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檔關於馬來西亞文化的熱播劇《小娘惹》再一次被翻拍上線了。
小殼果斷追劇,沒曾想還沒等到家族大戲就被劇中的馬來西亞美食(娘惹菜)的鏡頭給深深吸引住了,瞬間小殼覺得是在看一檔美食科普片,我想在追劇的小夥伴也和小殼一樣,都想嘗一口鏡頭前出現的娘惹美食吧。
今天,小殼就帶你走進——舌尖上的馬來西亞,那些你不知道的娘惹文化之「娘惹菜」來解解眼饞。
娘惹美食文化
在十五世紀初定居在馬來西亞一帶的明清移民和當地原住民通婚後所生的後代,稱為baba nyonya,後翻譯過來,女性被稱作為「娘惹」,男性則被稱作為「峇峇」。他們也被人們稱為「土生華人」或「海峽華人」。
年輕的娘惹從小都會被長輩要求在廚房中幫忙,劇中還提到一個好媳婦,必須是一個好廚子的說法。許多經典的料理都出自女性之手,因此這些料理也稱為「娘惹菜」。娘惹菜是傳女不傳男,每個家族都會把自己獨有的菜譜、做法及秘方,用口頭的方式一代代地傳給自己的媳婦和女兒。
娘惹菜是傳統中國菜與馬來香料完美結合,融會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種風味,口味濃重,所用的醬料都由起碼十種以上香料調配而成。
在烹飪娘惹菜時,一般會使用到的馬來配料有椰漿、香茅、南姜、黃姜、參巴辣椒、玉桂、石慄亞參、椰糖等,娘惹菜的厲害之處就是不僅能嘗到食材原本的味道,也能讓你感受到各種香料豐富的層次感。
除了香料之外,娘惹食物也喜歡使用發酵食品和鹽水蝦做調味。
像是馬拉盞Belachan就是由發酵的小蝦製作而成的調味醬,其氣味會比較張揚所以也叫臭蝦醬。
是叄巴辣椒醬裡主要的調味料,好的叄巴醬是由辣椒和馬拉盞一起搗出來的。叄巴醬幾乎可以搭配任何一種食物,尤其與椰漿飯的搭配最為美味。
娘惹名菜
蝦米糯米卷 Rempah Udang
這款是《小娘惹》劇中涉及菊香重要劇情的一道料理。
糯米是用塗了油的蕉葉包裹好蝦幹再用竹籤固定成的,有些人會用香辣蝦幹做內餡,蒸煮後外層蕉葉香滲透進糯米,再和著辣味蝦幹,口感會非常美妙。
叻沙面線 Nyonya Laksa
在娘惹菜中最具代表的一種美食,面線沒有彈牙的口感,其最大的功能,就是吸收湯汁。湯底鮮、辣、香,味道複雜的,初次品嘗時你很難用言語來形容它的美味。
做出這樣的味道全靠調料,湯裡除了叻沙外,還有豆瓣醬、亞叄醬、蝦乾粉、辣椒、椰漿、蝦乾粉、石慄粉等。
娘惹雜菜 Nyonya Chap Chye
娘惹雜菜是娘惹家庭最常見的一道家常菜,通常是以粉絲混合高麗菜、西蘭花、胡蘿蔔、黑木耳等蔬菜,用雞黃油炒制而成,並添加大量的油蔥酥,吃起來頗有南洋風味。
亞參蝦 Assam Prawn
以亞參膏為主要調料烹飪而成的亞參蝦,是一款典型的檳城娘惹海鮮,這種酸角口味的炸蝦也是史上最受喜愛的傳統土生華人菜。
娘惹糕 Nyonya Kuih
色彩鮮豔,香氣濃鬱是娘惹糕的兩大特色。娘惹糕大多使用糯米粉或木薯粉並添加大量的南洋香料製成,還利用班蘭葉、蝶豆花、洛神花、拉米葉等植物汁液染色,口感軟糯且顏值奪目。
娘惹糕是族群融合之下誕生的糕點,吸取了各地元素形成不同風格和種類的娘惹糕,也會搭配不同的喜慶禮俗呈上,是大人小孩都愛的誘人甜點。
摩摩渣渣 Bubur Cha Cha
一種備受鍾愛的娘惹傳統甜品之一,使用軟甘薯、芋頭和椰奶精心製成,冷熱皆宜,濃濃的椰漿味絕對能撩起你的味蕾。
比起選料自由度很大的配料,摩摩喳喳較為注重的是椰奶糖水,只有又香又濃的椰奶糖水,配上可口的配料,才能做出好吃的摩摩喳喳。
如果好吃的娘惹菜,再配上殼氏唯的健康環保餐具那就更完美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