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9點,首屆中國南美白對蝦自主選育創新論壇暨新品種推介會在濱州北海經濟開發區北海大飯店舉行,本次推介會的主題是立足行業 自主創新 融合發展。
濱州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局長邱希敏在推介會上致辭。邱希敏提到,漁業是濱州的傳統優勢產業。北臨渤海、中貫黃河,廣闊的淺海、灘涂、水域資源,為濱州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2019年,全市實現水產品產量48萬噸,漁業經濟總產值167億元,漁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3萬元。濱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漁業發展,水產業列入全市「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
對蝦,是濱州漁業的主導品種。全市養殖面積80萬畝,年產量11萬噸,佔全省總產量的60%,穩居全省第一,「濱州對蝦」獲國家地理標誌認證,成長出一批優秀的對蝦養殖企業。渤海水產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全市對蝦產業的領軍企業,自行開發了大宗水產品交易平臺,鹽田牧場獲全球水產標杆認證,鹽田蝦暢銷日本市場,已從傳統的單一養殖,發展成涵蓋種、苗、養殖、飼料、加工、貿易、冷鏈物流於一體的全產業鏈企業。
種苗,是對蝦產業鏈條的基礎保障。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南美白對蝦種苗市場。長期以來,種蝦資源不足、過度依賴進口的問題十分突出,每年需要從國外進口30萬對種蝦滿足正常生產。經過一代一代科研人員和從業者的共同努力,國內育種技術取得重大進展,國產種蝦的接受度越來越高,對蝦種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本次論壇,以「立足行業、自主創新、融合發展」為主題,共同探討對蝦自主選育創新之路,為國產種蝦商業化、市場化提供一個發聲、推廣的平臺。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種業發展,連續出臺支持種業發展的重要文件,明確「種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2017年,科技部組織制定了《種業自主創新工程實施方案》,未來要大幅提升中國種業自主創新能力,生態、綠色、高效、創新成為水產種業發展的目標。2019年,十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加快推進實施「種業自主創新重大項目」,規範種業發展正式提上議程。
中國是全球最大南美白對蝦種苗市場,每年需要從國外進口30萬對種蝦滿足正常生產。中國南美白對蝦種業也是所有水產品種中發展最為成熟的行業,無論資金投入、技術投入、品牌建立等都走在了最前頭。但不可迴避的是,我國南美白對蝦種業面臨的問題仍十分突出:種蝦資源不足,過度依賴進口;引進種蝦帶來了外來疫病且日趨嚴重;自主選育處於起步階段,新品種眾多但綜合實力與進口種蝦相比尚有差距,品牌形象不突出,市場化程度低。因此,核心種源創新,自主選育出能夠高度適應國內環境的種蝦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當前中國南美白對蝦種業格局正發生著重大變格,種蝦市場由一兩家種企壟斷的局面不復存在,呈現出群雄並起、百花齊放的新格局。國內育種技術取得重大進展,一些研究領域,如基因組分析、分子育種技術等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國產種蝦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中國南美白對蝦種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本屆論壇以「立足行業 自主創新 融合發展」為主題,匯集全國涉足對蝦育種的科研單位、種企以及近百家育苗、標粗企業和近百名養殖戶代表,共同探討新時代環境下中國南美白對蝦自主選育創新之路。整合行業資源,完善的「育-繁-推」體系,為國產種蝦的商業化、市場化提供一個發聲、推廣平臺,合力打造具有良好運行機制的現代對蝦種業。在推動國產南美白對蝦種業自主創新發展的同時,也是在為中國水產業其它養殖品種的種苗業發展探路。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通訊員 張振華 記者 趙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