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 海大農牧
2020年10月18日,「2020年第一屆鄉村振興(華南對蝦)產業發展論壇」與您相聚廣州·長隆酒店。
在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中國水產流通加工協會和廣東省飼料工業協會等單位指導之下,由廣東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和海大集團主辦,鄉村振興海大產業中心、海大鄉村振興教育學院承辦的「2020年第一屆鄉村振興(華南對蝦)產業發展論壇」,還有6天就要隆重開始了。
增產不增收,困境如何破?
不期而至的新冠疫情,南美白對蝦的價格受到較大衝擊,而全國對蝦養殖卻出現了罕見豐收,導致蝦農陷入了「增產不增收」的困境。
內循環優勢,消費量超180萬噸的大市場
在國外對蝦苗種、成品較難進入國內對蝦產業大循環的背景下,中國對蝦產業如何發揮內循環的優勢做強做大,迅速佔據國內年消費量超180萬噸南美白對蝦的大市場,這又是對蝦產業面臨的巨大機遇。
一場有深度、有廣度、有見解的論壇
本次論壇將從「芯品種、新模式、興發展」三個方面,讓行業的資深專家們、超600多人的對蝦產業從業精英,來一場痛快淋漓的現場面對面交流,直擊對蝦產業痛點,同謀行業大發展。
農業農村部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
有害生物控制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南海海洋生物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中山大學水生經濟動物研究所所長
何建國,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農業農村部國家蝦蟹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有害生物控制與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南海海洋生物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山大學水生經濟動物研究所所長,農業農村部漁業諮詢專家組成員,中國甲殼動物學會副理事長,廣東省動物學會理事長,第七屆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農林學部委員,農業農村部水產疫病防治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主要致力於水生經濟動物病害控制的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主持科技部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和省部委科研項目40餘項,擔任中國-東協海上合作基金項目「中國-東協海水養殖技術聯合研究與推廣中心」項目負責人,科技部「南海水養殖產業升級關鍵技術與示範」項目牽頭人。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2005年廣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2005年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發表論文450多篇,其中SCI收錄論文350篇,論文總引超過6000多次,獲授權專利20多件。
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
崔和博士自2007年起就職於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在他的帶領下,協會以一種高度的責任感服務於行業與會員,對促進我國水產品加工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規範和繁榮水產品市場,提高水產品加工流通行業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起到積極的作用。他以全球的視野,放眼產業鏈各環節的良好銜接與協調發展,關注魚、蝦、貝等主要貿易品種國內外的市場變化,了解並掌握變化的趨勢和運行的規律,用於指導產業的健康發展。崔和博士擁有30多年的水產工作經驗,先後就職於中國水產學會,中國水產雜誌社,農業部漁業局,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中國漁業協會。國內外發表論文60餘篇。參與了許多重要國際課題。
廣東省海洋漁業協會副會長
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
廣東海興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江謝武先生,我國水產種業的中流砥柱,創建海大集團苗種業務板塊三大品牌:海興農、百容、海景洲,主要從事魚蝦類遺傳育種研究和優質、高效、健康水產種苗生產及技術推廣。海大集團擁有全球領先的蝦苗及淡水魚苗的研發技術,採用家系選育和分子輔助育種技術。通過經典遺傳育種、基因工程育種、雌核發育育種方式培育出多個生產速度快、抗病抗逆性強的新品種,比普通苗種有明顯優勢。過去10年海興農研發出全國認定4個水產新品種。2019年銷售魚苗/蝦苗近300億尾。「海興農」牌南美白對蝦系「廣東省名牌產品」、「高新技術產品」,2017年獲得國家「水產新品種」認定;團頭魴新品種「華海1號」入選2019中國農業農村重大科技新成果十大新產品。
對蝦高位池養殖技術研發專家
海大集團福建大區動保產品經理
黃穎渟,集美大學碩士畢業,海大集團對蝦高位池養殖技術研發專家,親身經歷高位池,土塘,小棚養殖經營與技術管理,並取得了較好養殖產量和效益,多年深耕養殖一線,得到眾多客戶的信任。擅長領域:土塘白對蝦弧菌防控技術、土塘冬棚白對蝦亞鹽防控技術、高位池白對蝦高產技術、高位池金剛蝦高產技術。積極實踐並推動福建金剛蝦的發展,對高溫期金剛蝦的養殖有獨到的理解,所總結的模式和技術推廣到福建、廣東、海南,得到眾多客戶的認同,被客戶親切稱為「金剛戰士」。
魚蝦資深養殖技術專家
海大集團福建大區服務副總監
黃海平,華中農業大學漁業專業碩士,海大集團資深養殖技術專家,對魚蝦種苗、動保、飼料、技術服務、應用研發等方面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豐富的經驗,對福建大區南美白對蝦、金剛蝦、常規魚、特種魚等品種養殖模式和技術有深刻理解和前瞻性思考,並組織和帶領研發團隊完成了多個集團級項目,包括龍海增產項目、冬棚高產項目、金剛蝦模式總結和推廣項目等,尤其對南靖養殖模式的提煉、推廣,幫助很多客戶實現了高產高效,廣受客戶的讚譽,其用多年的行動踐行著海大集團對客戶的承諾:為客戶富起來而奮鬥,全心全意為魚蝦服務!
對蝦土塘養殖技術研發專家
海大集團珠三角大區動保產品經理
李國聰,畢業於廣東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碩士,海大集團對蝦土塘模式和產品研發專家,先後於廣西、湛江、珠三角、江蘇、潮汕等區域進行對蝦養殖模式和產品研發工作,擁有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曾主持塘頭泡菌、泡肥的總結推廣(養水全加桶)、珠三角冬棚養殖模式研發項目、對蝦白便防治攻堅與轉化項目、高溫控藻養殖模式梳理與推廣項目等,真正地把研發做在塘頭,攻克了珠三角對蝦養殖過程中一個個難題,其中養水全加桶、塘頭服務卡、控藻模式等原創型技術和服務模式,為客戶養殖成功率帶來了明顯的提升,是海大集團科技興農、鄉村振興的忠實踐行者!
海大研究院魚蝦苗期營養專家
「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引進人才
王健博士,1990年生,江蘇大豐人。2012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環境學院,獲得學士學位。2012年9月赴香港進行研究生階段學習,於2015年和2017年分別獲得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碩士和博士學位。研究生期間主要從事微量元素對海洋生物的毒性和營養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闡述了不同海洋魚類在發育早期對微量元素的需求和代謝。2017年經由「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引入,進入到廣東海大集團畜牧水產研究中心,從事魚蝦早期開口餌料和保健飼料的研究,王博士對魚蝦營養需求有著深刻的理解和認知,其致力於通過先進的製造工藝、科學的營養配方、前沿的動保技術 「讓養殖變得更簡單」,其開發的貝可速系列產品深受市場客戶的好評!
對蝦資深養殖技術專家
越南升龍對蝦TLSS模式研究推廣專家
海大集團廣州海麒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
崔羅生,華中農業大學微生物學碩士,2008年畢業後入職海大集團,海大集團資深養殖技術專家,分別在土塘精養、高位池養殖、魚蝦混養、冬棚養殖模式總結與研發工作,在海大技術服務線致力於推動對蝦養殖模式變革與升級;2010年起在浙江區域組織團隊推動「大棚345養蝦模式」落地,達到平均畝產超過1200斤的成績,幫助長三角地區客戶在養蝦最艱難的時刻找到了突圍方向;2012年-2015年在東南亞技術服務組織工作,推動海大集團海外技術服務落地,率先在越南取得了發展優勢,並引導了越南白蝦養殖模式設施化升級方向;回國後主要負責海興農蝦苗的推廣與技術服務工作,廣泛服務於全國各地對蝦養殖企業與規模化客戶,對於全國乃至全球的對蝦養殖模式有深刻的認識。
魚蝦養殖技術專家
揭陽海大服務部經理
楊忠,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畢業,對於珠三角、潮汕地區的主要養殖品種和模式有豐富的經驗和沉澱,包括常規魚、特種魚、對蝦等品種,主要負責土塘混養、土塘精養及高位池區域,推動優質苗種、動保及飼料在養殖中的運用。組織參與過淡水魚標準化建立項目、土塘混養快大蝦項目、淡水養蝦項目及海水魚混養項目。特別是土塘混養版塊,實現了輪捕輪放模式中的數據化時代,組織團隊在提升混養客戶池塘管理上取得了較大突破,在潮汕地區模式變革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為行業的進步不斷貢獻自己的力量!
10月18日
我們相聚廣州·長隆酒店
2020年第一屆鄉村振興(華南對蝦)產業發展論壇上,你將和行業資深大咖,及超600多名對蝦產業從業精英,來一場痛快淋漓的現場面對面交流。
直擊對蝦產業痛點,同謀行業大發展!
本文版權屬於海大農牧(微信號:haid002311)
未經授權,一律禁止轉載!
文章投稿、轉載授權,歡迎發郵件到:
haidnm@haid.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