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公用電話亭

2020-12-21 大楚網

公共電話亭裡的愛情

作者:王強

「聽說最近武漢要拆除一些公共電話亭了。」中午大學同學們在微信群裡熱火朝天閒聊時,我發布了這個消息,並@老大。

畢業後留在武漢工作的我,不知不覺中成了分散在各地的同學們與這個城市的某種連結。

老大是我們宿舍六兄弟的老大,成熟,穩重,帥氣,成績不算最好但也不錯,籃球打得很好,院系活動也參加得很多,在90年代末期的大學校園裡,也算一個風雲人物了。

老大是湖南人,高考復讀了兩年,在他的眼裡,我們幾個都是「小屁孩」,情竇未開。而老大已經名草有主,女朋友是高中同學,兩人共同經歷了兩年復讀的艱苦歲月,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愛情。她在北京某名牌大學讀書,每次接到她打到宿舍來的電話,我們都會大聲地轉達「老大,快點過來,嫂子的電話」。老大立馬屁顛屁顛的過來,拿起電話,聲音都溫柔起來。

兩個人總有說不完的情話,先是普通話,聊著聊著就成了家鄉話。每當此時,大伙兒就一起起鬨,「親一個,親一個……」為了不對大家造成影(刺)響(激),老大總是聊幾句後說「等會,我去公共電話亭打給你」。那個年代,網絡還不普及,朋友之間往來除了書信,公共電話是時尚時尚最時尚、便捷便捷最便捷的方式了。

我們宿舍樓下就有一架公共電話亭,每天都排滿了長長的隊伍,有剛入大學的新生,剛講幾句家鄉話就哭得稀裡譁啦,也有找工作的畢業生,更多的是談戀愛的同學,臉上洋溢著甜蜜的笑容,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也是因此,電話亭上貼滿了小廣告,有兼職的,有講座的,有賣書的,有家教的……花花綠綠的,像穿了一件花衣服,成為校園裡一道亮麗的風景。

為了能確保老大和嫂子每天的聯繫,我們宿舍充分發揚了集體主義精神,每晚都有周密的部署。正常情況下每次派一個人先去站隊,快輪到了就在樓下喊老大下來。如果遇到談戀愛煲電話粥的,我們就加派一人,然後兩個人故意大聲聊天,「哎呀,這麼巧,你也來打電話啊」「是啊,我有急事,得趕緊打個電話回家。這個人怎麼這麼煩,佔著電話當自家的啊……」正在打電話的人就不好意思地掛掉,白我們一眼尷尬地走開。有時老大沒下來,又不好意思佔著電話機不打,我們就拿著話筒,在那裡假裝打電話,或是給父母報平安,或是和同學聊天,其實都是一個人的獨角戲。

就這樣在眾兄弟的幫助下,老大和嫂子每天都能在這個公共電話亭裡聊上一段時間,風雨無阻,堅持了快四年。

單身的孩子們,難以想像,兩人怎麼會有那麼多說不完的話呢?打電話雖然一分鐘1毛錢,但也不是免費的啊。老大每個月都要買幾張IC電話卡,兩三年下來,收集了一大盒子,老大說:「結婚的時候,我要把這些卡送給她,這些卡承載了我多少的思念,見證了我的愛情啊」。我們都戲稱這是「愛情卡」,可以作為傳家寶,讓後代們知道以前談戀愛是多麼的不容易。

後來,嫂子畢業出國了。公共電話亭再怎麼便捷,也跨越不了越來越遠的距離。

再後來,E-mail、QQ、行動電話、微信,天涯咫尺。但是,老大和嫂子最終還是分手了。

老大至今單身,他的微信籤名始終是「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QQ也是。

我從傷感的回憶中抽離,群裡已經討論開了,大家有的說「早該拆掉了,破爛不堪,影響市容」,有的說「可以升級改造成公共wifi或者提供充電接口啊」,也有的說「還是希望保留,緊急情況下可以應急啊」,平常最愛講話的老大卻遲遲沒有動靜。

也許,老大也想起了公共電話亭裡的愛情故事了吧。

不知那些承載了老大愛情的卡還在不在。

相關焦點

  • 百年公用電話亭正在變!變!變!
    在上海街頭,有一樣公共設施已經靜靜陪伴了我們近百年,那就是"公用電話亭"。近年來,隨著移動通信和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公用電話亭,似乎漸漸成了擺設。但最近,它們正悄然變身。 在上海火車站,一出站,就能見到一整排的公用電話亭,這裡是全市公用電話亭分布最密集的地方,一共有66座
  • IC卡公用電話亭該何去何從?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站在校園或街道上的IC卡公用電話亭旁,排隊等著打電話給家人報聲平安、向戀人訴說相思、與朋友傾訴鄉愁……IC卡公用電話的出現,曾經讓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聯繫更加方便快捷。
  • 北京市有多少個公用電話亭?別讓街頭電話亭「形同虛設」
    隨著手機的普及,城市的公用電話和家庭固定電話的使用率大幅度減少。但是,作為一種應急通訊工具,公用電話必不可少。  10月19日至22日,筆者去一些地方辦事時,每當遇有街邊有公用電話亭,都會拿起電話筒聽一聽,看看還能不能使用。
  • 法國街頭公用電話亭僅剩下100座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和手機普及率的提高,公用電話亭正在逐漸從街景中消失。到目前為止,法國街頭已僅有100座公用電話亭在運作,其使用率極低,一旦手機網絡能夠覆蓋所有地區,這些僅存的電話亭也將功成身退。
  • 手機普及,古老的公用電話亭怎麼辦?首批5G電話亭亮相申城
    世界最早的公用電話亭1878年出現在美國的舊金山。隨著手機的普及,申城街頭的公用電話亭使用率大大下降。這些昔日的街頭風景線,如今正走在轉型路上。如何有效利用這些電話亭呢?上海電信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他們目前正在啟動公用電話亭5G室外基站覆蓋的建設工作,包括淮海中路思南路口的這座公用電話亭在內,首批將會完成數十個電話亭的5G改造。
  • 電話亭變身「廣告亭」,誰在利用過時公用設施牟利?|荔枝特報​
    曾幾何時,公用電話亭對市民通信聯絡發揮過重要作用,也是城市的標誌性設施之一。不過,隨著行動電話的普及,公用電話亭逐漸淡出。   那麼,一年下來,全南京1200座電話亭創造了多少廣告費收入?這些廣告費又被誰拿走了?這一切無從得知。   各地城市公用電話亭處境尷尬   城市公用電話亭該何去何從?江蘇省很多城市都在探索,但是方法不一:有的城市將公用電話亭升級成讀報亭,有的城市加裝了智慧WIFI熱點,但這些措施均無法令公用電話亭「起死回生」。
  • 百年公用電話亭正在變!變!變!
    在上海街頭,有一樣公共設施已經靜靜陪伴了我們近百年,那就是"公用電話亭"。近年來,隨著移動通信和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公用電話亭,似乎漸漸成了擺設。但最近,它們正悄然變身。 上世紀30年代上海就有了第一個公用電話亭,1984年,金陵路上又開設了最早的7座投幣式公用電話亭。1992年,第一批磁卡公用電話亭在外灘落成。
  • 上海公用電話亭,火到了海外!
    30秒快讀1、公用電話亭是一代人的記憶,如今門可羅雀的它何去何從?成為全世界各大城市共同面對的難題。2、最近,《IT時報》記者筆下的上海5G電話亭成了「全球網紅」。難道就讓公用電話亭默默退出歷史舞臺?為了提升5G在市中心區域的覆蓋,上海電信在部分公用電話亭頂端安裝了5G小微基站,用戶在周邊區域手機上網的網速蹭蹭上漲,「5G電話亭」由此走紅,不僅引來800多家國內媒體報導,也被國外媒體紛紛報導。實際上,不僅是5G電話亭,在魔都上海,近年來公用電話亭還化身成WiFi亭、悅讀亭、美術亭、藝術亭等等。
  • 路邊公用電話亭「閒」得尷尬 該何去何從?
    曾幾何時,公用電話亭是人們解決通訊問題的首要選擇。在那個通訊條件並不發達的年代,經常可以看見在電話亭外,有人持卡排隊等候。而如今,在幾乎人人都有手機的網際網路時代,曾經風光無限的公用電話亭已成「被遺忘的角落」。那麼,這些至今屹立街頭的公用電話亭該何去何從呢?
  • 上海公用電話亭將提供上百種便民信息查詢
    除了撥打電話、利用WiFi熱點上網,今後上海的電話亭還將有哪些新功能?從上海電信方面獲悉,未來一種智能信息亭將大量出現在上海街頭,市民可以直接進行天氣預報、周邊交通狀況等上百種便民信息查詢。    在通訊並不發達的年代,電話亭是市民生活中重要的通信聯絡工具。不過,隨著近年來手機、固定電話等通信工具的廣泛普及,公用電話亭日漸式微。
  • 5G時代,公用電話亭居然還有這作用?
    但隨著手機的普及,公用電話亭似乎正在成為了路邊擺設,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多數人不用公用電話,也不知道公用電話還能用。「5G電話亭」有啥不一樣?淮海中路思南路口的公用電話亭是新上線的「5G電話亭」之一,雖然在外觀上跟普通的電話亭沒有區別,但內部卻經歷了大改造。公用電話亭加入了5G小微基站後,附近區域的5G網絡質量得到了明顯加強。
  • 上海:街頭公用電話亭擴充成「共享悅讀亭」
    新華社上海3月26日電(記者李榮)25日,6個由電話亭擴充而成的「共享悅讀亭」出現在上海市徐匯區街頭。這些電話亭將保留原有的通話功能,同時新增公共閱讀的「新元素」。公用電話亭曾遍布城市街頭,為市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便捷。
  • 激活公用電話亭 「悅讀亭」或於3月亮相徐匯衡復地區
    6座由公用電話亭改造而成的悅讀亭有望於3月亮相徐匯衡復地區。昨日(2月1日),在徐匯區「匯悅讀書香聯盟」年度大會上,悅讀亭模型的首次亮相即引發關注。傳遞書香 各有妙招 第一批試點投放的悅讀亭共有3類6座:漂流亭、一本亭、名人亭,分別位於淮海中路和復興西路。昨日揭開神秘面紗的為漂流亭,通身紅色,有著濃濃的英倫風。亭子長寬各0.85米、高約2米,三面鑲嵌透明玻璃,一面張貼徐匯公益廣告,銅製門把手附近有徐匯漂流亭logo,地板則印有書籍圖案。亭內有三層書架,將擺放百餘本書籍供讀者取閱。
  • 英國公用電話亭風光不再(圖) - SOHU新聞
    到過英國的旅遊者都對英國街頭的公用電話亭印象深刻:頂部鑲有英國王冠,通體火紅鮮豔無比。然而不幸的是,這種有著100多年歷史的漂亮電話亭正遭受新技術的衝擊。日前,英國電信公司(BT)正式宣布,今後英國將不再建公用電話亭。  英國第一個電話亭建於1884年。其設計幾經變化。
  • 路邊的公用電話亭, 這裡藏著南京人的獨家記憶
    這裡藏著南京人的獨家記憶曾遍布南京街頭的公用電話亭,承載著一代人的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這些年,一路見證著城市發展的電話亭,現在還好嗎?近日,有熱心讀者向紫金山新聞提供線索,秦淮區三條巷有間院子裡堆滿了公用電話亭,這位讀者充滿好奇:這間院子是幹什麼的?是不是以後就沒有公用電話亭了?
  • 【南京】鳳臺路公用電話亭被隔離到綠島
    【南京】鳳臺路公用電話亭被隔離到綠島 來源:中國江蘇網
  • 湘潭公用電話亭去留引爭議 新款電話亭有望成WiFi熱點
    (記者 謝雨芬 攝)  紅網湘潭站3月19日訊(湘潭日報記者 謝雨芬)「城區不少地方的公用電話亭完全就是擺設,既打不了電話,而且又破又髒。現在湘潭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這些老舊電話亭真的影響市容環境。」3月17日,市民楊女士向我們反映。那麼,湘潭公用電話亭的現狀如何?是拆還是留?如何實現「華麗轉身」?
  • 你最後一次用公用電話是什麼時候?很多00後沒見過的公用電話亭
    曾遍布街頭的公用電話亭,承載著一代人的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這些年,一路見證著城市發展的電話亭,現在還好嗎?公用電話的發展也鐫刻著社會的進步和城市的變遷。從以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背景的影視作品中也能看到,最初的公用電話是這樣的:一座大院或者一幢居民樓只有一部電話,接到電話了,傳呼員就在專門的本子上記錄:誰打來的?電話號碼是什麼?方便居民回撥。20世紀90年代,公用電話開始在街頭出現,極大地滿足了公眾的通信需求。1996年公用場所正式開通無人值守公用電話??IC卡電話。一時間,這種公用電話成為城市設施完善的體現,也是電信部門的主要收益點。
  • IC卡公用電話亭何去何從:布滿灰塵 成擺設破損髒汙
    河北區真理道上的電話亭。 郭子斌攝近年來,隨著移動通信和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IC卡公用電話亭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記者連續多天採訪看到,街頭一些IC卡公用電話亭大多已破損髒汙,有些成了「廣告亭」。記者在其他道路上也看到,不少IC卡公用電話亭殘破不堪,電話亭上的遮陽棚不是髒汙就是缺損,電話機早已無法正常使用。還有人將IC卡公用電話亭當成共享單車停車樁,給通行帶來不便。IC卡公用電話亭成為擺設的原因,除了手機普及外,市民很難買到IC電話卡也是原因之一。記者詢問了多家報刊亭,全被告知不銷售IC電話卡。
  • 燕趙晚報:公用電話亭去留當因城而異
    因城而異,因地制宜,決定公用電話去留,是物盡其用,也是以人為本。   目前,我國手機保有量約13億部。可由於貧困差異,有的人擁有兩部或兩部以上手機,說明我國沒有達到人手一部手機。對小孩、老人等極不方便使用手機的群體而言,投幣式公用電話可能比手機更方便。公用電話並不影響城市形象和交通,可以適當保留一部分。   公用電話去留,不應一概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