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費問題到底怎麼回事?其他國家服務都要給小費嗎?

2020-12-12 今幸有你

在我們中國人眼中,很少碰到需要給小費的時候的,很少去過其他國家的話,可能一輩子也不會接觸到小費文化,但是有些地方小費是合理,有些地方小費給人體驗可能不太好。也許有些高檔餐館或飯店會直接把10%的服務費算在帳單內,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會特別在意服務的品質,也對小費沒有個正確的認識。但如果要出國旅遊或者生活,小費文化將是你必須了解的一部分。許多國人出去之後也會對這一點產生疑惑:到底該給多少小費呢?怎麼給?哪些場合該給?都該給誰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小費。到底該如何禮貌優雅的給小費。

一、小費的起源

小費(Tips)一詞的來源,可以從它的四個字母來拆解認識。在17世紀英格蘭地區,餐桌上常放著一隻碗,碗上寫著"To InsurePromptService(保證服務迅速)",一些消費者往往會給侍者付寫額外的費用,以期得帶迅捷的服務。所以Tips就代表四個字意,T就是To,I就是Insure,P就是Prompt,S就是Service,聯合起來就是確保獲得立即的服務的意思。逐漸的一些赴歐旅行的美國人將這種習俗帶回了美國,經歷數百年的演變成今天的小費模式。

二、小費不是一種施捨,是一種文化!

我們首先要了解國外小費的背景。國外的小費,不是我們一些人想的那種嗟來之食。其實,國外,小費的概念,是對你工作給予的肯定。他們覺得,你的服務做的很好,這錢是你應得的。中國人到餐廳用餐,很習慣吃飽買單走人;而在以美國為首的許多國家,按菜單價格買單之後,另外要支付小費(或服務費)給服務你這張桌子的服務員。我們國人在出國後,都不太習慣給小費,一方面是因為我們沒有這樣的習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國外餐飲服務的確也挺貴,再額外支付一筆錢對很多人來說也是相當大一筆錢了。但是在西方,如果你沒有支付這筆小費,其實是對該餐廳或服務人員的服務予以否定,對較高質量的餐廳或服務人員而言,是一種汙辱;甚至於有時候,因為顧客沒有支付這筆額外的小費,服務人員還會追問是哪裡服務不好。這筆費用,對於那些傾心給你提供良好服務的人來說,是一種肯定,一種對他們服務的嘉獎。而且小費出了是對該服務的評價以外,也是服務人員很重要的收入。在國外,服務生本身能得到的薪水也許並不多,很大程度上,他們的收入來自於小費。有時候,他們獲得的小費會佔他們總所得的70%以上。在歐洲,這種情況也極為普遍,一家五星級的酒店或餐廳,非常重視服務水平,自然會從小費的獲得來看待餐廳的服務質量與顧客的滿意度。

三、各國小費習慣

了解到小費的文化後,到底哪些國家應該給,哪些國家不給呢?

1、亞洲國家

日本、韓國和新加坡與我們相似,沒有小費

文化。但許多東南亞國家是要給小費的。這些小費習慣也是受西方國家和旅遊業的影響。比如馬來西亞的小費通常都會被附加在服務費中,而在泰國給硬幣當小費會被他們視為施捨,不太禮貌。

2、北歐:芬蘭、瑞典、挪威、冰島、丹麥

北歐諸國因為生活水平已經相當高,所以一般不需要。但如果你覺得他們的服務是真好,你特別想以此表達你的謝意,也是樂意接受的。

3、中歐:德國、波蘭、土耳其、匈牙利

4、西歐:英國、法國、愛爾蘭、比利時、荷蘭、盧森堡

無論是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還是愛爾蘭,就餐後都要看一眼帳單,如果帳單裡沒有包含服務費,則需要給10%-15%的小費。這一條規則在很多歐洲國家都是適用的。

在法國,如果你看到「service comprise」,那就意味著「已包含服務費」,就不需要再額外給小費了。

義大利並沒有小費的風俗,但還是有很多人會意思意思給點小費,畢竟這樣看起來大方慷慨。一般來說,離開之前在餐桌留下幾歐元,但不會超過總消費的10%。但在付小費之前,別忘了查看帳單是否已經包含服務費,列在「coperto」裡面,尤其是在旅遊區域的餐廳裡。

在土耳其如果聽到Bakschisch那麼你就要給人家小費嘍。

5、非洲

非洲雖然沒有小費的傳統,但是小費卻是人際交流的潤滑劑。高檔餐廳一般要給5%-10%的小費,在酒店每天差不多要支付1到2美元的小費。

6、美國、加拿大、墨西哥

這些國家,小費是必須給的!!如果你在享受完服務不給或是少給小費,都會遭到服務員白眼,他們甚至會追出來問:「是不是我哪裡做的不好」。在美國,給多少小費也是有說道的。一般小費在15%-20%(早午餐15%,晚餐18%-20%,如果聚餐人數超過4人,則是20%)。而乘坐計程車也是要給小費的,有的最低小費百分比是18%起步,有的甚至20%起步。

四、什麼情況該給小費,什麼情況不該給?

不給小費的人是包括政府官員,警察,公務員,這些是從法律上就明令禁止的。同時,空姐。超市服務員,公交司機和加油站工作人員也是不收取小費的。但是這邊我額外補充一點,每個地方是不一樣的,越南小費現象很遭。過海關如果不給小費,籤證是辦不下來的,不讓你過去。這是政府機構強制性給小費,給人的體驗真的很差。海關是一個國家門面,他們這麼做真的損一個國家的榮譽。有時候還因為小費一點事情影響別人人身安全了,還是國內安全,文明。

要給小費的人

1. 有服務員端盤子的餐館和自助餐廳:15% -25%

在這裡,15%是最基本的,也可能加到20%。如果有其他人員過來幫忙(特別是高檔餐廳),那麼你的服務員需要分給他們3%-5%的小費,那麼你需要多支付一些給你的服務員。

2. 快餐店:不要求給小費。

在快餐店,如果你沒有提出特定的提高服務的要求,是可以不給小費的。如果是外賣,基本上都要10%-20%。

3. 的士司機:通常情況下,我們會按照總車費的15%左右給出小費,如果服務讓你非常滿意,可以提高到20%

4. 行李搬運員:1-2美元一個箱子,多加一隻,多給一美元

5. 客房清潔員: 通常你是見不到清潔員的,但是房間裡會有信封,但如果你每天可以裝2到5美元的小費在信封裡,你的房間一定會窗明几淨,每叫一次服務就要5美元的費用哦。

總體來說小費是對別人工作的認可,雖然你也可以不給,但畢竟帶一點不尊重的意思,也顯得我們小氣。假如遇到別人追你追出餐廳的場景,那就真的迷之尷尬了。當然也不要打腫臉充胖子,把給很多小費當做是炫耀自己的一種方式,自己心裡也委屈不是嗎?每當去一個地方先了解清楚會比較好,如果合情合理會尊重這種文化,但是同時誰也不想當冤大頭對吧!

相關焦點

  • 處處要小費 到底怎麼給
    很多剛剛移民到美國的或者來美國旅遊的華人都會有一個困惑,就是這裡的小費文化。吃飯要小費,住賓館要小費,坐計程車、剪頭髮、做美容……總之不管到哪,都要先琢磨琢磨,是不是要給小費。除此之外,小費給多少,各行各業的標準也都不一樣。  洛杉磯餐飲業從業者李先生說,雖然給小費是一個不成文的習俗,但是由於大部分的餐廳服務員都只能拿最低工資,小費就是他們收入的主要來源了。
  • 清涼油也能當小費?出國遊,小費到底該怎麼給?
    不同國家,小費的收取狀況和金額不同。有些國家風景美如畫、小費多如麻,有些國家付小費反而會引起反感。要想出國遊,先來看看當地小費到底該怎麼給。 ★北非埃及:清涼油當小費小費在埃及的服務行業十分盛行。
  • 關於泰國旅行給「小費」問題:怎麼給合適?
    泰國離我國較近,而且物美價廉,特色的佛教文化和人妖文化等等,吸引了不少國內遊客前往,我們也總能在生活中有意無意的聽到關於泰國的消息,對於泰國的一些風俗習慣不少的人都有所了解,近期泰國免落地籤證費用問題,讓不少的國內遊客打算前往,不少的網友問小編,關於泰國旅行給小費問題,五泰銖兌換人民幣一塊錢左右
  • 出國小費應該怎麼給,看完這些攻略,再也不怕小費給多了
    大家都知道,美國是一個小費制國家,無論你是去理頭髮,還是去餐廳吃飯,還是旅行住宿,都需要給小費。對於我們中國人,該如何正確的給小費是很陌生的。在美國,消費觀需要糾正的一點,我們消費不可以換算成人命幣。因為在美國,就相當於是賺美金,花美金。和國內賺人民幣花人民幣的概念是一樣。
  • 去東南亞旅遊到底要不要給小費,那些小費可以不用給你們知道嗎?
    因為價格便宜路程不遠與中國山水相連,東南亞國家成為了我國境外遊,人數最多的地區。東南亞雖然離我國不算太遠,但是習俗各方面跟我們大不相同。東南亞許多國家都是依靠旅遊業,為主要收入。去過東南亞國家的朋友都知道他們有收小費的習慣,我們國家就沒有這種行為。
  • 中國遊客在泰國海關拒付小費而被打,那到底該不該支付小費?
    還有一部分網絡認為幹嗎那麼小氣不給小費呢?給了小費不是啥事都沒有了嗎?這就是網民最主要的兩大觀點了,前者折射出部分網民一直譴責國人素質低下,標榜自己的高尚偉大,至於中國遊客在國外出事到底是不是素質問題暫且不談,但是最為基本的合法權益是要得到保障的,這一點我國大使館做的非常給力。
  • 英國的小費文化您了解嗎?
    在歐美國家去餐廳就餐,一般都要在給「小費」。那麼,問題就來了,「小費」一般給多少合適呢?
  • 東南亞某些國家過海關被收小費,網友:給「小費」是一種當地文化
    東南亞某些國家過海關被收小費,網友:給「小費」是一種當地文化我看到有些人說什麼東南亞很多是「小費國家」,給「小費」是一種當地文化,我們應該尊重當地文化,該給的還是要給之類的,簡直就是在胡說八道!我承認,在海外很多國家,包括歐美,包括東南亞,給「小費」是一件正常的事,也是一種當地文化,中國雖然沒有「小費」文化,我們出去旅遊也應該遵守當地習慣,這無可厚非。但你必須要搞清楚的是,你給對你進行服務的服務生,那是「小費」,但你給海關人員的就不是「小費」,而是「賄賂」了!這兩者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請大家頭腦都清醒一點好嗎?
  • 五一小長假要來了 出國旅行怎麼給小費
    在很多國家,給小費不但是對服務的一種酬謝,同時也表達了對他人勞動的尊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付小費也屬於禮貌行為之一。歐美部分地區的小費標準小費在大多數歐美國家是一種流行的文化。一般在餐廳、酒吧等服務性場所是需要付小費的,結帳時可按餐費的10%-20%支付小費。以美國為例。餐飲服務,午餐付10%-15%,晚餐則要15%-20%。
  • 小費文化是一場信任的遊戲,為什麼要付小費?你付過小費嗎?
    為什麼要給小費?這是一種對美好時光的合理感激,對一項辛勤勞動的禮貌體恤,抑或僅僅因為它是一項高貴的傳統?澳大利亞是一個在小費問題上莫衷一是(意思是指不能決定哪個是對的。 形容意見分歧,沒有一致的看法。 )的國家。
  • 外賣小哥幫顧客買煙索要3元小費被拒絕,隔天打開手機愣了
    在國內給小費,其實接受程度並不是很高,如果你是在國外的話,給小費就很常見了。打計程車給小費、給酒店服務生小費,這也是對服務人員的一種尊重。當然如果你不給,對方也不可能強求,畢竟小費是自願的,只是一個習慣而已。
  • 在泰國旅遊,你是否知道小費該怎麼給,給多少才算合適嗎?
    每當在假期閒暇時光,我國就有非常多的人選擇去泰國旅遊,泰國也是我國遊客最受歡迎的國家之一。當地的物價比較便宜,消費水平也相對來說也比較低。受到我國非常多遊客的喜愛。再加上泰國這個國家以旅遊業為經濟支柱。對自己國家旅遊業的發展非常重視,去泰國旅遊也能夠完美地享受到旅遊帶來的樂趣。在泰國旅遊,你是否知道小費該怎麼給,給多少才算合適嗎?
  • 討論:導遊到底該不該收小費?
    這樣是變相鼓勵導遊在金錢上面斤斤計較,反而會降低服務質量。導遊到底該不該收小費,這個自帶爭議性的辯題,正方、反方總有自己堅持的看法與立場。這個爭執產生的最根本原因要「歸功」於導遊薪酬體系混亂,以至於很多導遊「無底薪、無保障、無尊嚴、無身份」,只能靠遊客購物提成獲取收入。當帶客購物獲得提成逐漸成為一些導遊收入的主要來源,強制購物成為一種惡性循環和旅遊行業的潛規則。
  • 科普貼:去哪些國家旅遊要給小費
    在國外,給小費是很普遍的行為,如果不給則會認為你很無禮、吝嗇。但是也不要在出了國之後,隨隨便便就給小費,因為並不是所有國家都喜歡這樣,並且給小費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掌握不同國家和地區對待小費的態度,還是很有必要的。
  • 旅行國外小費怎麼給
    東南亞過海關邊檢是政府工作人員,向遊客索取小費是違法的,但在國外旅行中,對於一些當地人提供的服務卻是要支付一定小費的。兩者有本質區別。    小費起源於18世紀的英國倫敦。當時酒店餐桌中放著一隻碗,上面寫著「保證服務迅速」,顧客將零錢放入碗中,將會得到招待員迅速而周到的服務。
  • 同樣是收小費,為何泰國沒有問題,越南印尼卻遭抵制?態度問題!
    最近印尼強行收小費的事件又被曝光,很多遊客這才發現原來強收小費的問題還不小。在印尼之前,越南就爆出過強行收小費的事情,而且遊客不給,海關人員居然毆打遊客,簡直令人髮指的惡行。有的遊客對於給小費比較無所謂,因為小費一般也不是非常貴,就幾十塊錢到一百塊錢,所以一般遇見強收小費的也就給了,但是這其實是一種非常錯誤的做法,這只會給其他國家的人留下中國遊客非常好宰的印象,對之後中國遊客的境外遊都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事情。中國遊客真的是不能接受小費文化嗎?其實不是,但小費也要看怎麼收。中國是沒有小費文化的,一分錢一分貨,明碼標價。
  • 給導遊小費 他們就不會強制購物嗎?
    你會選擇用支付小費的方式,以示對他工作的肯定嗎?你有沒有遇到過導遊向你索取小費的情況?近日,國家旅遊局等三部委聯合發文,首次從國家層面肯定並支持推廣導遊薪酬制,將導遊小費合法化,激勵導遊提供更優質服務。  意見怎麼說?  《關於進一步加強導遊勞動權益保障的指導意見》指出,旅行社要探索建立基於遊客自願支付的對導遊優質服務的獎勵機制。
  • 泰國人心中的中國有錢人:給的小費比其他國家遊客多多了!
    中國在近幾年發展的速度非常的快,幾十年的時間內,中國誕生了年輕的新富豪,中國的有錢人也越來越多了,這得益於中國的整體經濟實力上來了,再加上中國人又非常的大方,就算沒錢,中國人非常的好面子,就是排場看起來都非常的有錢,所以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人的印象都是非常有錢,所以很多國家都非常歡迎中國遊客的到來
  • 中國遊客在外國因不給小費而被打?你被索要小費,會給嗎?
    在柬埔寨我和另外一個朋友也是兩個人自由行,但這次就要讓我有點深思了,因為在柬埔寨的時候,我們包了一輛三輪車三天帶我們遊吳哥窟,第一天結束行程的時候,這個小哥就向我們要小費,當時我是有一點拒絕給的。因為這三天的錢其實挺多的,而且第一天就要小費,第二三天難道天天都要給嗎?
  • 加拿大的那些小費「潛規則」,你都搞懂了嗎?
    加拿大普遍存在小費文化,這和國內完全不一樣。無論是到加拿大旅遊、留學,或者移民定居的朋友,初到加拿大時,面對給小費這事多少會有點「不習慣」。不給怕說沒禮貌,給少了覺得尷尬,給多了自己又心疼。對於這種令人糾結的情況到底該怎麼辦?今天就來說說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