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票務平臺豈能野蠻生長 媒體:亟待監管力度加強

2020-12-26 環球網

二手票務平臺豈能野蠻生長

近日,有媒體曝光,微博上打著票務網站工作人員旗號的山寨帳號不在少數,大多通過發布有票信息和主動接近求票網友的方式,售賣並不存在的演出門票騙取錢財。對此,一家票務平臺官方客服稱,該平臺收到超過100名用戶關於遇到山寨票務帳號的投訴,提醒消費者在購票時應認準官方平臺。(8月9日 《法制日報》)

所謂的二手票務平臺,就是非官方票務網站,卻打著「票保真」的名頭,加價出售門票。這樣的二手票務平臺,看似滿足了「一票難求」的市場需求,但或許只是看上去挺好。梳理報導,除了加價出售門票,還存在假票、購票後遲遲不發貨、買了票被臨時退票、退票卻要用戶承擔一筆費用等。如此亂象,很容易讓消費者權益受到傷害。

針對以分銷為主的二級票務市場易成為票務問題重災區現狀,其一,亟待監管力度加強,唯有常抓才能讓亂象絕跡。

其二,亟待規範票源管理。票源混亂是導致二手票務平臺假票頻出的原因之一,有必要通過完善官方驗票質檢等措施,對票源進行規範,以規避假票等坑害消費者。

其三,消費者應增強防範。防範是消費者規避「因票而傷」的重要防護線。比如,購票通過官方網站和正規渠道,即便為了便宜購買轉讓票或二手票,也應多方核實對方的身份,謹防購買到假票;還如,在通過第三方支付或銀行匯款時須慎之又慎,謹防其中由票構織的騙局。同時,當發現被騙時報警維權很重要,切忌一忍了之。

綜合來看,二手票務平臺是對傳統票務平臺的補充,滿足了一定的市場需求。2011年7月原文化部就出臺《關於規範營業性演出票務市場經營秩序的通知》。對於二手票務平臺而言,理應堅守商業道德規則,既要保障票源質量,更須秉持為消費者負責的經營理念。當然,國家相關部門也亟須將二手票務交易完全納入監管體系,如此消費者權益才能得到更好保障。楊玉龍

相關焦點

  • 票源不明出售假票 二手票務平臺野蠻生長損害消費者權益
    孟小姐說,她向相關部門反映過,「但人微言輕,希望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徹查這些票務平臺的問題」。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根據一些票務平臺的規定,退票採用階梯式退票,距離開場時間越近,需要支付的手續費越高。   很多受訪的購票者向記者反映,票務平臺客服往往會以「再等等、我們再幫您催」等理由讓用戶再等待一段時間,臨近開場仍沒有拿到票的用戶則被要求現場取票。
  • 二手票務平臺靠譜嗎?
    隨著演出市場進一步繁榮,網際網路技術加快普及應用,為買賣雙方創建自由交易環境的二手票務平臺也開始野蠻生長。據了解,二手票務平臺自稱匯聚主辦方、各級票務公司和個人閒置等票源,票品由賣家自行定價和供應,平臺本身不對票品定價。
  • 真假、安全都成搜索關鍵詞 二手票務平臺靠譜嗎?
    某二手票務平臺的票務信息截圖   隨著演出市場進一步繁榮,網際網路技術加快普及應用,為買賣雙方創建自由交易環境的二手票務平臺也開始野蠻生長。   早在2017年7月,原文化部就下發了關於規範營業性演出市場經營秩序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對營業性演出票務市場的監管,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2018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違規票務網店專項整治,對2600多家網店進行專項清理,在北京、上海等19個地區查處143家違規從事票務經營活動的網店。然而,每過一段時間,虛假宣傳、隨意溢價、票源不明、交易模糊等痼疾就會重新發作。
  • 二手票務平臺靠不靠譜?
    隨著演出市場的繁榮和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與應用,演出票務經營模式愈發多樣,二手票務平臺成為重要的購票渠道。然而,虛假宣傳、抬高票價等違法違規票務經營行為也時有發生,損害了消費者權益。對此,專家表示,應加強規範二手票務平臺經營,使其有效促進演出市場消費和行業發展。票價多變,服務參差不齊二手票務平臺即非官方票務交易平臺。
  • P2P網絡借貸平臺興起 良莠不齊亟待加強監管規範
    作為民間借貸的一種新興網際網路渠道,P2P網絡借貸平臺目前仍面臨法律法規缺失、政府監管空白、商家資質良莠不齊等問題,亟待政府部門加強監管和規範,推動行業健康運行。 拍拍貸CEO張俊表示,而在一個公開透明的借貸平臺上,有信用的人可以得到低利息的獎勵,而擁有資金的人也樂於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出借給高信用的客戶。   亟待加強監管和規範   P2P貸款憑藉其競爭優勢蓬勃興起,但不容忽視的是,目前行業存在法律法規缺失、政府監管空白、商家資質良莠不齊、容易引誘經濟犯罪等問題。
  • 二手交易平臺應加強監管(雲中漫筆)
    據悉,用戶常在線交易的二手閒置物品有數碼產品、手機、家居日用品、影音家電等。但二手交易平臺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常暴露出以次充好、發貨延遲、退換困難、售後得不到保障等問題。如何在二手交易網絡平臺上真正安心交易,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 讓自媒體告別野蠻生長
    中央人民政府網站相關截圖彩雲網評特約評論員 丁鐵7月28日,國家網信辦召開專項部署會,全面加強自媒體規範管理,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為期3個月專項治理行動,夯實管理基礎,促進自媒體健康有序發展自媒體不是絕對自由、自以為是的媒體,不能隨心所欲地「野蠻生長」。促進自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符合人民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網絡空間烏煙瘴氣、生態惡化,不符合人民利益。」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網絡空間,要打造什麼樣的網絡生態,答案不言而喻。因此,開展自媒體基礎管理專項治理勢在必行。
  • 句句藏貓膩,亟待加強房地產廣告監管
    房地產廣告監管亟待加強。房地產廣告牛皮如何吹大的?句句藏貓膩,亟待加強房地產廣告監管房地產廣告牛皮是如何吹大的?句句藏貓膩,亟待加強房地產廣告監管如何加強房地產廣告監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房地產的虛假廣告鋪天蓋地,帶有普遍性。除了傳統媒體當中的虛假廣告之外,現在蔓延到了社交媒體上,甚至還有網絡直播、垃圾簡訊、垃圾電話等。
  • 微商野蠻生長監管不能畫地為牢
    不同的是,電腦、手機等網絡接入平臺的普及,使現在的微商免除了當年個體工商戶擺攤開店的硬體設施困擾,因此比當年的個體工商戶門檻更低。一機在手,隨時隨地可搞的便利,推動了微商近年來的野蠻生長。  回首當年,雖然問題多多,但得虧改革開放初期的決策者以開放的胸懷、長遠的視野來看待個體工商戶這一新興事物,鼓勵、扶持與規範、引導兩手並重,完善市場立法、加強市場監管與培養個體工商戶的市場意識、守法意識同抓,遂使個體工商經濟逐漸由無序走向有序。經過大浪淘沙、市場洗禮,當年的個體工商戶發展壯大為今天的民營經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支重要力量。對待當下的微商經濟,亦當如此。
  • 2018廣東公務員面試:南抖音北快手,如何規範短視頻野蠻生長
    近日,媒體曝光快手、火山等短視頻平臺上未成年人媽媽成網紅,引發熱議。相關平臺雖然第一時間清理並道歉,但圍繞短視頻內容管理、算法推薦等方面的爭議並未停止。   預測題目   隨著自媒體的迅速發展,抖音、快手等短視頻異軍突起,成為一種新潮的娛樂和生活方式,但是其中不乏一些亂象,請你談談對此你的看法。
  • 10月杭州四家長租公寓已「爆雷」「劣幣」甚眾亟待加強監管力度
    在希望政府加強監管力度的同時,業內人士們也建議身處其中的運營商及時作出反思。旭輝領寓相關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其認為運營商在城市進入和規模拓展端,需要在對市場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更加理性地拿房,有質量地擴張。同時對於企業自身而言,核心在於管理好現金流。
  • 平臺監管不到位 小心!別踩二手交易平臺的「坑」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的飛速發展,不少人在網上買賣日用百貨、數碼產品、家居用品等閒置物品。防疫期間,網絡二手交易平臺活躍度更是加速提升。但一些平臺上有賣家趁機出售過期食品、假酒假包等,影響惡劣。如何避免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成為「假劣貨集市」,成為業界關心的話題。
  • 野蠻生長的少兒英語需監管終結
    然而,現在的少兒英語培訓市場上亂象不少,長著金髮碧眼就可以當「外教」,客戶付款前後「冰火兩重天」,試聽課和正式課差距巨大,一旦「上鉤」退款艱難……據媒體報導,日前,記者調查部分少兒英語培訓機構發現,面對一節課動輒100餘元甚至幾百元的少兒英語課程,家長除了「給孩子花錢怎麼都捨得」,還得擦亮眼睛、做好甄別。
  • 文旅部:探索建立全國統一演出票務監管服務平臺
    提出進一步提高重點演出門票銷售比例,規範工作用票、贈票的要求,加強票源流向監管。提出探索建立全國統一的演出票務監管服務平臺,推動票倉公開透明。(二)加強重點演出票務監管。各級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涉外營業性演出、大型演唱會以及有較高知名度的演員參演的演出活動等票務銷售情況的預研預判,及時將可能引發票務緊張或炒作的演出活動列入重點監管對象。文化和旅遊部定期發布重點營業性演出目錄指導各地提前預防。
  • 個人信息被出售,二手交易平臺亟待完善
    文丨木子 審丨易桉 隨著大家購物方式的轉換,許多新的線上交易平臺不斷興起,近年來,人們對於二手物品的回收利用也更加關注,物品的再回收利用效率提高,一些二手平臺交易軟體也逐漸興起。
  • 上海二手房貸市場亟待規範
    微信「掃一掃」關注住朋網(點擊二維碼關閉) 上海二手房貸市場亟待規範 ——上海二手房貸市場亟待規範   國內  | 來源:  作者:孟真  時間:2004-06-30
  • 個人信息被出售,二手交易平臺亟待完善
    文丨木子 審丨易桉 隨著大家購物方式的轉換,許多新的線上交易平臺不斷興起,近年來,人們對於二手物品的回收利用也更加關注,物品的再回收利用效率提高,一些二手平臺交易軟體也逐漸興起。
  • 新華社:部分二手交易平臺成假劣貨集市 亂象背後監管不力
    亂象背後:監管不力、營銷不當、保障不足業內人士認為,相關亂象背後是監管不力、營銷不當、保障不足等原因。——平臺監管被輕鬆繞開。閒魚賣家小孫告訴記者,她在平臺上發布的商品並未經過嚴格審核,「能否遇上好賣家,全靠買家眼力和運氣。」另有賣家告訴記者,「我們一般不會做實名認證,一個帳號用過後就註銷。」且為了避免留下售假交易記錄,一般會要求用微信等方式轉款,二手交易平臺僅作為展示和引流工具,可繞過平臺監管。——為收費姑息慫恿售假。
  • 加強反壟斷監管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這是我國在網際網路領域加強反壟斷監管的一項重要舉措,有利於規範行業秩序、促進平臺經濟長遠健康發展。近年來,我國線上經濟蓬勃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發揮了重要作用。
  • 別踩二手交易平臺的「坑」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二手交易平臺的飛速發展,不少人在網上買賣日用百貨、數碼產品、家居用品等閒置物品。防疫期間,網絡二手交易平臺活躍度更是加速提升。但一些平臺上有賣家趁機出售過期食品、假酒假包等,影響惡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