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聯合共建:「僑校」+「僑鄉」聯合培養創新人才

2020-12-10 中國僑網

  暨南大學結對幫扶五邑大學逾一年,學科建設人才培育成效初顯

  「僑校」+「僑鄉」聯合培養創新人才

  日前,由暨南大學與五邑大學聯合共建的「非人靈長類大動物疾病模型研究聯合實驗室」已經完成招投標工作,預計將於春節後進入動工建設階段。據了解,此實驗室投資3億元。

  2018年10月,廣東省委組織部和省委教育工委部署開展高校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暨南大學與五邑大學組成結對幫扶關係,由暨南大學選派5名教師代表組成幫扶團隊,到該校開展教育幫扶工作。

  一年來,幫扶團隊紮實穩步推進幫扶工作行動方案,取得了許多工作成效。在「共建平臺—共育人才—共研項目—共享成果—協同創新」的幫扶工作路徑上,「非人靈長類動物疾病模型研究聯合實驗室」「暨南大學—五邑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和「智能物聯網聯合實驗室」等平臺先後謀劃、籌建,譜寫著「僑校」+「僑鄉」的幫扶新篇章。

  ●南方日報記者 黃燁倩

  共建學科

  匯聚國內一流創新人才

  11月4日,五邑大學與暨南大學籤署協議,共建「非人靈長類大動物疾病模型研究聯合實驗室」。依託聯合實驗室,兩校謀劃在江門建設國際一流大型模式動物研發中心,合作加強以轉基因技術為基礎的大動物實驗模型的開發和應用,建立數種重大腦疾病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

  以「項目共研」為路徑,形成學科合力,匯聚創新人才,是暨南大學幫扶團隊的工作思路。在過去的一年裡,對標五邑大學2022年衝擊博士學位點的重點建設學科,如生物醫藥與大健康、應用物理與材料、化學工程與技術、智能製造等學科,暨南大學幫扶團隊發揮本校學科優勢,先後謀劃推進了多個高水平聯合實驗室的規劃、建設,包括智能物聯網聯合實驗室、力學與結構聯合實驗室和認知科學與管理決策實驗室。

  其中,「力學與結構聯合實驗室」將以暨南大學的工程力學學科為基礎,結合大灣區特有的近海環境及建設發展的需求,在近沿海工程結構耐久性、結構安全監測與控制、裝配式建築、綠色建築、高性能建築材料的開發等領域展開研究。

  「暨南大學力學與建築工程學院擁有『重大工程災害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五邑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在研究僑鄉本土特色建築方面有優勢,共建實驗室可實現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打造成為兩校力學與土木學科科技合作與交流的學術中心。」掛任五邑大學土木建築學院副院長的聶振華說。

  另外,智能物聯網聯合實驗室將依託暨南大學的智能物聯網雲、管、端產學研一體化技術平臺開發相關科研項目,服務五邑地區先進位造業的發展。據介紹,該平臺為華南地區高校最具有競爭力的物聯網平臺。

  掛任校長助理的李愛梅教授介紹,三個聯合實驗室將形成學科合力,以支撐形成一流學科、匯聚國內一流創新人才為目標,重點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任務,計劃產出具有科學價值的原始創新成果。

  以僑為橋

  培育僑鄉文化研究特色學科品牌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文學時代的到來,如何以融合的視野看待區域文學的共同源頭?如何思考灣區對文學想像空間提供的可能性意義?」12月14日—15日,「區域視野與想像空間——粵港澳文學研討會」在江門舉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討會特別增設了僑鄉文學議題。

  暨南大學文學院黨委書記邱向歡表示,兩校頗具「僑」特色,共同舉辦研討會,可以發揮暨南大學文學院學科平臺優勢,與五邑大學共同發掘學術增長點、策劃特色學科建設,在包括臺港澳文學、海外華文文學在內的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立足僑鄉特色文化實踐,暨南大學幫扶團隊計劃在兩校之間打造一個華僑華人研究特色學科。「五邑大學文學院在人文學科,尤其是地方僑鄉文化研究上頗具特色,我們計劃以此為基礎,申報廣東省文藝評論基地,培養面向粵港澳文藝和海外華文文學教學與研究的人才隊伍,為後續相關課程開設與學科建設奠定基礎。」掛任五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的龍楊志表示,該基地將會成為兩校立足僑鄉、服務灣區、連接海外的高水平學術平臺。

  以僑為橋,兩所高校正共同培育僑鄉文化研究特色品牌。五邑大學僑鄉文化研究中心側重僑鄉研究、強調地方服務,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側重理論研究、國際視野更廣,基於兩校在「僑」文化研究領域的不同特色,僑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張國雄建議,兩校可以從高水平學科建設深入雙邊合作,如合作開展科研項目、聯合建設研究生培養平臺、聯合建立國際學術會議合作平臺。

  掛任僑鄉文化中心副主任的唐翀透露,下一步,兩校計劃以兩年一屆的「國際移民與僑鄉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為契機,整合雙邊學術及相關資源,聯合為僑鄉及華人華僑研究打造更具國際影響力的會議交流平臺。同時推進暨南大學、五邑大學和泰國瑪希隆大學三方建立「一帶一路」研究院。

  共育人才

  建設研究生—本科生多類人才聯合培養基地

  2019年12月1日,暨南大學·五邑大學結構模型大賽聯合賽在五邑大學舉行,來自省內高校35支隊伍參賽交流。

  「以賽事為契機,加強兩校的深度交流與合作,培養本科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聶振華介紹,組織本次比賽,是落實幫扶政策中的人才培養路徑。

  聚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才培養工作,幫扶團隊通過對接「創新交流會——粵港澳孵化器——創新實踐基地」多種模式,提升他們的創新創業能力。

  去年4月,聶振華先後組織五邑大學土木建築學院與粵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器有限公司籤約共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與江門市建設工程檢測中心有限公司和廣東永和建設集團籤約共建大學生校外實踐基地。掛任五邑大學智能製造學部副部長的楊仁恆則推動智能製造學部與雲科聚匠公司籤議共建產學研人才合作培養基地;龍楊志與唐翀籌備推進兩校文學院與五邑華僑博物館、世界文化遺產開平碉樓與古村落籤約共建實踐實習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兩校還將著力於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根據共建協議書,兩校將圍繞學科建設和博士學位點申報合作、實驗室共建和實驗平臺共享、科研協同合作、重點學科對接等事宜進行深入商討,充分細化人才培養和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工作方案,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兩校的布局優勢,主動對接國家戰略。

  針對青年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幫扶團隊正協助五邑大學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共遴選出12名博士生導師、6名學術型碩士生導師和3名專業型碩士生導師作為暨南大學校外兼職博導。下一步,該團隊計劃啟動五邑大學中層管理者和學科骨幹的「三力管理素養」培訓,促進兩校中層管理者和學科骨幹之間更好地成長。

  「2019年,我們已經在經濟管理學院、土木建築學院和智能製造學部啟動跨校研究生學術沙龍制度,相信不久會共同發表研究成果。」李愛梅表示,跨校研究生學術沙龍將是助力學科建設的有力抓手。

  暨南大學黨委副書記夏泉說,暨南大學和五邑大學兩校籤署共建協議,是莊嚴的承諾。希望暨南大學幫扶隊將不辱使命,發揮「僑校」+「僑鄉」的優勢,出色完成任務。

  -聲音

  站在教育大省向教育強省轉換的高度理解幫扶工作的意義,暨南大學十分榮幸,能夠參與省委的這一項事業中,並且與同樣具有深厚華僑教育底蘊的五邑大學開展深入合作。幫扶團隊將會利用兩校鮮明的學科優勢,開展校際交流、科研合作、人才培養合作,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重點實驗室,合作共進,互利共贏。

  ——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林如鵬

  短短一年多時間,幫扶隊迅速進入工作狀態,找準工作切入點,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幫扶工作。未來,兩校幫扶將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各校區的布局優勢,大力發展特色學科,主動對接國家戰略。

  ——暨南大學校長宋獻中

  五邑大學秉承「根植僑鄉,服務社會,內外合力,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著力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突出、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省委部署推動的幫扶工程有助於學校在「衝一流、補短板、強特色」方面實現根本性提升。

  ——五邑大學黨委書記張焜

  感謝暨南大學以及李曉江教授團隊對學校的真情實意的幫助,非人靈長類大動物疾病模型研究聯合實驗室是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研究領域,希望能產出對人類健康發展有重大影響的成果,助力大灣區建設。

  ——五邑大學校長張運華

相關焦點

  •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與韓國蔚山大學共建博士生聯合培養基地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與韓國蔚山大學共建博士生聯合培養基地   近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與韓國蔚山大學兩校博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揭牌儀式在工程大舉行。
  • 廣聯達攜手同濟大學共建智能建造聯合研究中心
    日,同濟大學與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聯達」)在上海籤署合作協議,共建「同濟大學-廣聯達智能建造聯合研究中心」,並同步設立教育發展基金,約定在教學、人才、科研、市場等領域開展深層次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我國智能建造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以數位技術助力建築產業轉型升級。
  • 「浙江大學—汶萊大學化工人才聯合培養項目」五周年回顧
    但恆逸集團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同樣也遇到了本土專業人才匱乏的問題。汶萊對建立化工人才培養體系的希望,中國企業對本土專業人才的渴求在此交匯,浙江大學化工學院成為連接雙方需求的橋梁。2013年4月,浙江大學化工學院在恆逸集團的支持下,與汶萊大學開展合作,以「校校企」合作模式聯合為汶萊培養石油化工專業人才。敲定合作模式,緊接著是緊張而周密的籌備過程。
  • 重慶運輸職院攜手泰國合作院校共建「中泰高鐵技術人才聯合培養...
    1月7日,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傳來喜訊:經過反覆溝通,該院與泰國素叻他尼技術學院商定,從2021年起共建「中泰高鐵技術人才聯合培養基地」,推動「中泰高鐵技術人才聯合培養項目」等實現常態化發展。2017年以來,雙方連續三年實施「中泰高鐵技術人才聯合培養項目」,得到中泰教育主管部門、中泰高等職業院校及行業企業肯定並認可。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對外合作處負責人彭文華介紹,「中泰高鐵技術人才聯合培養基地」成立後,將「緊密攜手」,秉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原則,繼續舉辦「泰國高鐵技術培訓班」項目,為泰方培養高素質的高鐵技術技能人才。
  • 建龍集團—東北大學共建的 「綠色智能化鋼鐵技術聯合創新中心...
    建龍集團—東北大學共建的「綠色智能化鋼鐵技術聯合創新中心」揭牌,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北大學教授王國棟擔任首席科學家。  10月13日下午16時30分,在東北大學科學館建龍學術報告廳,建龍集團副總裁、撫順新鋼鐵總經理楊憲禮與東北大學副校長孫雷代表企校雙方籤署建龍集團—東北大學「綠色智能化鋼鐵技術聯合創新中心」(簡稱聯合創新中心)合作協議。
  • 「GD32大學計劃」落子廈門!兆易創新廈門大學MCU聯合實驗室正式成立
    對於本土MCU廠商來說,行業發展更離不開人才的培養和產學研的融合創新。作為中國最大的32位通用MCU廠商,兆易創新在與高校聯合方面也一直走在行業的最前列。在2019年與合肥工業大學共建MCU聯合實驗室後,兆易創新的「GD32大學計劃」不斷深化嵌入式教學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並積累了與高校協作培養人才的成功經驗。
  • 嘉實醫藥與中南大學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
    高新麓谷2020年12月1日訊(尹婷)記者從嘉實(湖南)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嘉實醫藥)獲悉,嘉實醫藥已於近日與國內211工程、985工程—中南大學達成戰略合作,並正式籤署「中南大學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協議書」。
  • 廣州聯合快手推出高校直播電商人才培養計劃
    據了解,該計劃的推出旨在為廣州直播電商產業蓬勃發展輸送「生力軍」,幫助廣州地區商家培養具有潛力的高素質主播和專業營銷人才。快手將與廣州地區高校深度合作,通過產教融合模式,聯合高校培養電商行業應用型人才,實現專業和行業精準對接,促進廣州大學生在直播電商領域的實訓實踐、創業就業的發展機會。與會的 20 餘所廣州地區高校代表紛紛積極響應該計劃,並表示願意共同成立聯盟深化合作。
  • 嘉職院與隆聚餐飲集團聯合培養酒店管理專業人才
    6月12日下午,在金悅王朝大酒店培訓中心內,嘉職院與嘉興隆聚餐飲集團籤約共建欣禾職業教育集團隆聚餐飲集團有限公司校區,2011級酒店管理專業人才聯合培養籤約儀式同時舉行。  嘉職院副院長沈建根和欣禾職教集團副理事長、隆聚餐飲集團總裁盛富林盛富林籤署共建嘉興市欣禾職業教育集團聚餐飲集團有限公司校區協議,並同學生代表一起籤署酒店管理專業聯合培養人才的三方合作協議,隨後為欣禾職業教育集團隆聚餐飲集團有限公司校區揭牌。  籤約儀式上,沈建根副院長認為「廠中校」建設是高職教育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體現,也是推進校企合作深入開展的重要舉措。
  • 暨大美塑&暨南大學 ▏強強聯合,共同打造兩大人才培養基地
    暨大美塑公司一直將人才培養視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與暨南大學強強聯合,打造了兩大人才培養基地,共同培養在生物領域上具有創新性、複合型的高層次科研人才,實現產、學、研的良性互動;為暨大美塑公司生產創新且優質的產品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也為公司成為全球領先基因抗衰解決方案運營商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 百度與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籤約合作,產教融合創新培養AI人才
    2021年1月16日,百度與浙江大學上海高等研究院籤署合作協議,將圍繞「計算+」領域,面向人工智慧發展趨勢與應用,聚焦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多方面合作,攜手推動大跨度的學科交叉和大範圍的產教融合,助力上海「五個中心」建設,進一步構築中國人工智慧產學研創新發展生態。
  • 復旦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將聯合培養旅遊管理碩士
    未來網高校頻道5月8日訊(記者 候智 通訊員 楊子健)4月29日,復旦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旅遊管理舉行聯合培養碩士籤約儀式。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副校長陳志敏、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段崇智、副校長陳偉儀等出席儀式。
  • 中核華興聯合東南大學共建智慧建造研發中心和試驗基地
    陳寶智在致辭中對雙方共建聯合研發中心和實踐基地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科技創新加速產業融合,當前以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正深刻影響建築行業的發展,智能建造已成為行業新風口、大趨勢。作為「建築業全產業鏈資源整合者和一體化解決方案服務商」,近年來中核華興持續加大智能化技術領域探索,積極拓展外部合作交流,在解決建築行業低效率、高汙染、高能耗等方面邁出了步伐。
  • 同濟大學-廣聯達智能建造聯合研究中心揭牌
    12月19日,同濟大學與廣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聯達」)在上海籤署合作協議,共建「同濟大學-廣聯達智能建造聯合研究中心」,並同步設立教育發展基金,約定在教學、人才、科研、市場等領域開展深層次合作,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促進我國智能建造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以數位技術助力建築產業轉型升級。
  • 北京交通大學與騰訊聯手 發力產業新型人才培養
    12月23日,北京交通大學與騰訊教育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才培養、科研合作、智慧校園建設等方面展開深層次合作。北京交通大學黨委書記黃泰巖,北京交通大學副校長高豔,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雲總裁邱躍鵬,騰訊雲副總裁、騰訊教育副總裁付曼青等嘉賓出席了本次籤約儀式。
  • 深圳大學:把人才培養放在產業最前沿—新聞—科學網
    當工程碩士培養遇上「供給側改革」
  • 首批材料學院與東京工業大學聯合培養本科生畢業
    7月23日上午,大連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金屬材料工程(日語強化)專業與東京工業大學物質理工學院3+2聯合培養本科生畢業答辯在材料館後三樓報告廳如期舉行。2018年,為助力一流大學人才培養,大連理工大學在與東京工業大學多年合作的基礎上創新培養機制,首次設立金屬材料工程(日語強化)專業「3+2」聯合培養項目。
  • 青島農業大學將與韓國蔚山大學聯合培養博士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與韓國蔚山大學正式籤署兩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項目合作協議書,雙方同意以互信、互惠、互利為原則,發揮各自資源優勢,共同開展聯合培養博士生項目,合作推進人才培養的國際化,聯合培養具有國際視野、能夠適應國際前瞻性學術研究和技術創新的高級人才,助力學校高水平應用學科建設。
  • 湖北大學成立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學院 培養創新型與應用型人才
    12月23日,湖北大學生物醫藥產業技術學院在校成立。該產業技術學院由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與武漢啟瑞藥業、武漢海特製藥等湖北省生物醫藥行業重點龍頭企業共同組建,致力於湖北省生物醫藥創新型與應用型人才培養,以及創新藥物研究關鍵技術平臺的共建共享。
  • 我校與航天科技集團、威海市共建海洋無人裝備與技術聯合創新中心
    哈工大報訊(張玉芹/文)近日,我校與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航天科技集團」)、威海市人民政府籤署合作協議,共建海洋無人裝備與技術聯合創新中心(簡稱「聯合中心」),共同提升學校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服務地方經濟的綜合實力,加快推進威海國際海洋科技城建設,助推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戰略實施,助力科技強國、航天強國和海洋強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