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只有堅持到實現質變的那一刻,努力才有意義(《靜思傳習錄》199)

2020-12-21 靜之兄

這是靜之兄第1033篇原創,累計原創200萬字

01

大家好,我是靜之兄,今天我們來講《傳習錄》第199條。

在這一條裡,王陽明對陳九川談到了聖人與普通人之間的差距究竟是什麼的問題。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王陽明是怎麼說的。

02

正文如下:

王陽明說:「聖人也是『學知』,普通人也是『生知』。」

陳九川問:「這句話應該怎麼理解?」

王陽明說道:「這個良知是人人都有的,聖人只是保全了良知而沒有障蔽,兢兢業業,小心翼翼,良知自然長存不息,也需要通過學習來提升,只是生知的成分比較多,所以稱之為『生知、安行』;普通人從孩提時起,沒有不完全具足良知的,只是障蔽比較多,然而本體的良知無法泯滅,即使求學克治,也不過是存養它,只是學知的成分比較多,所以稱之為『學知、利行』。」

03

這段話裡,提到「生知、安行」和「學知、利行」兩個概念,這是什麼意思?

生知,顧名思義,就是天生就懂道。既然天生就懂道,那就不用向他人學習,率性去做就無不合道了。打個比方,就像小孩吃飯,哪用什麼學?餓了自然知道怎麼吃。因此,「生知、安行」就被古人拿來形容聖人的天生睿智。

學知,就比生知要差點意思,要通過後天的學習才能掌握道理。學道,目的是什麼?無非是想尋找一條最有利於自身發展的道路,這就是利行的概念。打個比方,我們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會教他們對他人有禮貌,這不是虛禮,而是希望孩子掌握對自己有利的社交工具,最大程度的獲取外部資源。不學不知,為利而學,這是一種理性的思維。

04

本來,生知安行配聖人,學知利行配普通人,大家井水不犯河水,這是自古以來被學者們所公認的,而王陽明卻偏偏把它們攪在一塊,說是普通人也是生知、聖人也需學知,而聖人與普通人之間的區別,不在質上而在量上。這就顛覆了人們以往的觀念,那些認為聖人是神、普通人只能膜拜的粉絲們無法不群起而攻之,直把陽明心學斥為邪說。

王陽明如此驚世駭俗的言論,到底是何居心?是不是真的在「妖言惑眾」,以達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抑或濫發好心,給窮困於漫漫求學路的普羅大眾帶來了精神勝利法,給大家畫了一個永遠也吃不到的大餅?

對於這些懷疑,王陽明用一句「此心光明,夫復何求」就道盡心聲,無需贅言。

05

那麼,王陽明所講,就是一個客觀事實咯?實際情況是否如此呢,我們來驗證一下。

立功、立德、立言是自古以來每一個學者夢寐以求的真三不朽功業,幾千年來,夠的上真三不朽標準的也不過兩個半人。兩個「全」聖人,一個是孔子,另一個就是王陽明,而另外的半個聖人就是曾國藩。

06

我們看曾國藩的成聖之路,是不是一個「學知」及量變的過程?

大家都知道,曾國藩小時候特別笨。其中有個著名的故事:有一天,他在房間背書,一篇簡短的文章翻來覆去的被他讀了幾十遍還是不會背,以至於藏在他床底下的小偷都忍不住跑出來罵他笨,當著他的面痛痛快快的背完這篇文章後揚長而去,看來小偷都不忍心偷這麼一個註定要成為失敗者的「低能兒」的財產。

更讓人揪心的是,曾國藩不僅笨,還有一身的臭毛病,比如高傲、脾氣大、好色等。這些臭毛病一直陪伴到他考上進士當了京官,在當時的湘籍京官的朋友圈,曾國藩簡直就是個「混世魔王」,幾乎沒有誰沒跟他吵過架,甚至有些還動過手。誰要是請曾國藩到家裡吃飯,首先要做的第一要事就是看好自己的老婆和女眷,簡直把曾國藩當色狼來防。

就這麼一號遊走於好人和壞人之間的主,最後又是怎麼成為聖人的?靠的是不斷的自律,通過量變達到質變。曾國藩的努力,步子很小,卻異常堅持,他擬定了一個「日課十二條」,每天堅持去做,他還堅持寫日記來自我反省,哪怕外面戰火連天,也從不間斷。這些不起眼的小功夫幾十年如一日的積累下來,就從量變轉為質變,生生的把他從一個毛病巨多的普通人鍛造成了一個立下不朽功業的聖人。

曾國藩的傳奇故事,就是王陽明「聖人亦是『學知』」這一觀點的完美詮釋。當我們對比曾國藩和自己的毛病時,應該狠狠的敲打自己:曾國藩這麼差的資質都能成功,自己有什麼理由妄自菲薄?

07

即使與聖人相比,我們的差距都不在本質上,更何況與其他人相比。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應該比的不是聰明睿智,而是努力的程度。有人可能會說:我也一直在努力,怎麼不見成功?這是因為,只有堅持到實現質變的那一刻,努力才有意義。

努力到什麼程度才有效?什麼時候才能實現質變?這些問題通通不需考慮,也無法考慮。只管一直努力、努力、再努力,就像只會悶頭趕路的烏龜一樣,只要一心向前,終會見到勝利的那一刻。

我們讀書的時候,想必都聽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可是有多少人親身實驗過,這就難說了。但我兒子對此就有過切身的體會。他在中醫普及學堂學習的時候,一篇不短且完全陌生的古文,他用兩個多小時就能把它背得滾瓜爛熟。看他背得如此輕鬆,我也躍躍欲試,卻一個星期都還沒把這篇文章拿下。

同樣是努力,我的努力甚至還比兒子更多,為什麼他能很快背會,我卻不行?於是我便向他請教。兒子說,他會在兩個小時的時間內反覆朗讀這篇文章,內心不帶一絲雜念,連文字的意思都不要去想,就這樣快速讀個上百遍,自然就會背了。聽完兒子說完,我感到很慚愧,相對於兒子的單純、寧靜,我在背誦的時候經常心猿意馬,注意力集中的時候會想文字的意思,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乾脆天馬行空。

原來,差距就在努力的程度上。我雖然也很努力,但強度和力度卻不夠,每一次都沒能等到實現質變的臨界點,只能功虧一簣。兒子則不然,每一次努力的強度和力度都足夠,等到了質變的那一刻,自然每每收穫成功。

08

只有堅持到實現質變的那一刻,努力才有意義。只是,等待的過程總是太漫長,又有多少人有耐心堅持下去?

所以,也就難怪人們總在沒有意義的瞎忙了。

附錄:《傳習錄》199

先生曰:「聖人亦是學知,眾人亦是生知。」

問曰:「何如?」

曰:「這良知人人皆有。聖人只是保全無些障蔽,兢兢業業,亹亹翼翼,自然不息,便也是學。只是生的分數多,所以謂之生知安行。眾人自孩提之童,莫不完具此知,只是障蔽多,然本體之知難泯息,雖問學克治,也只憑他。只是學的分數多,所以謂之學知利行。」

去年今日文章:《靜之兄 | 我在東莞學到的五堂課》

靜之兄,專注傳習陽明心學

建議通過意念關注

相關焦點

  • 原創|秋山居靜,依雲宿心
    這是靜之兄第1268篇原創,累計原創250萬字今天,掌柜二哥離開衣雲宿,踏上歸程,而我的山居生活即將正式開始。二哥在衣雲宿呆了三年有餘,經歷並見證了衣雲宿從概念到圖紙再到成型的全過程。去年今日文章:《原創 | 釋放自我才能改變命運(《靜思傳習錄》71)》一秒鐘看透本質,還是一輩子也看不清一件事?▲ 傳習陽明心學,洞察事物本質培訓合作|資源互換|轉載開白
  • 只有梯子搭對了牆,努力才有意義
    努力就一定有回報嗎?付出一萬個小時就可以成功嗎?其實,我們都錯了!「付出不一定有回報,只有梯子搭對了牆,努力才有意義!」一直以來,每逢我打車,都有和司機攀談的習慣,一來是想打發乘車時過於安靜的尷尬,二來也是為了用閒聊的方式,環節緩解司機們在開車時,因久坐帶來的腰腿不舒服。
  • 原創|是金子,在哪都會閃光!擺個地攤試試?
    這是靜之兄第1313篇原創,累計原創250萬字01是金子,在哪都會閃光。這句話,我們大概都說過。尤其在身處困境時,更喜歡用它來給自己打氣。然而,事情沒這麼簡單。不僅如此,她還把擺攤的視頻發到抖音上,播放量超過800萬,很多人要加她粉絲,只是她太忙,目前還顧不上這些。04擺攤老手,輕車熟路,卻遭滑鐵盧。新手上馬,笨手笨腳,卻一路飄紅。同樣的擺攤,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這是為什麼?
  • 原創 | 洞察力,只是陽明心學的一個小應用
    東鄉平八郎,用心學洞察力看透了清軍和俄國外強中乾、僥倖怯戰的心理,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實現了以弱勝強。稻盛和夫,用心學洞察力破譯了財富密碼,走在了正確的創富大道上,創建了兩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心,在甲骨文裡,是中央、中心的意思,是影響事物走向的決定性因素。每一個人行走人世間,離不開與三種東西打交道,一是人,二是物,三是事。三者都有心。要想獲得幸福人生,就要洞察三者的本質。人的心,是思想、觀念、思維。
  • 原創|憑什麼要離開舒適區?子非魚焉知魚之樂!(《靜思傳習錄》288)
    這是靜之兄第1122篇原創,累計原創230萬字01大家好,我是靜之兄,今天我們來講《傳習錄》第288條。在這一條裡,王陽明說了一句不太好懂的話。說它不好懂,並非這句話有多生澀,而是因為我們的古文修養不夠,與古人的文化割裂開來了,這才看不懂。這就像我們看美國的脫口秀,即使聽得懂這裡面的意思,也無法享受其中的快樂,只能幹巴巴的看著美國人笑得人仰馬翻,心裡卻還納悶:這有什麼好笑的呢?王陽明講的這句話,在他們的年代,幾乎人人都知,人人都可以意會,但在我們的年代,卻少有人知,少有人懂。
  • 詹維克:靜思園——一座蘇州當代園林
    園林建成之時,陳園主52歲,他給他的私人園林起了一個有意義的名字:「靜思園」。夢 想乘車離開喧鬧的蘇州市區,沿寬闊的高架橋路往東南行駛約半小時,就來到了靜思園。首先迎接遊人的是一幢高約九米的磚雕園門,上面雕刻著「空城計」等三組歷史典故的人物圖案。
  • 靜思園,盛世裡的文化復甦
    元月,國家文化部公布第六批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名單,蘇州市吳江區的靜思園榜上有名,而全省獲此殊榮的只有三家。費老沉吟一會,就說:「我看還是取『靜思園』好,諸葛亮有句名言,『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就取『靜思』你看如何?」一語點醒,陳金根當即請費老題園名。   十多年來,陳金根時時想起此情此景,深感費老不愧為一代賢哲,一字千金,言高旨遠。
  • 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要堅持,而是堅持才能看到希望
    猶豫好長時間,終於打敗了惰性,咬牙堅持完成了今天的平板撐任務,真好的痛苦,特別是最後一分鐘,每秒鐘都仿佛變長了許多。結束後想到了這句話,」有些事情,不是看到希望才要堅持,而是堅持,才能看到希望」。堅持做一件事總是很難,因為要堅持的事情,一般完成的過程都會比較痛苦,偶爾一次還好說,一旦要求每天做到,想想就會很容易打退堂鼓了。而且,大多堅持做的事情,很難在短時間內看到成效,達不到心理預期,放棄就會變得更容易和理所應當。可是,堅持的作用和意義,就在于堅持本身,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狀態,還不如不開始。
  • 蘇州靜思園榮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稱號
    中國網1月8日訊 記者從相關部門獲悉,近日,文化部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試驗)園區和第六批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名單,吳江靜思園榜上有名,榮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稱號。這是蘇州吳江區近年來文化產業發展獲得的最高榮譽,實現了吳江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零突破。
  • 最好的貴人,是堅持並努力的自己
    我們都沒有幫助我們開天闢地的貴人,要想比別人優秀,拼的就是比別人多付出的努力,只有付出十分的努力,並且能夠一直堅持到底的人,才能比別人優秀,才能先於別人取得成果,取得成功。一件再複雜的事,只要始終用心堅持去做,都會有收穫的時候;相反,即使是簡單的事,你不用心去做,也很難成功,有大的收穫。
  • 富而思進,靜以致遠——陳金根與靜思園
    誰知從那以後,一有機會,陳金根便要去蘇州,花5分錢在拙政園玩上半天,再花5分錢吃一碗陽春麵,蘇州大小園林留下他的腳印,而那棵夢想造園的幼芽也在他心中悄悄長大。  改革開放,蘇州的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沒有念完高中的陳金根輟學加入這個行列,成立了龐山湖最早的鄉鎮企業。企業很小,開始時只有20多人,但陳金根志向不小,他眼睛瞄著上海,從玻璃鋼的初級產品起步,一直做到玻璃鋼專利環保產品。
  • 【人物】高燕梅:為群眾做事人生才有意義
    從19歲參加工作到現在,我始終堅信,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成功的路不止一條,但真的沒有捷徑。只有能堅持、有激情、思路活、愛鑽研、能自律,才可能在工作崗位上幹出一番成績。我曾在一所小學裡當大隊輔導員,一個人幹了大隊輔導員、教導主任、體育老師、舞蹈老師的工作。學校的少先隊活動、衛生檢查,鼓號隊、舞蹈隊訓練,區裡的文體大會等等都由我負責。
  • 夏遊吳江靜思園 桃花源般的忘憂之地
    社會學大家費孝通命名的題額,園主陳金根書寫的大字,深厚的文化底蘊,讓人迫不及待地想見到靜思園的真容。靈璧奇石,鬼斧神工,靜思園中最大亮點便是石頭。這些由5億年前火山噴發巖漿冷卻後形成的「靈璧石」,是中國最為著名和難得的奇石,石質堅硬而潤澤,顏色有紫、黑、灰等,造型有神龜、飛馬騰空、虎吼、獅躍等,自然造化,千奇百態,妙趣橫生,極耐觀賞。
  • 【志工故事】甘願承擔-陳忠厚在靜思茶園
    就在那一剎那,陳忠厚感到震撼——昨天參觀的醫院這麼大、這麼新,怎麼沒有讓師父去住VIP病房,怎麼沒有醫師、護士隨侍在側? 這一刻的感動,讓陳忠厚許下心願:「如果我要走進佛門,就是這裡!」接下來幾個月,陳忠厚兩度到精舍拜訪,還有一次帶著全家人,他說:「我把慈濟摸熟了,才能參加。」
  • 蘇州的園林-靜思園
    一般都會說,遊「蘇州不看園林,等於沒到蘇州」。如今,蘇州保存完整的古典園林有60多個,是蘇州的一張明信片,也是蘇州的驕傲。然而至晚清網師園之後,蘇州私家園林的營建,戛然而止。一百多年間再無著名的私家園林出現。直到近年,蘇州吳江靜思園終於打破了蘇州造園的百年沉默,成為新時期蘇州園林的煌煌大作,並已成為國家四A級景區。
  • 「漫畫」黑色四葉草265話:尼祿努力的意義,究極魔法的進階
    1、尼祿努力有意義,精靈族血脈未斷絕諾艾爾等人在精靈族治療下很快甦醒了過來,只能說精靈族不愧是魔力量遠超人類的種族,而在諾艾兒等人了解到此時他們身處紅心王國和黑桃王國管轄的空白區域「強魔地帶」,而尼祿很快就注意到這裡除了我們熟悉的精靈族成員之外,還有原住民,而這些原住民竟然是三葉草王國公主特提婭與裡希特的子孫後代
  • 有目標有方向地努力前進
    有人想一夜爆富,可實際上怎麼可能會有,那都是經過努力的堅持,才有最終的收穫。回顧四月4月9號申請的百家號,申請辦理的速度相當之快。第二天的文被推薦,出現了百家號數據,只因沒看懂其五型指數存在的意義,在百度搜索裡查詢了多次。回首四月百家號的投文指數,終於明白五型指數存在的意義。活躍表現,每天保持自己的發文篇數,作為新手,每天可發文一篇,只要你堅持保持一天同一時間一篇文的發布,你就會收穫活躍表現的指數。
  • 努力的意義是,以後的日子裡,放眼望去,都是自己喜歡的人和事
    1.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想想美好的未來吧,在這該努力的時候還是得努力下去,終有一天,你想要的都會有。2.要努力,但是不要著急,什麼事都需要一個過程,慢慢努力吧,總有一天你會成為站在最頂端的人。3.不要總想著依賴別人,做別人的公主,而應該學會自己努力,把女王這一頭銜戴在自己的頭上,活出不一樣的自己。4.在漫長的人生中,點起一盞信念的燈,照亮自己前行的路,縱然前面荊棘滿布,也不再懦弱和害怕。
  • 努力的意義就是當好運來臨的時候,我覺得我值得
    努力的意義就是當好運來臨的時候,我覺得我值得1:我允許你走進我的世界,但不許你在我的世界裡走來走去;人生之路,平也好坎也罷,總要經歷很多,或難或易,得到的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2:不要總把自己與別人比,人都有自己的特點
  • 浮生只為一座園——記收藏家、靜思園園主陳金根
    有一次,陳金根隨父到蘇州,在拙政園賞景,一時間流連忘返。「我被那種風雅震驚了!」多年後,陳金根依然對當時的情景記憶猶新。出園後,他對父親說,將來自己長大了,也要造一個像拙政園那樣的園林。這時的陳金根只有8歲。父親苦笑,認為這孩子不知天高地厚。那時的中國,正值三年困難時期,人窮得吃不上飯,地主、資本家等正受到批判,故而稚子之語,無異於「痴人說夢」。