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10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香港百日咳感染個案數,為回歸以來首次破百宗達110宗,較2017年增加41宗。衛生防護中心初步建議孕婦於懷孕27周至34周期間接種百日咳疫苗,冀保障初生嬰兒首2個月「真空期」免受感染。
百日咳又名「雞咳」,患者初患病時可能並無特別病徵,只會流鼻涕、打噴嚏、輕微發燒和咳嗽,但咳嗽會日益嚴重和加劇,妨礙病人飲食和呼吸。細菌亦會令肺部受感染,嚴重者可導致抽搐及昏迷不醒。
香港衛生防護中心轄下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9日舉行會議,並通過孕婦在懷孕期間接受百日咳疫苗的做法。
該委員會主席周鎮邦會後表示,香港2018年整體感染百日咳數字達110宗,較2017年69宗上升近1倍,其中約40%感染者為6個月以下嬰兒,雖然並無死亡個案,但部分需留醫深切治療部。
他續說,2018年個案中最年長患者為81歲,近年全球數據亦顯示,由成年人傳染嬰兒的個案有增加趨勢,原因包括疫苗效力會按年遞減等。
此外,周鎮邦指出,現行接種疫苗的做法是,嬰兒出生後2個月開始接受第一針百日咳疫苗。參考世界衛生組織及其他英美國家的做法,委員會初步建議香港孕婦可在懷孕27周至34周期間,接種百日咳疫苗。
孕婦一般在14天後能產生抗體,並在嬰兒出生後通過母乳傳遞抗體,有效期可達半年;同時為避免母親自身患上百日咳傳染給嬰兒,故建議懷孕期間沒接種疫苗的孕婦補打。
周鎮邦稱,有關決定獲婦產科等代表支持。
衛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表示,秘書處將委員會的建議詳細寫成報告,再交給公營和私營醫療機構,實際運行時間表及財政預算等細節,仍需待相關機構商討後再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