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優質的酒店服務 你願意支付小費嗎?

2020-12-15 杭州日報

  文/實習生 陳雨祺 品周刊記者 塗玥

  

  上個月,小張利用年休假去國外好好玩了一趟。這趟境外遊除了行程很棒,入住酒店的服務也讓他很是滿意:從他進入酒店開始,就有員工熱心地幫他提箱子,幫助他辦理入住手續,當然,享受過熱情服務過後,小張也會入鄉隨俗地像其他客人一樣支付了小費。

  而這幾天小張在杭州一家高星級酒店消費完後,想給同樣服務很熱情的酒店工作人員支付小費時卻碰上了點兒小「彆扭」:先是服務人員表示了婉拒,接著周圍的其他顧客也對小張投來了略顯異樣的目光。

  享受了優質的服務,客人應不應該支付小費以示感謝,而服務人員又應不應該得到這筆額外的物質肯定?小費在國內到底算不算見不得光的收入?「彆扭」過後,小張心裡冒出了這樣幾個大大的問號。而事實上,不僅是小張這樣的顧客對於「小費」心有困惑,不少酒店的從業人員也很糾結。

  怎樣才能讓「小費」由「地下」變陽光,發揮正面效應?杭州便有酒店業內人士開始了新一輪的積極探索與嘗試。

  飯店業呼籲「激活小費」

  杜覺祥便是眾多希望能從「小費」中做出大文章的業內人士之一。對於擁有數十年高級酒店管理經驗、現任浙江省飯店業協會秘書長的杜覺祥來說,他此番對於小費的特別關注緣自一份最新出爐且並不讓人樂觀的行業調查報告。

  這份由浙江省飯店業協會新近發布的《浙江省飯店業人力資源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0年飯店員工年流失率平均為33.69%,其中一線員工流失率高達98.8%。與其他行業相比,飯店行業員工流失率較高,且勞動力缺口巨大,存在招人難的問題。

  「飯店業的低收入水平是造成高流失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杜覺祥說,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杭州,在飯店工作還是件很體面的事,收入可能是當時銀行、電信業的兩倍甚至更多,而現在,飯店一線員工的收入遠遠比不上社會絕大多數人,從事飯店服務還有人覺得是低人一等的事。《報告》數據也顯示,目前飯店一線員工的月平均收入為1859元,二線員工的月平均收入為1791元,遠低於2010年浙江省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3459元的月平均收入。

  較低的收入水平導致了飯店留不住人,而高素質人才的缺失反過來又拉低了飯店的總體服務水平和檔次,制約著行業的整體發展。如何才能跳出這樣的惡性循環?杜覺祥覺得「激活小費制度」可能會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破解之法。

  「在這份報告裡,專家給出的對策中也有一條就是『社會倡導,以小費提升服務價值』。一方面,小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飯店基層員工的待遇,緩解招人難、留人難的狀況,同時這也是一種肯定,可以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幫助提升飯店員工的社會認可度。」 杜覺祥表示。

  不是單一倡導,也不能一味禁止

  「提升服務」才是小費的最終目的

  既然在專家看來,小費自有妙用,那為什麼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小費」會在國內一直以來頗多爭議,難以推行呢?採訪中,很多專家和市民都把矛頭對準了「習慣」二字:絕大多數中國人都不習慣支付小費,也不習慣花錢買服務。但如果細究起來,付小費這件事兒在中國也絕對算不上什麼新鮮事。

  且不說中國古代的打賞制度,就是到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社會依然留存著付小費的習俗。文學大家梁實秋先生就曾在他的文章《小帳》中有過這樣的描述「小帳是我們中國的一種壞習慣,在外國許多地方也有小帳,但不像我們的小帳制度那樣地周密、認真、麻煩……」梁先生筆下的「小帳」便是當時到旅館、餐廳乃至理髮、僱車需要支付的小費。

  幾年前杭州也曾對推行小費制實施過探索。2004年,杭州一家旅行社就曾推出過「小費國內遊」,成為國內第一個收取小費的國內遊團隊。「當時那個團不收導遊費,客人如果覺得導遊服務好,最後可以支付100—200元不等的小費。」不過,曾參與這個國內遊線路操作的旅行社工作人員也坦言,這趟「小費國內遊」更像一場秀,最後很難推廣,也就無疾而終了。

  事實上,就目前的現狀來看,除1994年曾明確提出「禁止索要小費」外,國內對於「小費」基本上處於不聞不問的真空狀態,各家酒店的做法也各不相同。

  採訪中,黃龍飯店相關負責人表示,酒店對小費沒有特別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客人感覺員工服務好,給小費是正常現象,員工可以收下。而凱悅酒店的工作人員則表示,收到小費後,員工也會收下,但是這些小費都需要統一上交。

  不僅對於小費的態度各不相同,對於小費所能起到的作用業內也依然有各種不同的聲音。一位接受採訪的五星級酒店經理就表示,小費對員工流失率影響不大,是否支付小費取決於顧客。「小費畢竟不是中國傳統,即使小費制實行,不習慣給小費的顧客仍然不會支付小費,因此員工收入不會大幅提升,對流失率也影響不大。」這位經理表示。

  對於這些爭議,杜覺祥也表示,小費制度確實需要社會各方面廣泛地進行討論與溝通。「我們不是想單一地倡導小費制,也不是要對之加以禁止,而是希望『激活』它,讓更多的人來關注它,從而發揮這一制度的正面效應。畢竟『激活』小費最重要的意義還在於,使社會重新關注服務業的價值,從而進一步提升酒店服務,有利於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杜覺祥說。

  日 本:進入飯店門前只需向女服務員付小費即可。   

  泰 國:對象無論男女必須付小費。   

  新加坡:付小費是被禁止的,因為付小費是說明服務質量差。

  瑞 士:付小費是不公開的,但計程車明文規定收取車費10%的小費。

  法 國:與瑞士相反,公開的,不能低於總價款的10%, 服務員的小費計算入財政稅收中。   

  義大利:不公開但要給。   

  北非中東地區:必須要給小費,若沒有給會追上去索取,那是老人和小孩的生活費用。   

  墨西哥:將付小費與收小費視為一種感謝與感激的行為。

  美國:小費現象是極普通而自然的禮節性行為,一般來說小費是消費的10%—15%。

  【新聞連結】

相關焦點

  • 【來議】導遊小費將合法化了,你願意給小費嗎?
    今天,商報君想和小夥伴們聊聊關於導遊小費合法化這件事。暑假期間,想必很多小夥伴們都選擇了外出旅遊。然而在旅行中,有沒有令你十分滿意而想要好好感謝一番的導遊呢?如果可以通過給小費的形式來答謝,你會願意給嗎?
  • 給導遊小費 你願意嗎?
    7月29日,國家旅遊局等三部委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導遊勞動權益保障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旅行社要探索建立基於遊客自願支付的對導遊優質服務的獎勵機制」。由於官方第一次使用「優質服務獎勵」「遊客自願支付」表述導遊薪酬問題,被坊間廣泛解讀為這意味著國家層面支持推廣導遊薪酬制,「小費即將合法化」。記者採訪發現,圍繞「導遊小費合法化」的問題引起了相關人士的觀點不一。
  • 你願意給導遊小費嗎?
    最引人注意的是,《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旅行社要探索建立基於遊客自願支付的對導遊優質服務的獎勵機制。不少業內人士解讀認為,這意味著導遊小費將被「合法化」。從小費的本質看,小費是出於顧客能享受優質、高效、快速、滿意的服務而作出的「打賞」。可看看我們的導遊業,一些導遊服務不周不說,還胡亂收費、強迫購物、譏諷謾罵遊客,遊客還有「打賞」小費的理由嗎?
  • 歐洲小費支付初探
    從踏上歐洲地面的那一刻起,小費就開始伴我們同行。下飛機取行李,機場服務人員滿臉堆笑地把行李手推車推到你面前,你不能只說聲「ThankYou」了事,最少得破費兩美元,如果人家幫你把行李推出來再送上車,你可能還得多破費點;接待單位派車到機場接你,面對司機的辛勞,每人付5美元的小費,這對一個歐洲人來說是不算多的;到了酒店,服務生是那樣笑容可掬地迎上來,把行李幫你提到房間,又該給人家遞上5美元。服務員來給你鋪床,末了,來句「先生,你滿意嗎?」
  • 【有用嗎】國內也開始推行導遊小費了,你給不給?
    缺乏明確支付標準此次,國家三部委聯合出臺的導遊薪酬制,將導遊小費合法化,激勵導遊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遺憾的是,卻沒有明確支付小費的標準。  「在國外旅遊,事先都會被告知,每天需要給打掃房間的服務員多少小費,付給司機、導遊多少小費。」
  • 給導遊小費 他們就不會強制購物嗎?
    旅遊時,你有沒有遇到過有耐心、責任心,對旅客照顧無微不至的好導遊?你會選擇用支付小費的方式,以示對他工作的肯定嗎?你有沒有遇到過導遊向你索取小費的情況?近日,國家旅遊局等三部委聯合發文,首次從國家層面肯定並支持推廣導遊薪酬制,將導遊小費合法化,激勵導遊提供更優質服務。  意見怎麼說?
  • 歐洲小費一般給多少?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小費支付指南
    給小費這事兒有點複雜。它不是強制規定,也沒有固定規則,只是約定俗成的習慣。只要出國,小費就是一件不得不面對的事情。
  • 出境遊的「小費規則」你懂嗎?
    在東南亞,做SPA一般需要付小費。出境遊的「小費規則」你懂嗎?【這些地方必須給】一件行李1美元是國際慣例在必須付小費的國家如泰國、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只要接受了服務就要付小費,包括酒店服務、餐廳服務、車輛服務、按摩娛樂服務等,無論您是基本滿意還是很滿意對方的服務,就可用付小費的方式來表達你的讚賞。
  • 小費問題到底怎麼回事?其他國家服務都要給小費嗎?
    中國人到餐廳用餐,很習慣吃飽買單走人;而在以美國為首的許多國家,按菜單價格買單之後,另外要支付小費(或服務費)給服務你這張桌子的服務員。我們國人在出國後,都不太習慣給小費,一方面是因為我們沒有這樣的習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國外餐飲服務的確也挺貴,再額外支付一筆錢對很多人來說也是相當大一筆錢了。
  • 外國的小費VS中國的服務費,你願意為哪個買單?
    近年來,這種現象也逐漸地擴展到東南亞地區了,去越南、印尼等國,一下飛機海關人員就向你索要小費,不給的話還會毆打遊客,好像還是專門針對中國遊客。到了芽莊,各種服務還是要小費,不給的話,就給你擺臉色。在泰國,不給小費的話,服務人員只會用職業假笑來對付你,讓你感覺玩得不是那麼舒服。
  • 假如導遊小費合法化 你會買單嗎?
    其中明確提出,「旅行社要探索建立基於遊客自願支付的對導遊優質服務的獎勵機制」,這似乎意味著「導遊小費」將被合法化。  近幾個月以來,導遊與遊客矛盾頻頻,雲南先後出現因遊客不購物、導遊辱罵毆打遊客甩團等現象。而這一矛盾的出現,則被認為是導遊薪酬制度不完善的體現。
  • 香港人拒絕支付寶、微信支付:因為行動支付不能收小費!
    以支付寶,微信為代表的中國行動支付在內地一直廣受歡迎,大受好評,就算是在國外也受到追捧,可是在香港卻一直流行不起來。不僅如此,支付寶還遭到了香港媒體的狠批:」我們是上等人,不用支付寶。內地人使用支付寶,是因為他們的信用低,沒有信用卡...「。
  • 亞洲各國小費支付攻略
    美國雅虎網整理了亞洲各地的小費支付攻略,在旅行達人的幫助下,了解當地文化,讓您在旅途中避免錯給小費的尷尬。  峇里島  印度尼西亞幾乎所有的餐廳和酒店都會收取服務費。當地人在餐廳就餐通常都會給服務生一些小費,金額500至5000盧比(約48至485元)不等。
  • 酒店服務付費,約嗎?
    「消費者對服務標準和細節的講究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服務品質的發展,某種程度上也不能完全怪運營商、消費者自己也要找原因。」  「當你願意為服務支付相應的錢時,你享受的服務質量也會越來越好的。以酒店為例,眾所周知酒店利潤很低,根本不可能給員工支付較高的工資,酒店要有支付能力就要想辦法增加利潤——一方面,政府要調節好地價、不要讓地價成為酒店成本飛漲的推手;另一方面,物價部門在定價時,要對於服務的收費標準優化提升;三是行業協會要發揮協調作用,防止因相互壓價造成的消費者利益受損,穩定價格體系。
  • 導遊服務好 你會給小費嗎
    《辦法》提出,導遊人員的勞動報酬由基本工資、補貼、績效獎勵及旅遊者自願支付的「小費」等部分組成。嚴禁零工資讓導遊人員帶團或嚮導遊人員賣團的行為。有人稱以酬薪改革為代表的激勵保障機制走上法制軌道,將成為淨化旅遊市場、規範導遊隊伍的一劑良方,也有人懷疑「小費」支付能否觸動旅遊界長期博弈形成的環環相扣的利益體系,擔心導遊拿了「小費」會不會照樣再去拿「回扣」。
  • 酒店小費潛規則
    新加坡同樣是東南亞國家,新加坡酒店並不需要給小費,付小費會讓人誤以為服務差。在酒店,每件行李若需要搬抬請給50盧比(7元人民幣),每天則要給客房服務生200盧比的小費(28元人民幣),放在床頭就可以了。在印度你可能會遇到被強迫要給小費的情況,比如在洗手間,會有人殷勤地給你遞送紙巾,如果你很自然地接過來,那麼接下去遞紙巾的人會伸手向你要小費,給他10-20盧比就可以了。如果你真不想給,那麼請不要隨便接東西。
  • 加拿大的那些小費「潛規則」,你都搞懂了嗎?
    加拿大普遍存在小費文化,這和國內完全不一樣。無論是到加拿大旅遊、留學,或者移民定居的朋友,初到加拿大時,面對給小費這事多少會有點「不習慣」。不給怕說沒禮貌,給少了覺得尷尬,給多了自己又心疼。對於這種令人糾結的情況到底該怎麼辦?今天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 出國小費應該怎麼給,看完這些攻略,再也不怕小費給多了
    因為你是點餐,其餘端盤,吃完後收拾垃圾,這些是你應該要做的,所以是不需要給小費的。所需要支付的小費是你小費總金額的15%—20%。具體多少就是取決於所服務你的那個人,如果你覺得他服務的不錯就多給一些,如果不太好,可以少給一些,但是還是要在15%-20%這個範圍內選擇。
  • 千萬別亂給小費,酒店小費潛規則
    新加坡同樣是東南亞國家,新加坡酒店並不需要給小費,付小費會讓人誤以為服務差。在酒店如果不支付每天1-2美元的小費,你的房間是不會被打掃的。酒店前臺付小費的情況很少,當然這也不是不可以的。如果你感覺到客服是真心實意地提供了非常優質的服務,給小費也是可以的。
  • 酒店開房小費潛規則,你必須知道!
    泰國  酒店必須付小費,給20-30泰銖即可。泰國普遍消費低,付小費並不心疼,勸大家這個錢就不要省,大大方方的給吧。不2、歐洲國家  一般來說歐洲國家沒有強制要求一定要給小費,因為服務費往往已經算在了你的費用中,如餐費等。不過真心給服務員,人家會很開心。  英國  雖說小費文化發展於英國,但是現在在英國小費意識並沒有那麼強,住宿如果住的是一般的酒店都不用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