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8年我發現: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2020-12-12 聯商網linkshop

一個五線小城的咖啡館,開了8年。

一年房租4~5萬,一月營業額5萬打底。

能活得這麼滋潤,在於老闆看透了一個本質: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怎麼理解呢?

-01-

五線小城,開8年咖啡館,月入5萬起

楊永海不是一位典型的咖啡館老闆。

很多開咖啡館的,都是連續創業者。開了關,關了開。

楊永海不一樣,他是一次性創業者。

2012年12月30日,他的咖啡館在五線城市恩施開業,如今快8年了,還沒倒閉。

提起五線小城的咖啡館,我立刻腦補出一副老闆苦哈哈、店裡打撲克嗑瓜子鬧哄哄的場景。

這老闆能堅持8年,得對咖啡有多熱愛啊。

但似乎不是這樣。

楊永海微信名叫「半閒咖啡館」,也是店的名字。個性籤名寫的是:一半忙,一半閒,營業時間12:30-22:00。

一半忙一半閒的半閒咖啡,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一上午都是自己的時間,確實是半閒,一點也不苦。

更令人羨慕的是,在五線小城,半閒咖啡一天出品50~100杯,每月營業額5萬打底。

店裡算上他4個人,房租一年4、5萬,你算算他能賺多少。

有自由有錢賺,這倒是實現了很多人最初開咖啡館的夢想。

但是我發現:作為一位老闆,楊永海對自己的店有很多「誤解」。

他說,半閒咖啡館位置非常好,處在城市中心偏一點點的位置,跨度幾條街,空間距離散發性均等,城市的任何一個區域都能到。

然而,從大眾點評看,這家店位於一棟建築的二樓,門店的「半閒」logo很需要一些文化才能認出來,不少人都是找了半天才能走到。

半閒咖啡,圖片來自半閒咖啡

他還說,小城喜歡喝咖啡的,80%都是這家培養起來的,店裡來的都是熟客。

但在大眾點評的評價看,有不少是旅遊專門搜過去的。

我都懷疑,開店這8年,他就沒好好考慮過經營的問題,都把時間花在琢磨金句上了。

因為楊永海有一句話十分經典,他說: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這麼說,是不是太抬高自己了?

還真不是因為他驕傲。小咖啡館開到最後,和星巴克的邏輯是一樣的。

怎麼理解呢?

-02-

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差別

技術標準化是前提

開店到第3年,楊永海終於捨得花錢到武漢培訓了一下咖啡技術。以前,他都是上網找資料自學的。

主要是這回,他感受到了瓶頸。

培訓之後,更新了咖啡理念,學了好的萃取方式,讓咖啡、牛奶升級。以前用純牛奶,後來改變觀念用巴氏殺菌奶,將整杯咖啡從味道和香氣上進行提升。

到2017年又更換了設備,將1萬多的機器換成近十萬的雙頭咖啡機。以保持研磨度、萃取定量,並反覆練習評測,持續穩定的出品度。

在他看來,在小城開的咖啡館,千萬別有小城思維,要和大城市接軌。讓去過大城市喝咖啡的人也覺得不錯,才能提高他們的認知和忠誠度。

更換機器等,與大城市接軌,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開店8年,半閒咖啡在配方、操作流程上早已實現標準化。多長時間倒杯水、多長時間出品,都有手冊。

在出品上,星巴克不也是這麼做的麼,咖啡豆品質升級、一套標準的連鎖化操作細則。

這方面,星巴克和小咖啡館都是一樣的,只是標準化的程度不一樣。

空間要能跟得上潮流

和大城市同步,環境也要保持一致。

2017年底,半閒咖啡重新裝修了一次。

裝修之前的半閒咖啡,圖片來自半閒咖啡

原來的風格很「土」,裝修後走簡約路線,能持續長久的審美度。白牆木地板,北歐+loft風格,看著確實年輕了很多。

另外,整個空間結構也變了:從原來的1層50平,改成2層半近90平,增加了座位。

新的半閒咖啡,圖片來自半閒咖啡

原來是鋼化玻璃,外面廣場舞吵鬧,還按顧客建議,換成了雙層隔音玻璃。

整體下來花了30多萬,但營業額也翻了番。

和半閒一樣,星巴克這幾年也是在空間上花心思,又是開工坊店,又是在天津的老建築裡開店。

空間以舊換新,保持客戶體驗持續提升,讓熟客新客都有期許,對大品牌小門店都是一樣的。

用產品創意激發活力

這兩年,咖啡館裡很流行做創意咖啡。

楊永海也常在店裡和夥伴測試,學習喜茶、星巴克推出的新品元素,比如阿芙佳朵,是加冰淇淋、加濃縮的。他就根據當地消費者喜好,改成加牛奶、可可粉的,做出層次感。

今年上半年,星巴克一口氣出了8款有茶有酒有咖啡有水果的產品,平時一到節日還出限定款。

半閒咖啡也一樣,每季度也會推出新品,提供新鮮度、曝光度。

半閒咖啡的菜單,圖片來自半閒咖啡

但在楊永海看來,比產品更重要的是,做創意咖啡是為了提升團隊的年輕心態。

創業時間長了,需要偶爾玩一下,培養更有創意的心態。沒有持續創新,就沒有心態持續創業。

但在售賣上,最後還是回歸經典產品。因為咖啡喝到最後,不是虛有噱頭,是習慣。

把關係維繫在人文情感上

喜歡喝咖啡的,大多講情懷。要培養回頭客,除了硬功夫,得加點人文情感。

在這方面,星巴克靠「第三空間」理念,靠令很多人覺得「高逼格」的追崇心態,靠發自內心的微笑等人文細節做連結。

小咖啡館就要靠老闆個人魅力,靠打造KOC。

人文情感培養回頭客,圖片來自半閒咖啡

開店8年,楊永海還是天天到店,在吧檯做咖啡、和客人聊天。

早幾年,他能記住幾百位顧客,知道他們喜歡喝什麼、不喜歡喝什麼。和我說話時,他語速極快,什麼話題都能接得上,想必這是聊出來的功夫。

在他看來,80、90%的客人是沒有忠誠度可言的,只有把文化元素做好,才會有依賴度。

在重視人情關係的小城裡,打造出人性化、包容度,新朋友進來就能聊起來,老朋友才會越攢越多。

-03-

獨立咖啡館,用質量表達情懷

咖啡行業裡有個怪現象:開店前,該談生意時講情懷;開店後,該講情懷時談生意。

開店初期,不講商業運作,不管經營方法,不計算成本盈利,全按自己構思的想像來裝修、買機器,不喜歡的客人轟出去。

開店幾年後賺到錢,心思就活了,要不要加盟開更多店,或者做培訓、做供貨、投資其他生意,再不行乾脆當甩手掌柜,再難有心思安安靜靜賣咖啡。

獨立咖啡館,用質量表達情懷,圖片來自半閒咖啡

因為開咖啡館,實在不是個賺大錢的生意。

然而,半閒咖啡開了8年,沒有倒閉,沒有加盟,沒有分店。

楊永海依舊是半閒式生活,每天到店,和熟客聊天做咖啡。

最後我忍不住問:獨立咖啡館這樣開下去,上限在哪裡?

在他看來,咖啡館的上限是星巴克。是日本的匠心小店。

或者,沒有上限。行業在不斷往上走,即使一家小店,也有不斷需要探索的地方。

和當初一樣,帶著一絲衝動,用質量把情懷長久地表達出去。

(來源:咖門 政雨)

相關焦點

  • 小咖啡館生存樣本:這6家店,憑什麼都賺錢?
    接下來幾天,將奉上2019年精華內容集錦。 先從別人家的店開始,看看那些賺錢的咖啡館,都有哪些秘籍? 這位星巴克前員工借鑑星巴克的一整套模式,樹立品牌意識,和星巴克學服務、學運營,做出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夥伴服務、運營體系。
  • 小咖啡館生存樣本:這6家店,憑什麼都賺錢?
    接下來幾天,將奉上2019年精華內容集錦。 先從別人家的店開始,看看那些賺錢的咖啡館,都有哪些秘籍? 這位星巴克前員工借鑑星巴克的一整套模式,樹立品牌意識,和星巴克學服務、學運營,做出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夥伴服務、運營體系。
  • 超大店:1200平獨立咖啡館、挨著星巴克開,這是什麼玩法?
    Sugarman素飲·糖人(以下簡稱糖人),是我採訪過最大的獨立咖啡館。1200平面積,還大膽地開在了星巴克隔壁。開業4年,年營業額做到了800萬。在「能開小就不開大」、10平小店盛行的咖啡圈,這種「特大型咖啡館」是怎樣生存的?
  • 昆明多家小眾咖啡館艱難前行,瑞幸、星巴克等連鎖品牌優勢凸顯
    「在一線城市的小咖啡館要比二三線城市好很多,喜歡小咖啡館的人基本對咖啡有所了解,像昆明大部分都是跟隨潮流,哪裡有檔次,哪裡人就多。這樣一來,品牌連鎖的優勢一直凸顯。」昆明一家小眾咖啡館的咖啡師表示。另一端,一些連鎖品牌相繼搶灘昆明咖啡市場。近一年來動靜比較大的是瑞幸咖啡,經歷了一年多的發展,其在昆明開店數已超過60家。「這些大店進駐,大量的客源被吸引走了。」
  • 勸人別開咖啡館是日行一善?開店10年的人怎樣了?
    作者 | 羅志嘉 小咖啡館單打獨鬥,習得十八般武藝 前幾天我去了汕頭潮南區的雅小館,這家咖啡館開在市井間,背後是居民樓,隔壁是雜貨店。
  • 咖啡館與咖啡西餐廳,星巴克咖啡與塞納左岸咖啡模式差別有多少?
    接下來,我們還是說回咖啡,內容也是關於細分市場需求的,關於咖啡館和咖啡西餐廳。咖啡館與咖啡西餐廳咖啡館中包含的產品類型主要是飲品類的,如美式咖啡、卡布奇諾、摩卡、冰萃、手衝以及特色創意飲品,如星巴克的星冰樂。除了飲品類,一些咖啡館還會帶一些甜品類的產品。
  • 一張圖對比上海、臺灣連鎖咖啡館與獨立咖啡館分布
    1998年,星巴克進駐臺灣,掀起一波商業連鎖咖啡店的潮流,臺北的咖啡店也就越開越多。剛剛結束兩年臺北生活的新一醬回到上海後發現,上海的咖啡館突然「爆發」了,更有趣的是,越來越多的臺灣人在上海開起了咖啡館。在統計了臺灣愛評網和大眾點評上的數據後,新一醬發現臺北擁有3271家咖啡館,上海擁有5296家。
  • 500米之內開三家星巴克,背後有什麼開店邏輯?
    1、500米之內連開三家星巴克?   我們在選址開店時都會先觀察目標周圍的品類、消費能力等因素,如果一條街上同品類店的數量很多,那麼我們則會選擇避開眾多的競爭對手。 然而,星巴克卻並沒有這麼做,而且還玩起了「自相殘殺」的戲碼,這是怎麼回事呢?
  • 青山咖啡館開店通告
    我想開家咖啡館,名字就叫青山咖啡館。開咖啡館的目的是為了實現文化交流,用我的場地舉辦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平時靠賣點小吃維持收支平衡。
  • 即刻APP開咖啡館;百勝中國加速開店;星巴克翻盤
    所長咖啡周報 百勝中國咖啡品牌加速開店 星巴克翻盤 根據最新的數據,今年前6個月,雀巢集團有機增長達到2.8%,實際內部增長(RIG)為2.6%,得益於美洲、普瑞納寵物食品和雀巢健康科學的持續增長勢頭。
  • 星巴克在500米之內開三家店 同地區開多店的邏輯是什麼?
    1、500米之內連開三家星巴克(需求面積:150-350平方米)?   我們在選址開店時都會先觀察目標周圍的品類、消費能力等因素,如果一條街上同品類店的數量很多,那麼我們則會選擇避開眾多的競爭對手。   然而,星巴克卻並沒有這麼做,而且還玩起了「自相殘殺」的戲碼,這是怎麼回事呢?
  • 咖啡館與咖啡西餐廳,星巴克咖啡與塞納左岸咖啡模式差別有多少?
    接下來,我們還是說回咖啡,內容也是關於細分市場需求的,關於咖啡館和咖啡西餐廳。咖啡館與咖啡西餐廳咖啡館中包含的產品類型主要是飲品類的,如美式咖啡、卡布奇諾、摩卡、冰萃、手衝以及特色創意飲品,如星巴克的星冰樂。除了飲品類,一些咖啡館還會帶一些甜品類的產品。
  • 文藝、有趣,構成杭城獨立咖啡館背後的「生存密碼」
    2012年,老野在運河邊開了一家「小滿酒館」,既賣咖啡也賣酒。他告訴記者,小滿算是杭州最早一批獨立小館子,但最終也歇店了。此前,他還在2006年到2009年開了三年小館子,結果血本無歸。「因為我們那時候什麼都沒趕上。2006年杭州沒有精品咖啡館,2012年喝精品咖啡的也是極小眾群體,意味著消費群體非常少,所以館子開不成功。」 老野覺得,從2015年左右,杭州的獨立咖啡館開始變多。
  • 咖啡館體驗報告:星巴克、COSTA、漫咖啡等藏有哪些秘密?
    (武林銀泰店)   體驗時間:4月17日晚上8點左右   這個時間的COSTA客人很少,可以隨意選擇窗邊視野最好的座位坐下,這裡最舒服的座位,是帶靠背和扶手的那種古典沙發,整家店裡一共只有6把,分散在兩端的角落裡,其餘就都是帶軟坐墊的靠背木椅,或者稍微小一點的簡易皮沙發了。
  • 揭秘全球最大的星巴克咖啡館,不僅賣咖啡,還賣茶和酒
    3.即使顧客一大早去了這家咖啡館,也是非常熱鬧非凡的,幾乎找不到空閒的座位。4.該咖啡館就像Willy Wonka的咖啡工廠,整個烹飪流程都在顧客的眼皮底下進行,包括烘烤和包裝豆類等。5.據悉,星巴克與阿里巴巴合作,為該店鋪打造了特別的VR視覺體驗。
  • 肯德基十幾元一杯的咖啡和星巴克幾十元的咖啡,差別在哪裡?
    肯德基十幾元一杯的咖啡和星巴克幾十元的咖啡,差別在哪裡?提起咖啡館,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想到了星巴克,在不少人眼中,星巴克是逼格的代名詞,喝星巴克的時候還得先拍個照發到空間才行,星巴克一杯咖啡都要好幾十元,那麼它和肯德基裡邊那種十幾塊錢一杯的咖啡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呢?
  • 超大店:1200平獨立咖啡館、挨著星巴克開,這是什麼玩法?
    Sugarman素飲·糖人(以下簡稱糖人),是我採訪過最大的獨立咖啡館。1200平面積,還大膽地開在了星巴克隔壁。開業4年,年營業額做到了800萬。在「能開小就不開大」、10平小店盛行的咖啡圈,這種「特大型咖啡館」是怎樣生存的?
  • 昆明多家小眾咖啡館艱難前行,瑞幸、星巴克等連鎖品牌優勢凸顯
    小眾咖啡館發展受限 連鎖品牌優勢愈發明顯「感謝疫情,讓我淘汰了文化巷的街邊小店。」這是八兩海咖啡館經營者蘇天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的話語。在大眾點評上,八兩海曾長期在口味、評價、環境、服務等榜單上位居昆明同行前列。
  • 這些年開在醫院裡的咖啡館,怎麼樣了?
    我們見過咖啡館開在街邊,開在商場裡,開在辦公樓裡,開在高層建築之上,開在酒店裡,開在帳篷裡,經營著咖啡飲品、蛋糕、麵包、曲奇、糖果、冰淇淋、西餐、書籍、禮品等。而咖啡館開進醫院,這個在國內是悄然進行的?
  • 在肯德基十幾元一杯的咖啡和星巴克幾十元的咖啡,差別在哪裡?
    提起咖啡館,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都想到了星巴克,在不少人眼中,星巴克是逼格的代名詞,喝星巴克的時候還得先拍個照發到空間才行,星巴克一杯咖啡都要好幾十元,那麼它和肯德基裡邊那種十幾塊錢一杯的咖啡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