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寧縣」一...

2020-12-25 甘肅日報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寧縣 】

一幫到底斬窮根——各級幫扶單位助力寧縣脫貧攻堅紀實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在寧縣脫貧攻堅戰的實踐中,各級幫扶單位積極響應號召,投身這場與貧困的決戰之中。

曾經貧瘠的土地一改前貌,老百姓的房前屋後修了平整的水泥路,鋼架大棚裡種著瓜果蔬菜,油松側柏翠綠遍布,土蜂蜜讓生活更甜蜜,老百姓看病上學更加便利,電商扶貧讓農產品有了更多銷路。村裡條條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戶戶,村民們祖輩傳下來的土窯洞被磚瓦房替代,村民們業餘活動的文化廣場設施齊備,這裡已看不到貧困村的印記。

從鄉村振興到產業扶貧、從民生改善到黨建引領,幫扶單位各盡其責。在甘肅省人防辦、甘肅日報社和甘肅日報報業集團、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甘肅省分公司、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等幫扶單位的定點幫扶下,寧縣各方面工作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發揮扶貧幹部「尖兵」力量

國投集團掛職幹部在田間地頭宣傳扶貧政策。

駐村幹部是群眾身邊的幹部,是群眾發展的「領路人」。村民富不富,關鍵看幹部。

今年5月,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駐村幹部、鄧家村第一書記張國宏回蘭州動手術。這期間,他仍惦念著村裡的產業和幫扶群眾。

「最近的甜瓜、西瓜長勢如何……劉根學最近身體如何,老毛病沒再犯吧,還用不用從蘭州帶點藥回去?」他不時給一起駐村的幫扶幹部周軍打電話詢問情況。

「2018年2月,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派我到鄧家村駐村幫扶,我感到肩上的擔子重、責任大。」張國宏說,在走村入戶中,他記下了每一位貧困戶的手機號,很快就全面摸清了全村貧困戶人口、住房、收入、資源條件等基本情況。很快,張國宏就融入村民中,成了群眾認可的「自己人」,也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帶頭人」。

幾年來,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先後派出的6名幫扶幹部跑遍了鄧家村所有貧困戶,詳細了解農戶生產生活情況,傾聽貧困戶的呼聲,與當地幹部群眾一道,謀劃脫貧致富之路。

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自2017年對慶陽市寧縣中村鎮的鄧家村、劉家村、政平村開展脫貧攻堅幫扶,經過3年多的幫扶帶動,2018年鄧家村、劉家村整體脫貧,2019年政平村整體脫貧,集團幫扶的33戶貧困戶全部脫貧摘帽。

省人防辦在寧縣焦村鎮下個村共有幫扶幹部16人,大家圍繞群眾身邊的實際困難,因戶開展幫扶活動,逐戶解決實際困難。積極配合落實產業獎補、入股等政策,在幫扶戶政策落實上,幫扶幹部盡心盡力積極配合。不定期進村入戶,通過拉家常、講政策,了解實際,發現問題,並與村幹部、工作隊隊員及時溝通,做到對戶情清楚,幫扶戶政策落實情況跟進及時,協調解決問題及時。

為打好這場脫貧攻堅戰,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精準選派駐村幹部,加強充實駐村幫扶力量。報社在人力極為緊張的情況下,在原派出4名駐村幹部的基礎上,又增派了4名駐村幹部,使得向4個幫扶村派出的駐村幹部達到8名。

駐村隊員認真履行助推精準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建強基層組織、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平的五大職責,嚴格按照管理辦法履職盡責,當好扶貧政策的宣傳員、貧困群眾的服務員、矛盾糾紛的調解員、資金項目的監督員、強基固本的指導員、精準脫貧的戰鬥員。

幫扶責任人在動態調整、跟蹤落實「一戶一策」的同時,按照市縣統一部署,在戶內建立「一戶一檔」,即:將每戶貧困戶戶內產業發展收入、住房、教育、醫療、養老、惠農補貼、民政救助、社會幫扶等各項惠民幫扶政策和工作落實,以檔案的形式整理留存,使各項惠民政策有效落實的同時,讓廣大農戶對各項惠民政策心知肚明,家喻戶曉,增強群眾滿意度。

憑藉著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作風紮實,駐村幹部受到基層幹部群眾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評。

「2019年,公司定點幫扶寧縣盤克鎮武洛村、潘村村、湘樂鎮任勞村3個村78戶貧困戶。」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甘肅省分公司派駐慶陽市寧縣湘樂鎮深度貧困村任勞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副隊長李振東說,今年,單位直接投入資金42.6萬元,主要通過產業扶貧、電商扶貧、教育扶貧、黨建扶貧、幫助建設基礎設施等扶貧項目開展工作。

基礎設施扶貧 煥發農村新活力

如今,走進寧縣盤克鎮宋莊村,這裡綠樹成蔭,溪流潺潺,遊人如織。

宋莊村是深度貧困村,位於國家森林自然保護區子午嶺西麓。依託白吉湖水資源和國有林場育苗技術優勢,宋莊村大力發展苗木種植產業。

這裡有一座浮水橋,當地村民稱為「連心橋」。

「宋莊村這幾年享受了黨和國家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惠農好政策,幫扶單位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幫助援建了連心橋,不僅方便了村民通行,而且解決了村民包括貧困戶的苗木運不出來的難題。」村文書暢志濤感慨地說。

定點幫扶以來,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投入35萬元幫扶資金,並協調縣扶貧辦配套資金55萬元,建成2座便民橋,使撂荒十幾年的幾十畝耕地重新復墾,增加農戶的收入。

在閆溝村,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投入30萬元幫扶資金,修建排水渠、急流槽、水渠蓋板和螺旋管等,有效解決村內排水不暢問題,方便了村民出行和生產生活。

出行難,一直是下個村鄉親們的頭疼事。

應民之呼,省人防辦把道路問題作為開展幫扶的頭批工程,先後協調相關部門為下個村修建了6公裡的水泥路和9.4公裡的砂石路,徹底解決了群眾的出行難題。道路修好後,又積極為村裡安裝了60盞路燈,給群眾晚上出行增加了一道安全屏障。

省人防辦把幫扶重點聚焦到改善整個下個村基礎條件上,兩年間,村部文化廣場、衛生室、老年日間照料中心、紅白禮儀大廳……在省人防辦的幫助下,下個村的基礎面貌不斷革新。

鄧家村曾因交通不便,制約著當地發展,要致富先修路。

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把鄧家村村道建設列為重點幫扶項目,協調資金240餘萬元,規劃建設了農村公路四級標準的水泥路。

3.7公裡的鄉村道路不長,卻連通了鄧家村通向外面的世界,讓當地的農副產品走向了市場。

村民們都說,村裡有一條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送給鄧家村的連心路、致富路和希望路。

沒有健康就沒有小康。

健康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一環,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不單是把健康送到了貧困戶家裡,也把黨的關懷和溫暖帶給了群眾。

鄧家村貧困戶劉根學早些年在外地打工時,右腿受傷感染留下了很嚴重的後遺症,每年季節交替時都會犯病,痛癢難忍。得知劉根學的情況後,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領導自費聯繫慶陽市人民醫院皮膚科專家上門為其診治。

劉根學說:「當時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的領導來我家,知道我腿上的毛病後,就立即聯繫了醫生,醫生給我檢查上了藥,領導還從蘭州捎回來很多藥,現在我這毛病再沒犯!」

從2017年起,集團就組織蘭州機場和慶陽機場急救中心醫護人員赴鄧家村開展健康扶貧義診活動,為村裡的貧困戶免費體檢、送醫送藥、宣傳普及衛生常識,講解家庭急救方法,免費義治260多人、體檢580餘人,先後送去3萬多元的藥品和健康書籍。

針對貧困戶對健康問題關注不夠和能力不足的問題,省郵政分公司邀請慶陽市中醫院專家為3個村貧困人員進行義診,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為村民免費體檢、免費提供處方及藥品,詳細介紹疾病預防和用藥方法,並宣傳健康常識。

有產業有銷路 拔除窮根不含糊

寧縣湘樂鎮瓦窯村新貌。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張鐵梁

來到位於湘樂鎮瓦窯村寧縣仙秦道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一群群蜜蜂在蜂箱周圍來回穿梭,空氣中瀰漫著芳香。

湘樂鎮目前已建成寧縣湘樂隴蜂園和仙秦道養蜂合作社,帶動25戶貧困戶養殖土蜂600餘箱實現增收。

在瓦窯村,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投入47萬元幫扶資金,協調縣財政、扶貧辦和東西部協作扶貧等配套資金400餘萬元,建成瓦窯村林麝、肉牛和中蜂綜合養殖小區。引進龍頭企業慶陽協盈養殖有限公司,建成林麝養殖場舍一期工程,穩定實現林麝人工實驗性馴養,創辦扶貧車間,解決5戶貧困戶穩定務工。

目前,寧縣扶農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15戶養牛戶養殖肉牛150頭,探索採用投牛還犢的形式實現村集體經濟發展。此外,帶動貧困戶48戶按照「331+」模式實現入股分紅。

在前渠村,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投入幫扶資金20萬元,建設苗木培育基地提灌噴淋工程一處,幫助前渠村進一步提升苗木培育產業。同時,協調慶陽市林草局給瓦窯村、宋莊村農民合作社合計無償投入2年生油松苗60萬株,價值42萬元。

產業扶貧,是穩定脫貧的根本之策,各幫扶單位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幫農戶穩脫貧不返貧。

鄧家村位於馬蓮河河畔,沙質土地種出的西瓜、甜瓜格外香甜,村民也有著多年的種植經驗。

2018年年初,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出資70餘萬元建成了蔬菜大棚扶貧產業項目,佔地55畝,建設鋼架蔬菜大棚64座,種植西瓜、甜瓜和蔬菜等。

為了切實保障鄧家村貧困戶的切身利益,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與寧縣縣委、中村鎮黨委及貧困戶代表細緻溝通,決定成立聯合黨支部,同時成立「航寧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了58戶貧困戶,採取「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方式運營管理,大家齊心合力發展特色瓜菜產業。

合作社實行一年兩次分紅模式,第一次以貧困戶入股合作社獎補資金總額的16.8%進行分紅,第二次以「5+3+2」的模式進行利潤分配。確保58戶貧困戶每年可以拿到大棚收益的50%,大棚收益的30%用於參加勞動的貧困戶按照工分計算進行分成,剩餘20%的收益用於合作社發展基金。

2019年蔬菜大棚投產的第一年,合作社給貧困戶分了紅,最高的分到了7000多元,最少的也分到了3000元,分紅金額總計20多萬元。

村民王甲斌已年過七旬,他將自家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種甜瓜。除了土地流轉費外,他在合作社打零工,一年也有近2萬元的收入。

「這是多少年來,村裡最大的產業。一次收入這麼多,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王甲斌說。

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積極開展消費扶貧,發揮自身優勢,將幫扶村大棚所產甜瓜運往蘭州、西安、西寧等地。

「2019年以來,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先後在幫扶的鄧家村、劉家村及政平村購買了約150餘萬元的甜瓜、西瓜、黑豬肉和紅薯等農產品,解決幫扶村農產品銷售,帶動了貧困戶增收脫貧。並通過和西寧、西安等地聯繫,幫助幫扶村銷售農產品。」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駐村第一書記周軍說,通過消費扶貧的方式,集團為貧困戶增強發展產業的信心,同時助力合作社發揮引領作用,去年合作社共收益170餘萬元。

貧困戶既是消費扶貧的幫扶對象,也是消費扶貧產品的供應者。

省郵政分公司利用郵政網點、郵樂購站點、三農服務點、郵樂網等郵政線上線下渠道助推農產品進城,通過網絡走出去,初步達到轉變觀念、能人帶動、網絡傳播、增收致富的目的,將蘋果、小雜糧、土蜂蜜、土雞蛋等特色產品進行線上推銷,拓寬農民增收。

為了實現高效益,省郵政分公司給予盤克鎮物流寄遞費六折優惠,並安排縣分公司專員廣泛走訪農戶,給農戶講網絡營銷知識,幫助農戶建線上平臺、做推廣。2019年1至10月,委託寧縣郵政給湘樂鎮贈送蘋果箱2915件,通過郵政寄遞蘋果2萬多公斤,助農增收13.47萬元;為盤克鎮贈送蘋果箱6544件,通過郵政寄遞蘋果3.9萬多公斤,助農增收25.9萬元,同時為盤克鎮農民銷售土雞蛋、土蜂蜜、核桃、小雜糧和黃花菜等,助農增收5萬餘元。

各幫扶單位積極引導貧困戶發展特色產業,千方百計提高貧困戶的產業覆蓋率,同時加強農產品產銷銜接,搭建銷售平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為寧縣脫貧攻堅注入持久發展動力。

黨建引領 扶志凝心又聚力

圍繞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近年來,寧縣各幫扶單位將黨的建設與精準扶貧工作相結合,推動黨建和扶貧雙推進,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大組織保障。

各幫扶單位積極開展支部聯建活動,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省郵政分公司在注重開展多種形式的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同時,高度重視基層黨組織建設,堅持「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共同提高」的原則建立健全支部互幫互補機制,不斷提升黨員服務水平。先後出資6萬元為武洛村、潘村兩個村建設標準化黨建活動室,2019年與所幫扶的三個村籤訂了支部共建協議書,積極開展結對共建活動。

甘肅日報社、甘肅日報報業集團充分發揮報社特點和優勢,加大精神扶貧力度,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積極發揮媒體宣傳優勢,突出精神扶貧,立足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努力將扶貧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甘肅日報及所屬子報、網站、客戶端、新媒體今年共刊發上百條有關寧縣脫貧攻堅的稿件,挖掘貧困戶脫貧典型和鄉村幫扶幹部典型,用身邊人的事跡教育貧困群眾。為4個幫扶村和兩個鄉鎮贈訂《甘肅日報》《甘肅農民報》《甘肅經濟日報》《甘肅法制報》等5種16份報紙,以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每日甘肅網為寧縣開闢「印象寧縣」宣傳窗口,對寧縣脫貧攻堅、生態文明建設、特色農產品、旅遊資源等進行全方位推介,提振當地幹部群眾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年初開展了「千副春聯進農家」活動,組織中書協、中美協和省書協、省美協近20名書畫家,書寫近千副春聯及500幅字畫贈送給幫扶村的村民,豐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助推了文明鄉風建設。

省人防辦協助舉辦廣場舞培訓班,豐富群眾業餘生活,協助舉辦了一次慰問演出,以及家居環境美、文化素養美、勤勞致富美、家鄰和睦美和愛心奉獻美為主題的「五美家庭」創建評選活動,表彰五美家庭17戶,樹立新風。

扶貧先扶志,脫貧先立勤。

為更好更快更紮實地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把就業扶貧作為帶領鄧家村脫貧致富的新出路,依託扶貧產業項目,開展電商培訓、經濟作物種植及養殖培訓等,為貧困戶提供自主擇業和自主創業技能。

2019年8月14日,鄧家村劉根學、鄧金旺、李彥玲等8個貧困戶歡欣雀躍地走上了人生的第一個工作崗位——鄉村綠化員(保潔員)。

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根據幫扶村新農村建設,提升村容村貌,增加貧困戶家庭收入專門設立了8個公益崗位,為每個公益崗位每月發放500元工資。2019年,該集團駐村幹部積極溝通引導幫扶村困難群眾,鼓勵他們到合作社務工,並按照當地標準足額發放了70餘萬元的務工費用。此舉解決了幫扶村出不去、沒能力、有特殊困難群眾的生活問題,增加了群眾收入。(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鞏 煒 李近遠 文 潔)

來源:甘肅日報、新甘肅客戶端

編輯:賀靚(見習)、李丹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寧縣」一...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寧縣 】一幫到底斬窮根——各級幫扶單位助力寧縣脫貧攻堅紀實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在寧縣脫貧攻堅戰的實踐中,各級幫扶單位積極響應號召,投身這場與貧困的決戰之中。曾經貧瘠的土地一改前貌,老百姓的房前屋後修了平整的水泥路,鋼架大棚裡種著瓜果蔬菜,油松側柏翠綠遍布,土蜂蜜讓生活更甜蜜,老百姓看病上學更加便利,電商扶貧讓農產品有了更多銷路。村裡條條水泥路延伸到家家戶戶,村民們祖輩傳下來的土窯洞被磚瓦房替代,村民們業餘活動的文化廣場設施齊備,這裡已看不到貧困村的印記。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黨建引領增...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黨建引領增活力 小康路上邁大步——清水縣抓黨建促脫貧紀實近年來,清水縣始終把抓黨建促脫貧作為頭等大事,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強化基本保障,加大培訓力度、增強能力素質,加大選拔力度,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班子,以黨建促脫貧,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黨建引領活力足,小康路上邁大步。還是那些山山水水、還是那些村村落落,如今的清水人,產業有了、收入多了、幸福指數高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卓尼...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卓尼】美麗藏鄉日日新——卓尼縣因地制宜深入推進脫貧攻堅綜述(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昝 琦 李近遠 顧麗娟)【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卓尼】「秘境卓尼」譜新篇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美麗藏鄉日日新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卓尼】美麗藏鄉日日新——卓尼縣因地制宜深入推進脫貧攻堅綜述新建並投入使用的卓尼縣商業街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韋德佔黨的十八大以來,卓尼縣緊抓黨建引領核心工程,瞄準脫貧攻堅「靶心」,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堅持精準施策,因地制宜探索符合當地實際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路徑,上山下鄉抓脫貧、眾志成城奔小康,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強保證。2019年4月,卓尼縣實現整縣脫貧摘帽。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隴西」內幫外...
    內幫外扶,齊心協力摘窮帽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蹇勇德 左玉麗 杜雪琴 齊興福脫貧攻堅需要全社會的總動員。在定西市隴西縣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帶著團隊、帶著資金、帶著項目、帶著熱情,投入到脫貧攻堅這場必須打贏打好的硬仗中。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合第一村的甜美日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百合第一村的甜美日子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沈麗莉花開九載為輪迴,一朝出土身如玉。每一顆蘭州百合的清甜香糯裡,都有一個與時間有關的故事。400多年來,一代又一代淳樸勤勞的七裡河人秉承耐心與堅守,以十年為一輪迴,在這片獨一無二的「原產地」上悉心培育,造就了這味道甜美、食藥同源、色澤如玉的上乘極品「蘭州百合」。9月17日,被譽為「天下百合第一村」的七裡河區袁家灣村,上線阿里巴巴豐收購物節,被授予了天貓「正宗原產地」稱號。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華夏東極撫遠:「一島三區」+五大產業 全力...
    東北網6月23日訊(記者王春穎)日前,隨著「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主題採訪報導活動第一小分隊的腳步,記者走進撫遠市,體會華夏東極這片土地上的小康生活。撫遠轄五鄉五鎮,區位獨特,有邊境線達212公裡,對應口岸為俄遠東最大城市哈巴羅夫斯克,擁有世界唯一的內陸「兩國一島」黑瞎子島。撫遠資源豐富,是全國產糧大縣。境內有黑龍江、烏蘇里江兩條界江,有「中國鱘鰉魚之鄉」「中國大馬哈魚之鄉」美譽。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橫坑山裡尋茶香
    2015年11月,在廣東省十大品牌宣傳調研推廣活動中,橫坑茶以味甘、清香、耐泡等特點獲得專家一致認可,被榮選為 「廣東省茶葉十大品牌」。隨著橫坑茶本土品牌的崛起、茶葉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橫坑茶園成了惠東當地頗具規模的典範茶園,賴秀雲的茶園堅持人工採摘,精心選採一芽兩葉,日常採摘的村民超過70名,每人每天收入超過200元,採下一葉嫩茶牙,便多了一份收入,抽走了一份窮根。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魅力東臺村
    太子河區作家協會積極響應中宣部開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活動要求,組織作家到區示範村採風活動。聽說下王家鎮東臺村魅力無窮,遠近聞名,「百聞不如見」,決定首選東臺村感受其魅力。區作協一行8人在作協主席李德奇帶領下前往,從下王家鎮車行十多分鐘就到了東臺村。下車後,一股清風吹來感覺特別涼爽。眼前的景象更讓人驚訝,筆直的道路,成行的花草,整齊的銀杏,寬闊的綠野,彩磚紅瓦的房子一排排,花樣各異的建築一座座,這樣乾淨整潔的村貌,讓人有點異想不到。初識東臺村感覺魅力無窮,讓人感慨。
  • 「脫貧攻堅」甘肅省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殘疾人一個不落地實現全面小康,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困中之困,艱中之艱,難中之難。近年來,在甘肅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堅強領導下,甘肅省各級殘聯以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為主線,以推動助殘脫貧政策落實落細、開展問題排查整改、實施助殘脫貧項目、做好穩定就業工作為重點,精準施策、靶向攻堅,創新模式、完善機制,通過一系列「組合拳」,全省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高質量開展,交出了一份優異答卷。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七彩丹霞映新村
    七彩丹霞的美景陶醉著遊客的身心,也讓當地村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8月19日,記者隨中宣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採訪團走進張掖市,傾聽丹霞旁的一個貧困山村的脫貧故事。起初,在丹霞邊土生土長的青年喬帥眼裡,丹霞「就是不長草的山,顏色比較獨特。根本沒想到會靠山吃飯。」
  • 「扶貧文苑」請準確使用「二半山區」一詞
    點擊標題下「迪慶脫貧攻堅」可快速關注「二半山區」一詞在迪慶州被廣泛使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它是機關公文和行政會議上的常用詞彙。近年來,隨著機關公文和媒體宣傳報導的需要,這一詞彙又被「激活」,成為了相關公文和新聞報導中的「熱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記者手記:元古堆村的新變化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記者手記】元古堆村的新變化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朱 婕>6月10日一早,我們剛進村,就遇到一戶農家樂紅紅火火地開張。山綠水亦清,眼下的元古堆村,因為脫貧而變美。藍天下,錯落有致的民居、遍布田野的農作物,與青山綠樹交相輝映,美如圖畫。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靜樂:藜麥香 日子旺
    開欄語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於人民。小康源自奮鬥、小康點亮生活。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堅持人民至上理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人民過上好日子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強化責任擔當,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我們從今日起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貼近火熱生活、走進群眾心坎,在充滿溫度與感動的小康故事裡,感受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匯聚起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
  • 甘肅又一個脫貧宣傳周啟幕 融媒展清水縣脫貧成效
    本網訊(記者 田野)9月28日,甘肅省清水縣「脫貧攻堅宣傳周」發布活動暨脫貧攻堅主題成就展在蘭州啟動。這是由甘肅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省扶貧開發辦公室、甘肅日報社共同主辦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甘肅省脫貧攻堅縣(區)宣傳周」第九場發布活動和成就展。甘肅省委宣傳常務副部長高志凌出席並宣布成就展開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臨洮縣衙下集鎮中河路...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中河路「變形」記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崔銀輝 通訊員 王亞海 趙彥雷「「碼上監督」推行以來,有群眾在「碼上監督」留言反映,邊海公路通向衙下集鎮中川村肖家河社的中河路,到處坑坑窪窪,影響通行,給附近村民的生產生活帶來不便。臨洮縣紀委監委接到反映問題線索後,立即派第五紀檢監察室工作人員趕赴中川村了解情況。通過實地走訪,發現中河路有一些碾起的泥土和塌陷的坑窪,無論行車還是步行,的確不便。
  • 從「失控」走向「必然」,Facebook 們要學會玩一場「無限遊戲」
    Facebook 數據洩露事故爆發後在數周內,「劍橋分析利用 FB 用戶數據操縱美國大選」,「Facebook 忽視用戶隱私數據保護」、「Facebook 出賣用戶隱私數據牟利」,成為外媒報導的幾大主題。《紐約時報》等外媒也不斷利用新的細節、證據,加強、加深事件的影響。用戶隱私數據的收集、使用、保護是一個全球化的話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市民羨慕「島民」 這裡是遂寧聖蓮島
    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惡劣,出行交通十分不便。另外,生產方式粗放,直排式作坊多且零亂。聖蓮島風光為了改善環境,恢復生態,2009年遂寧市啟動了該島的徵地拆遷和防洪堤建設;2013年底,啟動了觀音湖下穿隧道的建設。2014年起,全面推進了環境恢復、生態治理、保護性開發。
  • 玉門市脫貧攻堅宣傳周受矚目
    11月23日,玉門市「脫貧攻堅宣傳周」發布活動暨脫貧攻堅主題成就展在蘭州開幕新甘肅客戶端蘭州11月27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王佔東)本周,由甘肅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和甘肅日報社共同主辦的「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從「失控」走向「必然」,Facebook 們要學會玩一場「無限遊戲」
    Facebook 數據洩露事故爆發後在數周內,「劍橋分析利用 FB 用戶數據操縱美國大選」,「Facebook 忽視用戶隱私數據保護」、「Facebook 出賣用戶隱私數據牟利」,成為外媒報導的幾大主題。《紐約時報》等外媒也不斷利用新的細節、證據,加強、加深事件的影響。用戶隱私數據的收集、使用、保護是一個全球化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