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拉上窗簾,ID:LaCurtain2019】
臺灣華信航空是我國臺灣省的一家小型航空公司,它現在擁有6架ERJ-190和7架ATR-72飛機。這兩款飛機載客都比較少,分別是104座和70座。華信用ATR-72執飛澎湖和馬祖等航線,用ERJ-190飛香港和杭州等地——在香港的各種「大塊頭」中,華信的ERJ-190是很罕見的「小傢伙」。
圖:香港機場罕見的支線飛機 攝影:拉上窗簾
但華信最近表示將要退役ERJ-190,因為這6架飛機的租約將要到期。按華信的說法,退役工作將分3年進行,每年退租2架。退役之後,將使用A321neo代替,其母公司中華航空2019年購買和租賃了30架A321neo,相信會從中調撥一部分給華信使用。
圖:華信ERJ-190在杭州 攝影:拉上窗簾
華信航空是臺灣第四大航空公司,成立於1991年。1990年,加拿大拒絕了臺灣中華航空開闢航線(當時華航機身有中華民國國旗)的申請,華航因此與和信集團合資成立了「華信航空」。1992年,和信撤資,華信航空從此成為了華航的子公司,一直到現在。
圖:華信航空ATR-72 Airliners圖片
攝:Samurai - rjbb
華信航空歷史上運營過多種機型,包括麥道-11、福克50、波音737、747和空客340等。在初期,華航調撥了3架波音747SP和4架麥道-11給它——7架機隊還要分為兩種機型,人員和設備都不得不分成「兩套」,所以華信從一開始就在不斷地「折騰」。
最讓華信尷尬的是,中華航空在1995年變更了機身噴塗,不再「載旗」,因此華信航空其實已無存在必要。但當時華航的機隊偏於「遠程寬體」,因此華信航空第二次「折騰」,從「遠程洲際」轉變為「地區航空」繼續經營。1999年,華航合併文華航空後,把文華航空的9架福克飛機扔給了華信——另有5架薩博340,被賣給了山東航空。
圖:華信航空737-800在香港 Airliners圖片
攝:Darren Koch - AAWA
進入21世紀後,華信交還了大飛機,從中華航空那裡領到了5架737-800,似乎要踏踏實實經營地區航線。但是僅僅兩年的功夫,機隊又一次「折騰」,3架737-800歸還母公司,華信僅靠剩餘的2架737-800與10架福克苦苦支撐,當時很多人認為華航會「關掉華信」。
做為獨立運營的公司,華信航空的安全工作做的不錯,口碑比華航要好很多。在2002年,華信航空拿到了港臺航線的經營權,但是卻囿於機隊規模,無法施展手腳。
自2007年開始,華信航空陸續引進了一批ERJ-190,從此開始了第四次「折騰」。利用這款百座的噴氣支線飛機,華信航空開闢了不少航線。現在大陸地區的長沙、福州、寧波、汕頭、鄭州,以及東南亞地區的漢城、大阪、河內、沙巴等地,都是由ERJ-190機隊在支撐。因為效益不錯,它甚至還溼租了3架臺灣虎航的A320(臺灣虎航也是中華航空的子公司)。
圖:臺灣虎航 攝影:拉上窗簾
但中華航空也有自己的737機隊,為避免「內訌」,華信嚴格地以松山機場和臺中機場為基地,將桃園機場留給中華航空。但即便如此,它的經營策略再次「折騰」。自2017年起,它引進了7架ATR-72飛機,似乎走上了「地區航線」與「島內渦槳支線」並舉的道路——而「島內渦槳」的市場,以前都是由立榮航空牢牢把持的。
立榮航空是臺灣長榮航空的子公司。長榮航空自1989年成立後發展很快,口碑賊好!現在它擁有多達60架的寬體機隊,客座數已經反超了華航。華航為什麼要讓華信引進ATR?是不是想借華信之手與立榮拼支線市場?——意圖其實很明顯。
圖:全球十佳長榮航空 攝影:拉上窗簾
雖然華信「幹的不錯」,但從經營角度看來,6架ERJ-190形不成規模,營運成本太高。華信航空通過30年的經營,市場反響不錯,口碑甚至好過母公司中華航空。如果想在「地區航線」上做強做大,把航線伸到東南亞諸國的二線機場,就必須更換為經濟性能更好的飛機——因此這一次「換型」,是否意味著華信航空將放棄「支線」變身「幹線」,非常值得期待。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10月份開始華信航空的ERJ-190就會逐漸離開了,希望這是華信航空的最後一次「折騰」,希望它從此能夠步入更加快速的發展軌道。
圖:再見! 攝影:拉上窗簾
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會有很多謎團。例如中華航空會不會幹掉經營不佳的臺灣虎航?華信還準不準備與立榮拼支線市場?它是將大陸還是東南亞做為主戰場?它又如何與亞航獅航和宿霧航空競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