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專家多年追蹤記錄,滇池有13種海鷗

2020-12-25 騰訊網

掌上春城訊 紅嘴鷗大部隊歸來,昆明2020年觀鷗季開啟了。因為紅嘴鷗紅紅的喙,昆明人對它最熟悉。11月24日,記者從昆明鳥類協會了解到,據專家多年觀察記錄,和紅嘴鷗一起來昆明越冬或遷徙路過的鷗類,不止紅嘴鷗一種,據《雲南鳥類名錄2020.1》記載,滇池流域共出現過13種鷗類。昆明鳥類協會秘書長趙雪冰介紹,國內外鳥類專家近十年來加強了影像記錄,這些鷗類的高清美圖得以呈現在讀者眼前。其中有些罕見的品種,比如黃嘴河燕鷗,前些年在滇池出現過,最近幾年觀測沒有看到它們的身影,2020年1月有攝影愛好者在德宏州盈江縣拍到3隻。他們希望市民和遊客觀鷗的同時也留個心眼,看看昆明是否有新的鷗種出現。昆明鳥類協會副秘書長王智斌說:「每年10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是各類鷗鳥在昆明越冬的日子,近幾年的數量大約有4萬隻。它們喜歡來昆明越冬,除了自然氣候、環境和豐富的食物等因素,還和市民對鳥類的保護分不開,我們和它們一起生活在這片美麗的風景裡。」紅嘴鷗來昆明越冬的鷗類95%以上是紅嘴鷗,所以昆明人對它們最熟悉。外形:體型和毛色都與鴿子相似,體長37~43釐米,體重200~350克。喙呈紅色,身體大部分羽毛白色,尾部羽毛為黑色,腳和趾赤紅色,冬時轉為橙黃色。壽命:32年左右。類別:旅鳥,在中國主要為冬候鳥,部分為夏候鳥。食物:主要以小魚、蝦、水生昆蟲、甲殼類、軟體動物等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遷徙:通常春季遷到北方繁殖地的時間為3~4月,秋季於9~10月離開繁殖地往南遷徙。棲息地:大量來昆明的紅嘴鷗棲息在滇池,白天出現在市區公園湖泊。漁鷗因為聲音聽起來像叫春的野貓,所以漁鷗又被稱做「海貓子」。外形:一般體長63~72釐米,體重1500~2000克,體形大。嘴呈桔紅色,嘴尖稍彎,上下點綴黑斑。成鳥頭戴「黑帽」,背呈灰白色,腹及翼下白色,白眼圈,黑色的尾巴、黑色的翅膀。食物:主要以魚、甲殼類以及蜥蜴為食。棲息地:主要棲息於湖泊、大河及河流入湖口的河網地區,通常集群棲息繁殖。漁鷗擅長飛翔和遊泳,喜歡在淺水中倒立覓食。觀察:這種鷗在來昆越冬的鷗群中發現過,但不清楚它是過鳥還是留鳥。三趾鷗數量極少,7年前趙雪冰在海埂大壩拍到這隻三趾鷗。外形:中型海鳥,體長38~47釐米,體重310~500克。體色除了背部和翅膀是灰白色,翅尖為黑色外,全身羽毛都是雪白色,喙是黃色的,腿和爪是黑色。食物:常成群活動,主要以小魚為食,有時也吃甲殼類和軟體動物。遷徙:三趾鷗在中國為冬候鳥,10~11月遷來,4~5月離開。觀察:由於對生活環境限制,所以三趾鷗在昆明並不常見,數量極少。棕頭鷗來昆明越冬鷗類數量佔比第二位,數量接近4%。棕頭鷗有時候會出現在鷗的先頭部隊中,它們的頭部顏色是棕色,比紅嘴鷗略大,容易發現與區分。外形:中型水鳥,體長41~46釐米,體重450~700克。背灰,初級飛羽基部有大塊白斑,黑色翼尖具白色點斑。冬鳥眼後具深褐塊斑,夏鳥頭及頸褐色。與紅嘴鷗區別在虹膜色淺(看上去眼睛發白),嘴較厚,體型略大且翼尖斑紋不同,叫聲沙啞。翅膀部位有個特別醒目的白斑,是它和紅嘴鷗最大的區別。類別:旅鳥,在中國主要為冬候鳥,部分為夏候鳥,與紅嘴鷗同屬種。遷徙:通常情況下,棕頭鷗比紅嘴鷗早三四天、一周或十來天抵昆,可謂「先頭部隊」。西伯利亞銀鷗這是種大鷗,比兩隻紅嘴鷗加在一起還要大。這種鷗出現在滇池外海和草海,在海埂公園等地方能看到,每年的數量有幾十隻。別名:黑背鷗、淡紅腳鷗、黃腿鷗、魚鷹子和叼魚狼等。外形:銀鷗體長55~73釐米,體形大,體重一般在800~1700克,在鷗群中很突出。頭部平坦,夏羽頭、頸和下體純白色,背與翼上銀灰色,腰、尾上覆羽純白色,飛羽末端黑褐色,有白色斑點,嘴黃色,下嘴尖端有紅色斑點,冬羽頭和頸具褐色細縱紋。食物:主要以魚和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也啄食鼠類、蜥蜴、動物屍體,有時也偷食鳥蛋和雛鳥。棲息地:夏季棲息於苔原、荒漠和草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澤以及海岸與海島上,冬季主要棲息於海岸及河口地區。須浮鷗這種鷗很少出現,今年4月份,王智斌在晉寧南滇池溼地拍攝到8隻。外形:體長25釐米,腹部深色(夏季),尾淺開叉。繁殖期額黑,胸腹灰色。非繁殖期額白,頭頂具細紋,頂後及頸背黑色,下體白,翼、頸背、背及尾上覆羽灰色。食物:主要食魚、蝦、甲殼類、軟體動物等水生脊椎和無脊椎動物,也捕食雛鳥、鳥卵、昆蟲,食性較雜。棲息地:近海海島的海岸、懸巖、海濱沙灘。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多在海面和巖礁上空飛翔。休息時多成群站在懸巖巖石或沙灘上。鷗嘴噪鷗這種鷗不成群,每年混在其他鷗群中出現,數量只有3~5隻。外形:中型水禽,體長31~39釐米。夏羽額、頭頂、枕和頭的兩側從眼和耳羽以上黑色。背、肩、腰和翅上覆羽珠灰色。後頸、尾上覆羽和尾白色,中央一對尾羽珠灰色。尾呈深叉狀。冬羽頭白色,頭頂和枕綴有灰色,並具不明顯的灰褐色縱紋。眼前有一小的黑色條紋,耳區有一菸灰色黑斑。後頸白色。棲息地:不喜歡植物茂密的水體。成對或成鬆散的小群營巢。巢多置於沼澤中有稀疏鹽鹼植物的土丘上,或河流與湖泊岸邊裸露的沙灘上。食物:主要以昆蟲、昆蟲幼蟲、蜥蜴和小魚為食。也吃甲殼類和軟體動物。紅嘴巨鷗這是一種中大鷗,比紅嘴鷗大,一般單獨活動,鳥類專家在滇池只發現記錄過1隻。外形:大型水鳥,體長47~55釐米。夏羽前額、頭頂、枕和冠羽黑色。後頸、尾上覆羽和尾白色,尾呈叉狀。背、肩和翅上覆羽銀灰色。眼先和眼及耳羽以下頭側白色。頦、喉和整個下體也為白色。冬羽和夏羽大致相似,但額和頭頂白色,具黑色縱紋。有些頭全為白色,僅耳區有黑色斑。棲息地:海岸沙灘、平坦泥地、島嶼和沿海沼澤地帶。也棲息於河口、內陸平原和荒漠中的湖泊與河流中。常成小群在一起營巢。黑尾鷗這是一種很漂亮的大鷗,在昆明有記錄,幾年前出現過,近兩年未發現。外形:中型水禽,體長43~51釐米。頭、頸、腰和尾上覆羽以及整個下體全為白色,背和兩翅暗灰色。翅上初級覆羽黑色,其餘覆羽暗灰色,大覆羽具灰白色先端。冬羽和夏羽相似,但頭頂至後頸有灰褐色斑。常成群活動。食物:主要在海面上捕食上層魚類。棲息地:通常營巢於人跡罕至的海岸懸崖峭壁的巖石平臺上,也營巢於海邊小島和海岸附近內陸湖泊和沼澤地中的土丘上。分布於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白額燕鷗多年以前在滇池有記錄。外形:體長22~27釐米,體重55~60克。夏羽頭頂、頸背及貫眼紋黑色,額白。冬羽頭頂及頸背地黑色減少至月牙形。類別:是鴴形目鷗科的鳥類,在臺灣為留鳥,在大陸為夏候鳥。食物:常集群活動,以魚蝦、水生昆蟲為主食。棲息地:為中國常見的夏季繁殖鳥,從東北至西南及華南沿海和海南以及內陸沿海的大部分地區均有繁殖。棲居於水域附近的草叢、葦叢及灌木叢中,以及沿海海岸、島嶼、河口和沿海沼澤與水塘等、淡水水體中,近海無人島礁等處。白翅浮鷗這種鷗在滇池只發現過1隻。類別:鷗科、浮鷗屬下的一種小型水鳥。外形:夏羽嘴暗紅色,腳紅色。頭、頸、翕和下體黑色。翼灰色,翼上小覆羽白色,腰、尾亦為白色,飛翔時除尾和翼有部分白色外,通體黑色。冬羽嘴黑色,腳暗紅色,頭、頸和下體白色,頭頂和枕有黑斑並與眼後黑斑相連,且延伸至眼下。背和兩翅灰褐色,翅尖暗色。食物:主要以小魚、蝦、昆蟲、昆蟲幼蟲等為食。棲息地: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北部、河北北部。海鷗這種鷗在昆明多次出現。外形:體型中等,長約45釐米。腿及無斑環的細嘴綠黃色,尾白。初級飛羽羽尖白色,具大塊的白色翼鏡。冬季頭及頸散見褐色細紋,有時嘴尖有黑色。虹膜黃色,嘴綠黃色,腳綠黃色。棲息地:分布於內蒙古、黑龍江、遼寧、河北、河南、雲南、海南、臺灣。黃嘴河燕鷗鳥類專家多年前曾在滇池觀察並有記錄。這隻鷗拍攝於德宏州盈江縣。外形:中型水禽,體長37~43釐米,體重為134~170克。嘴型較長,呈黃色,腿呈紅色或橘黃色,尾深叉而形長。上體、腰及尾深灰,外側尾羽白,翼尖近黑。夏羽的前額、頭頂、枕部,包括冠羽和眼下緣至耳區的整個頭頂部為黑色,並且具有綠色的金屬光澤,與鷗屬和浮鷗屬種類明顯不同。越冬的成鳥嘴端黑色,額及頭頂偏白、冬季成鳥頭頂及上體褐色,胸兩側沾灰,下體白色。類別:黃嘴河燕鷗為留鳥。棲息地:常棲息於淡水水域,偶爾出現在沿海小型河口。常單獨或2~3隻小群活動,頻繁地在江河上空飛翔,很少停息。觀察:在中國很罕見,留鳥分布在西藏東南部、雲南西部及西南部,近年來出現在盈江縣,今年種群恢復到13隻。來源:春城晚報記者:左學佳 實習生:王穎 崔新爽 李玉婷/文昆明鳥類協會 王智斌 趙雪冰 李福松/攝責編:楊蓉編審:沙蘭梅終審:錢紅兵

相關焦點

  • 鳥類專家多年追蹤記錄:滇池有13種海鷗,你看到過幾種?
    11月24日,記者從昆明鳥類協會了解到,據專家多年觀察記錄,和紅嘴鷗一起來昆明越冬或遷徙路過的鷗類,不止紅嘴鷗一種,據《雲南鳥類名錄2020.1》記載,滇池流域共出現過13種鷗類。昆明鳥類協會秘書長趙雪冰介紹,國內外鳥類專家近十年來加強了影像記錄,這些鷗類的高清美圖得以呈現在讀者眼前。
  • 海鷗的萬種風情:滇池
    海鷗的萬種風情:滇池假日裡,趁著有時間,就和朋友一起約了去旅行,同時,也是為了放鬆自己的心情。活了這麼久,這麼勞累的,還從來沒有出去好好玩過一次的,只把時間花在了工作上,都快忘記了生活中的樂趣有哪些了,幸而還有朋友邀著一起出去旅遊的。
  • 漫天飛舞的滇池海鷗
    其實可以選擇的旅遊點有好多。想看雪就去哈爾濱體驗冰雪的世界,想看海就去海南三亞感受大海的魅力。想看春意就去雲南昆明欣賞百花爭豔的場面。雲南昆明有「春城」之美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中國重要的旅遊、商貿城市,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有石林世界地質公園,九鄉溶洞,官渡古鎮,滇池,世界園藝博覽園,雲南民族村等風景名勝景點。
  • 滇池海鷗,我被鴿了?
    一系列的蝴蝶效應導致了:奈良的小鹿餓得吃草了,黔靈山的猴子與滇池的海鷗還有秩序地吃上了「堂食」......假如動物能說話,那麼以下應該是它們的心聲了// 滇池海鷗:我被鴿了?//西伯利亞的紅嘴鷗每年都會漂洋過海來到四季溫暖的昆明過冬,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30多年,昆明本地人也已經習慣這群小夥伴的定時拜訪。
  • 從海鷗到「雲候鳥人群」,滇池到底有何吸引力?
    來源: 鳳凰網房產重慶站「這座城市叫昆明,四季如春的城市與西伯利亞的海鷗來一場美麗的邂逅,聽海鷗訴說大海的故事。」波光粼粼的滇池邊上,海鷗漫天飛舞。一位遊客嘴裡含著麵包微仰著頭,當海鷗叼走麵包瞬間,形成一幅和諧動人的「天使之吻」,這段唯美的畫面在抖音上,獲得32W+的贊。
  • 昆明滇池,一個不靠海的地方,竟有這麼多海鷗
    每年冬天來自西伯利亞的,紅嘴海鷗都會來到滇池過冬。海鷗的到來讓昆明美麗的自然風光加上了生動活潑的氛圍,引得全國各地的遊客前來觀賞。滇池,也稱昆明湖、湖面海拔1886米,雲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稱。
  • 昆明滇池海鷗先頭部隊已到達,海鷗騰飛的壯美景觀已開始呈現!
    昆明滇池海鷗先頭部隊已到達,海鷗騰飛的壯美景觀已開始呈現!--投餵2020.10.25.上午,昆明滇池岸邊觀賞臺,早早的便來了一波又一波的遊客,興高採烈地在觀賞與投餵一群又一群的海鷗。據當地人介紹,這些海鷗只是先頭部隊,在接下來到滇池的紅嘴鷗會更多。到時滇池海鷗騰飛的場景會更壯觀。--騰飛據悉:昆明自1985年秋季以來,每年冬天都有上萬隻紅嘴鷗在市區內的翠湖公園,盤龍江等地覓食活動,形成昆明的特色風景 !這些海鷗都來自北西伯利亞,它們從貝加爾湖穿越俄羅斯和整個中國來到昆明過冬,之後再集體返回。
  • 東洞庭湖越冬水鳥超過13萬隻 監測到4種新記錄鳥類
    監測到4種新記錄鳥類  湖南日報4月2日訊(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張脫冬 易朗朗)4月1日,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布了《鳥類監測公報》:截至2015年3月,該保護區共記錄到鳥類18目64科34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7種,二級保護鳥類44種。
  • 從野生蝙蝠到雲南滇池海鷗:人與自然的相處方式
    從野生蝙蝠到雲南滇池海鷗:人與自然的相處方式疫期雲南昆明滇池安排專人餵養海鷗 2020年的春節,註定是一個不平靜的春節。從華南海鮮市場源起,野生動物的售賣導致新型冠狀病毒從武漢蔓延到全國各地。後來在病毒研究所的專家在經過實驗後證實了中華菊頭蝠是SASR病毒的源頭,而野生動物市場上售賣的果子狸是SASR病毒的直接來源。時間流逝,可能人們已然淡忘那場白色恐怖。非典過去的第十七年,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上野生動物攤鋪的生意做得如火如荼,野生動物身上攜帶的新型冠狀病毒也在不經意間侵襲了整個中華大地。
  • 高原明珠昆明滇池,這裡的海鷗太美了
    這幾天,天氣晴朗,在溫暖的午後,百無聊賴間,慵懶地坐在窗前,仰望著藍天白雲,鳥兒在天空中瀟灑地盤旋,恍惚間,突然就想起了兩個月前的雲南之行,在滇池邊,看到的不也是這樣一個場景嗎?昆明滇池,是全國第六大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美稱。十二月的滇池,涼風習習,來這裡旅遊的人很多。
  • 昆明旅遊攻略滇池看海鷗
    在市中心放下行李,簡單吃個中飯,伴隨著北方飛南方的熱情還未散,我堅持一定要騎車去10公裡之外的滇池,夥伴們抬頭看著藍天白雲,一直讚嘆昆明的氣候,北方的霧霾帶來的壞心情一下就煙消雲散。我們不謀而合,立即找到小藍車,看一眼導航,直接向南騎去。
  • 《人民日報》、央視新聞聚焦滇池「小精靈」們
    雲南野鳥會會員李繼明是晉寧本地人,他經常邀約五湖四海的「鳥友」「攝友」來滇池南岸拍攝,近年來,僅他一人在晉寧溼地拍攝到的野鳥就有近百種之多,後據晉寧區林草局統計,晉寧南滇池國家溼地公園共觀測到130餘種野生鳥類。
  • 數百海鷗現身昆明滇池上空!專家:那是過路的…
    我們一起來侃侃今天的新聞:近日,昆明市民楊錫城先生在海埂大壩上空靠西山邊上發現,有鳥群在滇池上空徘徊,很像海鷗,便用相機拍了下來。難道今年的海鷗來得這麼早?對此,昆明鳥類協會副秘書長王智斌16日表示:「滇池是鳥類遷徙的通道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鳥從此經過。
  • 冬遊滇池,海鷗翱翔,觀人與自然和諧之美
    冬遊雲南,赴滇池觀海鷗,湖中碧波蕩漾,水上海鷗翱翔,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其樂融融,給人留下春城的美好記憶。滇池位於昆明西南部,與西山相鄰,為雲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著高原明珠之稱,是著名的國家級旅遊景區。每年的11月份左右,從遙遠的貝加爾湖等北方飛來的成群海鷗會在此處越冬,成為昆明冬日裡的特色風景。據介紹,在滇池越冬的紅嘴鷗主要有紅嘴鷗和少量的棕頭鷗兩種,通稱海鷗。其中,紅嘴鷗,俗稱「水鴿子」,其體型和毛色都與鴿子相似,嘴和腳呈紅色,身體的大部分羽毛為白色,尾羽黑色。
  • 旅遊:賞秀美昆明滇池,觀水面海鷗翱翔!
    滇池也稱之為昆明湖、昆明池、滇南澤、滇海,是雲南省最大的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稱。 「五百裡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海埂大壩就像是一個露天的觀景臺,遊人們站在上面一邊曬曬太陽,一邊欣賞著眾多的海鷗近距離的在眼前滑翔掠過,十分壯觀,見這一幕著實被震撼到了!
  • 滇池南岸藏著個「夏威夷」
    時不時,成群的海鷗和水鳥在天空翩翩起舞,歡快地上下翻飛。隨著滇池水質越來越好,處於中國西部最大的候鳥遷徙通道上的南滇池國家溼地公園,也成了候鳥聚集地和休憩的驛站。   這裡的生物多樣性還有著極高的保護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對保護南滇池溼地資源發揮其對入湖水質淨化和改善以及生態的鏈條發展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2020年假期】昆明最佳、最全海鷗觀賞地大集合,這個假期,安排!
    」雲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紫江表示,在1985年以前的每年冬天,滇池已是紅嘴鷗的冬季棲息地之一,只是數量稀少,也沒有成群飛入城區。昆明鳥類協會副秘書長楊明也認為:「如紅嘴鷗在昆明的時間要追根溯源,應該是有滇池就有紅嘴鷗了。
  • 雲南這個國家溼地公園鳥類監測記錄增加
    根據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鳥類監測記錄,結合攝影愛好者提供的影像資料,經專家鑑定,青華海國家溼地公園新增鳥類記錄13種,目前該溼地公園鳥類監測記錄增至265種。
  • 騎騎單車吹吹涼風 滇池湖濱溼地成昆明人周末避暑好去處
    專家提出,雖然滇池湖濱生態帶逐漸恢復,但是生態環境依然脆弱,建議市民在遊玩時遵守相關法律法規和公園管理規定,規範個人行為,共同保護沿湖溼地。現場周末市民扎堆遊玩鬥南溼地7日上午9點半,記者來到位於環湖東路的鬥南溼地公園。
  • 昆明動物所完成滇池流域18種土著特有物種瀕危程度評估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承擔的GEF/世界銀行資助項目「滇池淡水生物多樣性恢復項目」日前已經結題,該項目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考察、監測和保護滇池流域的土著特有魚類。近幾十年來,隨著昆明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過度開發和利用滇池的現象也逐年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