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衝繩之戰,日軍驚呼「鐵雨」,美國54萬大軍攻破日本南門

2020-12-12 國史拾遺

太平洋戰爭後期,美軍步步推進,日軍節節敗退,經過漫長的「跳島戰術」,美軍已經逼近了日本本土,1944年6月,美軍的中太平洋反攻力量開始向日本的「絕對國防圈」馬裡亞納群島發動攻勢,特別是針對塞班島、提尼安島以及關島3個主要島嶼發動進攻,日軍慘敗;1944年10月,麥克阿瑟開始率軍進攻菲律賓,日軍兵敗如山倒,1945年3月3日,美軍光復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打到這個地步,日本本土已經是直接面臨美軍的攻擊了,現在美軍已經不僅僅滿足於用轟炸機轟炸日本了,登陸日本本土也提上了日程,1945 年 3 月,日本方面不斷發現有美軍的機動艦隊靠近日本海域,表明美軍登陸日本本土已迫在眉睫。

1945年3月底,美軍佔領了戰略位置非常重要的硫磺島,這使得美軍轟炸機可以在護航戰鬥機的保護下可以在中低空轟炸日本本土的城市,大大提高了攻擊效率。奪取硫磺島之後,美軍迅速組織了東京大轟炸(3月10日),名古屋大空襲(3月12日)和大阪大空襲(3月13日)。

那美軍第一場登陸作戰會是在哪裡呢?正是日本的南門——衝繩縣!美軍取消了原本在1945年2月底3月初登陸呂宋島或臺灣的作戰計劃,改為攻擊衝繩,然後打日本本土!

那麼衝繩地區因何重要呢?它是日本的南門,如果把衝繩本島與伊江島連接,可建成一座容納800 架戰鬥機的機場,還可提供一個讓多數軍艦維修加油、停泊輸送船與集聚物資的港灣,這裡的地形也不錯,能為登陸部隊提供好的隱蔽場所。

總的來說,打下了衝繩,就相當於打開了日本本土的西南門戶,取得了進攻日本本土的海空基地,為在日本本土登陸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但是,衝繩好打嗎?當然不好打!

和之前美軍打下的島嶼相比,衝繩島有這麼幾個特點,首先這裡離日本本土很近,日本本土容易提供支援;第二,這個島不是小島,它很大,衝繩本島面積達到1000多平方公裡,這裡可以囤積相當多的兵員和物資;第三,日軍在衝繩經營非常久,在太平洋戰爭早期,日軍在衝繩島建築大量防禦工事,而且擁有大量坦克及火炮。

美軍當然也知道這些情況,所以為攻打衝繩做了非常周密的計劃,1945年3月18日,美軍對九州島,臺灣島,四國島等地進行空襲,之後進行前哨作戰,3 月 26 日清晨,美軍於衝繩本島西端的慶良間島登陸,到 29 日,美軍佔領慶良間島,守島日軍除 4 艘特攻艇逃出外,其餘悉數被殲滅。

日軍殘餘部隊無力與美軍抗衡,放棄抵抗後欲撤回至衝繩本島遭拒,不得不率領島上特攻隊員與建設基地的朝鮮勞工、當地居民逃到山中。

3月31日,美國海軍陸戰隊兩棲偵察營在無人防守的慶伊瀨島登陸,並在灘頭陣地安裝155毫米長腳湯姆炮以支援進攻衝繩島。

註:慶良間群島戰事持續了5天。在這一系列戰事中,第77步兵師共有31人陣亡及81人受傷,而日軍共有650人死亡及被俘。

至此,美軍已經取得了艦船停泊場和後勤補給基地,逐漸逼近衝繩本島。

美軍登陸行動由第10軍團負責,西蒙·博利瓦·巴克納中將指揮,該軍團下轄有2個軍,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兩棲軍由羅伊·蓋格少將指揮,包括美國第1海軍陸戰師及美國第6海軍陸戰師;美國陸軍第24軍由約翰·R·霍奇指揮,包括第7步兵師及第96步兵師。美國第2海軍陸戰師、陸軍第27步兵師及第77步兵師作為後備力量。第10軍團共有美國陸軍102,000人、美國海軍陸戰隊88,000人及美國海軍18,000人。

1945年4月1日晨,美軍開始攻打衝繩本島,美海空部隊對衝繩本島進行直接艦炮和航空火力準備,美國海軍陸戰隊第3兩棲軍和第24軍在衝繩島西部之度具知海灘進行登陸,美國海軍陸戰隊第2師在東南部的湊川海灘登陸佯攻以迷惑日軍及牽制其後備力量。

衝繩戰役正式打響,在美軍中,這次行動的代號是「冰山行動」!

「新墨西哥級」BB-42 愛達荷號戰艦炮彈於1945年4月1日炮轟衝繩島

為了打下日本的南門,盟軍投入驚人的力量,美軍投入軍艦1300多艘,戰機15000多架,加上登陸部隊,美軍投入的總兵力達到驚人的54.3萬

那日軍的情況呢?

1944 年 5 月至 7 月,日軍欲以「阿號計劃」與「捷號計劃」攻擊在馬紹爾群島、菲律賓、臺灣、千島一帶的美軍艦隊,但最終卻都碰得頭破血流,到了1945年,美軍攻打日本本土的態勢越來越危急,衝繩的重要性也越來越凸顯。

日本人很清楚,一旦衝繩丟了,本土將直接面臨美軍暴風驟雨般的打擊,所以對於如何對抗美軍進犯,日軍做了非常詳細的對策,在日軍看來,消滅美國海軍以及在登陸之前便打掉美軍登陸部隊是最佳應對方式,但是此時日軍海空戰力已經幾乎損失殆盡,於是,日軍想出的辦法是「特攻」,也就是「自殺式攻擊」!

根據統計,在3個月的衝繩戰事中,日軍發動了十次「菊水特攻」,使用1900架神風特攻隊自殺飛機,擊沉數十艘盟軍艦艇及令超過5,000名美軍水手陣亡!

此外,日軍還開始了進一步動員,日本將衝繩的學生也召集了起來,姬百合學徒隊、鐵血勤皇學徒隊和防衛隊等由毫無作戰經驗的學生組成的「學徒隊」組建起來了,他們甚至沒有配備足夠的武器,在戰役中只能淪為炮灰。

註:1945 年 3 月,衝繩師範學校男子部 385 人成為鐵血勤皇隊,其中學徒與教職工陣亡共計 309 人。

1945年4月1日,美軍第十軍司令官西蒙·B.巴克納中將率領陸海軍共計182821 人從衝繩島北部北谷、讀谷登陸,日軍在衝繩島上的兵力是第32軍,本來共轄有四個師團和五個旅團,但最有戰力的第9師團在戰役開始前調往臺灣;此外,第二十八師團,獨立混成第五十九旅團、六十旅團駐守宮古島;日軍獨立混成第四十五旅團駐守石垣島。

於是在衝繩島的日軍守衛部隊只剩陸軍兩個師團和一個旅團,加上海軍的一些警備部隊和陸戰隊,共約十萬人,防守力量的最高指揮官是牛島滿中將!

牛島滿中將頗有頭腦,其將80%的兵力配置在以首裡為中心的南部地區,灘頭陣地的防禦力量非常少,這使得日軍部隊最大程度上躲過了日軍的海空火力,牛島滿的策略時:誘敵深入,將美軍誘至得不到海空火力支援的縱深地區,憑藉預設陣地將其消滅。這一招果然讓美軍吃盡了苦頭。

牛島滿,舊日本帝國最後一個陸軍大將(戰敗自盡後被追升為大將),被稱為美國陸軍最難對付的敵人。

美軍登陸後,迅速佔領了北部與中部機場(讀谷機場及嘉手納機場),並在讀谷村設置美國海軍軍政府,發布《美國海軍軍政府布告第一號》,宣布停止日本在西南諸島的行政權與司法權。

日軍的抵抗非常的微弱,美軍計劃非常順利,衝繩島被美軍分成了南北兩個部分,本來按照美軍的計劃,這一任務要花半個月完成,但實際之花了4天。

到底是怎麼回事?前文已經說了,原因是牛島滿將日軍的防禦力量主要部署在縱深地帶!當登陸的美軍前期漸漸放鬆的時候,他們還想不到,後面等待他們的將是地獄。

巴克納中將決定提前進行第2階段計劃 - 攻佔衝繩島北部,一直到4月8號才碰到日軍較為激烈的抵抗,至18日,美軍已經將北半部日軍基本肅清。21日,美軍完全佔領北部地區。

與此同時,美軍第77步兵師於4月16日攻佔衝繩西部的伊江島,除了傳統武器外,第77步兵師亦發現一些自殺炸彈及由當地婦女做的長矛。該地之激烈戰鬥直到4月21日宣布佔領伊江島為止,之後此地變成另一個空襲日本的空軍基地。

不過,北部並不是日軍防禦的重點,重點是在南部!

這個地方由美軍陸軍第二十四軍進行,這裡日軍抵抗非常激烈,第96步兵師在衝繩中西部遇到日軍激烈的抵抗,日軍扼守住1號公路以東,首裡西北約5英裡(8.0公裡)的強化防禦處,美軍在4月8日晚上清除了這裡的抵抗,殲滅日軍4500人,美軍自己損失了1500人,然而這只是日軍核心防線——衝繩縣首府首裡的前哨而已,更激烈的戰事還在後面!

美軍的M4謝爾曼坦克遭遇日軍炮兵阻擊

美軍的下一個目標是嘉數高地,這裡是兩座山之間的鞍部,成為首裡外圍防禦的一部分,美軍付出了大量死傷,憑藉強大的火力才能消滅每個山洞的日軍。

4月13日突然傳來噩耗,美國總統羅斯福去世,美軍士氣受到打擊,日本本土的大本營誤認為這是絕好機會,下令牛島滿全面反攻,所幸牛島滿本人腦子清醒,沒有完全聽從大本營那幫官僚的愚蠢命令——派所有部隊出擊,而是保留了相當的力量,只派出部分部隊進行反擊,其攻勢十分有計劃及準備充分,反攻維持2天,日軍發現美軍防線在晚上易於滲透,所以選擇夜戰,但美軍強大火力令日軍死傷慘重,因此日軍重回其原本防守策略。

4月19日,美軍再次發動進攻,324門大炮首先發炮,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規模最大的。此外,戰艦、巡洋艦及驅逐艦同時轟擊,再後由650架海軍艦載機猛烈轟炸敵人陣地。不過日軍防守在陡峭之山地上,美軍火力準備收效甚微!

美軍使用坦克攻擊嘉數高地,結果由於沒有足夠步兵支援而撤回,反而損失了22輛坦克。出動了噴火坦克清除日軍防守之山洞,也未能突破防線,反而死傷700多人,若不是日軍保留大部分力量以防守南部更遠地區及海軍陸戰隊第2師在東南部的湊川海灘登陸以牽制日軍後備力量,傷亡可能更大。

打到1945年4月24日,美軍終於取得了進展,克服了日軍的頑強抵抗,突破了日軍防線。

1945年5月4日,牛島滿發現戰局已經向美軍傾斜,顧不得那麼多了,一反常態發動了孤注一擲的總反攻,日軍出動所有大炮,向美軍陣地發射13,000枚炮彈,當天美軍之反炮火攻擊擊毀了19門日軍大炮,過後2天內又打掉了另外40門,日軍反攻完全失敗。

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戰敗投降,盟軍歡呼,不過前線的慶賀方式有些特別——衝繩海域的每一艘美軍軍艦向日軍陣地發射三發炮彈。

美軍第77步兵師的士兵們面無表情地在收音機前收聽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戰勝利日之廣播

5月11日發起另一次進攻,之後激戰了10天。5月13日,第96步兵師及第763坦克團攻佔圓錐山;同時,海軍陸戰隊第6師攻佔折缽山。這2處要點的攻佔標誌著美軍夾擊首裡,巴克納希望儘快攻佔首裡及消滅日軍防守兵力。

5月底,雨季到了,山岥及道路充滿泥濘,戰事非常艱難,士兵在充滿泥濘及雨水的戰壕戰鬥,未埋葬的日軍屍體開始腐爛,侵在泥土中及令人作悶。

不過日軍也是「藝高人膽大」,在這種局勢下還打出了一些漂亮的局部反擊!1945年5月24日,日軍「義烈空降隊」奇襲了美軍嘉手納機場,擊毀美軍七架飛機被擊毀,擊傷二十六架,還燒了七萬餘加侖的航空汽油。

但這於大局無補,1945年5月27日,美軍攻佔了那霸,繼續向衝繩島的首府首裡城攻擊前進,5月29日,海軍陸戰隊第1師師長佩羅德·德爾·瓦爾少將屬下之第5陸戰團第1營攻佔首裡,衝繩島在1945年6月21日被攻佔,不過之後仍有一些小規模戰鬥,牛島滿在戰役之最後階段,在最後一次萬歲衝鋒後,於89高地上的司令部內切腹自盡,八原博通大佐亦請求自盡,但受到牛島滿拒絕,他說:「如果你死去,就沒有人知道衝繩島戰役之真相,記著這個暫時但不能忍受的恥辱,這是你的司令官的命令。」八原博通是在此戰役中生存下來的日軍最高級軍官,他後來出版了《衝繩決戰-高級參謀之手記》一書。

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第1營指揮官理察·羅斯中校在敵軍狙擊火力下,仍勇敢地在首裡城的城牆上升起該師旗幟。

衝繩之戰是太平洋戰爭中最後一場登陸戰,也是規模最大的登陸戰,此戰的傷亡之大令美軍相當震驚,美軍共有超過84,000人傷亡,其中14,000人死亡或失蹤,人數是在硫磺島和瓜達爾卡納爾島總和的兩倍之多,此外還有數千名軍人在稍後間接死亡(本來是傷兵和其他原因),他們不算入之前的總數內。美軍第 10 集團軍司令官巴克納中將在 6 月 18 日巡視戰場時,不幸被日軍落下的炸彈碎片擊中頭部,不治身亡,成為美軍在太平洋戰場上犧牲的最高將領。

美第10軍團司令巴克納之最後照片

而且由於戰事非常殘酷,美軍其中有超過20,000名士兵因此戰患有神經衰弱,約有14,000人因此退役。

日軍呢?大約有107,000名戰鬥人員傷亡及7,400人被俘,其中20000多人被活封在洞穴內!

由於過於慘烈,這場戰役在英文稱為「Typhoon of Steel」(鋼鐵風暴),在日語稱為「鐵雨」(鉄の雨,tetsu no ame)或「鐵暴風」(鉄の暴風,tetsu no bōfū)。

然而,衝繩戰役最慘烈的還不是軍人傷亡,而是平民傷亡!

衝繩不是硫磺島,也不是馬裡亞納,這裡居住了大量平民,這一仗,死於戰火的衝繩平民人數超過十萬人!而這些人絕大多數並不是死於戰火的,而是在日軍屠殺或在日軍的逼迫下集體自殺的!

日軍為什麼如此對待自己的國民?除了軍國主義狂熱,喪失人性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衝繩和日本本土不一樣,這裡之前是個獨立的琉球國,一直到1879年才被日本吞併,當地很多居民並不是大和人,而是琉球人,日軍直接殺了數千名琉球平民,原因在於:這些人說的話(琉球語)日本人聽不懂,所以有當美軍間諜的可能。

兩名海軍陸戰隊與衝繩的戰爭孤兒一同分享一個散兵坑

日軍從衝繩居民沒收食物和處死躲藏者,導致了大規模的飢餓,迫使平民逃離他們的住所,到了戰役末期,日軍士兵因為覺得來日無多,還強姦衝繩平民,在6月開始後日軍的強姦「變得普遍」。

日軍向著聚集的衝繩平民投擲手榴彈,強迫衝繩百姓用刀斧自相殘殺,或服毒自盡,一直到戰役結束後,美軍才給了衝繩平民人道主義待遇。

這也是二戰中日軍暴行之一!

這導致衝繩地區至今對日本政府,日本軍隊(自衛隊)充滿怨憤,日本國內47個都道府縣,日本天皇裕仁在戰後走過46個,唯獨不敢去衝繩,而是在1975年派了皇太子明仁過去,而皇太子和皇太子妃在衝繩遭到了衝繩人投擲燃燒瓶暗殺,太子妃輕傷!

而日本政府呢?根本不敢嚴懲兇手(這可能造成衝繩全島暴動),刺殺的2名學生僅僅被判處一至兩年的徒刑,而這其中之一的川野純治出獄後,竟然還在2010年當選了衝繩縣名護市的市議員!

相關焦點

  • 1945年日軍衝繩屠殺,15萬衝繩平民被日軍逼迫致死
    日本國內,有沒有對於軍國主義最厭惡、對日本軍隊和皇室最反感的地區呢?有的,這個地方就是衝繩縣,即琉球群島。琉球人對於日本帝國主義的反感不亞於中國人,二戰結束後琉球被美國託管26年,直到1972年才歸還日本統治(當然關於琉球的主權問題,目前還不乏爭議之聲)。
  • 二戰擊破日本「國門」之戰,太平洋戰場最大兩棲登陸戰
    1944年10月10日,衝繩島附近受38特艦空襲而著火的日軍艦船 這場戰役在英文被稱為「Typhoon of Steel」,在日文被稱為「鐵雨」(鉄の雨)或「鐵暴風」(鉄の暴風)。這些代號反映出戰鬥之激烈、火力之密集以及盟軍參戰車、艦的龐大數量。
  • 血戰衝繩島 日軍強迫衝繩居民自殺之謎
    日前,日本決定恢復歷史教科書中有關日軍強迫二戰衝繩居民集體自殺的表述,從而挫敗了一些日本右翼民族主義分子企圖掩飾二戰末期強迫本國衝繩平民自殺的做法。1945年3月,54.5萬美軍攻打堅守衝繩島的日軍,這是二戰中最後一次大型戰役,持續了3個月,共有20萬人喪生,包括約1.2萬名美軍官兵、9.4萬名日軍和9.4萬名衝繩平民。在此次戰役中遇難的日本平民,多數人是被日軍屠殺或強迫自殺,而不是死於美軍的炮火之下。
  • 二戰衝繩戰役:當地日本百姓曾被逼迫集體自戕
    大概從1945年三月開始,大城藤六不再搬運石頭或物資,而是把大量炸彈搬運到指定位置。他感到奇怪,真要打起來了啊?  為了保住「帝國的門階」,日軍調集14萬軍隊,決意利用島上的連綿複雜的丘陵地貌和密布的墳冢石墓死守衝繩島。而認定攻佔衝繩將加速戰爭終結的美軍也清楚地知道,要面臨的敵人危險而拼命,他們為了達到毀滅你的目的,可以心甘情願地自戕。
  • 與其將她們留給美軍,不如先讓自己人享用:日本老兵揭示衝繩暴行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快要進入尾聲之際,日本節節敗退已成強弩之末。盟軍為了可以順利攻佔日本,勢必要奪取衝繩作為補給基地。1945年4月,衝繩戰役開始了。對於日本士兵來說,這場戰爭的意義並不是贏,而是盡最大能力拖延本島決戰的時間,賭上所有人的性命來阻擋美軍,其中也包括那些無辜的衝繩居民。對於日本人而言,衝繩本就是琉球人的地盤,而島上的居民自然也不同於正宗的大和人,衝繩人死了,日本人才不會心疼。
  • 無情的鐵雨,真實的二戰衝繩戰役
    從1945年4月上旬開始直至6月中旬結束,徹底消滅了日本海上和空中力量,為二戰勝利奠定了基礎,圖為衝繩戰役期間一輛被摧毀的美軍謝爾曼坦克。這場戰役在英文被稱為「Typhoon of Steel」,在日文被稱為鐵雨或鐵暴風日本方面共有超過10萬名士兵戰死或被俘虜,美軍遭受的人員傷亡超過8萬人。衝繩戰役期間被俘的日軍娃娃兵,窮兵黷武的日軍把小孩都送上了戰場。
  • 鋼鐵颱風之戰,鏡頭下的衝繩戰役,第二部分
    1945年5月18日在瓦納嶺攻擊前進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團第二營士兵。殘垣斷壁中的首裡教堂。被發煙彈從洞中燻出的投降者,左側海軍陸戰隊員示意同伴不要開槍。攻擊洞穴入口。因為所有工事和洞口都被地下通道連接,所以每個發現的入口都要徹底攻擊。戰死的日軍隨軍護士。因為有鋼盔和手榴彈,這張照片常被自媒體以「日本女兵」名義隨意解說發布。
  • 飢餓作戰:1945年美國如何扼住日本命脈?
    在對日本岸上的重要目標進行轟炸的同時,美國還封鎖海上交通線,阻止原材料及糧食輸入日本,這不僅可以削弱日本的工業生產,還能使日本國內的軍民陷入飢餓,這一系列作戰被形象地稱為「飢餓作戰(Operation Starvation)」。進行「飢餓作戰」的主要手段,便是空中布設水雷。該作戰從1945年3月27日開始,到同年8月15日為止。
  • 琉球人為何總不認同日本?看二戰衝繩,日軍殺了多少琉球「同胞」
    一、衝繩戰役 1945年的衝繩戰役是盟軍反攻日本諸多戰役中最慘的一場戰役,美軍和對手日本都很重視此戰役,這場戰役雙方都投入了巨大的戰爭資源
  • 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被分區佔領,為什麼日本卻由美國單獨佔領
    1944年美國奪取了馬裡亞納群島的空軍基地後從馬裡亞納起飛的美國B-29轟炸機開始越來越頻繁地攻擊日本首都東京和其他重要目標。1945年3月26日硫磺島戰役的失敗不僅使日本直接損失了23786名士兵,也使美軍得以將該島建設成供戰鬥機和轟炸機起飛降落的機場,從而大幅提升了對日本政治和經濟工業中心進行戰略轟炸之效果。
  • 二次大戰中,日軍最難攻破的中國城市,歷經六年最終打到首相下臺
    那必然是德國人所創造的閃電戰,它不僅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攻破敵軍,使得敵軍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被打敗,而且還能利用速度彌補戰線過長所帶來的一些列後果,而德國人正是憑藉著閃電戰橫掃歐洲大陸。這座城市叫做長沙,當年侵華日軍前前後後總共攻打過四次長沙,並且糾集70萬大軍,打了六年,打到日本首相下臺,最終付出了11萬日軍被殺死的代價後才將長沙拿下。
  • 衝繩戰役,為何日軍要島民集體自殺?9.4萬平民死亡真相令人驚嘆
    這場持續六年之久的世界大戰湧現了許多駭人聽聞的事件,也徹底暴露也一些國家和民族的本性,其中日本人的獸行一次又一次的挑戰著人類最後的底線,日軍的暴行比起納粹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大肆屠殺他國平民百姓,甚至為達目的自己本國的百姓也可以隨意屠殺!太平洋戰場上最後一次大型戰役—衝繩島戰役,日軍的暴行再次刷新了人們的三觀!
  • 衝繩島戰役,對日本的「破門之戰」
    從1945年4月上旬開始直至6月中旬結束為期八十二天。衝繩被譽為日本的「國門」,因此衝繩島登陸戰就被稱作「破門之戰」。是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日本方面共有超過10萬名士兵戰死或被俘虜,盟軍遭受的人員傷亡亦超過8萬人。同時,數萬名當地平民喪生、受傷或被迫自殺。衝繩的戰鬥結束數星期後,美軍得以使用原子彈轟炸廣島及長崎,最後導致日本投降。
  • 衝繩戰役有多慘烈?美軍雖勝猶敗損失慘重,促使其決定使用原子彈
    而為了防禦衝繩,日軍大本營在1945年的三月份制定了代號「天號作戰」的航空兵決戰計劃,集中了陸軍和海軍近三千架作戰飛機,其中自殺飛機約有一千兩百架左右。因為美軍從來就沒想過進攻易守難攻的臺灣島,相比之下,更為接近日本本土的衝繩,才是他們的第一目標。早在1944年的十月份,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就向太平洋戰區下達了進攻衝繩島的命令。到了1945年3月,美國為了攻擊衝繩島已經集結了總人數為54.8萬人的陸海軍部隊。
  • 血戰衝繩島 日軍強迫衝繩島居民自殺之謎
    1945年3月,54.5萬美軍攻打堅守衝繩島的日軍,這是二戰中最後一次大型戰役,持續了3個月,共有20萬人喪生,包括約1.2萬名美軍官兵、9.4萬名日軍和9.4萬名衝繩平民。在此次戰役中遇難的日本平民,多數人是被日軍屠殺或強迫自殺,而不是死於美軍的炮火之下。分發手榴彈鼓勵居民自殺1945年3月,美軍開始攻打衝繩島。殘忍的日軍為了強化居民的反抗意志,在戰役開始前就對衝繩居民進行了充分的極端思想宣傳。
  • 二戰美國為何扔日本原子彈?邱吉爾:直接登陸,至少傷亡50萬美軍
    二戰時期,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1945年太平洋戰場戰爭進程表是清晰的,總體戰略意圖確定為三期。首先是發動攻佔臺灣的「土手道」戰役、攻佔衝繩的「冰山戰役」。然後登陸日本本土,發動攻佔九州的「奧林匹克」戰役。最終力爭在1946年3月發動進攻東京的「王冠」戰役。
  • 從西貢,海防,到攻克諒山,1945年日軍在越南的「明月作戰」
    日本1941年發動太平洋戰爭,而越南直到1945年5月才淪陷,此時距離日本投降只有三個月。越南人將這年春天發生的戰爭叫做「三九政變」,日本則稱作「明月作戰」,這場戰爭也奠定了今天越南的基礎。日軍接管了部分越南的軍事基地,但國內行政事務還是由法國殖民當局管理。1944年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同年6月盟軍在法國諾曼第登陸,日本意識到越南的法國殖民者很有可能隨時變成敵人。1945年1月,日軍情報部門獲悉有6名美軍飛行員被法國人藏了起來,他們屢次交涉未果。日軍第38軍司令官土橋勇逸在獲得東京大本營許可後,決定以武力徹底解決越南問題,大本營批准行動代號「明月」。
  • 決戰衝繩:牛島滿戰略被打亂,長勇發動逆襲之戰,僅半天遭遇慘敗
    前幾日寫了幾篇關於衝繩之戰的文章,頗受許多朋友喜愛,今日繼續。今日大獅想講一講「長勇中將的逆襲之戰」,先前說過,守島總指揮牛島滿與軍事參謀八原博通制定了「持久戰戰略」。牛島滿事先認識到己方的不足,認為硬碰硬只能是以卵擊石,日本的工業過於匱乏,無法與經濟實力強大的美國對抗。
  • 衝繩戰役到底有多慘烈?美軍雖勝猶敗損失慘重,促使其決定使用原子彈
    而為了防禦衝繩,日軍大本營在1945年的三月份制定了代號「天號作戰」的航空兵決戰計劃,集中了陸軍和海軍近三千架作戰飛機,其中自殺飛機約有一千兩百架左右。早在1944年的十月份,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就向太平洋戰區下達了進攻衝繩島的命令。
  • 日本調查資料:1937年後日軍在中國戰死率為50%
    關於中國抗日戰爭,眾所周知的幾個時間節點是--1931年9月18日,日軍策動「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7月7日,日本策動「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12月13日,日軍侵佔南京,製造了屠殺30萬中國人的「南京大屠殺」慘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