今年又給我送來了兩頭牛,而且每頭牛還有5000塊錢的補助。」剛領到兩頭「扶貧牛」的開陽縣毛雲鄉毛慄莊村翁昭組貧困戶陳武全笑得合不攏嘴。
  • 貧困戶馬爾乃:我家的牛愛吃「麵包」
    新華社蘭州2月22日電題:貧困戶馬爾乃:我家的牛愛吃「麵包」  新華社記者馬莎  春雪普降,一夜間隴原大地披上素裝。但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廣河縣十裡墩村村民馬爾乃家中,一個個碼好的藍色包裹格外顯眼。到了「飯點」,馬爾乃打開包裹,盛出飼料,走向牛棚。
  • 江門鶴山-廣西龍州 攜手「甘牛」產業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黃文生 通訊員朱強攝影報導)7月16日,鶴山市人大常委會、市委宣傳部、市衛健局、市總工會、團市委、市婦聯等部門和群團組織到廣西龍州縣開展粵桂扶貧協作對接工作,推動兩地扶貧協作工作落實。
  • 開陽縣毛雲鄉:「扶貧牛」讓貧困戶的生活「牛」起來
    「這幾年國家扶貧政策非常好,去年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養了6頭豬,光靠賣豬就掙得將近5萬元的純收入,你看今年又給我送來了兩頭牛,而且每頭牛還有5000塊錢的補助。」剛領到兩頭「扶貧牛」的開陽縣毛雲鄉毛慄莊村翁昭組貧困戶陳武全笑得合不攏嘴。
  • 電影《爺爺的牛背梁》在陝西柞水牛背梁景區開機
    10月20日,生態環保電影《爺爺的牛背梁》攝製組開機儀式在柞水縣牛背梁景區舉行。當天,來自陝西省的部分藝術家和政府相關負責同志參加了開機儀式。據介紹,為了鼓勵更多青少年親近大自然、提高環保意識、保護野生動物,挖掘秦嶺文化,講好秦嶺故事,西部投資集團聯合陝西秦嶺世界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西安四為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西安藍島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機構聯合在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籌拍生態環保電影《爺爺的牛背梁》。開機儀式上,省市縣相關領導及演職人員為攝影機揭幕,共同祝願《爺爺的牛背梁》開機大吉。
  • 牛在被宰殺時,為何會下跪流淚,牛下跪意味著什麼?
    如果要問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朋友有哪些,相信大家會說出貓狗,但對於人們來說,在過去最不可或缺的朋友就是牛。在農業機械化以前,牛一直是幫助人類進行農業生產的好幫手。牛科動物的共同特點是體質強壯,能進行長時間的繁重工作,奇探長就一直很好奇牛是吃草的,但為什麼能長一身的腱子肉呢?
  • 牛金條牛菜餚最好賣 商家牛年大打「牛」招牌
    北京晚報訊(記者 楊濱)牛年到了,消費市場牛氣十足:一尊氣勢如虹的金牛雕塑在王府井東方新天地亮相;在菜百等黃金賣場,以「牛」為主題的黃金製品最受歡迎;廟會上,賣得最好的玩具是各式各樣的毛絨玩具牛;而在不少私家車上,車主也早早掛上了「幸運牛」掛件……市民們爭相購買和牛有關的商品,就連下館子點菜也願意點道和牛沾邊兒的菜餚
  • 房子四面透風,家裡最值錢的是2頭豬和一頭牛,7歲孩子想見媽媽
    在這條鄉間小路上,順著這條小路走上一個小時的山路,就能到重慶乾田村小學,這條路是每天小愛羅上學的必經之路,每天往返10公裡,對於一個7歲的孩子早就習以為常,最近徐曉僅有一名老師生病了,孩子們都放假了,小愛羅只好與自己87歲的奶奶守在家,每天放放牛,幫助一下奶奶!圖為張愛羅在放牛!
  • 牛被殺的時候為什麼會掉眼淚,聽了專家的話為什麼會背脊發涼?
    在正式討論「牛被殺的時候為什麼會流淚」之前,先說說小編的親身經歷小編的父母出生在中國南方的別的的山區地帶,所以,在家裡田地耕耘,哪個家也不能離開牛,總是回到奶奶家,奶奶的家裡兩頭牛,一頭黃色的母親一頭牛,牛的黃色的孩子,他們母子爺爺奶奶去山上砍柴的時候
  • 農村人說:宰殺牛的時候牛會哭,是這樣的嗎?
    說到狗是人類忠實的夥伴,其實牛更是以前農村人忠誠的夥伴,農耕時代,種田的話,都是需要用到牛來耕地的,拉著沉重的犁頭把農田耕好,人們對牛也有深厚的感情,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人們會選擇把牛賣掉,但是也有個別的情況下,會選擇把牛宰殺了,我小時候就見過一次。
  • 單縣貧困戶把奶牛牽進「託牛所」
    很多貧困戶要麼年齡大,要麼身體差,為了讓這些特定群體脫貧致富,鎮上和萊河乳業有限公司籤訂協議,推出奶牛託管飼養合作方式。」鎮扶貧辦工作人員解釋道。  原來,在精準扶貧工作中,萊河鎮政府採用「龍頭企業+貧困戶」的扶貧模式。萊河乳業有限公司是一家民營企業,投資200多萬元建了一處佔地200多萬平方米的奶牛養殖場。
  • 牛被殺時為什麼會流淚?聽聽專家的解釋
    牛是一種與中國農民有著深厚感情的動物。雖然現在的農業技術發達,有許多機器幫助農業生產,但在古代,最常用的生產工具是牛。而牛也很聰明,像哺乳動物一樣,甚至在臨死前會流淚。一般來說,人類流淚是一種常見的行為現象,其他動物也很少流淚。
  • 威寧:扶貧牛真「牛」
    管仕貴說:「在政策幫扶下發展養牛,現在逐漸擴大規模,一年收入在七八萬元,下一步將擴建圈舍,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近年來,威寧大力發展能繁母牛養殖,致力於讓「扶貧牛」成為帶動群眾增收脫貧的致富產業。目前,全縣能繁母牛增至14.2萬頭,2014年以來產犢6.5萬頭,增值6.8億元。
  • 為啥只見賣豬大腸的,卻不見賣牛腸、羊腸的?牛腸和羊腸哪兒去了
    我們都知道中國人吃東西素來不喜歡浪費,吃魚時除了鱗片和內臟會去除掉,其它部位都會被吃掉,包括魚尾和魚眼睛;禽類就更不用說了,雞毛會做成雞毛撣子,就連雞心雞脖子也會被吃得乾乾淨淨;至於豬牛羊就更加不浪費了,豬毛可以做刷子,豬耳朵可以拌涼菜,豬皮可以做皮凍,豬大腸可以爆炒,說起豬大腸來
  • 科爾沁草原上的活牛經紀人:直播賣牛、月入十萬不成問題
    家住附近的38歲蒙古族漢子紅石是當地的一名活牛經紀人,從業已是第6年。10點剛過,他進場挑牛。與此同時,他家裡正在進行一場直播,主角是他家的牛,但主播不是他。「現在太忙了,每天都在買牛挑牛,所以從同村找了個經常玩快手的同齡人幫我播。」圖為大紅的快手個人頁面視頻列表。
  • 榆中縣:牛「模」王的牛產業激活一潭水
    「3年前,我還在外地打工,每年農忙回家再種些地,兩頭子一耽擱,一年下來最多也就掙2萬元。2018年,我和老婆開始穩定下來,都到芳美肉牛養殖合作社打工,兩個人加起來一年工資能拿到5萬多元,收入是原來的近3倍。」5月20日上午9時多,甘草店鎮果園村建檔立卡戶張宏喜給牛餵完飼草後,一邊打掃著牛舍衛生,一邊和記者攀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