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層疊疊的小山坡上
一棵棵沃柑樹綠意盎然
已經接近成熟的果實早已壓彎枝頭
▲
﹏
﹏
﹏
﹏
這裡是茂名市電白區麻崗鎮牛門村的沃柑種植基地,一群工人正在給基地裡的沃柑除蟲除草。「現在生活好了,家門口就能賺錢。」正在工作的工人黃美平高興地對記者說,夫妻二人都在這裡工作,附近貧困戶也受益於這片沃柑種植基地,提高了收入。
據了解
沃柑種植基地是珠海市科協定點幫扶的產業扶貧項目
也是牛門村的「一村一品」項目
讓沃柑種植成為牛門村的「新名片」
↓
「沃柑種植基地畝產量在2000到3000斤,如果收益不錯,我們將擴大種植面積,利用種植基地的優勢,引導並幫助貧困戶在其自家土地上種植優質沃柑。」珠海市科協駐牛門村第一書記羅建寧介紹道,牛門村致力於打造產業扶貧項目,持續穩定提升農戶的收入,讓產業扶貧成為帶動廣大人民群眾發展致富的「火車頭」。
黨建引領脫貧攻堅
牛門村位於麻崗鎮東北面,屬革命老區,是省定貧困村,下轄11條自然村,總面積3.5平方公裡,全村總人口3163人。2016年以來,由珠海市科協定點幫扶,全村納入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戶共52戶。
牛門村委書記黃榮生向記者介紹說,近4年來,村「兩委」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關於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的工作部署,在珠海市科協定點幫扶下,堅持黨建引領脫貧攻堅,集思廣益、合理規劃村級發展,推進鄉村建設,充分發揮村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同時,牛門村以「支部+合作社+農戶」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熱情,引導農戶以土地入股參與經營分紅,推動產業發展,帶領群眾增收致富,讓脫貧攻堅行動落到實處。2019年經市、區兩級核定,牛門村順利摘除省定貧困村的「帽子」。目前,全村貧困戶在今年5月底已經全部達到脫貧標準。
記者在牛門村看到,村容村貌整潔有序,基礎建設完善。羅建寧告訴記者,在新農村建設項目的基礎上,珠海市科協投入了130多萬元支持村內基建項目,改善人居環境,現在已完成硬底化村路、雨汙分流、垃圾處理、公共廁所、全村自來水入戶、文化娛樂場所等設施的建設。「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進美化亮化工程,讓牛門村新農村建設再上一層樓。」
產業扶貧不返貧
「以前牛門村人多地少,人均田畝不足0.5畝,主要以種植荔枝、四季豆、花生、水稻等傳統作物為主,沒有上規模的特色產業。」黃榮生對記者說,自開展精準扶貧及鄉村振興工作以來,牛門村村委會按照上級黨委政府「一村一品」產業發展要求,經過科學謀劃,全面發力,精準施策,積極動員外出鄉賢回鄉投資發展產業。
2018年,電白區人大代表、在廣州從事水果、海產品經營的鄉賢郭慶返鄉在牛門狀元嶺承包300多畝山坡地,並成立專業種養合作社,採用「基地+合作社+農戶+村集體」的模式,引進優質沃柑進行示範種植,致力打造大規模、高標準、高效益的特色產業基地。
在村幹部的帶領下,記者來到沃柑種植基地,看到每棵沃柑樹上都掛滿了果實,豐收已經在望。「沃柑今年11月份就會成熟,到時候希望賣個好價錢!」黃榮生對記者說,沃柑種植基地項目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10.5萬元,長期為牛門村扶貧戶及農戶長期提供就業崗位40至50個,其中在該基地固定務工的扶貧戶5人,月平均工資2000元,零散工18人。沃柑種植基地使參與該基地務工的牛門村有勞動力貧困戶人均增收1.6至2.4萬元,很好地解決了不能外出務工的富餘勞動力務工問題。
「基地年產值可達280萬元!」沃柑種植基地負責人郭樂告訴記者,基地通過專業合作社的引領作用和資金、技術平臺對接,實行示範基地的綠色生產,對從業技術人員、農戶進行專業培訓,在銷售方面發展訂單農業和電子商務營銷,探索推廣「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及時對接供需,搭建特色農產品營銷推介展示平臺,建立產品採購商聯盟,實現特色產品優質優價。
除了幫助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牛門村還鼓勵村民積極在家門口創業致富。「現在牛門村聖女果種植基地有200多畝,每畝產量在一萬斤左右。」茂名市電白區綠輝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黃漢文告訴記者,他響應了村委會的號召,在家門口實現創業,開創了聖女果種植基地。現在牛門村已經形成了聖女果的育苗、種植和收購全產業鏈,獲得了不菲的收益,並且吸收了不少貧困戶勞動力,助推就業扶貧增收。
羅建寧對記者說,除了打造沃柑種植基地,牛門村近4年來利用省配套資金及珠海市財政追加資金共311.23萬元,投入購買工業廠房出租、建設三黃雞養殖基地、參與珠海農控集團二期澳寒羊養殖項目、參股牛大力種植基地,並結合自身優勢,探索出一條脫貧致富的新出路。據統計,五個項目每年實現全村有勞動力貧困戶人均增收1560元,戶均增收收入5340元。
近日,牛門村更是與茂名天源健康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成功籤約,計劃打造一個健康產業園,將建立「網際網路+村民健康檔案+專家會診」平臺,提升村衛生站醫療服務能力,深入推進健康扶貧,努力實現貧困人口基本醫療有保障,防止村民因病返貧。
「打造產業扶貧項目,建立扶貧長效機制,才能讓脫貧戶不再返貧。」羅建寧深有感觸地對記者說,接下來牛門村還將繼續鞏固扶貧成果,把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和健康扶貧結合起來,確保脫貧戶不返貧,使扶貧措施「接地氣」、脫貧有「底氣」。
▌ 記者手記
從貧窮落後到脫貧增收,從環境髒亂差到整潔有序、綠樹環繞,近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駐點扶貧單位的幫扶下,電白區麻崗鎮牛門村強勢逆襲,致力打造一個讓貧困群眾通過就業脫貧並且不返貧的扶貧長效機制,令我們看到了一個省定扶貧村的蝶變,村民向著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闊步邁進。
茂小布推薦
南國書香節 | 「我的書屋·我的夢」少年兒童閱讀實踐活動徵文大賽@你來參加
文/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鄧海菲 鄧暉暉
圖/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黎雄
茂名發布編輯部
原標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電白區麻崗鎮牛門村:扶貧「接地氣」,脫貧有「底氣」!》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