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看圖書館如何改變一座城市

2021-01-09 迷霧中的清晰

十年前,當《欲望都市》搬上大銀幕時,最動人心弦的畫面之一,莫過於女主角Carrie對紐約公共圖書館(New York Public Library,NYPL)的驚鴻一瞥:恍若歐洲宮殿般恢弘莊嚴,穹頂上繪有巨幅油畫。作為寫書人與愛書人的她,瞬間裡就決定了這是舉辦自己完美婚禮的最應景場所。儘管那場婚禮並未如期舉行,卻令人永遠記住了Carrie目之所及的驚豔。其實在電影《明日之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裡,紐約公共圖書館同樣作為一處重要地標出現:當末日到來海水倒灌時,它成了人們的避難所。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紀錄片《悅讀:紐約公共圖書館》(Ex Libris : 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對這座極負盛名的圖書館進行的展現,是全方位、近乎瑣碎的,因而超過三個小時的片長,乍看起來也奢侈得不加節制——正如這間總館設立在第五大道上的圖書館一樣:在全球最寸土寸金的昂貴地段,豎立起一個瑰麗的精神世界,任何身份階層族裔都不會被拒之門外。它是一座城市的人文風景,更是一處擁有超過百年歷史並具有永續價值的精神地標。

紀錄片大師懷斯曼(Frederick Wiseman)極富耐心地呈現出了NYPL的整個體系。事實上這個龐大的系統,同時與紐約的表演藝術、教育、小區等公共服務內容深度交織。

今時今日,好的圖書館早已不再只是「被動的藏書空間」,而更像是囊括各種人類精神活動的容器。所以NYPL也並不只是一個可以看書借書、上網、查找數據和素材的地方,人們還可以來聽講座、參加讀書會、接受讀寫能力培訓、把孩子送來放學做功課,甚至是參與就業輔導並找到一份好工作。整個NYPL體系也從屬於紐約市教育體系,因而館方一直希望將NYPL變成教育中心,改善當地民眾與小區的生活。

有評論認為,這部紀錄片過於思想正確——片中展現了對種族議題極高的重視。無論是黑人作家在分享會上表示「黑人的困境就是整個人類的困境」,抑或哈林區的黑人媽媽立場鮮明地表達自己對德州教科書篡改歷史的不滿,懷斯曼顯然用了大量篇幅去關注黑人群體。但這也正正因為「黑人文化圖書館」本身就是NYPL重要的分館之一,而黑人在今天的處境,也沒有人們想像中那樣真正實現平等,即使在小區裡開一家快餐店,也會被白人文化的隱性歧視逼到退場。

而NYPL作為美國文化機構中最平等待人的地方,的確為少數族裔和弱勢群體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一位黑人在懷斯曼的鏡頭裡說,自己上不起電影學校,所有電影相關知識都是在圖書館裡自學的。上了年紀又不懂英文的華人新移民,也可以來學習如何使用計算機。

一個很驚人的事實是,紐約竟有三分之一的市民家中並沒有寬帶,所以他們只能來圖書館上網,或是從NYPL租借免費的Wi-Fi Hot Spot使用。當然,館方希望圖書館不只是提供沒有計算機的人來用計算機的場所,更能讓所有人都從這裡獲取知識、碰撞出多元火花,說到底,圖書館之所以特別,在於它是一個「各種人都可以有所收穫的地方」。

如果像NYPL這樣的圖書館肩負著某種公共責任,那勢必是營造一個真正「人人平等」去擁抱知識的場域。年幼的孩子在這裡學習如何為機械人加上一個又一個編程動作,盲人可以在「聽讀圖書館」裡學會用手指去閱讀,民眾都可以在這裡獲得他們所需要的幫助。

圖書館之所以特別,在於它是一個「各種人都可以有所收穫的地方」。

懷斯曼在片中鋪陳了大量NYPL董事會的開會過程,我們看到決策層如何不斷根據民眾的疑難雜症(且在有限的財政預算下)去優化種種細節考慮。「該在數碼還是實體書上投放更多資源」、「該不該爭取一周六天開放」等等問題都已足夠艱難,而更難的問題則是如何做到真正對所有人平等與尊重——譬如究竟圖書館該不該讓遊民進來睡覺?

紐約人當然早已習慣區隔「我們有家可歸的人」和「他們無家可歸的人」,但圖書館恰恰是唯一可以打破這種區隔的場所。

再譬如,該不該多買暢銷書(因為借閱率會很高)?NYPL的執行長認為:「我們當然可以把每一塊錢用在買暢銷書上,但是我們更應該購入一些有價值的學術研究,這樣也許十年以後,有人發現別處都找不到的研究,就可以在我們這裡找到。」這大概很好闡釋出了一間公共圖書館的社會責任。懷斯曼雖然是用客觀的視角去展示NYPL,但他明示了自己對這一公共圖書館體系的期許,並藉片中館長的公開致辭道出:「圖書館是9歲孩子眼裡的光,也是80歲志工的熱忱付出。圖書館是烏雲中的彩虹,圖書館更是我們國家自由精神的橋梁。」

所以,圖書館的重點並不是書,而是人。

相關焦點

  • 真實影像|紐約公共圖書館中的目光和面孔
    來源於豆瓣在觀看紀錄片《書緣:紐約公共圖書館》(2017)的過程中,我突然意識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也許就寫在那些造訪圖書館的人們的臉上。這部紀錄片用大部分的鏡頭和電影時間,呈現各種各樣的人臉,它們構成的不僅是數量上的集合,也是一種身份和位置:訪客。
  • 紐約公共圖書館
    紐約公共圖書館坐落在曼哈頓第五大道,世界上最繁華最昂貴的地塊,居然有這麼一個古典的沉甸甸的建築豎立在這裡,從熱鬧的商業區跨進來,感覺好像從物慾橫流的世界一下子進入到安靜的牛津三一學院。  曼哈頓的紐約公共圖書館是主館,藏書巨多,以藏有很多名人的手稿和古代珍本著名於世,包括傑佛遜的《獨立宣言》,愛略特的《荒原》,牛頓的手稿,最早的手抄《聖經》等。
  • 必勝客聯手全國第三大公共圖書館打造江蘇首家「悅讀食光」城市書吧
    11月7日,西式休閒餐飲品牌必勝客攜手中國第三大公共圖書館--南京圖書館,共同打造的「悅讀食光」城市書吧正式落成於南京地標性建築群
  • 紐約公共圖書館(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
    7月30日星期三第5天:早上睡了一個懶覺,步行去酒店不遠處的紐約公共圖書館(The New York Public Library),只要是文化歷史城市,都會去參觀一下當地的圖書館,這已經是慣例了。1886年,蒂爾登遺贈240萬美元,遺囑要求在紐約建造一座圖書館,他的遺囑執行人比格婁律師建議和阿斯特圖書館、萊努克斯圖書館合併,成立一個「蒂爾登、阿斯特、萊努克斯基金會」,基金會於1895年5月23日成立。1901年卡內基也捐贈了520萬美元,開始建造新館,1911年5月23日落成,由市政府承擔了維護和運轉費用,因此紐約公共圖書館成為政府和私人慈善機構共同運營的圖書館。
  • 世界五大著名圖書館之一:紐約公共圖書館
    紐約公共圖書館是市民文化機構,誰都能進去。正門位於第五大道與41街的交匯處,旁邊就是布萊恩特公園,帝國大廈洛克菲勒和聖派屈克也在附近。圖書館全部都是大理石建成的,已經有100年歷史了依然堅固屹立。圖書館很多重要的閱覽室和公共空間也以捐贈者名字命名。
  • 當紀錄片住進圖書館
    12月16日,在2020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上,國家圖書館、廣州圖書館、首都紀錄片發展協會聯合主辦了「『予紀錄片以殿堂』——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研討會」,這是國內圖書館行業首次深入探討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這一議題,以幫助公共圖書館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紀錄片公共文化服務。
  • 紐約的公共圖書館,是平民的樂園!
    Hi,小夥伴們,大家好呀~說到公共圖書館,大家從字面意思也能理解到公共圖書館的意思,公共圖書館由國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 資助和支持的、 免費為社會公眾服務的圖書館。在紐約的公共圖書館開門前15分鐘,你就能明白為什麼這座圖書館被稱為「平民的樂園」了。那兒沒有什麼研究生,完全是紐約的一個市民文化機構。
  • 紐約公共圖書館力排眾議大改造
    紐約公共圖書館進行改造時,並未停止為市民提供服務。圖為2011年該圖書館改造時的外觀。本報記者 葉 飛 攝本報記者 陳 璐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耗資3億美元重新設計和改造其位於曼哈頓第五大道的旗艦建築的計劃遭到不少反對,目前,圖書館正力圖迅速解決這些「障礙」,以便儘快實施改造項目。耗資達10億美元這個被稱為「中央圖書館計劃」的項目於2008年宣布,預計2014年徹底竣工,但受經濟衰退影響,加之圖書館領導層變動,計劃被擱置。
  • 收集藏書票悅讀長三角 長三角公共圖書館網借圖書服務聯盟成立
    在路上的差旅客和通勤的上班族,離開自家書房或所居住的城市,是否仍可無障礙地享有圖書借閱服務?今年5月,上海圖書館、南京圖書館、浙江圖書館和安徽省圖書館向長三角區域三省一市的公共圖書館發出「城市閱讀一卡通」倡議書,號召各館共同實現「借閱辦證零門檻,文獻傳遞無邊界,個性服務通全域,通借通還重實效」,全面提升區域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 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研討會在廣圖舉辦
    研討會現場(攝影:劉智)南方網訊 (記者/楊智明 通訊員/曾茜 丁曦)12月16日,「『予紀錄片以殿堂』——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研討會」在廣州圖書館舉辦,該研討會由國家圖書館、廣州圖書館、首都紀錄片發展協會聯合主辦,這是國內圖書館行業首次深入探討公共圖書館紀錄片典藏體系建設這一議題
  • 旅遊回憶記:紐約美國公共圖書館
    紐約中城區幾個知名景點距離都不遠,沿路逛下去,我們來到了紐約公共圖書館,一般遠道而來的人,怎麼會去圖書館呢(就連平時在中國都可能避之唯恐不及了),這圖書館可和一般給張木桌椅,大家死命K書的氛圍不同,想必大家看到天花板上的彩繪就略知一二了。
  • 靜謐 驚豔 沉醉|大英圖書館|愛爾蘭|巴洛克|紐約公共圖書館|藏書
    聖三一學院圖書館被公認為世界最美圖書館之一,是愛爾蘭最古老的圖書館,距今已有400餘年歷史,擁有20多萬冊藏書。1973年,前大英博物館圖書館、國立中央圖書館、國立外借科技圖書館以及英國全國書目出版社等單位合併組成了今天的大英圖書館,成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圖書館之一,館藏超過2億件。每年在英國和愛爾蘭境內出版的所有出版物,都會收藏一冊在這裡。大英圖書館以收藏英國文學、古版書和珍本書為特色。
  • 城北將新建24小時自助圖書館 「悅讀開福·幸福北城」讀書活動啟動
    星辰在線12月11日訊  長沙晚報12月10日訊(全媒體記者 李卓)新年裡,城北歷史文化街區擬新建一座24小時自助圖書館,馬欄山24小時圖書館將大升級,屆時進門借書「刷臉」就行。10日,開福區圖書館「悅讀開福·幸福北城」新年讀書活動在馬欄山創智園啟動,一系列讀書惠民活動將讓即將到來的新年書香濃濃。  《悅讀開福·幸福北城》的主題視頻中,一幀幀溫暖的畫面回放著開福區24小時圖書館書香共享的故事,拉開悅讀活動序幕。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馬笑泉分享了自己的閱讀體驗,建議年輕人少看手機、多讀原著經典。
  • 2018美國東部波士頓紐約費城自助遊攻略(11)波士頓公共圖書館
    波士頓公共圖書館(Boston Public Library)波士頓公共圖書館(Boston Public Library) 是美國最大的城市公共圖書館之一,現有藏書超過一千五百萬冊,藏書量僅次美國國會圖書館和哈佛大學圖書館。
  • 三年時間,溫州100%公共圖書館達到「滿意圖書館」服務標準
    今年以來,我市把「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延伸擴展到交通設施、旅遊景區、文化場館、商圈、市場、公共體育場館、醫療場所、車輛檢測站、城鄉公共廁所等九類公共場所。其中,聚焦文化場館中的公共圖書館,還啟動公共圖書館服務大提升行動,計劃通過三年時間,全方位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質量和服務效能,全市100%公共圖書館達到「滿意圖書館」服務標準。
  • 長沙縣圖書館「悅讀空間」開放暨「雅韻星沙 周末有戲」《新年音樂...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2月28日訊(通訊員 言豔萍 吳翠茹)12月27日晚上,長沙縣 「悅讀空間」開放儀式在長沙縣圖書館一樓舉行。為打通廣大讀者服務的「最後一公裡」,2019年,長沙縣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在長沙縣圖書館悅讀空間、 泉塘公園悅讀空間、松雅湖公園悅讀空間、星沙生態公園悅讀空間、特立公園悅讀空間建設了5個「悅讀空間」,以現代化技術為平臺,通過整合本館多種服務手段與總館實現實時交換互動。
  • 上海徐匯將把263座公共電話亭改造為小型圖書館「悅讀亭」
    8月19日上海書展徐匯主賓日現場,「家門口的共享悅讀亭」改造試點項目正式啟動。徐匯區文化局將與中國電信上海分公司籤署合作備忘錄,將以徐匯現存的263個可正常使用的公共電話亭為空間載體,在保留電話亭外形和通話功能的基礎上,逐批安裝智能觸屏,並引入圖書借閱、有聲朗讀等內容。
  • 蘇州第二圖書館開放,來看看江蘇十大公共圖書館,都是城市地標
    品論城市江湖,歡迎來到梁西凹的城市研究所生活在城市中的你,去過幾次城市公共圖書館?天津圖書館作為城市必不可少的文化中心,公共圖書館一般都坐落在城市核心區域,建築設計也都是蘊含了城市的人文內涵,是城市的地標形象。
  • 《公共圖書館法》出臺 國內這些圖書館美到你想不到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廣州市著力打造「圖書館之城」,計劃讓全市平均每8萬人將擁有一座圖書館(分館)。近日,廣州圖書館增城「春風十裡」分館開館,圖書館的設計簡約時尚,書香味十足,俘獲了不少年輕讀者的「文藝心」。
  • 不只有吳桂春,在上海,我們找到了這些對圖書館的表白~
    雖萬般不舍,然生活所迫,餘生永不忘你,東莞圖書館。願你越辦越興旺。識惠東莞,識惠外來農民工。」這些天,東莞圖書館的一則讀者留言引起網友熱議,短短130多字讓很多人深受感動。留言的主人公是在東莞打工17年的吳桂春。圖書館是他在這個城市,除了工廠、出租屋之外,去得最多的地方。這則刷屏的留言,改變了吳桂春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