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註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一年。
因為2020年12月底,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就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長江流域垂釣管理工作的意見,目的就是進一步完善長江流域垂釣管理制度,加強垂釣規範管理,避免無序和生產性垂釣破壞水生生物資源。
意見明確指出將要規範大家的垂釣行為,說明釣魚大整治即將來臨,沒有秩序的垂釣行為將會逐步規範,不管是哪位釣魚人,都必須要時刻做好準備,要有心理準備,隨時適應新的垂釣規則。
具體為:1是制定禁止垂釣期;
2是規範釣具、釣餌類型;
3是明確垂釣方式;
4是制定準用釣具名錄;
5是限制釣具數量。
雖然具體的還沒出細則,但是可以對照規定,結合此前相關規定,基本能夠推測出一些內容,當然這只是結合規定推測,不一定完全正確,具體的還得各地的根據實際情況而制定。
一是制定禁止垂釣期。
制定禁止垂釣的時期,這個大家應該都非常好理解,就好比之前的禁漁期一樣,一般各個地方的禁漁期時間差不太多,大概就是3月底到6月底左右,這個期間共計90天,既不準捕魚,也是禁止垂釣的,目的就是休養生息,讓魚該產卵就產卵,好讓魚能夠順利的繁衍生殖下一代,保證魚群的可持續發展。可能今後各地在制定禁止垂釣的時期的時候,也會這樣制定,主要是結合魚類繁衍產卵的時間進行確定。
二是規範釣具,釣餌類型。
規範釣具和釣餌類型,其實大家應該早有耳聞了,而且很多收費釣魚的地方也在這樣實行,比如哪些釣具可以使用,哪些不能使用。
比如典型的那些長線多鉤,如過江釣,過河釣,比如串鉤垂釣,爆炸鉤垂釣,相信這些釣具會慢慢得到規範,或許將被禁止。
關於釣餌,很多地方已經在做出這方面的規定了,比如嚴禁使用有毒有害餌料進行垂釣,這個有毒有害的餌料對於釣魚人來說比較難分辨,我覺得可以從源頭生產方面進行規定和限制。比如嚴禁使用活餌(泥鰍、魚、蝦等)進行垂釣,大家知道活餌垂釣並不會影響水體和汙染環境,而是出於漁獲量方面的考慮,比如有名的重慶「泥鰍黨」是非常厲害的,將大量的泥鰍用小藥麻醉過後,撒入到指定的水域進行打窩,然後再這個區域釣魚,那些翹嘴魚,紅尾魚等肉食性魚類會大量的聚集在這個區域,有的一天可以釣上幾百斤魚,能夠迅速地將這片區域的肉食性魚掃蕩完。所以這類活餌是不允許的,當然像傳統的蚯蚓類,個人認為沒有任何問題,畢竟這是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而且對於魚沒有那麼大的殺傷力。
三是明確垂釣方式。
垂釣方式的規範那是大勢所趨,也是規範垂釣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比如很多地方目前規定了只許岸釣,不準入水釣,這是什麼意思?意思就是不準你開著船或者藉助水上漂浮物到水體的中央那些位置進行垂釣,只允許你站在岸邊的陸地上垂釣,拿長江來說,如果你坐一個自己買的水上漂浮物到江中心垂釣,一是危及自身的人身安全,二是江中還有很多貨船,客船,很有可能影響正常的航行秩序,所以規範垂釣方式也是一種趨勢。
四是制定準許的釣具名錄。
規範釣魚,釣具的規範顯得尤為重要,比如那種多鉤的釣具,未來肯定是禁止的,比如籠子鉤、連體鉤、串鉤,爆炸鉤等釣具;比如破壞力極大的魚槍、弓弩等射魚釣具;比如長線多鉤的過江釣,過河釣等等,這些肯定都是未來逐步淘汰和不允許的釣具。
當然很多人問?我在自己魚塘釣魚不行麼?這當然是允許的,因為我們談的範圍是長江流域的野外垂釣環境,那種人工魚塘,黑坑,當然肯定是不受這些限制的,不過還有這些垂釣行為的人需要儘快改正過來,適應過來。
五是限制釣具數量。
釣具的數量限制,大家應該很好明白,也就說允許你垂釣的魚竿數量,目前來看,只允許大家一人一桿垂釣,也就是說,一個人只準再長江流域拿一隻魚竿垂釣,多了是不得行的,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誇張的時候,我見過有人用背篼背著幾十根魚竿,步履蹣跚的走向江邊,很明顯這個釣魚人將要在江邊垂釣,而且是大家熟悉的擺陣釣魚,就是沿著江邊每隔1米到2米間距,插一根魚竿進行垂釣,一眼望去,蔚然壯觀,大有流行的趨勢。
其實我有時候很疑惑?背這麼多魚竿不累麼?幾十根海竿打在江裡面真的能釣到魚麼?經驗告訴我,就算你打一百根魚竿在江裡面,也釣不到幾條魚,因為現在大部分河裡面和江裡面已經沒有什麼魚了,這麼多魚竿雖然提高了機率,但是本質上魚少,也沒有什麼用。
反而給那些外行人一種錯覺,認為釣魚人群體就是毫無節制,趕盡殺絕的那種類型,這和網魚有什麼區別?所以往往釣不到魚,反而還得了一種壞名聲,真的是得不償失。
六是結尾。
目前「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全面啟動!「十年禁漁」是扭轉長江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的關鍵之舉,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是新時代賦予的艱巨任務,也是千百萬人民的熱切期盼。
所以新形勢下,釣魚新常態,每一個釣魚人都應該與時俱進,都應該適應新的垂釣規則,從自身做起,遵守規則,保護長江,只有這樣,大家的釣魚路才能走得更遠。
我是一個純粹的釣魚人,分享釣魚人自己的故事,介紹野外釣魚經驗技巧,為釣魚人呼籲自身的權益,寫得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共同交流學習進步,感謝您的閱讀和轉發!
聲明:「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或「全景視覺」,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版權方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