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咖啡館生存樣本:這6家店,憑什麼都賺錢?

2020-12-26 騰訊網

又到年末,都陸續放假了吧?

從今天起,《咖門》春節特別節目準時上線。接下來幾天,將奉上2019年精華內容集錦。

先從別人家的店開始,看看那些賺錢的咖啡館,都有哪些秘籍?

一個15平咖啡外賣小店的反瑞幸阻擊戰

仰望咖啡,一個開在長沙的15㎡社區小店,原本歲月靜好地做著自己的小生意。

然而開店3個月後,離它100米遠,來了家70多㎡的瑞幸,就開在對面,使其日營業額直接從1000降到200元。苦熬五個月後,老闆決定反擊。

15平的仰望咖啡

小店VS大連鎖,反擊戰怎麼打?這位老闆總結出一套兵法:

產品:發揮小店靈活優勢,提升創意;

會員:對抗瑞幸補貼,降低充值門檻;

運營:升級外賣包裝,突出小店溫情;

營銷:巧用外賣平臺推廣,積極蹭熱點。

學習星巴克,在三線小城開連鎖

很多人對咖啡行業的印象,簡單粗暴地分為2種:數得過來的大連鎖,和數不過來的獨立小店。

但總有一些老闆不甘於「歲月靜好」,想做品牌,蘇湧是其中一位。他在三線小城一口氣開了7家店,成了當地第一個連鎖咖啡品牌。

這位星巴克前員工借鑑星巴克的一整套模式,樹立品牌意識,和星巴克學服務、學運營,做出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夥伴服務、運營體系。

從產品到空間,一直在找到自己

藏在胡同裡的網紅咖啡館,如何把選址劣勢變優勢?

我們常說,「7賠2平1賺」是咖啡行業現狀;

我們還說,選址對一家咖啡館而言,決定了80% 的盈利因素。

但在北京,有個叫「大小」的咖啡品牌藏在胡同裡,把「不好找」、「人少」的選址劣勢變優勢,3年開4家店,還都盈利。

沒有人流的選址,如何把人吸引過來?老闆做了這些事:

把門店融為胡同文化一部分;

在18平米內「販賣空間」;

在門店做展覽,吸引同調性客戶;

策劃酷的活動,吸引酷的靈魂。

把空間讓出來,把人吸引過來

巧妙規避掉好位置、高房租、強競爭力的激烈環境;選擇和本身調性更符合的位置低成本試錯,通過營銷、設計將人引進來,更長久地延續一家店的生命力。

還想了解更多,看這篇:我3年在胡同裡開火4家咖啡館。

在北京1年開3家賺錢的咖啡館

這兩年,在Manner咖啡的帶動下,10平左右的外帶型小店,如雨後春筍般崛起。

FLYKOI COFFEE,這家開在帝都高端寫字樓的小店。本以為咖啡優質客戶密集,產品和運營過硬,又有Manner做參考,生意不會太難做。但現實很骨感。

FLYKOI COFFEE三裡屯SOHO店,圖片來自搜狐

彼時正是瑞幸瘋狂補貼、風生水起之時,重新分析市場後,老闆遊鴻達想到了一套新打法:學習瑞幸,用瑞幸的打法開闢出小店的生存之道。

優惠大:帶好友來,免費得一杯;

社交屬性強:推社群,建「流量池」;

新零售模式:自建小程序,在線點,到店取;

客單價高:售賣烘焙豆,提升客單價;

重品牌勢能:區域內密集開店,提升品牌勢能;

10㎡小店,日銷350杯,每月淨賺8萬塊

南京明瓦廊一家名叫「么逗咖啡」的店,面積僅有10平米,只能外帶或外賣。卻能做到日出杯300~350,月營業額20萬。

么逗咖啡門店外景,圖片來自大眾點評

這家店是怎麼做到的?老闆和我透露了他的「武功秘籍」:

六脈神劍:拋開形式,把咖啡館當奶茶店開;

一陽指:用出品穩定,俘獲大眾;

降龍十八掌:搞好會員體系,招招制敵;

凌波微步:外賣要快,保證客戶體驗;

小無相功:緊跟市場趨勢,創新產品;

你也想做精品低價的外帶店?學學老闆的秘籍:

三線小城,咖啡外賣上線一周賣150+杯

上面說了阻擊瑞幸、參考瑞幸,確實這一年,開小店的老闆和瑞幸可以說是相愛相殺。最後說個直接用了瑞幸模式的。

瑞幸的思路,就是把店開小,做外賣。有個小店就是這樣,在沒有瑞幸咖啡的三四線城市,一開業就瞄準外賣,一周在線上賣了150+杯。放在咖啡行業,這是個能拿得出手的成績。具體是怎麼做的:

價格:直接對標本地低價,攪亂熟人圈子;

性價比:用折扣打價格戰,靠包裝造價值感;

選址:選址中心城區中間地段,直擊目標客群;

儀式感:外賣附贈卡片進行流量轉化。

精緻的分別打包形式,體現價值感

梳理完會發現,只要用心經營,開咖啡館並不是都難賺錢。

當然,以上只是採訪案例,不代表市場共性,任何類型的門店都會有好的壞的結果。

我們將不斷挖掘做得好與不好的案例,記得來年還繼續看咖門,看別人家經驗,漲姿勢呦!

咖門第二本書來了——《拜託了!請開一家賺錢的飲品店》,這本書主要圍繞開店方法展開,匯聚了我們新近500天對行業的觀察和思考,乾貨滿滿!

相關焦點

  • 咖啡館生存狀況調查:至少1萬家店可能撐不下去
    為明確飲品行業疫期形勢,凝聚共識、助力決策,繼疫期茶飲門店生存狀況調查後,咖門以中小規模、獨立咖啡門店為主樣本,通過回收到的2000份有效問卷,和對數十家咖啡品牌創始人的採訪,進行了疫情下的咖啡門店生存狀況調查。 報告核心包括:咖啡門店實際受損調查、當前營業的現實壓力,以及疫情暴露給咖啡行業的機會點。以下為詳細內容。
  • 開咖啡館到底賺不賺錢?該怎麼賺?-虎嗅網
    (3)產品 小編我點了一杯香草拿鐵,口感濃鬱醇香,比在便利蜂買的自助咖啡口感稍好。蛋解創業是在周六晚上7:30去探訪的,當時在店員工3人,店內8個顧客,基本都在商務洽談。在探訪的一個半小時之內,有6個人進店,4人在店消費,2人自提帶走。
  • 餛飩店改建成山野咖啡館,每杯咖啡都是一座「雪山」
    於是,當疫情略有緩解、恢復自由進出後,王飛立馬和朋友們商量著租下了居住辦公地附近的房子,那裡曾經是一間餛飩店,他們要用這間餛飩店把自己的山野 BC 夢搬進現實。因為已經擁有了較為豐富的酒吧經營經驗,山野咖啡館到了晚上也會變成一間小酒館,白天 10:00-17:00 經營咖啡和酒精類,傍晚 19:00 - 凌晨 1:00 ,咖啡時間結束、切換為清吧模式。「別再問我咖啡能不能賺錢,這是熱愛!當然,我們晚上還是一個小酒館,應該可以賺錢。」山野咖啡館是一個有關夢想的故事,王飛希望有一天能在山野裡開一家真正的「山野咖啡館」。
  • 杭州街頭迷你咖啡館瞄準年輕客群 容易賺錢嗎?
    報亭咖啡很迷你 在城西天堂軟體園工作的小六算是半個咖啡控,前段時間他發現公司附近新開了一個咖啡館,名叫三分之二。「一名店員,兩三個座位,四五款咖啡,簡簡單單的好喝。」就在黃龍附近的嘉華國際,一家名為Berobello的咖啡館最近也悄悄開業了,它其實是這個網紅品牌的第二家店。從去年開始,杭州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網紅咖啡館,都有一個共同特點:迷你。
  • 怎樣開一家賺錢的咖啡館
    趙珂僮:咖啡館,只講專業行不通  作為國內知名連鎖品牌「雕刻時光」的聯合創始人,Sayes品牌創始人,趙珂僮在十年創業路上「摔過無數次跤,掉過無數次坑」,用了十年時間使「雕刻時光」由北京僅有的三家高校店發展為在全國擁有60餘家咖啡館、三家咖啡學院的大型連鎖企業,在咖啡館經營方面有著絕對的話語權。
  • 開家咖啡館 不圖賺錢圖快樂
    而有的咖啡館,雖然開張才一年多,已積累了不錯的人氣。楊建輝認為,這與老闆的經營理念有關,小咖啡館必然不是「來錢快」的行業。除了經濟效益外,老闆在開店過程中獲得的快樂,也應算作附加值。在光谷軟體園裡,有家小有名氣的咖啡館,名為demo咖啡。每天,會有不少周邊寫字樓裡的IT人士,將辦公室裡的工作帶到咖啡館裡完成,理由是「這裡的環境,更適合靜下心來做事」。
  • 揚州90後小夥開「貓咪咖啡館」 不為賺錢公益營業
    手捧一杯咖啡或奶茶,拿起一本書坐上一下午,身邊有各種貓咪包圍陪伴……近年來,「貓咪咖啡館」在各地興起。而揚州一位「90後」小夥張勝在皮市街開了家公益貓咪咖啡館,收入完全用來供給貓咪開銷,消費者看上店內貓咪還可以申請領養。
  • 咖啡館賺錢嗎?每個月賺個十幾二十萬都是有的
    1、不好說按照現在市場的行情來看,「開咖啡館賺錢嗎?」還真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因為就算是在同一座城市中,有的咖啡館是賺錢的,而有的咖啡館是不賺錢的。有些咖啡館到了周末,連預約都很難,而有些咖啡館就算是擺出了大力度的優惠活動,也沒有幾個人來喝咖啡。
  • 泰國開咖啡館,不賺錢,為啥還這麼開心?
    出門了就不想很早回家,所以停下來到路邊的一個小咖啡館坐坐。 來到一家普通不過的咖啡館,其實泰國人都有喝咖啡的習慣,對他們來說是日常,就跟中國人習慣喝茶一樣,但似乎他們更徹底。幹活累了就去咖啡館休息一下順便喝點飲料,所以咖啡館是多如牛毛,任何一個地方哪怕荒郊野外都能找到舒服的咖啡館。
  • 開店8年我發現: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
    一個五線小城的咖啡館,開了8年。一年房租4~5萬,一月營業額5萬打底。能活得這麼滋潤,在於老闆看透了一個本質:小咖啡館的生存法則,和星巴克沒有差別。怎麼理解呢?-01-五線小城,開8年咖啡館,月入5萬起楊永海不是一位典型的咖啡館老闆。
  • 東京探店 | 23家東京咖啡館巡禮
    那怎麼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這些巷弄咖啡館巡禮呢?下面就幫大家整理出23家好看,好喝又好拍的咖啡館,兼具歇腳、拔草、充電和拍照等多種打開方式!是我近期最喜歡的2家東京咖啡館之一,另一家是誰?猜猜看~📍中目黑店:東京都目黑區上目黑2-14-1📍八雲店:東京都目黑區八雲4-10-20📍本店:東京都世田谷區奧沢5-1-4
  • 超大店:1200平獨立咖啡館、挨著星巴克開,這是什麼玩法?
    Sugarman素飲·糖人(以下簡稱糖人),是我採訪過最大的獨立咖啡館。1200平面積,還大膽地開在了星巴克隔壁。開業4年,年營業額做到了800萬。在「能開小就不開大」、10平小店盛行的咖啡圈,這種「特大型咖啡館」是怎樣生存的?
  • 文藝、有趣,構成杭城獨立咖啡館背後的「生存密碼」
    編者按:本文來源於「每日商報」,原標題《瀰漫的香 明亮的窗 文藝的風格 有趣的靈魂 杭城獨立咖啡館背後的「生存密碼」》,作者 祝雲燕,36氪經授權轉載。 一個工作日的午後,氣溫在攝氏30度左右,拜訪完客戶的小樓在附近找了家咖啡館坐著休息。
  • 如何打造一家賺錢的水族店,模式可複製店店都可行
    魚缸2020年是糟糕的一年大多數人都在感嘆生意難做,水族行業也一樣,時不時聽到各地水族市場店鋪有堅持不下去關門歇業的,如何開一家賺錢的水族店是很多人想知道的,今天名亨水族就來談一談那些賺錢的水族店都有什麼奧秘
  • 開咖啡館半年,試了所有推廣後,我開始賺錢了
    2個月時間,從日售10杯到日售50杯;半年時間,從平本到開始賺錢。 這是湛江市一家小咖啡館D.COFFEE的故事。 都說咖啡行業「7賠2平1賺」,靠咖啡賺錢,難上加難,特別是初創咖啡館。 D.COFFEE主理人阿雪把去年那段從開店到盈利的過程,用文字記錄了下來,咖門整理成文,分享給你。
  • 日本大阪最不可錯過的6家咖啡館
    到1930年代光東京就有了三千多家咖啡專門店。二戰時期日本暫停咖啡豆進口,但戰後迅速復甦,1960年代,日本中產階級飛速崛起的同一時期,全日本已有16萬家咖啡店。現今日本的咖啡文化層次是非常豐富的,既有老派傳統獨立咖啡店,亦有主打意式咖啡的現代派咖啡館。
  • 全世界都在追捧這 7 家咖啡館,居然都在東京開店了!
    但是要問我哪有什麼適合凹造型的咖啡館,那我可得跟你掰次掰次了。近年來世界各地的時髦咖啡品牌紛紛選擇東京開設亞洲首家分店,一些時尚以及家居品牌還跨界推出咖啡館,世界上僅此一家,這極大地滿足了我喜愛尋找世界時髦美店的小小虛榮心。
  • 杭州這6家美炸天的咖啡館,連直男也會泛起少女心!
    >當然,可不止有星巴克才能喝咖啡要論環境下面的6家隨便一家都能秒殺星巴克757575daydream北歐小清新ins風>二師兄首先要介紹的一定是這一家ins風滿滿的daydream咖啡廳,整家店的風格以白色為主基調,星星點綴的綠色植物既清新又養眼,很適合北歐文藝風的女孩子來。
  • 這三家店,憑什麼火遍全球?
    到底什麼業態代表零售業的未來,今天,我們聊三家店,或許能找到答案。一家保持了30年的持續增長,讓711羨慕。一家只靠賣會員賺錢,成為芒格最想帶進棺材的企業。一家席捲整個歐洲,受歡迎程度超過沃爾瑪。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折扣店」。它們備受全球零售業追捧。它們就是堂吉訶德、COSTCO、奧樂齊。
  • 咖啡店越來越難開,這家店怎麼做到第7杯咖啡就賺錢
    但是請務必從美夢中醒過來,這只是理想中的咖啡館。現實中的咖啡館老闆除了要精通從咖啡豆烘焙到各種口味咖啡的調配。更要面對房租、人工、水電、客流量、翻臺率、坪效、盈虧平衡點等各種指標和難題。在山東德州有一家小咖啡店,總投資不超過10萬,12平米的店,老闆自己1個人經營。開業第1個月就盈利,每個月營業額都穩定上升,剛過去的4月,營業額比3月又上升了30%。網上評價非常好,口碑402條評價,零差評,回頭客消費佔比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