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陽縣毛雲鄉:「扶貧牛」讓貧困戶「牛」起來

2020-12-25 金臺資訊

「這幾年國家扶貧政策非常好,去年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養了6頭豬,光靠賣豬就掙得將近5萬元的純收入,你看今年又給我送來了兩頭牛,而且每頭牛還有5000塊錢的補助。」剛領到兩頭「扶貧牛」的開陽縣毛雲鄉毛慄莊村翁昭組貧困戶陳武全笑得合不攏嘴。

毛雲鄉農業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針對貧困戶免費發放的「扶貧牛」屬於開陽縣2020年中央第一批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和開陽縣2020年縣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項目。

「扶貧牛」發放前,鄉農業中心工作人員會向受助貧困戶講解養殖技術及疫病防控知識,真正讓貧困戶的生活因養牛而「牛」起來。

今年,疫情當前,為保障扶貧工作順利延續「不斷茬」,做到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雙推進、兩不誤,持續鞏固脫貧成果,毛雲鄉申報72.6348萬專項扶貧資金用於全鄉10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院壩硬化、改廚、改廁、改電、購買扶貧豬、扶貧牛。截至目前,已購買29頭牛配送給14戶貧困戶。

近年來,為提升貧困群眾自身「造血功能」,毛雲鄉始終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結對幫扶、產業扶持、教育培訓、危房改造、生態移民、基礎設施等精準扶貧為抓手,採取遍訪摸底、產業帶動、社會幫扶等方式,對全鄉貧困戶建檔立卡,做到「精準識別、精準扶貧、精準管理」。

截至目前,毛雲鄉通過「支部 公司 農戶」「支部 合作社 農戶」「支部 公司 合作社 農戶」模式,完成2020年產業結構調整栽種4047畝,其中,油茶3400畝,中藥材600畝,大蔥47畝,覆蓋貧困戶106戶352人,實現產業全覆蓋,確保「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圖/文 李連華)

相關焦點

  • 開陽縣毛雲鄉:「扶貧牛」讓貧困戶的生活「牛」起來
    「這幾年國家扶貧政策非常好,去年在扶貧幹部的幫助下,養了6頭豬,光靠賣豬就掙得將近5萬元的純收入,你看今年又給我送來了兩頭牛,而且每頭牛還有5000塊錢的補助。」剛領到兩頭「扶貧牛」的開陽縣毛雲鄉毛慄莊村翁昭組貧困戶陳武全笑得合不攏嘴。
  • 開陽縣毛雲鄉:「藥壩子」栽下致富苗
    在開陽縣毛雲鄉種植黃精、白芨中藥材的500畝「藥壩子」上,黑色地膜似綢帶一樣,在一片繁忙的景象中編織著村民的幸福。「覆地膜能促早熟、保水分、增養分、防水土流失、提高光能利用率,提高產量和品質。」技術專家在一旁給村民講解著覆地膜的好處。
  • 北京「火山犇」讓察右後旗貧困戶「牛」起來
    在察右後旗土牧爾臺鎮大西村的「火山犇」牛場,貧困戶正在給牛餵食草料。劉通攝在當郎忽洞蘇木黃羊城嘎查,牧民武孟克家,妻子患有癌症,欠下幾萬元的債務,家中還有上初中的孩子。對口幫扶的北京門頭溝區幫扶團隊把產業扶貧作為幫扶察右後旗的重中之重,摸索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帶貧模式。「按照『減羊增牛』的養殖業發展理念,我們在『增牛』上做足文章,幫助察右後旗發展肉牛產業,確保剩餘建檔立卡貧困戶早日脫貧。」北京市門頭溝區掛職幹部、察右後旗副旗長王增和說。
  • 威寧:扶貧牛真「牛」
    從建檔立卡貧困戶到養殖大戶,從茫然無措到重拾生活信心,威寧自治縣雪山鎮雪山社區居民管仕貴的致富故事成為「扶貧牛」有效助力脫貧攻堅的縮影。近年來,威寧大力發展能繁母牛養殖,致力於讓「扶貧牛」成為帶動群眾增收脫貧的致富產業。目前,全縣能繁母牛增至14.2萬頭,2014年以來產犢6.5萬頭,增值6.8億元。
  • 【中省媒體看平涼】扶貧產業「牛」起來 百姓腰包鼓起來
    【中省媒體看平涼】扶貧產業「牛」起來 百姓腰包鼓起來 2020-11-20 22: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扶貧看貴州:「對牛彈情」的大方人
    中新網大方6月5日電 題:中國扶貧看貴州:「對牛彈情」的大方人  作者 楊雲  貴州大方縣,有一條街,當地人呼之為「扶貧街」,因恆大集團大方扶貧公司與大方縣扶貧辦毗鄰辦公而得名。  走在「扶貧街」上,恆大大方扶貧公司品牌部部長桂錦告訴記者,一會兒要去看看「對牛彈情」的養牛人。記者很好奇,也對這群「牛人」充滿了期待。
  • 送「扶貧牛」還指導養牛 長沙縣產業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養黃牛我也積累了一些經驗,養好牛我有信心。」建檔立卡貧困戶李葵明撫摸著小牛犢樂呵呵地說道。5月12日上午,省定貧困村長沙縣高橋鎮白石源村吉豐園養牛合作社給2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了扶貧牛。(給貧困戶發放「扶貧牛」,還指導科學養殖。通訊員供圖)  工作人員舉行了牛苗飼養技術培訓。後期,吉豐園合作社還將長期提供免費的牛苗飼養、病害防治等技術服務,並與貧困戶籤訂保價回購等協議。
  • 「扶貧牛」助李寶和「拔窮根」
    李寶和是龍江縣哈拉海鄉紅旗村的貧困戶,母親和妻子都患有嚴重的腦部疾病。面對生活的重壓,李寶和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脫貧攻堅,重在扶志。李寶和人窮志不短,脫貧路上不等不靠,他經常說:「我貧窮,我沒錢,但我人窮志不能短。」
  • 單縣貧困戶把奶牛牽進「託牛所」
    農村大眾報單縣訊 (通訊員張珂 霍保國)「前兩天鎮上給我們貧困戶開了一個會,說要是想養奶牛的話,有個託管養牛政策。我想了兩天覺得不錯,這不今天我一大早就來了。」8月31日一大早,單縣萊河鎮崔口村村民馬立民就來到鎮扶貧辦。
  • 開陽縣:來自貧困戶的感恩
    2月11日一大早,開陽縣田衝村角落寨的貧困戶胡連兵就趕到角落寨疫情防控卡點,與其他志願者一起值守。登記過往車輛信息、察看通行證、勸返外來車輛……這已經是他在卡點值守的第五天了。值守卡點胡連兵是田衝村角落寨的貧困戶,媳婦是殘疾人,自己又患有痛風,還有一個小孫孫在上學,一家五口生活窘迫。
  • 彭鬧如:貧困戶變養牛大戶 幸福生活「牛」起來
    不一會兒就扯上滿滿的一擔紅薯藤走過田埂、爬上山坡,走了近兩公裡的羊腸小道去餵他的牛。這塊紅薯地曾經是彭鬧如老房子舊址,原來的土磚屋倒了,就寄住在親戚家裡。彭鬧如患有神經功能症、抑鬱症,身體機能差,靠打零工維持生計。其妻子有冠心病、高血壓,常年在外打工,家中還有一雙兒女要讀書。
  • 千喜鶴:讓精準扶貧的農戶「牛起來」
    每日凌晨2點,當牛們還沉浸在貪婪「夢鄉」,工人們已緊張地忙碌起來了——鍘草、拌料、倒入飼料槽餵食……一直忙活到早上6點40分左右,牛起「床」吃過早餐,工人們這會兒才能長舒一口氣。「給牛準備餐食,也像烹飪一樣,」基地趙師傅說,第一步是配料——把乾草料鍘好,把蛋白粉、豆粕、酒糟等各種營養配料備好,然後倒入攪拌罐和著少許熱水攪拌均勻,就可以倒入食槽餵牛了。
  • 黑龍江富錦:「扶貧牛」助農增收
    近年來,為保障貧困群體持續穩定增收,黑龍江省富錦市長安鎮探索「合作社+貧困戶」增收路子,通過發展代養扶貧牛項目來促農增收,動員32戶貧困戶入股成裕養牛專業合作社,通過抱團養牛助農增收。據了解,參與養牛項目的貧困戶是以幫扶人墊資購買肉牛再交由合作社代養的方式入股,每頭牛購買成本在8000元左右,8戶捆綁一頭牛。同時,合作社吸納周邊村屯村民就近務工12人,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還可以到合作社務工,賺取額外收入。
  • 天津河西區和莊浪縣結對幫助貧困戶過「牛」的生活
    自天津河西區與莊浪縣形成東西扶貧合作夥伴以來,河西區開始幫助莊浪縣擴大養牛業,並連續三年投入資金支持莊浪縣為貧困人口送扶貧牛,擴大養牛業,拓寬致富之路。 近日,莊浪縣政和鄉拉蓮寺村的養牛場老闆張建華進行了一次肉牛屠宰活動,收入15200元。「靠養牛脫貧,以後靠養牛供孩子上大學。」有了新到的錢,張建華眉開眼笑。
  • 扶貧印記|新莊村:「牛」起來的脫貧示範村
    「老袁,你的牛養得好,14頭牛各個結實。」 西吉縣硝河鄉新莊村,站在村民袁寶成家的牛棚裡,駐村第一書記王元明看看一頭頭壯碩的肉牛高興地說。 「王書記,我以前脫貧靠的是它們,以後致富更要靠它們,咋能不把它們伺候好呢?」聽到王元明的誇讚,袁寶成憨厚地回應道。
  • 全國勞模牛慶花:電商玫瑰「燃」紅扶貧路
    今天,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新的沂蒙扶貧「六姐妹」又扛起了向貧困宣戰的大旗。牛慶花是與沂蒙六姐妹同樣生在、長在蒙陰縣野店鎮的普通農村婦女。80後的她,身著紅衣、長發烏黑,眉目精緻、語聲輕快,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靚麗端莊。可令人想不到的是,牛慶花初中未畢業就因家庭貧困輟學,只好外出打工,婚後回家養了10多年的豬。
  • 江門鶴山-廣西龍州 攜手「甘牛」產業
    鶴山市開展對口幫扶龍州後,鶴山市成立扶貧組進駐龍州,全面投入龍州脫貧攻堅戰中。在鶴山市的幫助下,龍州近年來教育、醫療、就業等發展較快,粵桂扶貧協作協助建設完成6間學校和1個幼兒園,直接受益貧困戶近2000戶6200多人,共組織輸送622名貧困戶到廣東務工,目前已有8959名貧困戶在東部穩定就業。 「以前只能種甘蔗,收入微薄。
  • 廣西都安:「貸牛還牛」助脫貧(5)
    新華社照片,都安(廣西),2018年5月31日廣西都安:「貸牛還牛」助脫貧在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龍灣鄉加範村,養牛合作社的飼養員在餵牛(5月30日攝)。加範村貧困戶的牛集中飼養在這裡。2016年以來,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在脫貧攻堅中,把「貸牛還牛」作為精準扶貧項目在全縣推廣,按照「政府扶持、企業牽頭、農戶代養、貸牛還牛、還牛再貸」的滾動發展模式運作,引導貧困戶飼養瑤山牛,並引進成熟的肉牛經營公司,實行以市場價或保底價回購牛的幫扶措施,拓寬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之路。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電白區麻崗鎮牛門村:扶貧「接地氣」,脫貧...
    正在工作的工人黃美平高興地對記者說,夫妻二人都在這裡工作,附近貧困戶也受益於這片沃柑種植基地,提高了收入。珠海市科協駐牛門村第一書記羅建寧介紹道,牛門村致力於打造產業扶貧項目,持續穩定提升農戶的收入,讓產業扶貧成為帶動廣大人民群眾發展致富的「火車頭」。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牛門村位於麻崗鎮東北面,屬革命老區,是省定貧困村,下轄11條自然村,總面積3.5平方公裡,全村總人口3163人。
  • 岑鞏:山村建好養牛場 村民生活「牛」起來
    「我們前幾天購買的300頭牛犢已經全部運送過來了,目前養牛場共有存欄牛600頭,其中成牛60頭,牛犢540。」江岑牛場董事長吳時忠介紹。  「天然種植的牧草加工出來的青貯飼料,牛吃了長出來的牛肉品質好,積累了一定的市場口碑,再加上我們通過『訂單銷售』,銷路還是可以的。」吳時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