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聽聞印度又在拍電影了,題材是今年6月的中印衝突,電影名字可能就叫《加勒萬河谷》。
眾所周知,在這一場衝突中印軍吃了大虧,能夠確認的是自上校營長以下至少死亡20人,此外還有數倍於此的負傷人員,總損失還是很大的。
而在這前前後後的「冷兵器」式交鋒中,印軍也屢屢被打跑,相信大家在網絡上也沒少看到此類消息。
網上所傳的拍攝畫面,這藍色迷彩還以為是把美國海軍給「俘虜」了
按照印度的慣例,在戰場上佔了便宜,那要拍電影;吃了虧,尤其是吃大虧後,更要拍電影。
今年的這種情況,印度要拍個電影來提振人心,其實也是他們的慣例。
為什麼說這是印度慣例?我們也不是張口就來,下面就簡單舉幾個例子,因為印度這幾年來幹這種事兒實在是幹出癮來了。
2018年的時候,印度有一部叫《帕爾坦》的電影上映,這部電影是以1967年中印乃堆拉山口衝突為背景的。劇中的印軍自然是厲害得不行,只不過跟真實的歷史比起來,基本是反了過來。
我軍繳獲印軍鋼盔、槍械一部,並通知印軍打著白旗來領屍體
這場戰鬥,我軍犧牲32人,負傷91人,傷亡合計123人,斃傷印軍607人。這個戰損比甚至比1962年之戰還要略佔優勢一點,印軍不在電影上找補些,也是憋得難受。
同一年,印度還上映了《喬金德·辛格上尉》,主角是一名「神勇」的印軍軍官,以少敵多,把機槍玩出了花,近戰也近乎無敵。
可能是覺得用這種用電影轉敗為勝的方式有效果,印度在2019年的時候又上映了2部電影。
一部名為《72小時:永不磨滅的英雄》,一部名為《烏裡:外科手術式打擊》。前一部電影的背景1962年中印之戰中的一場戰鬥,後一部電影的背景是2016年烏裡事件後,印軍特種部隊進入巴基斯坦境內進行的報復行動。
我們先來談一談這個《72小時:永不磨滅的英雄》。
所謂永不磨滅的英雄,指的是印軍戰史上的「戰神」賈思旺 辛格 拉瓦特。
所謂72小時,按照印軍戰史的描述,此人曾在1962年東線戰場的努如郎地區憑藉一人之力就擋住了解放軍3天的進攻,並消滅了300多名解放軍。然後印度就以這個吹牛吹出來的戰績來當電影的素材去拍攝了。
可印軍真有此等神人嗎?
翻遍了解放軍東線作戰的戰史,筆者實在是沒找到印軍有哪個陣地可以擋住解放軍進攻3天的。
所謂的努如郎之戰其實是我方所稱西山口之戰中的一部分。
11月17日,55師163團、165團與印軍警戒分隊接觸,印軍遇我偵察兵則以重火力開火,火力點大部暴露。
11月18日總攻開始後,55師165團擔負正面攻擊任務,用時42分鐘突破印軍前沿陣地。印軍主力喪失鬥志,向南逃跑,165團以1營、2營勇猛追擊,同時投入二梯隊,該團在炮兵306團120迫擊炮營及炮兵308團1個連支援下,以尾迫、平行追擊或截擊的方式,邊追、邊打,接連攻克江讓南側無名高地、努如郎、3號橋,並向縱深發展。
55師163團以3營9連及營屬機槍連攻克西山口東北無名高地,並擊退印軍3次反撲,隨後殲滅負隅頑抗的印軍,奪佔3處炮兵陣地,搶佔西山口。西山口印軍一部頑抗,一部逃跑,163團以1營和3營8連追擊印軍,以3營主力和2營匯合165團圍殲頑抗印軍。
戰鬥中印軍給我軍造成最大的麻煩是雷區,在這個雷區我軍有19名戰士犧牲,10名戰士負傷被困;至於與印軍守軍交戰,其實並沒有太困難,其中163團1連2排為尖刀排,僅該排便擊斃印軍51人,俘虜4人。
戰至18日15時,163團與165團匯合,至西山口北側印軍被解決後,戰鬥於18時基本結束。從總攻到戰鬥結束,用時10小時30分鐘,消滅印軍500餘人。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龐國興戰鬥小組就是這次戰鬥中打出來的,他們深入印軍縱深7.5公裡,打掉了印軍2處炮兵陣地,繳獲了7門火炮。後來龐國興他們還有句著名的話:敵人非但不投降,還膽敢向我還擊。
既然印軍陣地就扛了不到一天,那麼印軍戰史上所說那那位「戰神」有沒有可能與解放軍激戰3天呢?
因為印軍屬於一打就崩的狀態,很多部隊是分散潰逃,有些人脫離陣地後其實就藏在山溝角落中,如果解放軍不注意的話,這些人就溜了。
但恰恰不巧的是,55師部隊隨後的任務就是在西山口附近搜剿殘敵,這麼一剿,又消滅了300多名印軍。
印軍那個所謂的擋住解放軍3天攻擊的「戰神」賈思旺 辛格 拉瓦特極可能就是在搜剿階段被消滅的,而不是在陣地上擋住了解放軍三天進攻。
而這個人有沒有消滅300多名解放軍呢?
據55師戰史統計,我軍犧牲97人,另有164人負傷,傷亡總計為261人。擊斃和俘虜印軍920名,繳獲各種炮90門,各種槍920支,汽車21輛,電臺105部。
也就是說解放軍在整個西山口之戰中,傷亡合計連300人都不到,哪裡來的300多人讓印軍吹牛去?
而且印軍這麼一位「戰神」的戰績就那麼多,其他印軍都是打了醬油不成?
從此戰我軍的繳獲來看,槍炮比殲敵人數還多,這說明戰鬥開始後不少印軍是直接扔掉武器逃竄的,這種軍隊不用電影來吹一吹還真不好怎麼來貼金。
還有那部《烏裡:外科手術式打擊》,這部電影的題材是當代類型的。
2016年,4名巴方武裝分子突襲印軍12旅司令部,打死印軍19人、擊傷30餘人。印度軍隊隨即組織報復性反擊,甚至2次進入巴控區越境打擊。然後,寶萊塢就拍攝了這部電影,在2019年初上映。由於電影效果還可以,因此一度讓印度國民極為振奮。
但比較打臉的是這部電影剛上映不久,印軍中央儲備警察部隊遇襲,當場死亡42人。
隨後印度籌劃了2019年2月的越境空襲巴基斯坦的軍事行動,這個結果我們也都知道,空襲啥也沒炸到,空戰被擊落1架米格21,中校飛行員被俘,印軍「唯一」的戰果是擊落了本國1架救援直升機,造成機上7人死亡。
當然了,按照印度宣傳的套路,承認吃虧是不可能的,在印度官方宣傳中,稱空襲的「戰果」為300餘人,而米格21在被擊落前還幹掉了巴軍1架F16——在全世界面前,可以赤裸裸撒謊,也是沒誰了。
在今年6月的加勒萬河谷衝突中,印軍又吃虧了,據說後來還有印度人誤認為梁山108將是解放軍的損失名單。
而現在印度在前線討不到便宜,國內疫情和經濟形勢又極其嚴重的背景下,就再次拿出了傳統技能,靠著神劇來提升民心士氣了。
有朋友肯定會說了,你在這裡說印度神劇如何如何?那國內的抗日神劇如何看待?
其實這兩者雖然有一定的共同之處,但細究來說還真不一樣。
比如抗日神劇,很少有人會將那些奇葩的情節當成真實的歷史。即便是抗日神劇的目標受眾,他們也不會認為什麼手撕鬼子、褲襠藏雷、摩託加特林之類的情節是真的。
目標受眾尚且如此,就更別說一些對歷史、軍事和常識稍有了解的人了。
而且抗日神劇現在是什麼情況?基本到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地步了,不僅在國家層面不認可,在人民大眾中也是不被認同的。
前段時間就有相關電視劇上映了,結果在大家的一致反對之下,不也沒播完就下線了嗎?
而且我國直接規定了:播出機構不得播出違背常識常理、隨意戲說解讀歷史、過度娛樂化的抗戰題材電視劇。
為什麼會如此?
因為抗日戰爭對中國人民來說是很嚴肅的,抗日神劇充斥雷人情節,侮辱觀眾智商,是對歷史的歪曲、對英烈的不敬。
任何正常的中國人基本都應該是這個判斷,如果有人認為抗日神劇就是真實的歷史,那麼「恭喜」您,您跟印度絕大多數人反倒是一個水平線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印度人看待他們寶萊塢的戰爭神劇時,絕大多數人是將其看做真實歷史的。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既跟印度國民迷之自信的性格有關;也跟其國民總體的受教育程度和質量(請注意質量這個關鍵點)有關。
加之印度自獨立以來便有通過官方宣傳和電影修飾歷史的習慣,致使實際上印度吃了很大虧的戰鬥,都能被宣傳成大勝。
在這種背景之下,寶萊塢神劇與其說是一部影視作品,倒不如說是迷惑印度大眾的一顆影視煙霧彈罷了。
如果有人堅持認為抗日神劇和印度神劇的效果是一樣的,那麼我們只能遺憾地說這些觀眾跟印度國民拿著影視劇當歷史和真實事件記錄的行為是一個水平線了。
畢竟人家讀書少,當神劇是真實記錄,你也跟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