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初,珠三角大部分地區雷陣雨,對蝦發病增加
文/圖 水產前沿 蔡章潔
中國水產頻道獨家報導,據《水產前沿》雜誌訊,2014年全國對蝦投苗時間相比2013年有所推遲,分析認為今年是閏月年,早期溫度與同比2013年較低,並且經過一年的病害高發,養殖戶投苗趨于謹慎,更傾向於在天氣穩定的清明節後投苗。
從部分主養區的早期養殖情況觀察,對蝦從業者普遍認同雖然今年養殖形勢不會突然好轉,但是比2013年樂觀。另一方面,水質環境並未得到較好的改善也值得擔憂,今年從海南到福建,海區海水出現發光現象比往年嚴重。
5月初開始,華南大部分地區降雨量較大,海南、廣西、珠三角地區、福建等地都受到了較大影響,部分地區暴雨持續時間5-15天不等,對蝦發病也逐漸開始增加。持續降雨會導致藻類大規模死亡,一旦天氣好轉、氣溫回升,養殖戶逐漸上料時,對蝦發病將明顯增加。
廣東:病害並無好轉
2014年5月初,白便、肝胰腺症候群、季節性應激依舊是目前發病的「主流」。
珠三角地區投苗較快並且集中,大部分地區已經投苗8成左右。春季拆冬棚、季節性氣候變化引起的應激、5月中上旬的大暴雨導致對蝦發病增多,新會大鰲發病較為嚴重,達6成;中山整體發病4-5成,東升、橫欄地區6-7成,中山板芙發病率3-4成;珠海鬥門地區情況較好,發病不到兩成;珠海蓮洲鎮發病率為3-4成。
湛江地區投苗低迷,平均投苗6成左右,主要是因為養殖戶連年虧本的較多,尤其是吳川地區。而今年湛江遂溪樂民、雷州紀家、徐聞等地在5月中上旬發病達8成,大多是投苗30-60天內,目前養殖戶還在觀察病情,不著急排塘。
粵東地區平均投苗6-7成左右,汕尾地區投苗8成。汕尾地區2013年底開始高位池養殖情況較好,目前高位池養殖較為火熱,幾乎沒有高位池放租出去。土塘養殖在2013年「潰不成軍」,但是今年早期土塘養殖情況尚好,至5月上旬,土塘成功率達6成左右。
從今年早期發病情況看,養殖戶普遍認為病害尚無實質性好轉。在珠三角及惠東地區,養殖戶更多地考慮選擇魚蝦混養、白蝦與羅氏沼蝦混養的模式,主要是因為經過長期的病害,養殖戶並不期待對蝦養殖能夠好轉,看中混養模式風險較低。
江蘇如東對蝦過冬苗成功率達90%
如東的小溫棚從2010年不到1000張發展到了如今近3萬張。目前如東的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6萬畝左右,其中小棚養殖2.5-3萬畝。如東地區小棚養殖戶一般一年養殖2-3造蝦,兩造蝦的養殖期為3月-7月,8月-11月;三造蝦養殖期為2月-5月、5月-8月、8月-11月。
5月中旬,如東地區的過冬苗(春節後放苗,燒鍋爐加溫養殖)已經開始出蝦,往年過冬苗多在五一勞動節時出蝦,但是今年氣溫較低有所推後。春季養殖期溫度上升緩慢,過冬苗養殖成活率達到90%左右,非過冬苗今年上半年養殖成功率約為70-80%,目前多為120頭/斤的規格。
今年,外塘養殖則在4月中下旬或5月中旬方面較為集中,早期投放的外塘蝦苗成活率為70%左右,養殖戶以投放一代苗較少,一代苗佔比不到20%。
目前,如東小棚養殖最大的問題是弧菌病害引起的排塘,現在尚未有較好的治療辦法,只能通過經常潑灑抑制弧菌的藥物來預防,但是預防效果不一。
泰國:泰南部分地區因EMS空塘90%
據《農牧世界》報導,早期死亡綜合症(EMS,Early Mortality Syndrome)對泰國南美白蝦養殖業所造成的打擊顯然比想像中嚴重得多,由泰國南部宋卡Ranot這個傳統養蝦區便可見一斑。過去當地有1000個蝦塘進行養殖,如今只剩下大約100個在養,換而言之,停養率高達約90%。
在Ranot,EMS多發於養殖45天內,在蝦苗養殖期中,會面對EMS風險的4個階段,首期是1-7天,次期是7-14天,第三期是14-21天,第四期是21-45天。
為了避免受EMS的影響,養殖戶也是使出「渾身解數」,例如在蝦苗放養之前,徹底清除上造養殖所留下的池底淤泥,讓池子曝曬一個星期,同時大量施用生石灰,一般一個12畝的池子必須用3噸生石灰作為殺菌之用;降低養殖密度——每平方米74-80尾蝦苗;放養初期的蝦苗,主要是以經過發酵處理的米糠作為飼料並添加少許飼料;每個蝦場都施用EM菌,通常每隔一個月施用EM一次;採取輪捕方法,對蝦逢高價便作部分收成。
目前,泰國40頭/斤的對蝦售價為8.47-8.87美元/kg,2013在同一時期的5.36-6.46美元/kg。
根據Intrafish的報導,由於EMS疾病導致原料蝦供應短缺,泰國水產龍頭企業正大公司已決定辭退其泰國Samut Sakhon’s Muang加工廠內1196名緬甸籍工人,工作時間從一周6天縮短至5天。此外, 2月26日至4月10日停止加工廠運轉。
外一則:
湛江加強進口親蝦監管,切斷疫情疫病傳播
近日,湛江轄區進口種用對蝦檢疫工作企業宣貫會在湛江檢驗檢疫局召開,20家進口種用對蝦企業代表參加了會議。會上,湛江檢驗檢疫局就進口種用對蝦檢疫相關法規要求進行了講解,就湛江局為落實檢疫法規要求所採取的措施進行了說明,會議要求相關企業積極配合湛江局檢疫監管工作,確保今年種用對蝦進口檢疫工作順利開展。
近年來,隨著湛江對蝦養殖業的不斷發展,種用對蝦進口量呈逐年增長的態勢,今年截止到4月就達到13.9萬尾,同比增長5%。伴隨著進口量的不斷攀升,疫情疫病傳入風險也隨之加大,為有效管控風險,湛江檢驗檢疫局採取措施不斷強化進口種用對蝦的檢疫監管工作,防止國外水生動物疫情疫病的傳入。一是進一步規範檢疫流程管控。根據《進境水生動物檢驗檢疫管理辦法》的規定,對進口種用水生動物檢疫監管關鍵環節的要求做出明確規定,對相關流程實行精細化管理。二是進一步做好宣傳引導。修訂和完善《進境種用水生動物檢驗檢疫工作指南》,並將《指南》分發給相關企業,加強對企業的指引,增強企業配合做好進口種用對蝦檢疫工作的自覺性。三是進一步做好隔離檢疫期間的防疫消毒工作。按照進出境動物防疫消毒技術規範要求,落實各項消毒技術措施,加強對進口種用對蝦隔離檢疫期間排放水以及相關設施設備等的防疫消毒,切斷疫病傳播途徑。
=========www.fishfirst.cn==========
歡迎關注中國水產業領先的微信平臺
微信號:fishfirst
新浪微博:水產前沿雜誌
QQ總群:24529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