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11 月 25 日,IEEE Fellow 2021 入選名單公布,這一獎項代表學術科技領域權威榮譽和重要職業成就。全球 282 人入選,其中華人學者高達 75 人,佔比 26.6%。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IEEE 的全稱是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是一個國際性電子技術與信息科學工程師的協會,如今在全球 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中擁有近 42 萬會員。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IEEE 建會於 1963 年 1 月 1 日,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是當今世界電子、電氣、計算機、通信、自動化工程技術研究領域最著名、規模最大的非營利性跨國學術組織。在電氣及電子工程、計算機及控制技術領域中,IEEE發表的文獻佔了全球將近 1/3。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IEEE Fellow 即 IEEE 會士/院士,為協會最高等級會員,是該組織授予的最高榮譽,在學術科技界被認定為權威的榮譽和重要的職業成就。每年由同行專家在做出突出貢獻,且擁有高級(senior)或終身(life)等級的會員中評選出,當選人數不超過 IEEE 會員總人數的 0.1%。由於每年當選的 IEEE Fellow 數量較少,當選科學家基本都是在科學與工程技術領域內取得重要成就的傑出科學家。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據《學術頭條》、新智元等媒體確認,此次入選 IEEE Fellow 2021 名單的華人有:Jie Tang(唐傑)、Yi Huang(黃漪)、Guangming Shi(石光明)、Jingdong Chen(陳景東)、Hongke Zhang(張宏科)、Houqiang Li(李厚強)、Jianfei Cai(蔡劍飛)、Meng Wang(汪萌)、Jingyi Yu(虞晶怡)、Yu Zheng(鄭宇)、Chunjiang Qian(錢春江)、Jiandong Li(李建東),Jun Li(李軍),Xiuping Jia(賈秀萍),Huadong Ma(馬華東),Huang De Shuang(黃德雙)、Xiaofeng Liao(廖曉峰)、Bao-liang Lu(呂寶糧)、Jianhui Wang(王劍輝)、Junzhi Yu(喻俊志)、Dong Yue(嶽東)、Shixia Liu(劉世霞)、Zhaocheng Wang(王昭誠)、Xiaoping Zhang(張曉平)、Wenchuan Wu(吳文傳)、Zhongdong Wang(王忠東)、Jizhong Zhu(朱繼忠)、Fushuan Wen(文福拴),Cong Wang(王聰)等。(由於原名單僅提供音譯名,如中文名有錯誤煩請評論區指正)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我們也看到了不少熟悉的名字,比如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唐傑、京東集團副總裁鄭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李厚強、北京郵電大學馬華東和合肥工業大學汪萌等。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1、唐傑(Jie Tang),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系副主任,獲傑青、IEEE Fellow。研究人工智慧、認知圖譜、數據挖掘、社交網絡和機器學習。發表論文300餘篇,引用16000餘次,獲ACM SIGKDD Test-of-Time Award(十年最佳論文)。主持研發了研究者社會網絡挖掘系統AMiner,吸引全球220個國家/地區2000多萬用戶。擔任IEEE T. on Big Data、AI OPEN主編以及WWW』21、CIKM』16、WSDM』15的PC Chair。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人工智慧學會一等獎、KDD傑出貢獻獎。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從數據和社會網絡挖掘中發現知識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knowledge discovery from data and social network mining)。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2、黃漪(Yi Huang),利物浦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矽整流二極體天線技術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rectenna technology)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3、王漢陽(Hanyang Wang),華為首席終端天線專家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移動終端天線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mobile terminal antenna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4、Geyi Wen文舸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天線品質因數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antenna quality factor)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5、Zhinong Ying,索尼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移動終端天線技術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mobile terminal antenna technology)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6、李寧輝(Ninghui Li) ,普渡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數據隱私和安全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data privacy and security)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7、劉世霞(Shixia Liu),清華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可視化文本分析和可視化模型分析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visual text analysis and visual model analysi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8、呂樂(Le Lu),PAII Inc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用於癌症檢測和診斷的機器學習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machine learning for cancer detection and diagnosi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9、Xiaorui Wang,俄亥俄州立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數據中心伺服器和嵌入式系統的電源管理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power management of data center servers and embedded system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10、虞晶怡(Jingyi Yu),上海科技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計算機攝影和計算機視覺的理論分析、算法和系統方向做出貢獻(or contributions to theoretical analysis, algorithms and systems for 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and computer vision)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11、張霖濤(Lintao Zhang),微軟亞研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具有高效布爾可滿足性求解器的計算機輔助驗證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computer-aided verification with efficient Boolean satisfiability solver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12、鄭宇(Yu Zheng),京東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時空數據挖掘與城市計算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spatio-temporal data mining and urban computing)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13、蔡劍飛(Jianfei Cai),莫納什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多媒體傳輸與內容分析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multimedia transmission and content analysi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14、李厚強(Houqiang Li),中國科學技術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視頻編碼和多媒體內容分析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video coding and multimedia content analysi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15、石光明(Guangming Shi),西安電子科技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圖像表示和圖像重建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image representation and image reconstruction)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16、汪萌(Meng Wang),合肥工業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多媒體內容分析與檢索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multimedia content analysis and retrieval)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17、袁浚菘(Junsong Yuan),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人類行為理解和視頻分析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human behavior understanding and video analytic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18、黃德雙(Huang De Shuang),同濟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模式識別和生物信息學的神經網絡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neural networks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and bioinformatic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19、廖曉峰(Xiaofeng Liao),重慶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神經動力學系統和混沌密碼學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neurodynamic systems and chaotic cryptography)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20、呂寶糧(Bao-liang Lu),上海交通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人工神經網絡和腦機接口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affective brain- computer interface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21、陳敏(Min Chen),華中科技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數據驅動的通信、緩存和計算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data-driven communication, caching, and computing)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22、Kaibin Huang,香港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無線通信和多天線通信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wirelessly powered communications and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23、Rongxing Lu,新不倫瑞克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車輛通信的安全性和隱私性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security and privacy in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24、馬華東(Huadong Ma),北京郵電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多媒體傳感器網絡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multimedia sensor network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25、王昭誠(Zhaocheng Wang),清華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 OFDM 無線系統的導頻設計與調製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pilot design and modulation of OFDM wireless system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26、王聰(Cong Wang),香港城市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雲存儲和計算的安全性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security of cloud storage and computation)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27、Dong Xuan,俄亥俄州立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無線網絡互聯覆蓋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connected coverage in wireless network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28、張宏科 (Hongke Zhang),北京交通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高速鐵路通信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high-speed railway communication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29、Gan Zheng,拉夫堡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多用戶多天線通信的優化和設計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optimization and design of multiuser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30、錢春江 (Chunjiang Qian),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非線性系統的控制和估計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control and estimation of nonlinear system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31、Yifeng Wu,Transphorm 公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氮化鎵微波和功率轉換裝置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Gallium Nitride microwave and power conversion device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32、彭漢川(Hanchuan Peng),艾倫腦科學研究所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大規模生物數據的可視化和定量分析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visualiza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large-scale biological data)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33、王建青(Jianqing Wang),名古屋工業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生物和可穿戴/植入設備的電磁兼容性方向做出貢獻( for contributions to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of biological and wearable/implant device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34、呂道強(Daoqiang Lu),漢高集團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開發行動裝置的材料和製造工藝方向做出貢獻(for development of materials and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mobile device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35、賈秀萍 (Xiuping Jia),新南威爾斯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高光譜圖像特徵挖掘和分類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feature mining and classification of hyperspectral image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36、李軍 (Jun Li),中山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高光譜圖像處理、遙感圖像分析和應用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in hyperspectral image processing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ry)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37、李召良(Zhao-liang Li),中國農業科學院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熱紅外遙感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thermal infrared remote sensing)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38、王力哲(Lizhe Wang),中國地質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處理、分析和應用遙感圖像的高性能計算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in processing,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ry)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39、朱曉香(Xiaoxiang Zhu),德國航空航天中心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地球觀測和全球城市製圖方面對人工智慧和數據科學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data science in Earth observation and global urban mapping)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40、耿華(Hua Geng),清華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控制可再生能源電力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control of renewable energy power)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41、佘錦華(Jinhua She),東京工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複雜冶金過程的智能控制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intelligent control of complex metallurgical processe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42、嶽東 (Dong Yue),南京郵電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基於網絡的控制及其在電力系統中的應用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network-based control and its applications to power system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43、Dongning Guo,美國伊利諾州埃文斯頓市西北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多用戶檢測和估計理論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multi-user detection and estimation theory)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44、Mingzhong Wu,科羅拉多州立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自旋電子學和磁化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spintronics and magnetization)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45、Wenzhong Gao,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風電和電動汽車技術併網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grid integration of wind power and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46、Yongpei Guan,佛羅裡達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電力系統運行的穩健和隨機優化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robust and stochastic optimization for power system operation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47、Ning Lu,北卡羅來納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提供需求側電網服務的負荷建模和控制方法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load modeling and control methods for providing demand side grid service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48、王忠東 (Zhongdong Wang),英國曼徹斯特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電力變壓器的絕緣液體和頻率響應分析方法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insulating liquids and frequency response analysis methods for power transformer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49、王劍輝 (Jianhui Wang),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機組承諾和經濟調度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unit commitment and economic dispatch with renewable generation)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50、文福拴 (Fushuan Wen),浙江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電網故障診斷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fault diagnosis in power grid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51、吳文傳 (Wenchuan Wu),清華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能源管理、運營和控制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energy management, operations, and control)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52、徐政(Zheng Xu),浙江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對基於高壓直流電輸電系統的模塊化多層級變流器的控制和建模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control and modeling of 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VDC transmission system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53、朱繼忠(Jizhong Zhu),華南理工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電力系統運行進行實時經濟優化方法的應用方向做出貢獻(for application of optimization methods for real-time economic power system operation)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54、呂徵宇(Zhengyu Lu),浙江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對DC-DC電源轉換和控制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DC-DC power conversion and control)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55、Jin Wang,俄亥俄州立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開發高密度功率轉換器及其在電動汽車中的應用方向做出貢獻(for development of high density power converters and their use in electric car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56、謝崇進(Chongjin Xie),阿里巴巴集團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對光傳輸和數據中心光網絡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optical transmission and datacenter optical networking)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57、郭書祥(Shuxiang Guo),香川大學機械電子學與機器人學教授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微創外科醫療機器人和仿生水下機器人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medical robots for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and biomimetic underwater robot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58、Danwei Wang,南洋理工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受限制機器人(constrained robots)建模、分析和控制方向的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modelling, analysis, and control for constrained robot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59、喻俊志(Junzhi Yu),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仿生遊泳機器人方向的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bio-inspired swimming robot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60、Honghai Liu,樸茨茅斯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人機系統的理論和應用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of human-machine system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61、王英旭(Yingxu Wang),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實時自治系統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real-time autonomous system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62、陳景東(Jingdong Chen),西北工業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噪聲和混響環境中對麥克風陣列處理和語音增強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microphone array processing and speech enhancement in noisy and reverberant environment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63、龔一凡(Yifan Gong),微軟公司首席科學經理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為業界創造雲語音識別服務的先方向做出貢獻(for leadership in creating cloud speech recognition services in industry)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64、Xudong Jiang,南洋理工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人臉和指紋圖像識別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face and fingerprint image recognition)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65、李純明(Chunming Li),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導,東北大學兼職教授,南京軍區總醫院客座教授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計算機視覺和醫學圖像分析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computer vision and medical image analysi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66、劉揚(Yang Liu),流利說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語音理解和語言學習技術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speechunderstanding and language learning technology)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67、邵嶺(Ling Shao),起源人工智慧研究院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計算機視覺和表徵學習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computer vision and representation learning)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68、Yongyi Yang,芝加哥伊利諾伊理工學院的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的教授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醫學圖像恢復和分析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medical image recovery and analysi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69、張小平(Xiaoping Zhang),伯明罕大學電力系統教授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金融信號處理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signal processing in finance)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70、汪宏(Hong Wang),西安交通大學電子材料研究所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被動集成用新型介電陶瓷和複合材料的開發、集成和商業化方向做出貢獻(for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of novel dielectric ceramics and composites for passive integration)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71、Shujun Zhang,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MRI 的高級科學家和 MatSE 的教授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先進的壓電換能器的發展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piezoelectrics for transducer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72、李建東(Jiandong Li),西安電子科技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異構自組織無線網絡中的領先方向做出貢獻(for leadership in heterogeneous self-organizing wireless network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73、逄愛君(Ai-chun Pang),臺灣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移動邊緣網絡的資源管理和服務提供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provisioning for mobile edge network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74、Honggang Wang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物聯網和多媒體應用的低功耗無線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low power wireless for IoT and multimedia applications)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75、Gang Qu,馬裡蘭大學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入選理由:在硬體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安全方向做出貢獻(for contributions to hardware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security)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責編:Luffy Liu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
本文綜合自IEEE、學術君、中國科學報、機器之心、新智元報導rkQEETC-電子工程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