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IEEE Fellow揭榜,有哪些華人學者當選?

2020-12-25 澎湃新聞

020年IEEE Fellow名單今天公布,一共新增282名Fellow,其中華人Fellow 83位、中國大陸31人當選。恭喜周伯文、葉傑平、陳寶權、熊輝等2020年IEEE Fellow。

IEEE Fellow 2020名單揭曉。

今年一共新增282位,其中華人Fellow 83位(佔比29%),中國大陸地區31位入圍。相比去年,華人佔比和中國大陸地區入圍嘉賓,都在同比減少——去年華人佔比1/3,大陸36人入選。

其中,今年新增中也有不少熟悉面孔,比如京東AI負責人周伯文、滴滴AI負責人葉傑平,前騰訊AI實驗室負責人、現創新工場科研合伙人張潼……當選的中國大陸 Fellow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大、電子科技大學等國內知名高校。

IEEE的全稱是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國際性的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的學會,1963年1月1日建會。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IEEE在160多個國家中,擁有42萬多會員,其中50%以上來自美國以外地區。

IEEE Fellow(IEEE會士)為學會最高等級會員,是IEEE授予成員的最高榮譽,是學術界和科技界公認的權威榮譽和重要職業成就,每年由IEEE同行專家在擁有高級(senior)或終身(life)等級的會員中評選,當選人需要對工程科學技術的進步或應用做出重大貢獻,為社會帶來重大價值。當選人數不超過IEEE當年會員總人數的1‰。

由於每年當選的IEEE Fellow數量較少,因此當選的科學家基本都是在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內取得重要成就的傑出科學家。

值得一提的是,華人科學家也是IEEE Fellow的核心力量,李開復、陸奇、張亞勤、聯想集團CTO芮勇、MSRA院長洪小文等,均是IEEE Fellow.

加冕IEEE Fellow,也是成為全球科學、工程,技術領域大牛必不可少的重要履歷。

那麼,今年又有哪些新增大牛?一起來看下吧。

中國內地當選者

楊仕文

for development of time-modulated antenna arrays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教授。本科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長江學者。

陳寶權

for contributions to spatial data visualization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前沿計算研究中心執行主任,973首席科學家,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CCF會士,兼山東大學教授,北京電影學院高精尖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 ,第七屆教育部科技委信息學部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曾任IEEE Visualization 2005 和ACM SIGGRAPH Asia 2014 大會主席。

陳衛

for contributions to algorithmic development for influence maximization in social networks

陳衛,微軟亞洲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清華大學客座教授,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客座研究員,多個國際頂級數據挖掘和數據管理會議(KDD、 WSDM、 SIGMOD、 ICDE、 WWW等)的程序委員會成員,中國計算機學會大數據專家委員會首批成員,《大數據》期刊編委。近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社交與信息網絡算法和數據挖掘、網絡博弈論和經濟學、在線學習等。

胡振江

for contributions to robust software development

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系系主任。本碩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畢業於東京大學。胡振江教授長期從事程序設計語言和軟體科學與工程的研究,在程序語言設計、結構化函數式程序設計、程序的自動綜合和優化、並行程序設計、雙向變換語言的設計和實現、以及軟體的演化和維護等方面做出了很多開創性工作並取得了突出的研究成果,曾獲全日本最佳博士論文獎,日本軟體科學會基礎研究成就獎,被評為21世紀先驅科學家(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日本工學會會士。

葉傑平

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 of machinelearning and data mining

滴滴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滴滴出行副總裁,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專業方向為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和大數據分析,致力於推進人工智慧技術在智能出行領域的應用。

張潼

for contributions to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s

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數學教授。此前,他是羅格斯大學教授,曾在IBM、雅虎、百度和騰訊工作。張潼的研究興趣包括機器學習算法和理論、大數據統計方法及其應用。他是ASA和IMS的研究員,曾在主要機器學習期刊的編委會和頂級機器學習會議的項目委員會任職。張潼在康奈爾大學獲得數學和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在史丹福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

張仲非

for contributions to multimodal data content understanding andmining

紐約州立大學Binghamton分校計算機科學教授,多媒體研究實驗室主任。他在浙江大學獲得電子工程學士學位,在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他的研究領域包括多媒體信息索引與檢索、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計算機視覺和圖像理解、模式識別、生物信息學等。他是學術界中很早從事多模態數據挖掘和多模態信息檢索的研究者之一,主持過多項受資助的相關領域科研項目,擁有多項發明專利,是多個會議和期刊的審稿人和程序委員會成員。

楊華中

for low-power circuit techniques for sensor applications anddesign automation

微電子學博士。1993年加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自1998年以來一直擔任全職教授。負責多個項目,包括國家科技重大專項,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第九個五年國家計劃和多個國際研究項目。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先後獲得過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務院特殊津貼等榮譽。

侯忠生

for contributions to data-driven learning and control withapplications in transportation systems

控制理論博士。2002年至2003年,作為美國康乃狄克州紐哈芬市耶魯大學的訪問學者。1997年到2018年,在北京交通大學任教,目前是高級控制系統實驗室的正教授、創始董事以及自動控制系主任。2018年加入青島大學自動化學院任正教授。

蔣田仔

for contributions to neuroimaging techniques

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博導,本科畢業於蘭州大學,博士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系。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Brainnetome中心的負責人,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Brainnetome的北京市重點實驗室、CAS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中心的核心成員。

李雲

for application of 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 to system design andcontrol

2005年7月畢業於重慶大學計算機學院,獲得計算機軟體與理論專業博士學位。2005年7月到2007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研究,主要在上海交通大學仿腦計算與機器智能研究中心進行機器學習和模式識別的研究。2007年10月來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工作至今。

曾志剛

for contributions to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neurodynamicsystems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圖像信息處理與智能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2003年博士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

趙冬斌

for contributions to adaptive dynamic programming andreinforcement learning

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2000年至2002年,任中國清華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自2002年以來,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大學的教授。從2007年到2008年,任亞利桑那大學的訪問學者。

高飛飛

for contributions to channel estimation and signal processing forwireless communications

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副教授,本科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博士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2008年,擔任新加坡A*STAR,信息通信研究所的研究員,並在不萊梅雅各布斯大學工程與科學學院擔任助理教授。

彭木根

for contributions to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of wirelessnetworks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網絡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通信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電子學會青年科學家俱樂部副主席、北京市科技人才研究會副理事長。主要從事無線移動通信異構組網研究。

夏鵬飛

for contributions to multi-input multi-output millimeter wavewireless communications

同濟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趙軍

for contributions to switched systems and dissipativity theory

趙軍,東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

郭一凡

for leadership in interconnect technologies for electronicspackaging and reliability analysis

日月光半導體(ASE)上海工程VP,之前在Skyworks,IBM和摩託羅拉工作。在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和州立大學獲得工程科學和力學博士學位,並在雷德蘭茲大學商學院獲得了MBA學位。

邢孟道

for contributions to radar imaging and motion compensationalgorithms

教授,博士生導師,1975年生,浙江嵊州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2年5月獲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信號與信息處理專業工學博士學位。

張兵

for contributions to hyperspectral image acquisition andprocessing

中科院二級研究員,傑青。1991年本科畢業於北京大學。2003年在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獲得理學博士。

李世華

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theory of mismatched disturbancerejection in industrial systems

東南大學教授,1995年本科畢業於東南大學自動控制系,1998年碩士畢業於東南大學自動化所,2001年博士畢業於東南大學自動控制系專業,其後留校至今。

吳立剛

for contributions to sliding mode control and robust filtering

江西宜黃人,哈爾濱工業大學航天學院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本碩博均畢業於哈工大。從事複雜不確定動態系統的控制與信號處理研究。

和敬涵

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protection of substations and tractionpower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1994年3月畢業於天津大學自動化系。和敬涵教授長期以來緊密結合生產實際重大需求和科學前沿,圍繞電力系統(含軌道交通供電系統)故障分析、保護與控制領域開展深入的理論與技術研究。

餘建軍

for contributions to high-performanc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復旦大學通信科學與工程系教授,本科畢業於湘潭大學,博士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

姜斌

for contributions to intelligent fault diagnosis and fault-tolerant control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江西鄱陽人。1995年6月畢業於東北大學自控系,獲工學博士學位。

楊天若

for contributions to modeling and design for cyber-physical-social systems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獲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現任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周少華

for contributions to image analysis for medical imaging and face

recognition

周少華研究員自 2004 年博士畢業於美國馬裡蘭大學帕克分校後,一直供職於世界領先的醫療技術公司——西門子醫療的研究機構,歷任研究科學家、高級總監、首席專家等職務。2018 年 5 月加入中科院計算所,任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視覺和醫療影像。

周伯文

for leadership in standardization of wireless mobile systems

周伯文博士現任京東集團副總裁兼京東人工智慧事業部總裁、京東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入職京東之前,在紐約IBM總部工作近15年,任IBM Watson人工智慧首席科學家 (Chief Scientist)、IBM Research 人工智慧基礎研究院院長,IBM傑出工程師。

陳山枝

for leadership in standardization of wireless mobile systems

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專家委主任,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郵電部郵電科學研究院和北京郵電大學,並獲工學學士、工學碩士和工學博士學位。

王蘊紅

for contributions to iris and face recognition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智能信息處理研究所所長, 智能識別與圖像處理實驗室主任。

饒宏

for leadership and contributions to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HVDC in AC/DC grids

南方電網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院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83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專業。長期從事直流輸電分析、設計和運行技術研究及應用工作。

其他入選的華人學者

據不完全統計,華人入選了83位,其中有不少海外華人,部分名單如下:

陳旭東

本碩畢業於浙江大學;博士畢業於麻省理工學院;現為新加坡國立大學講師。

陳雷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本科畢業於天津大學,於加拿大滑鐵盧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獲博士學位。

熊輝

江西南昌人,羅格斯大學教授,百度商業智能實驗室主任,百度人才智庫主任,本科畢業於中科大,碩士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畢業於明尼蘇達大學。

張磊

微軟亞洲研究院主任研究員,張磊博士於1995年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獲工學學士和碩士學位。

孫年祥

美國東北大學教授,1993年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

圖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

原標題:《2020年IEEE Fellow揭榜,有哪些華人學者當選?》

相關焦點

  • 39歲清華教授汪玉當選IEEE Fellow!80後清華副教授楊錚等73位華人上榜
    此次一共新增311名Fellow,73名華人學者當選。其中,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主任汪玉,清華軟體學院副教授楊錚均上榜。 剛剛,2022年IEEE Fellow名單正式公布! 此次,一共新增311名Fellow,73名華人學者當選。
  • 2021年IEEE Fellow放榜!超70位華人當選,熊輝當選 AAAS Fellow
    【新智元導讀】今天,2021年IEEE Fellow名單公布,一共新增282名Fellow,超過70位華人學者當選(名單為不完全統計)。AAAS也公布了本年度增選Fellow名單,共計489人,與AI關係密切的信息、計算與通訊學部有24人入選,華人學者熊輝教授當選。
  • 醫學影像AI元年:李純明、呂樂、彭漢川,當選IEEE Fellow
    今日,IEEE正式公布2021年IEEE Fellow名單,新晉 Fellow名單中共有282位學者入選,其中華人學者75位。其中在醫學影像分析領域,知名學者李純明教授、彭漢川教授、呂樂博士成功當選。IEEE會員有四級:student member,member,senior member,fellow。Fellow是其中最高級別,是IEEE授予成員的最高榮譽。對於當選的感受,李純明教授表示驚喜。「這是我第一次被提名,而且準備有點匆忙。直到1月底才開始了解提名的詳細流程。」
  • 2020年IEEE Fellow名單揭曉!哪些中國學者入選?
    此次新增282名Fellow,其中近80位華人學者入選,包括來自中國大陸和港澳臺地區的學者37人。 這37人囊括了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科學院等國內知名高校和機構的學者。
  • 華人學者佔26.6%!2021年IEEE Fellow名單揭曉 清華大學唐傑等上榜
    華人學者佔26.6%!2021年IEEE Fellow名單揭曉 清華大學唐傑等上榜  Evelyn Zhang • 2020-11-25 16:51:02 來源:前瞻網
  • 2020年IEEE Fellow剛剛揭榜!超70名華人入選,周伯文、葉傑平、陳寶權、熊輝等上榜!
    【導讀】2020年IEEE Fellow名單今天公布,一共新增282名Fellow ,其中華人70餘位、中國大陸學者23人。
  • 華人學者佔26.6%!2021年IEEE Fellow名單揭曉 清華大學唐傑等上榜
    華人學者佔26.6%!2021年IEEE Fellow名單揭曉 清華大學唐傑等上榜  Evelyn Zhang • 2020-11-25 16:51:02 來源:前瞻網
  • 18位華人學者當選2020年美國發明家科學院院士
    近日,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Inventors, NAI)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名單,共174名學者當選,其中含華人學者18位。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成立於2000年,是由美國及國際大學、政府及非牟利研究機構組成的非牟利會員組織,擁有超過4000名個人發明家會員。美國國家發明家科學院院士(NAI Fellow)是美國授予學術創新發明家的最高榮譽。
  • IEEE Fellow 2021 完整名單 及 2012-2020 IEEE Fellow 華人名單
    11 月 25 日,IEEE Fellow 2021 入選名單公布,全球 282 人入選,其中華人學者高達 75 人,佔比 26.6%。本文還整理了2012-2020 IEEE Fellow華人名單。全球 282 人入選,其中華人學者高達 75 人,佔比 26.6%。NruedncIEEE 的全稱是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一個國際性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的協會,如今在全球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擁有近 42 萬會員。
  • IEEE Fellow 2021 完整名單 及 2012-2020 IEEE Fellow 華人名單
    11 月 25 日,IEEE Fellow 2021 入選名單公布,全球 282 人入選,其中華人學者高達 75 人,佔比 26.6%。本文還整理了2012-2020 IEEE Fellow華人名單。全球 282 人入選,其中華人學者高達 75 人,佔比 26.6%。NruedncIEEE 的全稱是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一個國際性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的協會,如今在全球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擁有近 42 萬會員。
  • IEEE Fellow、AAAS Fellow 同日公布,數十位華人入選
    當選人需要對工程科學與技術的進步或應用做出重大貢獻,為社會帶來重大價值。當選人數不超過 IEEE 當年會員總數的 0.1%。去年,機器之心對IEEE 2020 Fellow進行了報導。據統計,去年晉升 IEEE Fellow 的華人學者中有北京大學教授陳寶權、百度商業智能實驗室主任熊輝、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 / 滴滴人工智慧實驗室負責人葉傑平、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數學教授 / 前騰訊 AI Lab 主任張潼等。
  • 2020AAAS Fellow增選名單公布 華人學者熊輝教授入選
    2020AAAS Fellow增選名單公布 華人學者熊輝教授入選  Evelyn Zhang • 2020-11-25 17:24:52 來源:前瞻網
  • 2021年IEEE Fellow名單出爐,華人學者佔26.6%
    2020 年 11 月 25 日,IEEE Fellow 2021 入選名單公布,這一獎項代表學術科技領域權威榮譽和重要職業成就。全球 282 人入選,其中華人學者高達 75 人,佔比 26.6%。
  • 近百位華人學者入選2019 IEEE Fellow,大陸30多位,有沒有你導師?
    當選人需要對工程科學與技術的進步或應用做出重大貢獻,為社會帶來重大價值。當選人數不超過 IEEE 當年會員總數的 0.1%。雖然 IEEE Fellow 2019 評選結果還未正式出爐,但 2018 年 IEEE 董事會會議已於 11 月召開,機器之心也獨家獲知完整名單列表。
  • 2021年IEEE Fellow名單出爐,華人學者佔26.6%
    2020 年 11 月 25 日,IEEE Fellow 2021 入選名單公布,這一獎項代表學術科技領域權威榮譽和重要職業成就。全球 282 人入選,其中華人學者高達 75 人,佔比 26.6%。
  •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曉風等華人學者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曹曉風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此外,還有6位華人科學家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分別為Howard Chang、程亦凡(Yifan Cheng)、黃永剛(Yonggang Huang)、華泰立(Terence Hwa)、 曹穎(Doris Y.
  • 荷蘭華人學者與工程師協會換屆 胥利先當選第十一屆理事會主席
    【環球時報 環球網駐荷蘭記者 張亮】歐洲當地時間11月25日, 正值荷蘭華人學者與工程師協會迎來20周年會慶之際,荷蘭華人學者與工程師協會在荷蘭鹿特丹伊拉姆斯大學舉行了協會換屆選舉工作,經過協會會員認真的民主選舉,胥利先榮幸當選為荷蘭華人學者與工程師協會第十一屆理事會主席。
  • 東北大學趙軍當選2020年IEEE會士
    11月27日,IEEE 2020 Fellow 當選名單公布,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趙軍因其在切換系統與耗散理論方面取得的傑出成就和所作出的卓越貢獻順利當選。趙軍是繼柴天佑、張化光之後東北大學第三位IEEE會士。
  • 2019 IEEE Fellow名單重磅發布,新增90多位華人,33位來自中國大陸
    當選的中國大陸 Fellow來自清華大學、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等機構。IEEE Fellow即IEEE會士,為協會最高等級會員,是該組織授予的最高榮譽,在學術科技界被認定為權威的榮譽和重要的職業成就,每年由同行專家在做出突出貢獻的會員中評選,當選人數不超過IEEE會員總人數的0.1%。2019年度中國大陸高校共有27位科學家當選新一屆IEEE Fellow。
  • IEEE Fellow 2019 名單出爐,40 位國內高校學者入選
    其中國內高校共有 40 位入選華人(包括港澳臺地區 12 位),工作單位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武漢大學、四川大學、湖南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等,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各大高校,京東、阿里巴巴、微軟、出門問問以及新加坡信息通信研究所這五所企業也有華人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